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影响国家进程的皇后 > 七十二章,吕光平自称天王

七十二章,吕光平自称天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建元四年(368年),平定五公之乱的战役中用计击溃苟兴,以功进爵为侯。

    建元四年,晋军进攻江陵,前将军王浑率众抵御,在石子岭、白沙洲一带与晋军相遇,王浑派部将苟兴领兵挑战。苟兴是王浑的堂兄,他自恃有战功,轻视王浑,于是向晋军挑战。

    当时,刘宋朝廷正倚重司马休之,想让他统率军队征讨,但司马休之认为,如果让王浑统率大军,那么,他的威信将会受到损害;如果让苟兴统领,则能充分发挥其军事才能,因此,他决定任用苟兴为前将军,负责指挥作战。

    面对强敌, 王澄建议,应该先发制人,主动进攻,然后,再等待时机。

    然而, 宰相何充却反对,他认为,现在,敌人已经进入长江,如果我们主动攻击,势必会被他们击败。而且,我们刚刚建立大功,应该继续巩固战果。

    最后, 何充采纳了大臣们的意见,没有立即对敌作战,而是选择坚守不战,静待时机。

    不久, 桓温果然亲自率领部队,渡过长江,来到石子岭。此时, 桓温打算趁势发起猛攻,一举消灭叛军,但当他看到, 苟兴竟然只身一人前来挑战,不禁勃然大怒。

    为了给弟弟出气, 桓温下令全军出击,结果, 敌军被击溃。

    事后, 桓温问及原因时, 侍中袁乔说:

    "臣以为, 贼帅之所以敢于来此,是因为他有自信。

    前秦建元六年(370年)七月,前秦皇帝符坚派太子苻宏、太傅慕容垂等率领步骑二十万,分兵四道,征伐前燕。八月,大军抵达蓟城(今北京市)。燕军听说前秦来攻,顿时惊恐不安,纷纷弃城而逃。符坚命令慕容垂率精兵直追,一直追到无终县。这时,前燕主俊的叔父广武公王买德正领着一万多人在高句丽。慕容垂乘胜进击,斩杀了王买德,缴获了全部士卒和车马器械。接着,又打败了广武公所统率的军队。于是,符坚任命慕容垂为都督幽州、冀州诸军事,兼领并州刺史,镇守蓟城。九月,符坚下诏,让各州郡都筑起城池,准备防御。同时,还命人将晋朝叛臣司马休之及其同党,全都杀死。当时,后赵石虎已经去世,东晋王朝与南匈奴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因此,北方边境,暂时比较平静。但是,在辽东地区,却有一支强大的武装,不断对后赵政权进行侵扰。

    这支武装,就是鲜卑族中的吐谷浑部落。吐谷浑部落的首领是拓跋力微,他原本是西晋时期,被流放到陇右地区的羌族人。西晋灭亡之后,拓跋力微带领部众来到青海一带,逐渐发展起来。等到他的势力壮大以后,就自称天王,建立了国家。后来,他又把国都迁到伏俟城。公元314年,拓跋力微去世,其弟拓跋什翼犍继承汗位。不久,东晋王朝趁后赵国势衰弱,大举进攻中原。

    肥水之战是五胡乱华时期的一场著名战役,这场战争发生在公元383年,当时吕光率领大军进攻前秦的首都长安。在这场战役中,前秦皇帝符坚亲自带兵应战。结果双方经过一番血战之后,符坚被吕光的军队杀得大败。在惨败之后的符坚,为了能够东山再起,他决定向南方逃命。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后赵皇帝石勒趁机派兵攻打后赵国都襄国,而此时后赵国内已经乱作一团,石勒只好带着自己的部队,仓皇地逃到了襄国。由于当时的后赵国都襄国,已经被后赵皇帝石勒占据,所以此时的襄国的守将就是他的弟弟,也就是后来的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当司马睿得知,自己国家的主公,居然成为了敌国的阶下囚的时候,他自然是不愿意放过这个大好机会,于是他就立刻派兵,前往救援自己的哥哥。

    不过,当时的晋军,并没有多少兵马,而且他们也没有足够的实力,去和兵力充足的前秦军队相抗衡。因此,最终司马睿只能够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国家的君主,被前秦国君符坚所擒获。而当这位君主,被敌人捉拿之后,他所统领的大军,也就失去了指挥。就这样,原本由吕光统帅的,前来进攻长安的军队,就这样变成了,无头的苍蝇,到处乱窜。最终,这些没有头绪的士兵,在逃跑的路上,又遇到了一群胡人。这群胡人在看到,这些没有头目的士兵,正在四处游荡的时候,便觉得非常好奇。于是,他们就上前询问了,这些士兵们,想要去哪里,而这些士兵,也如实回答。随后,这群胡人,就告诉那些胡人们,说他们是来寻找一个,名叫"大夏"的地方。

    麟嘉三年(403年),吕光带兵东归,消灭凉州刺史梁熙,先后讨平张大豫,徐炅等势力。永康元年(412年),西秦乞伏乾归攻陷酒泉,吕光率部退守玉门,不久被擒,随后被流放于上郡。元兴二年(404年)八月,吕光在流配途中逃回敦煌。同年十月,复置酒泉郡、张掖郡,以吕光为使持节、镇北将军、护匈奴中郎将、领护羌校尉,并封临淮侯,食邑三千户。元兴三年(404年)十一月,后凉的秃发檀派军进攻酒泉,被击败。次年,又进犯酒泉。此时,河西王李已死,其弟李歆继位。李与兄不同,猜忌多疑。

    当时,凉州群盗四起,百姓困苦,人心不安。而此时的河西,却是一番歌舞升平,一片繁荣景象。于是李歆便命人前往西域,招纳胡人,准备扩充自己的实力。但此举引起凉州人的不满,纷纷要求朝廷诛杀李歆及其宠臣,恢复旧制。同时,河西诸城也因屡受战乱之苦,请求朝廷迁居内地或内附。面对这些,李均不允。后来,他见众怒难犯,遂遣使向姑藏求援。姑藏是吐谷浑的故地,位于今青海东部,南邻西海。当时,吐谷浑正依附于姑藏,成为姑藏的藩属。得知此消息,姑藏王慕利延立即派遣使者赴晋,表示愿意归属。于是,晋廷同意迁都,并下诏让各部落首领前来会盟。

    慕容垂,字道明,小名斗将。前燕文明帝慕容的玄孙,南燕烈宗献武帝慕容德之弟,后燕昭成皇帝慕容熙的堂兄,十六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十六国前期军事领袖之一。龙飞元年(396年),国大梁,随即大破南羌首领彭奚念。

    延初七年(399年),后赵皇帝石虎死,太子石世即位,是为隐帝。当时,西凉马氏家族专权,而北地胡人李农、李洪兄弟又掌握兵权。于是,后赵朝廷内外一片混乱。这时,镇守陇东的后赵国主刘曜派将军段随、张蚝等率兵攻灭西凉。

    隆安四年(400年)三月,段随等人进击北地,生擒了李洪。随后,段随等人回师攻打后赵,攻克襄武。

    隆安五年(401年)八月,刘聪立其母王太后的哥哥太原王刘卫辰为帝,是为少帝,改元永光。

    延和二年(412年)四月,刘渊自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迁都于离宫,正式称帝,建立汉国,建元元凤,以长子刘和为皇太子。

    元凤四年(415年),汉军攻破长安,杀晋愍帝。五月,司马睿在建业即晋王位。

    龙飞元年(396年),东晋将领桓温北伐,进攻前秦,并一举收复黄河以南失地,使北方再次陷入长期战乱之中,而南方则相对稳定。

    隆安三年(399 年 )

    后梁建立之初,国小力弱,周边强敌环伺,内部矛盾重重,但吕光凭借着个人勇武和出色的军事能力,不断征讨四方,将后梁疆域不断扩大,鼎盛时期,西包葱岭,北抵大漠,东临大海,南逾交趾,成为当时中原最强大的国家,而吕光也被誉为"功盖三国,声震八荒"。那么,吕光的成功究竟有哪些原因呢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首先,吕光的出身非常低微。据《新五代史》记载,吕光是京兆郡人,祖上世代务农,家境贫寒,他父亲在县里担任小吏。

    虽然家庭贫穷,但是,由于受到良好的教育,所以,从小便胸怀大志。后来,他参加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并因作战勇敢,屡立战功。黄巢兵败后,他又归附了唐朝,被唐朝廷授予左金吾卫将军之职。不过,此时的他仍然没有放弃心中的理想,一直想着能够建功立业。于是,在唐末动乱之际,他便带着家眷,举族从长安逃往山西太原。在这里,他结识了一位名叫李振的朋友,二人一见如故,情同手足,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李振又介绍他和河东节度使王重荣认识,并得到他的器重。公元911年(乾化二年),王重荣与晋阳留后朱温发生矛盾,遭到朱温派来的部将刘知俊的进攻,无奈之下,王重荣只好向李振求救。此时,李振已经投靠了朱温,为了报答救命之恩,便推荐自己的外甥吕光,让他前往救援。没想到,这一去,就成就了日后名垂青史的战神。公元913年(乾化三年)

    提到吕光,可能大家对他的印象并不是很深刻,因为他是十六国时期西凉政权的建立者,也是一位雄才大略之人,在当时的乱世之中他能够成为一方霸主,可见他的实力是非常强大的。但是,吕光在后来年老倦政,导致西凉政权走向了灭亡,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下面,就让小编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提起吕光的父亲,那可是非常厉害的,他就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结拜兄弟-朱虚侯刘扬。刘扬是西汉名臣、云台二十八将之一,曾经跟随汉光武帝刘秀一起平定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后来,刘扬被封为广陵王,并且还担任了右将军。虽然,当时朱虚侯已经贵为皇亲贵族,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而是依然低调行事,深受百姓爱戴。

    刘秀称帝之后,为了报答当年同患难之友的情谊,便封自己的弟弟刘扬之子刘稷为广陵王。就这样,刘邦的后人,也就是西汉皇室宗亲,全部都成为了西汉的藩属。然而,到了汉末天下动荡之际,由于各地诸侯相互混战,所以,原本属于西汉皇室的广陵国也受到了牵连。不过,好在当时的广陵王,就是刘邦的后人,所以他并没有受到波及,依旧安然无恙地生活着。 后来,随着黄巾起义爆发,整个东汉王朝都被迫陷入混乱之中。

    于是,此时的广陵王,为了保全自己以及家人的性命,只能选择出逃。不过,就在这个时候,他却遭到了当地豪强的截杀和劫掠,最终,他只能被迫流落他乡。不久后,他便遇到了一位名叫张昂的女子。 张昂不仅长相貌美,而且心地善良。她见这位落魄的王爷可怜,于是就决定收留他。

    吕光后期执政失当,听信谗言,杀害沮渠罗仇等忠臣。吕光死后,他的儿子们为了争夺皇位而互相残杀,最终导致西凉被灭国。吕光的死,让西凉走向衰亡,也让他成为历史上著名的"三武一宗"之乱的罪魁祸首,他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也是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生。吕光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奠基人之一。在公元337年,前秦皇帝符坚派兵进攻后赵,当时的后赵国主刘聪,面对强敌,毫无斗志,于是便向自己的父亲和后妈求助,结果却遭到刘粲的拒绝。无奈,刘聪只能带着家眷和亲信,逃到长安。

    此时,东晋朝廷内斗不断,司马睿趁此机会,起兵勤王,很快将晋军打败,收复了建康城。在此期间,东晋与前秦之间的战争,持续了长达10多年。后来,由于前秦内部出现内乱,所以,才给了东晋喘息的机会。然而,好景不长,不久之后,前秦再次陷入混乱之中,最终,被冉闵推翻。随后,冉魏建立,并定都于如今的邺城。此时的后赵,则成了中原地区的霸主。到了公元351年,后赵君主石虎去世,其幼子石世继承皇位。此时,北方的鲜卑族崛起,开始南下侵扰,其中,实力最强的,便是匈奴族的首领冒顿。冒顿趁着石世的年少无知,率领大军,一路南进,攻陷了襄国的龙编、高陆等县,并且,还将都城从平阳(今山西临汾)迁到朝歌。至此,整个北方地区,全部落入匈奴手中。与此同时,南方的孙吴也开始衰落。

    吕光(公元~311年),字世明,代郡人,东汉末年的权臣、将领。吕光出身于凉州大族,他的父亲是前赵的右将军吕婆楼。吕婆楼死后,吕光的母亲改嫁,嫁给汉阳太守张进,生下了两个儿子,分别是吕隆和吕奉先。后来,张进被诛杀,妻子带着两个儿子回到家乡,将他们托付给了同乡刘显。当时,汉阳属于益州,所以,刘显就带着他们到了成都。刘显是蜀地豪强,家财万贯,而且为人仗义疏财,因此,深受百姓们的爱戴。后来,他担任益州牧,成为一方巨富,被人们尊称为"小霸王"。刘氏家族在益州的势力很大,不仅拥有大量田产,而且还广交名士,结交了不少有地位的人。

    比如,刘备、庞统等人,都是通过与刘氏家族的交往才得以入川。不过,这些人在入川之后,大多都成了刘氏的附庸,而真正掌握实权的,却是另外两个人,一个是法正,另一个就是庞德公。法正,字孝直,他是蜀中名士,也是刘备帐下重要的大谋臣。法正的才华出众,足智多谋,而且善于出谋划策。当年,刘备在荆州依附于陶谦时,曹操派兵攻打荆州,陶谦无力抵抗,于是,向曹操投降。这时,诸葛亮也来到荆州,帮助刘备对抗曹军。当时,关羽和张飞驻守在下邳,留守荆州的只有糜芳和傅士仁。为了抵御曹军的进攻,诸葛亮命令黄忠率领一千士兵,前去支援糜芳。然而,由于黄忠的轻敌,再加上没有做好战前的部署,导致他中了曹兵的埋伏。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