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影响国家进程的皇后 > 第三十八章第章 刘裕结束羌姚

第三十八章第章 刘裕结束羌姚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羌族姚兴是后秦开国皇帝,他原本是前秦的臣子,在公元384年,前秦国主符坚派兵攻打西燕,结果大败,符坚本人也被流放,于是,西燕人拥立慕容泓为帝,建立西燕。而此时,东晋和北魏也正在争夺天下。由于当时的前秦和后凉实力都很强,所以,当西燕建立之后,他们便向两方称臣,并且还分别向这两方输送了大量的物资。但是,随着两方实力的增强,双方的关系也开始变得紧张起来。公元397年,前秦攻打了后凉,后凉被灭,而此时的后凉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国家,因此,当时的晋朝与北魏便趁机对后凉发动了进攻。不过,在后凉的顽强抵抗之下,晋军并没有取得什么大的进展。直到公元399年,才彻底灭亡了后凉。而后,为了对付强大的敌人,姚兴便趁势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北地国。此后,姚兴又先后消灭掉了南安、义阳、武都等小政权,最终统一了整个陇东,成为了当时西北地区的霸主。后来,姚兴又打败了前来征伐的后赵,将胡汉二族团结在了一起。从此,北地国开始走上了发展的道路。到了公元403年,姚兴自称天王,正式建国,改元皇初,定都长安,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王朝——大夏。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虽然北地国内部并不稳定,但毕竟还是有一个统一的国家的。可是,自从建立大夏之后,北地被分成了许多小的王国,彼此之间经常互相攻击,甚至有时候还会发生内乱。对此,大臣们也是十分不满,纷纷劝诫姚兴要安定下来,不要总是挑起战争。

    羌族姚兴他收留了野心家赫连勃勃放纵西秦王族。 陇右是秦朝的发祥之地,在秦末天下大乱的时候,这里也是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其中,有一个地方叫做金城郡,也就是今天甘肃省兰州市。这个地方虽然不大,但却是秦国重要的军事要地,因为这里是通往关中的咽喉。所以,当刘邦和项羽两支大军在这里相遇的时候,双方都是拼尽全力。最终,刘邦大获全胜,不仅夺回了关中地区,还顺便把项羽赶到了乌江。 羌族姚兴他收留了野心家赫连勃勃放纵西秦王族。 羌族的崛起,是在西汉时期,当时,他们被称之为"白马义从",主要活动在西北地区,以劫掠为生。直到东汉时期,才逐渐归附于汉室。但是,当时的汉室已经名存实亡,所以,对于这个异姓宗亲,朝廷并没有给予什么重视,只是让他们住在长安,并赐给他们一些田地。 羌族姚兴他收留了野心家赫连勃勃放纵西秦王族。 西晋末年,北方陷入混乱之中,而此时的中原大地却相对平静。因此,不少流民纷纷来到南方,其中就包括北方的胡人,以及当地的少数民族。由于这些人的到来,导致当地人口激增,经济快速发展。比如,蜀地的巴、蜀二州,就是在这个时候发展起来的。 羌族姚兴他收留了野心家赫连勃勃放纵西秦国。 在这个时候,有一个部落来到了成都,他们自称是大月氏,后来,又改称为吐谷浑。不过,他们的首领并不是吐谷浑,而是名叫慕容。 慕容这个人,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在他担任凉州刺史期间,对当地的经济进行了大力开发,使得这一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为日后建立成国,打下了基础。

    姚兴是西魏的权臣、大司马,他出身于陇西羌族,在十六国时期,羌族是一个重要的民族。从东汉开始,汉与羌之间就有不断的战争,一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双方之间的冲突仍然没有停止,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五胡乱华。到了晋朝,虽然已经出现了一些汉族的大将军,但是,对于整个北方来说,仍然是少数民族当道。比如,前秦就是由鲜卑人建立起来的国家,后燕也是由鲜卑人建立起来的。所以,在姚兴统治期间,北方的少数民族势力仍然很强大。姚兴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比如,重用胡人,重用武川镇将,并且还让胡人在朝廷中任职,以此来削弱和分化这些少数民族势力。另外,姚兴还实行了屯田,也就是把大批的农民组织起来,让他们从事生产活动。这些措施,都使得北周得以发展壮大。不过,随着北周政权的日益稳固,那些曾经依附于北周的部落,也纷纷脱离北周,自立为帝。比如说,代王拓跋什翼犍,就脱离了北周,建立了代国。还有,库莫奚部,也脱离北魏,建立了库莫奚国。除了这两个外,还有一些小的部落,也都相继独立,比如说,吐谷浑,就在其首领伏允的带领下,摆脱了柔然,成立了吐谷浑政权,并且,还在公元427年,正式宣布了建国,定都在伏俟城。而此时,作为东魏的实际控制者,高欢,自然不愿意看着自己辛苦打下的天下,被他人夺走,于是,他就联合了段韶,一起发动兵变,逼迫孝静帝禅位,从而控制了东魏。后来,高欢又派大将侯景,带着军队攻占了洛阳,灭掉了东魏,统一了中原。

    公元417年刘裕攻下长安砍死末帝姚泓。刘裕攻陷长安,杀死末帝姚泓。

    《晋书·载记第二》载,元嘉三十年(416年)八月,前秦皇帝符坚病死。九月,太子符生继位,是为后秦文昭帝。十月,刘宋军攻克江陵,杀后秦主姚。十一月,东晋大将桓温率兵攻打南燕,收复了青州、徐州的失地。

    《晋书·桓温传》记载:太兴三年(320年),桓温北伐,大败前凉王张天锡。次年,又败前燕慕容垂于洛阳。永和元年(345年)正月,复取河南。二月,再克许昌。五月,进围洛阳。六月,与魏军战于阳城,大破之。七月,进攻虎牢,被魏明元帝拓跋嗣所拒。八月,复取许昌。九月,进逼滑台,斩北中郎将张蚝,擒其弟张崇。十月,攻破洛阳,俘获西阳公,并杀守将孟准。

    义熙十三年(417年)三月,刘裕派征北将军谢玄、辅国将军檀道济等人分路进攻后秦,在洛水(今陕西商县西南洛水北岸)一带大败后秦军队。四月,谢玄部前锋直指长安,檀道济部继至,两军会师。五月,东晋大军包围长安,城中粮尽,人心惶惶,纷纷逃命。此时,镇守关中的雍州刺史毛德祖见势不妙,弃城而逃。六月,谢玄派兵乘虚而入,一举攻克了长安。七月,毛德祖出降。

    五胡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大分裂时期,始于304年西晋灭亡,终于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为止,前后共80年。五胡乱华,是这段历史最显著的特点。

    五胡指匈奴、鲜卑、羯、羌和氏(白亚细亚)等五个少数民族。十六国,即前赵 ( 匈奴)、后赵 ( 羯)、前凉 、后凉、南凉 、北凉 、西凉 ( 汉)、 前燕 ( 鲜卑)、 后燕( 鲜卑)、 南燕( 汉族 )、 北燕( 汉族 ),加上 西秦和后凉的河西地区,合称「 五胡十六国」。

    在八王之乱期间,各地豪强纷纷举兵自立,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其中,北方的前赵政权,南方成汉的成家政权,以及西方的蜀汉,都是当时比较有实力的国家。而北方的三个少数民族,也各自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国家。

    从公元304年开始,一直到439年,这八十年的岁月里,中国大地经历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大动荡,百姓流离失所。

    在这段时期,中原地区的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人口大量死亡,土地荒废,社会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直接导致了后来南北朝的再次统一。

    五胡乱华的祸患,不仅在于对中国的统治,更在于它所带来的灾难,让整个中华民族蒙羞!

    首先,是战争。

    由于战乱不断。为了抢夺资源,各民族之间经常发生战争。据《晋书》载,仅314年到348年间,就发生大小战斗590多次,死伤人。

    其次,是饥荒。《晋书》记载,自永嘉之难到太元九年,北方地区因灾荒饿死的人,累计达300余万。

    羌族在历史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民族。早在西晋时期,就曾建立过一个强大的羌族国家,那就是前秦政权。这个政权存在了二十八年,是十六国中最长的一个。不过,它最终却败给了刘裕的东晋。那么,这个曾经雄霸一方的少数民族,为何会败给刘裕呢这还要从他们内部发生的一件大事说起。公元405年,后秦皇帝姚兴去世。他的儿子姚泓继承皇位。当时,后秦国内已经出现了许多反对派,其中最著名的一个叫乞伏炽磐。他原本是后秦的将领,后来投降了西凉。因为对西凉心存怨恨,所以一直想着要复国。而姚兴死后,他就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被拥戴为帝。为了能够顺利地实现复国计划,乞伏炽磐决定先除掉那些反对者。于是,他命令手下四处寻找机会。很快,有人向其报告说,有个叫吕隆的人,正在谋划起兵造反。吕隆,是北府军将领,深受北府军统帅王猛的器重。当初,他在跟随王猛征讨南燕时表现十分英勇,因此得到了王猛的重用。后来,又因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升任振威将军、青州牧。可以说,他是北府军的骨干之一。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有勇有谋的名将,却在关键时刻叛变了,背叛了北府军。原来,在他投靠西凉之前,曾在陇东一带活动。当时,陇东一带有一个姓李的大户,家中养了一头名叫作"奴"的白狼。这匹白狼非常通人性,经常帮助主人看家护院,因此深得主人的喜爱。可是,当李家遭到仇家的报复时,这匹白狼却挺身而出,拼死保护了李家的安全。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