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影响国家进程的皇后 > 第三十九章第章 鲜卑族

第三十九章第章 鲜卑族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五胡乱华时期,鲜卑族是北方的一个大部族,他们以狩猎为生,善于骑射,经常骚扰中原。在五胡乱华的时候,有一个民族,他们的祖先就是来自于东胡,这个民族就是匈奴。匈奴的祖先是丁零,后来丁零被强大的乌恒所吞并,所以乌恒也成为了一个部落,而这个时候,匈奴就趁虚而入,逐渐发展起来。到了汉高祖刘邦时期,由于汉朝与匈奴之间的战争持续了很长时间,再加上当时秦朝已经灭亡,天下大乱,于是刘邦决定派兵去攻打匈奴。结果没想到的是,这一次出兵,却让汉朝的江山断送在了这一战之中。因为,当时的西汉王朝,根本抵挡不住北方的强大敌人,最后,只能够向南方迁移。就这样,中原大地再一次被游牧民族占领,从此之后,中国进入了长达几百年的乱世之中。那么,在这一次的五胡乱华中,为什么只有鲜卑人没有成为南下的主力和祸患呢这还要从当时的情况说起。其实,早在东汉末年的时候,曹操就曾经率领大军征讨过乌桓。那个时候,曹操带领着军队一路南下,来到了柳城,也就是今天的辽宁朝阳。但是,当曹操来到这里时,却突然遇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原来,就在当天夜里,整个军营都遭到了袭击,所有的士兵都被杀得一个不剩,就连那些随行的将领们也没有逃过一劫。等到第二天早上,当曹操再次醒来的时候,却发现所有的人都消失了。而且,当他仔细观察了一下周围的环境后才发现,昨天晚上的那场战斗,并不是别人发动的,反而是他自己亲自发动的!也就是说,这场战争,其实是属于一场自导自演的戏。至于原因,就是因为当时的乌桓和曹军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所以,为了能够离间曹军和乌桓之间的关系,才故意制造了这么一场闹剧。

    五胡乱华,是指在西晋时期塞外的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之际,陆续建立数个非汉族的政权,形成与南方汉人政权对峙的时期。五胡十六国中,匈奴人建立的前赵、后赵、成汉三个国家实力最强,而鲜卑人所建立的前秦、后燕、南燕及西秦则相对较弱。其中前燕是五胡十六国中的强国,其版图曾一度超过中原。然而,这个强大一时的国家却迅速被北方强大的北魏所灭。那么问题来了,五胡乱华时,为什么只有鲜卑族能统一北方这就要从他们的起源说起了。在历史上,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主要有匈奴和蒙古两支,他们都是从西方迁徙而来,所以被称为"胡",其中,以蒙古最为强大,因此,人们也习惯称他们为"蒙兀儿"。而由于当时中原地区处于东汉末年的三国鼎立时代,无暇顾及到草原上的情况,因此,当外族开始入侵的时候,中原王朝只能疲于应付,根本无力抵抗。直到曹魏时期,曹操北征乌恒,才将外敌逐出塞北,并收复了部分失地。但此时的汉朝早已风雨飘摇,内忧外患不断,最终在赤壁之战中大败于孙吴,从此一蹶不振。到了蜀汉,虽然诸葛亮七擒孟获,使西南地区得以安定下来,但却无法改变蜀汉灭亡的命运。随着司马氏篡夺了曹魏的皇权,天下再度陷入分裂之中。此时,曾经雄霸一方的匈奴再次兴起。公元304年,匈奴贵族刘渊起兵反晋,并在短短几年之内,就攻陷洛阳,建立了汉(前赵)朝。之后,刘渊又接连消灭掉西晋的多个小朝廷,统一了黄河流域。

    五胡乱华,是西晋时期,北方多个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之际,建立的反晋政权,持续16年之久。在这期间,胡人不断南下,中原大地陷入一片混乱。五胡乱华的直接导火索,就是匈奴贵族刘渊在汉光文帝去世后,起兵反司马氏。随后,匈奴、羯、羌等族也纷纷起兵,天下大乱,百姓流离失所。五胡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最黑暗的时刻,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段极其黑暗的历史,它使得原本强大的汉民族,从此一蹶不振,甚至走向灭亡。那么,五胡乱华,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历史上有两种说法。第一种,东胡说。这种说法认为,鲜卑族的起源,是在东汉末年的三国时代。当时,有个叫檀石槐的人,他带领手下的一支部队,去攻打曹操的军队。由于,檀石槐这个人比较厉害,所以,曹操就派了徐晃来支援。但是,徐晃和檀石槐打了一仗之后,却吃了败仗,于是,他就跑到了张辽那里,向张辽求助,希望,能够打败檀石槐,替自己出气。后来,经过张辽的努力,终于将檀石槐给打败了。而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名叫慕容的人,带着自己的部队,从山东出发,来到了幽州。因为,当时,幽州的太守叫做刘虞,他的父亲曾经做过益州牧,因此,刘虞非常痛恨这个姓慕容的首领,于是就把他抓了起来,并且,杀掉了。后来,在公孙度的主持下,幽州的各部族,重新进行了整合。其中,就有一些部落,开始逐渐融入到汉族当中,比如,乌桓。而与此同时,也有一部分,仍然留在东北地区,他们就是鲜卑。

    东夷、东胡是华夏族与鲜卑族的共同祖先。

    五胡乱华时期,汉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浩劫,人口锐减,经济崩溃,社会动荡,北方各族乘机而起,建立了许多国家。其中,拓跋氏建立北魏后,统一了黄河流域,结束了自西晋永嘉之乱后的分裂局面,促进了北方各民族的融合,对后来隋、唐的统一,起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历史上有"无魏,不南北朝"、"若无拓跋,则无隋唐"之语。然而,在历史上,关于北魏的起源,却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观点认为,鲜卑族起源于东夷;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鲜卑源于匈奴。这两种不同的说法,到底孰真谁假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一、东夷和匈奴

    《史记》记载:黄帝之后,夏禹之时,有(yi),居于北海,少昊青阳氏之苗裔也,曰女节。女节生男子称,其后分支为九宗,是为青阳,曾孙帝俊,娶于鬼方,生晏安,晏安是始作车器。晏安子仪狄,能光融天下,于是帝赐姓命氏,曰姜。姜姓,炎帝神农氏之后也。

    《竹书纪年》记载:太(dao)伏羲,风姓,代神农氏继天而王。传八世至太康失国,子孙分散。其弟仲康,初都纶,复迁杜陵,故城在陕西西安东南三十里。又七世,至周武王的伯父古公父,自陕南徒岐下,封于周原,号曰:周。

    《路史·前纪二》:太昊,亦云伏戏,风姓,代神农氏,历四岳。

    五胡乱华是西晋时期,匈奴、鲜卑等游牧民族建立的前赵、后赵与前秦和后燕(南迁)在中原地区先后建立的国家,由于这些国家都处于我国北方,因此统称为五胡,又称五胡乱华。那么,五 胡起源于何处呢主要有三种说法:山戎说,东胡说,乌桓说!

    山戎,是中国古代北方的一支古老部落,主要活动于今大兴安岭一带,其祖先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的肃慎人。《逸周书·王会解》:"肃慎,虞夏时国,殷曰娄,周曰山戎"。

    《史记·匈奴传》中记载:"黄帝之孙,玄嚣之孙,帝之子,头曼之孙,大廉之曾孙,衍曾孙肥子,别姓郁久闾,居北垂。故从邑,姓,名呼延,字昭君。汉时,以为右日逐王。其后,分为二部,号曰荤粥,一居朔方;号曰库莫奚,亦居朔方。皆冒顿种也。本诸生,知礼,好兵,事氏单于。初,父为左贤王,死,妻以遗子右日逐王。右日逐王立,乃求汉女,闻焉母家楼烦田美。楼烦田者,天下尝高门大族,有城郭,众数千户。自云先世避地边塞,遂为豪强,富於东方。当其贵盛也,娶焉母,生两女,长即须卜,次即当利。"

    可见,匈奴人的祖先,是炎黄子孙,后来因为躲避仇杀,逃到北狄之地,逐渐强大起来,建立了自己的王国,也就是匈奴帝国。

    五胡乱华时期,北方游牧民族趁中原地区战乱四起之际,纷纷南下,企图夺取中原。其中,匈奴、鲜卑和羯等族势力最为强大,他们先后建立过前赵、后赵、前燕和前秦等政权,给汉王朝造成了极大的威胁。那么,五胡中的鲜卑族究竟从何而来呢关于这个问题,史书中记载不一,主要有以下四种说法。一:逃亡汉人。在东汉末年,由于黄巾起义爆发,各地流民纷纷南迁,其中就包括一部分汉族人。当时,这些流民为了逃避战争,便结伴逃到了辽西郡(今辽宁朝阳)。后来,当地豪强高句骊看上了这批人口,于是便将这些人收编为军队。从此,这些人在当地繁衍生息,最终演变成了后来的鲜卑族。二:东胡说。据《晋书·慕容载记》记载:慕容氏的先祖是神农之后,出自于东夷少昊之苗裔,世居北夷。后来,因避祸而率部众南迁,来到了辽西一带,并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到了东晋时期,慕容氏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强大的部落。三:丁零说。据《魏书·序纪第一》中记载:丁零人是匈奴别种,其祖先原本是居于北地的一个少数民族,名叫荤粥。后来,他们被柔然所征服。柔然灭掉荤粥以后,将其余党迁徙到沃野镇等地,并且在这里建立了国家。公元4世纪,北魏统一了北方,随后对周边的一些少数民族进行招降纳叛。当时,丁零人就在此列。此后,随着北魏的崛起,丁零人也逐渐归顺了北魏,成为其臣属。公元493年,拓跋硅建立代国,并将自己的姓氏改为"拓跋",从而正式改姓为"元"。

    五胡乱华是自西晋末年到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发生的一场大规模战乱,给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在这场长达百年的民族大迁徙中,汉、鲜卑、羯等族名存实亡,胡人大量内迁,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新的民族——汉。

    五胡乱华期间,北方各少数民族为了生存和繁衍,在长期的生产劳动过程中,不断吸收汉族文化,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文化的中华民族的雏形,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五胡十六国"。其中,以拓跋氏建立的前秦,后燕,北凉,南凉,西秦,夏等国最为强盛。前秦和后燕都曾一度成为北方的霸权国家,其疆域东起辽河,西达葱岭,南临黄河,北到阴山,统治着黄河流域及今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四川,辽宁等地。

    前秦王猛,字景略,代郡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人。父乞伏司繁,历仕部落大人,封广武公。猛少时,随父至长安,拜为博士。永嘉之乱,中原纷乱不堪。猛弃儒习武,从军于幽州。因屡立战功,累迁建义将军。公元311年,匈奴刘聪攻陷长安,杀怀王。司马睿在建康称帝,改元建兴。公元318年,东晋将领桓温率兵北伐,收复洛阳,灭成汉,威震天下。此时,猛任振威将军,随征。次年,进爵为王。公元320年,石勒建立后赵。当时,诸将皆劝石勒称王,唯有猛力主抗敌,被石虎忌恨。

    五胡乱华时期,北方各民族相互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汉族。在五胡十六国时期,鲜卑族是北方的游牧民族,他们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以畜牧为主,善于骑射。由于长期与汉人和其他少数民族接触,所以逐渐学会了使用汉语和汉文。到了晋朝时,随着中原地区的统一,鲜卑族也归顺了中央王朝,成为晋朝的臣子。当时,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晋朝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中就包括推行汉字,并大力推广教育。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历史,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非常特殊的阶段,它既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开端,也是中华民族大分裂、大动荡、走向重新统一起来的重要时期。在这一特殊的历史阶段中,我国北方的各个少数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国家,出现了"五胡乱中华"、"永嘉之乱"、"八王之乱"等多次大规模的战乱。在这场长达一百多年的动乱中,许多北方各族人民,饱受战争之苦,流离失所,生活十分凄惨。

    那么,为什么说五胡乱华的祸首是匈奴因为,匈奴人是古代蒙古高原上的一支古老部落,他们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出现在中国的史册之中。从西汉元帝开始,一直到东汉末年,匈奴一直是一个强大的军事集团。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两员大将,对匈奴进行大规模征伐,先后收复了河南地(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至陕西北部)、河西走廊及陇西郡,使漠南无王庭。但是,由于东汉的腐败无能,再加上外戚和宦官专权,最终导致了东汉末年的天下大乱,而这一切,都源于一场由董卓一手策划的大规模屠杀。

    公元189年,凉州军阀董卓废掉汉少帝,立刘协为皇帝,自任相国,独揽大权。

    五胡乱华鲜卑语中国史书称北语、胡语、胡言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崛起,建立了一个又一个的政权,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五胡乱华。在公元311年至439年这百年间,中原地区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浩劫,人口锐减,经济凋零,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段历史中,有一个民族对华夏文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这个民族就是匈奴。

    除了匈奴,还有另外一个少数民族也曾经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伤害。那就是东胡。

    据《晋书》记载:"永嘉大乱,诸戎内迁,丁零、铁弗等各帅种落,占据城邑。慕容俊复攻拔其城。于是,自平州以北,幽、并二州之西,皆入于燕。惟并州以东,尚未全陷"。

    可见,当时,东胡人已经占据了整个黄河流域。

    而当时的汉人在哪里呢

    他们大多都南迁到长江流域去了,所以,史书上又称这些人为"衣冠士族",因为他们是中原人士,有文化,懂礼节。

    但是,当这些人来到南方后,却遭到了当地人的歧视和排斥。

    因为,当地的土话被称为"吴侬软语"。

    由于语言不通,再加上生活习惯不同,当地人并不把这些人当作自己人,而是当成一个外乡人。

    比如,东晋时期的谢安,他原本出身于琅琊王氏,是王导的五世孙,后来,又娶了司马道子的女儿为妻。

    按说,谢安应该算是名门望族之后,可是,当他到了南方后,却遭到了当地人的排挤。

    为什么呢

    原来,当时的江南一带流行一种名叫"蛮音"的语言。

    什么是蛮音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