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精英思考的维度
小李有点渴,在路边一个小店,买了瓶矿泉水,拿起就喝。
“老板,多少钱?”
“10块。”
“啊?”
小李懵了,一瓶矿泉水,10块。
在印象里,这瓶水各大超市都只是卖3块钱。
好,事情进展到这里,如果你是小李,会怎么做?
一般来说,不外乎3个选择。
1:问老板为什么。
2:有点肉疼,心理想着这是家黑店,但还是买单走人了。
3:思考原因。
-1-
先来说说第一条:问老板为什么。
直接反问老板,这无疑是最多人的选择。
从信息的角度看,老板显然有着你“不知道”的信息。
所以直接问他,说不定可以获得答案。
于是:“怎么这么贵呀?”
“哎,没办法,这边都这个价。”
小李两眼一翻,这说了跟没说有什么区别?
于是耸耸肩,虽然有点肉疼,但还是买单走人了。
好,事情发展到这,有什么问题吗?
你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一下,这个选择存在的本质问题。
“问了这个问题,虽然有时会得到新的信息,但这样来的信息,是否正确?”
关于这个问题,可能小李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好,把这个例子抽象化,落到你身上去。
你遇到一个未知的问题时,第一反应是什么?
上度娘问?上某乎问?还是问某个“权威”头衔的专家?
有没有考虑过,这样来的信息,是否正确?
你我处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获取信息,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容易。
但,这并不会让人变的更聪明。
相反,这些大量的信息,反而更容易把人淹没。
现在,各大平台,网页,每天都在用大数据研究人的习性。
只要是你喜欢的,就一直推你喜欢的给你看。
特别有趣的是:
经“权威”人士声称!
慌了!原来生活里这件事这么重要!
你知道吗?它影响了你的命运!
这类型的标题层出不穷,隔天换汤不换药,又来一遍,不论是写手的文章,还是标题,还是视频,都在用这个方法。
多数人只要一看到“权威人士”之类做抬头,就立刻深信不疑,基本的判断能力都消失殆尽。
不信?换个说法。
某科学家声称:经过证实,再过某某年,我们将直接暴露在温室效应之下,以后会越来越热,夏天温度甚至会高于摄氏度。
这句话里有多少个问题存在?
1,某科学家,这个科学家是谁?在学术界属于什么档次?哪怕这个领域的第一人,说的话就一定对吗?
2,经过证实?什么证实?研究证实?还是数据证实?如果是研究,研究的是什么?以什么数据做为研究的?谁做代表证实的?这个证实的机构又是以什么做衡量标准的?这个结论是以现在的时间段,还是以别的时间段推演的?会不会因为其他数据的加入,从而在之后改变这个结论?
3,暴露在温室效应下?会怎么样?不暴露又会怎么样?越来越热,是指所有地方吗?还是个别地方?夏天温度高于度,是所有地方吗?这个温度下人会怎么样吗?
光这么一句简单的话,里面就有很多逻辑基础需要先回答。
但很显然,可能连写这句话的写手,都不知道。
但就这么一句话,就可以危言耸听,哗众取宠。
更可笑的是,很多人都信了。
好,回到最初的问题上。
小李买了10块钱的矿泉水,问老板,一定就会得到准确的信息吗?
这个“听”来的信息,会不会有很多隐瞒,甚至老板自己都不清楚的地方?
再回到靠搜索的问题上,你搜到的答案,就一定是准确的吗?
这个答案是谁说的?权威人士?少理这种虚头衔,ta以什么作为理论依据的?
如果不解决这点问题,那谁说的话,都不带准确性。
由此得来,第一条选择,不能选。
-2-
再看第二条,有点肉疼,但还是接受了买单走人。
这一条也大多数选了第一个选择之后,后续的备选。
既然没办法解决,就只有认栽了。
这样有问题吗?
有,如果这个场景是你在排队,前面有人说:“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我急,能不能让我先。”
于是你问了句:“什么事这么急?”
ta说:“来晚了,车要出发了,让ta先吧,不然赶不上车了。”
看似人之常情,该让一下。
那下一个呢?
下一个呢?
下个呢?
你承担了本不该由你承担的错误。
如果一个人占用了你时间,以及各项成本,价值是 1 元。
那这本不该你付的1元,被你付了。
而且因为经常这样付“1元”,导致你口袋的钱一点点的往外丢。
比如:
上面买水的场景,认栽。
排队,别人插队了,认栽。
在公司遇到同事把事情丢给你,认栽。
在吃饭,遇到一盘炒的味道很怪的菜,认栽。
在睡觉,楼上楼下吵的你无法入眠,认栽。
在生活,朋友老让你请客,认栽。
在购物,拿了过期的东西,认栽。
请问:你这辈子,有多少个1元可以去“替别人买单?”
由此得来,第2个选择,也不能选。
-3-
再看第3条:思考原因。
这是最反人性的一条,因为这意味着要动脑子,去探查原因,寻找答案。
但人都是懒的,脑子也是懒的。
探查原因,意味着需要去了解:
这瓶水从哪来?是不是牌子溢价?
我在哪里?是不是这个地方消费高?
这个店是不是黑店?老板是不是有问题?
通货膨胀了吗?我太久没买水不知道物价了?
水资源缺失吗?还是物流,原料制造成本上涨的我不知道?
别的水是不是也涨价了?还是单独这瓶水是这种价?
这些一切一切,都得不断的去分析原因,列出问题,寻找答案。
有的答案,你的知识体系里,并不知道。
比如:通货膨胀,物流成本,制造成本,水资源是否缺失。
这就得先有这方面的知识补充,才有可能找的到准确答案。
好,把买水这个场景,再抽象化。
如果小李遇到的,不是买水。
而是平时生活上,比如:想找个更好的工作。
上网搜各种工作,待遇,再问问身边人,工作,待遇。
得到大多的答案是:“没技术,没人脉,没学历,只能干某某某事,而且待遇不会超过某某某数字”
那这个时候,小李应该怎么办?
第1个选择,再继续去到处问问?
第2个选择,认命,就去干螺丝钉的事情。
第3个选择,全面思考问题,找到各个原因,看看如何解决。
如果选择第3条,那又回到上面讲的。
这是最反人性的,因为很多原因小李以自身的知识根本找不到答案。
比如:
技术,该学什么技术?这个技术学了能吃多少?
人脉,该找什么人脉?ta为什么要帮你?
学历,该有一份更好的学历吗?如果有,该怎么获得?
我会做什么?我能做什么?
这些问题,通通需要花时间去解决。
甚至有的问题,所需要的知识都是空白的。
都需要从0开始去学习,而沉下心的不断去学习缺失的知识。
因为有的问题,甚至努力学习了,都因为被各种因素局限,不一定找的到答案。
这就是不确定的事了,而人都讨厌不确定。
喜欢确定的东西,所以,这就是最反人性的。
但恰恰,这就是唯一的一条康庄大道。
-4-
从小李买水的这个故事,可以总结以下几条行事规则。
1、信息化的时代里,要有批判性思维,跳出被数据圈养,要学会选择,而不是被动的被“推送”,这样才能准确的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
2、逻辑思考,权威不代表正确,科学结论也不代表永远,因为哪怕经过科学得出的结论,也会因为新的数据加入,从而改变结论,也就是说,哪怕是科学结论,绝大部分也是有时效性的,更何况大部分情况下,这些只是一些写手哗众取宠的一贯做法。
3、别人的错误,不应该是自己来承担,凡事就事论事,据理力争自己的权益。
4、支配人性的弱点,还是被人性的弱点支配,这两个选择,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以及面对的态度。
从本质上,直击精英思维,
我们下一讲见。
欢迎你在评论区中,写下你的想法
欢迎你把文章分享给需要的朋友,或许能够帮到他,你的一个小小的动作,可能产生蝴蝶效应帮助到ta改变迷茫的一生,你愿意伸出援手吗?
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只是认知上的不同。一个优质的社群,共同激励前进,方能最大化你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