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唯有挟天子以令诸侯!
军帐大营之中。
“再兴。”
“你亲自走一趟,通知匠师,连夜赶制衣甲,白衣白甲白盔,十日之内完工,不得有误。”
叶宣当即将手中的令羽,交给了杨再兴,看着杨再兴点了点头,这才看向牛皋说道:“不管你用什么手段,襄阳城暂时锁城,消息只进不出,拖过这十日,我算你首功。”
“那牛皋就一定要对上张然,不然消息一定会突破封锁,传回临安都城。”
杨再兴的眼眸微微皱起,随后又是摇了摇头的看向叶宣道:“不过当断则断,不然反受其累,而张然在军中的名望并不高,若是能夺权,消息一定不会传荡出去,不过你这么做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在这个军帐之中,我是岳帅义子,更是女婿,而在场诸将,也是岳帅的兄弟,都是我岳家军的支柱,我就不瞒诸位了。”
“可如今赵构坐朝,秦桧理政,不知害了多少忠良,而岳帅更是蒙冤千古,纵然留下了忠义美名,可是命已不在,又有何用?”
“况且,现在河南诸郡又失,燕云十六州,还未收复,而中原北方,已失其鹿,而赵构还想要偏安一隅,将大宋的根基立于江南,从根本上已经软了骨头,被金人吓破了胆!”
“但自古以来,得江南者,便只是半壁天下,若是等完颜兀术,彻底平定北方,还有伪齐政权,江南又能守多少年,还不是天下大乱,民不聊生。”
“而所谓的议和,便是找死,再加上如今朝廷,能对金用兵者,能征善战者,除了还在临安的韩帅,也只有蒙冤的岳帅,能被完颜兀术忌惮三分。”
“而剩下的便是诸将,还有岳家军,要记得,我们与岳帅征战多年,岳帅自然是聪明绝顶,此次临安之行,岳帅便是坦然赴死,可惜这满腔忠勇,终是化作一声长叹,他想全了忠义之名,倒不负这一生的恩典。
“而朱仙镇一战,本来是平定北方的大好时局,收拾旧山河,一统天下,可惜,赵构连发十二道金牌,而军人又是以军令为天职,岳帅只能唉声长叹,悠悠苍天,何薄于我,唯有退兵!”
“所以,我明白岳帅的忠义,所以岳帅的坦然赴死,我更明白,舍飞一命,换天下十几年的太平,对于岳帅,便是值得!”
“可是诸位甘心么?”
“对于这个朝廷,诸将是否心寒。”
“我们一生都在为大宋争战,纵横沙场,马革裹尸,为国为民,而身为军人,却是此等下场,不能死于疆场之上,却死在了冤狱之中,当真是可笑!”
“所以纵然违背了岳帅一生的意愿,我也一定要发兵临安勤王!”
“只因此时岳家军名正言顺,岳帅忠义之名,天下皆知,莫须有之罪,更是何其可笑,那自然是朝廷有奸宦当道,我们占据大义,天时地利人和皆在,只要进了临安城,岳帅的冤屈,自会昭雪。”
叶宣此时已经是眼眶通红,眼泪挥如雨下,而他又何尝不想救岳飞性命,他又能如何?
难不成劝岳飞造反?
手握十万岳家军的岳帅,若是想要造反,别说区区一座江南,就算是完颜兀术大军压境,也难奈其分毫,甚至能够完成一统天下之志,可岳飞一生,以尽忠报国为志,又怎么可能同意造反?
而以岳飞那耿直的性格,在这奸臣当道的大宋王朝,横竖都是死,若是能留下万世流芳之名,也不服他这一身的忠义。
而身后事,便交由他叶宣,纵然背负骂名,叶宣也要完成岳飞一生的遗愿,收复中原北方,将异族赶出中原,再现昔日之盛世!
“你是想要学魏武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扫平四方蛮夷与诸多不臣!”
杨再兴心中本来就有所猜测,难怪叶宣一直隐忍不发,原来想以大势乾坤,杀入临安都城,重整朝纲之时,以手中之权,将赵构变成汉献帝刘协。
届时。
纵然天下声讨,可又能如何?
时局已定。
赵构已擒。
秦桧已死。
天下笃定。
“嗯,想要为岳帅平冤昭雪,想要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就必须兵行险招,而你我手握十万岳家军,皆是能征善战之辈,面对强悍铁骑,都能悍不畏死,又何惧临安城的那些草包。”
叶宣重重的握了握拳头,岳家军向来上下一心,除了岳飞这位主心骨,也只有他这位少将军,能够驱使岳家军。
既然这般。
手握十万岳家军。
天下何处不能去。
那何不轰轰烈烈一场。
所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胜,吴广之言,仍然历历在目。
“末将听从少将军吩咐。”
“愿为少将军效犬马之劳。”
岳家军此刻尽数归心,纷纷单膝下跪,此战一来为天下黎明苍生,二来便是为岳帅平冤昭雪,此心赤诚,苍天可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