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知识青年
苏糖和陈川流刚带人去县城,苏老爹就接到公社通知,让他过去商量安排知青的事情。河西公社也是突然接到县里通知,说有知青今天到。
河西公社也想骂人,不提早说提早安排,临时临急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怎么安排?
安排到那个村?
都是问题。
既然来不及安排,那就讨论吧。
看看那个村需要人手就安排在那个村。人多力量大,总能把农村建设得更好,更富裕。
呵呵。
那个村都不想要。
虽然各个村都缺人手,缺劳动力,但大家想要的是能干活的青壮,能上山下田的不怕苦不怕累的劳动力,而不是城里来的娇气小娃娃。
娇气娃娃能干什么?
吃白饭。
虽然说今年夏天丰收,但村里人的口粮也是刚刚缓解一点点,离吃饱穿暖还有很远,谁也不希望再多几个能吃却不能干的城里娃来分口粮。
各个村长都不想要知青,推来推去。为了把知青推给别的村,各村长是各出奇招,阴谋阳谋全部用上。
总之一句话,‘去哪都可以,就是不能来我村。’
各村长明晃晃地表示,不欢迎。
为了不给村里增加负担,各村长也不怕得罪人,语言上你来我往,互相推让。你说‘客气了’,他说‘不需要客气’,然后大家都在客客气气地拒绝。
拒绝。
必须拒绝。
想尽办法推拒掉。
城里娃下乡种田?
别笑话了。
这些白白净净的城里娃能不能干不知道,但事儿肯定不会少。
村长一个个都心如明镜,能拒绝就必须拒绝,反正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要他们说就是瞎搞,好好的城里娃下乡能干什么?
禾苗和草都分不清楚,不是添乱吗?
拒绝。
用尽全力拒绝。
哼。
呵。
养一群娇娃娃,还不如多养几头猪。
村长齐齐哭穷,说养不起娇娃娃。
河西公社领导说,正因为穷,所以才安排有知识有技术的青年来建设,让这批知识青年帮助村里发家致富。
他们的确没有力气,但有知识。
村长:知识能让田里多张庄稼不?
不能。
那有什么用?没有力气,没有经验,还娇气不就是秀才当土匪?屁用没有。
发家致富??
城里来的娃娃是会养鸡养猪,还是能提高粮食产量?是能开荒还是能修水渠?或者能治病修拖拉机?
都不会。
那,靠喊口号发家致富?
呵。
公社领导
总之,村长们就一句话,知识青年的知识在乡下发挥不了作用,田地里也不需要知识,不如留在公社。
至于留在公社能干什么?
这是领导要考虑的问题。
反正村里就供不起大佛。薆荳看書
没办法,领导只能强硬要求,安排知识青年帮助乡下建设,致富,这是上面的任务,有明文规定的,不能拒绝,不能推搪,更不能阳奉阴违。
县里把压力给公社,公社只能把压力转到村里。
村长们苦着脸,就算能省出口粮来,他们也管不了城里人啊?人家道理一套一套的,能说会道,他们乡下汉子没有那么多的弯弯绕绕。
公社领导笑呵呵,没关系,从知识青年中选一个队长,让他们自己人管理自己人。弯弯对绕绕,只要不太出格就不管。
语言不通?
更没有关系,知识青年们会入乡随俗。否则,不方便的是他们。
村长们皱着眉,丧着脸,叹气,吐槽,“好好的不上学,不当工人,下乡干什么?瞎闹,乱折腾。”
一个个细皮嫩肉的,手不能抬肩不能挑,下田可能被一条蚂蟥吓哭,能干什么?
哎。
好日子才过几天?
怎么就闹腾起来了?
作孽啊。
村长们和公社领导在拉扯,知识青年们等得不耐烦了。
本来,他们转了几趟车来到河西公社就已经很晚了,又累又困,还很饿,但却因为村长的拒绝,推拒,他们在公社前的空地上喂蚊子。
乡下的蚊子不仅多还大,嗡嗡的就吸走一口血。
在来前对乡下的美好想象,早在路上就没有了,剩下的全是透心凉。如果能回去,相信所有人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去。
但是不能。
“烦死了。”
“那群人到底在说什么?我们到底什么时候能走?我血都快被蚊子吸干了。”
啪啪。
又是一个大蚊子。
“他们说的是本地话吗?谁懂?”
大家齐齐摇头,谁都不懂。虽然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口音各有差别,但都会说普通话,能正常交流。
但河西公社的本地话好像混合了各种口音,压根就听不懂在说些什么,但里面在吵什么?内容却很好猜。
无非就是不欢迎他们而已。
有人能理解,毕竟他们不会种田,以己度人,不被欢迎并不奇怪更不意外。有人却不屑,埋怨,觉得自己有知识有文化,高这群文盲一等二等。他们背井离乡千里迢迢来帮助他们建设农村,这群人不仅没有扫榻相迎,还推来推去,把‘不欢迎’三个字明晃晃地写在脸上,简直就是打脸。
一群文盲又怎么会知道知识的重要和好处?
想什么的都有。
但不管理解不理解,都等得不耐烦了。
最重要的是,很多人的肚子都唱起了空城计,饿得咕咕叫。
有人直接大声嚷嚷着要结队去县里问问,河西公社是不是不欢迎他们?河西公社是不是不认同上面的安排?
还有人空口白牙就扣锅子,说河西公社领导的思想不对,反对上面的安排,反对上面的政策,反对
完全不在乎这轻飘飘的几句话就能毁掉一个人。
大道理一套一套的,能把白的说成黑的,能把死的说成活的这种人最可怕,动不动就思想不正,动不动就扣帽子。
也幸好河西公社民风淳朴,管理严格,否则就凭‘思想不正’几个字就能让很多人失去一切甚至性命。
天知道现在对思想和作风的要求有多高,简直就高到奇葩的地步。出门说句话都要小心翼翼,就怕一不小心说了什么敏感词而被人举报,最后家破人亡。
这样的事情在乡下少,但城里比比皆是,几乎每天都能闹腾一场两场。大家见多了,最怕的就是喜欢抓思想或者语言毛病的人,远远避开。
因为谁也不敢肯定自己什么时候就会说错话,被人抓住了小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