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第十六章红彤彤
记忆的轨迹延伸向秋季,十月份的岚江市已完全入秋。
郑槐序和贺颀最近都在食堂吃午饭,每天中午一下课就往食堂跑。很多同学离家近,中午都会回家休息,所以中午教室基本上没人。
吃过午饭,郑槐序和贺颀回教室各自做自己的事。
秋日的天空很高很远,天空湛蓝,太阳明媚却一点都不热,反而让人觉得暖洋洋的。
看了一会儿书后,贺颀趴下眯着眼休息,郑槐序坐在他身旁继续看书,世界安静得只剩下翻书声和秋风吹动树叶的沙沙声。
贺颀的呼吸声就在身边。郑槐序放下书看贺颀。
贺颀眯着眼睡觉,耳边的头发滑到眼角,挡住睫毛,双唇微微张开,睡得很香的样子。
郑槐序拿自己的小指去碰贺颀放在桌面上的手指,触到指尖,又收回,然后又伸出去碰贺颀的指甲盖。
贺颀的指甲修剪的很干净,只留出一点白色。指甲盖滑滑的,郑槐序伸手拉着贺颀的手。
感受到郑槐序手指的温度,贺颀反手抓住他的手。
“我睡了多久啊?”贺颀把头转向另一边,还是趴在桌子上不起。
“不到三十分钟。再睡会儿?”郑槐序也顺着同一个方向趴下,看着贺颀的后脑勺。
“嗯,再眯一下会儿。”
拉着的手没放开,郑槐序就这样趴着,刚趴下一会儿贺颀就转过头看着他。
两人对视,趴在桌上的样子映在彼此眼中,时间仿佛在此刻静止了。
贺颀的脸颊上硌出了一条红印,郑槐序伸手,用手指抹,抹不掉。
“要不明天带个软枕来,趴着更舒服。”郑槐序扒拉着贺颀额前的头发说道。
头发扫过眼眶,有点痒。贺颀眨眨眼,笑着说:“哪有人抱着枕头来上课啊。像什么样子。”
“那要不我们住校吧。住校能好好睡午觉,不用这样辛苦。”郑槐序起身,把自己的桌子搬回到贺颀后面,然后拿着水杯要去接水。
贺颀也起身跟着他,“住校也有住校的不方便。咱们俩就这样挺好的。一起上下学,沿途的一切都是只属于我们的记忆,只属于我和郑槐序的,仅此一份的记忆。”
“行行行。那就不住校,咱们每天往返回家,让只属于郑槐序和贺颀的记忆更加充盈。”
他们并肩走向开水房的身影越来越远,两人笑着往前走,在这秋日的气息中,如画在纸上的画面,最后定格。而后画册被收起来放在箱子里,永存。
下午第一节课是班主任的英语课,上完课后她通知了一件事,一年一度的英语文化节要在11月中旬举办。
英语文化节每年11月举办,每个班出一个和英语有关的节目,最后每个年级出选出三个节目,在全校进行汇演,评出最好的节目,颁发证书和奖金。四中向来重视这个活动,一来是因为四中活动本来就少,二来是因为活动本身和英语密切相关,而且汇演当天会有其他学校的校领导和英语老师来观摩。
“所以咱们要在下周五之前把节目上报。先是在年级上表演进行初选,初选排名前三的就能参加全校汇演。这件事我全权交给你们商量,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再找我。现在下课。”
班主任一走教室里就炸锅了。大家开始讨论起了要准备什么节目。
最后还是没有讨论出个结果。放学之前文艺委员和班长通知大家晚上回家关注群消息,关于英语文化节的事情在群里讨论讨论。
回家的路上,郑槐序和贺颀一起去书店,挑了一些外语杂志和习题。挑完书回家的路上,在地铁站出口处碰到一位卖柿子的老婆婆。
红彤彤的柿子一个个地排在篮子里,像一个个红灯笼。
郑槐序和贺颀都停下来看,相视一笑,然后郑槐序先开口。
“婆婆,您这个柿子怎么卖啊?”
老婆婆笑得慈祥。她眯着眼看他们,说道:“两块钱一个呀。正是吃柿子的时候呢。软软的红柿子,甜甜的,是秋天的味道啊。”
老婆婆说着看向远处,地铁的高架轨道挡住了她的视线。
贺颀很喜欢这些红红的柿子,好像透过这些柿子,能看到一棵挂满灯笼的树,能看到一整个秋,从第一阵凉爽的风起,到柿子成熟。他对老婆婆说:“婆婆我们买两个柿子吧。”
“好啊,自己选两个吧。”
贺颀挑了篮子边上靠在一起的两个柿子,拿起来放在手里,像是端着两个宝贝。
郑槐序从书包里抽出四块钱的现金递给老婆婆,老婆婆笑着开心地收下。郑槐序和贺颀向婆婆道谢之后前往站牌去等公交车。
“红彤彤的,好好看。”
贺颀看着手里的两个柿子,爱不释手。
“是啊,给颜色偏暗的秋天增加了一抹温暖的亮色。”
贺颀递一个给郑槐序,说道:“虽然不舍得吃,但还是要吃掉。毕竟摘下来,带着一片秋意来到这里,不吃掉太对不起这抹温暖的颜色了。”
郑槐序接住,也捧在手心里。
“嗯。秋天真好啊。”
公交车停在路边,他们上车。车子驶入黄昏,斜阳照进公交车后排,两个穿着校服的高中生,捧着柿子吃,下午的太阳光也仿佛被返照得更加黄橙橙的。
郑槐序用拇指指腹抹掉贺颀嘴角的果酱,贺颀也看着郑槐序嘴角的果酱笑。两个满嘴柿子酱的人,乘着回家的公交,闯入一片黄晕的光影之中。
晚上贺颀回家吃的饭。胡素兰最近回家早,总是提前准备好晚饭等贺颀回家吃。贺颀开门进屋,胡素兰刚好端着饭菜从厨房出来。
“回来了,书包放好洗手吃饭吧。”
胡素兰自从暑假那次争吵之后,好像变温柔了很多。虽然还是要求贺颀去上补习班,但是她不再强制要求贺颀什么时间必须回家,也不要求他写多少习题,不给他规定晚上睡觉的时间了。贺颀也已经快17岁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心里都有数,不如让他自己安排。
“回来了。这就去洗手。”
一顿晚饭吃得挺开心。贺颀也会主动和胡素兰讲学校的事情,包括今天遇卖柿子的老婆婆他都讲给胡素兰听。胡素兰笑着说难怪感觉贺颀的嘴角沾了东西,原来是柿子的果酱。
“啊,没擦干净啊。”贺颀回想着郑槐序指腹的温度,微微笑。胡素兰也没说话了。
她知道现在贺颀和郑槐序形影不离,她明明不该任由他们胡闹,但是她也是在不忍心破坏他们。贺颀会笑,会闹,会和她提要求了,会表达不满。贺颀好像又变回了小时候那个爱笑爱闹的小孩子了,这一切都和郑槐序密不可分。如果没有了郑槐序,贺颀会过得这样开心吗?
胡素兰收起碗筷,对贺颀说:“头发该剪了,都快挡着眼睛了。自己安排时间去剪了吧。”
贺颀摸了摸自己的头发。
确实该剪了。
他也收起自己的碗筷,对胡素兰说道:“知道了。”
吃晚饭回房间,贺颀打开手机,班群里班长和文艺委员在群里发消息,说是要讨论和文化节有关的节目,结果群里没人回复。
几乎同时,郑槐序和贺颀都发了一条消息。
郑槐序:“节目时长要卡在10到30分钟之间。根据时长看看准备什么节目。”
贺颀:“要是有需要可以找我。”
文艺委员赵霜露和班长齐欣都是女生,两个人一看到终于有人回复了,赶紧也回复他们。
赵霜露:没事没事,先谢谢你啦贺颀。还有时长这个问题我和班长也考虑过郑槐序,所以现在咱们就是看看有些什么节目比较容易卡时长。。。
姚蔚:唉,开始了呀!我觉得唱歌不错!
杨子席:唱歌有个时间问题。
万子钰:唱歌的话可以接龙,这样大家都能参与,时长也够。
齐欣:大家各抒己见,有想法的都可以在群里发,我和露露做下统计然后咱们投票。
……
陆续有人加入讨论,很多有想法的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其他人虽然没想到什么节目,但也在积极参与讨论,班长和赵霜露松了口气。最后根据大家的讨论发起了投票。
投票的选项有唱歌,英语诗朗诵,原创英文短剧,还有一个话剧。
结果话剧以微弱的优势胜出。
齐欣把投票结果发在群里。
“现在就确定了选话剧。但是选哪个话剧是个问题。麻烦大家想一想,咱们明天班会课商量出结果。今天就到这儿吧!谢谢大家今天匀出时间参加讨论!!”
姚蔚在群里回复,“这是整个班级的事,大家一起参与才是最好的嘛。倒是要辛苦班长和文艺委员了!”
“没关系没关系!”
经过第二天的讨论,总算是敲定了节目。
班主任也没有反对,只说英文话剧不简单,要花功夫,尽量兼顾学习和活动。
他们选定了话剧的第一幕节选,然后开始组织分工。
“我们班40个人,分四组。服化道一组,演员一组,剧本台词一组,导演后勤一组,大家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来报名,先到先得,后来的进行调剂。报演员组的时候麻烦备注好自己想演的角色。”文艺委员迅速整理出方案,多数人也很有干劲,尤其是姚蔚,他甚至想报四个组。
“你们报什么?要不去演员组吧!郑槐序和贺颀口语好,不去演员组可惜了。”姚蔚围着三个人转,问他们要报哪个组。
“英音的腔调好难把握,而且台词很长,又要把幽默感表现出来,实在是难。”贺颀和郑槐序一人带着一只耳机正在看第一幕的视频。贺颀闻声摘下耳机回答姚蔚。
杨子席笑了笑说:“不是刚好两个主角,你们两一人演一个,不是挺好的的嘛。”
郑槐序皱了皱眉,问贺颀:“想不想演?想演我们一起报名。”
“想。”
话音刚落文艺委员就凑过来。
“正好正好,你们俩来,给你们报两个主角。现在已经有两个人报演员组了。反正都给你们报上,最后咱们再试镜选最合适的人。”
演员组这边报名热火朝天,服化道组也是热热闹闹,剧本台词组一片冷清。
杨子席报了剧本台词组,姚蔚跑去了导演后勤组。
张宥棋坐在座位上,也不和人说话,也不去报名。最后他被调剂到了后勤组。
不就是个节目嘛,至于搞得那么认真嘛。
张宥棋觉得现在还是好好学习更重要,这种活动就是浪费时间。正好分到后勤组,自己也能偷懒。
高二七班的教室里热热闹闹。不止他们班,其他班最近也在讨论着文化节的活动。校园里,欢乐的氛围洋溢在秋日的气息里,这场表演,将在深秋如约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