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七十年代恶毒女配写文日常 > 第170章 赚大发

第170章 赚大发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一旦了机会,自然是要把这个机会的效用发挥到最大了。

    既然都决定“引诱”现在的兼职编辑们了,自然就要把这个过程做到位了。

    祝蹊跟蔡颦颦沟通过后,确定了两个人都中意的想要留下来的人选。

    现在编辑部的兼职编辑一共有六个人,这六个人都是今年将毕业的学生,也都是祝蹊还在《明天》时带出来的编辑们,能力和本人的审美理念都和祝蹊比较契合,真要选出个突出的,那还真是不容易。

    但是,好就好在,她们也不用选择最突出的,只要选择愿意留下来的就行了。

    这年头,能上大学的女生,基本上家庭条件都是不错的,不然家里面也没有这个条件会支持女孩儿读书。

    但不得不说的是,无论是《明天》杂志社还是《今天》杂志社,其中的编辑大多数都是家庭条件一般,甚至还有条件比较差的,毕竟,除了第一批祝蹊招进来的编辑之外,剩下的几届编辑基本上一开始都是冲着杂志社勤工俭学补助来的。

    为什么提到家庭条件?

    因为祝蹊跟蔡颦颦都认为,能够让现在兼职的编辑自愿留下来,首先,这位编辑不能是家庭条件差的。

    这就是资本家的惯用手段了,跟你谈梦想,对你画大饼,而所有的行为举止基于的条件都很简单,那就是对方没有生存压力。

    很惭愧,但都决定要做“坏人”了,在这个过程中还纠结一些道德准则上的东西,那就有点儿虚假了。

    再说了,祝蹊好不惭愧地说:“之前我跟你谈话,多少也有点儿画大饼的意味,事实证明,这招很好用,不是么?”

    蔡颦颦:“你倒也不必这么诚实。”

    但的确,以蔡颦颦为模板,再从现在的兼职编辑里选择可能会愿意留下来的对象,好像的确更精准一点。

    她们俩看中赵默、陈彩荷就是其中典型代表。

    首先,这两人都是京市人,劝导她们加入《今天》就不用发愁她们的住处问题,毕竟祝蹊这边还卡着自己可以使用的预算,不可能大手笔地给《今天》造个宿舍,就连从外地赶来投奔祝蹊的苏杏,现在都只是让祝蹊安排到45号大院儿住了。

    正好,趁此机会给外界放出消息,说是不言已经搬走了。

    也就是说,祝蹊是能够提供住宿,但能提供的住宿很有限,所以能找到不需要她提供的员工自然是最好。

    除此外,这两人的家庭条件都很不错,是难得的当初申请《明天》杂志社社员的位置的时候不是冲着勤工俭学去的,现在来《今天》杂志社兼职也不是冲着薪资来的。

    “默默还有小荷都是因为信服你,所以才一路跟着的,我觉得吧,借你的人格魅力,咱们劝下她们来至少有半数的把握。”

    虽然祝蹊也猜到了有这个可能,但这话经由蔡颦颦的嘴说出来让自个儿听到,还挺让人不好意思的。

    自恋如她,现在也有点儿羞耻:“除了相信我的能力之外,应该还有对编辑事业的热爱吧。”

    尤其是在《明天》担任过编辑这一岗位的,不管从前她们是什么人,基本上都能被《明天》整个团队的工作氛围和工作内容,培养出浪漫的灵魂因子。

    只能说,祝蹊在运营《明天》的时候就是致力于把杂志社打造成自己年少时幻想的杂志社的模样,大家讨论作品、喜爱文学、团结幽默,简直就是文科生向往之地。

    而这种倾向,在《今天》杂志社也很明显,这也是为什么安知景作为加入杂志社时间最短的人,却能够最精准地描述出杂志社这一优势的缘故。

    因为这样的杂志社,的确有它所独有的自由自在的气质。

    “就像我一样,惦记着你的星辰大海对吧?”蔡颦颦调侃道。

    祝蹊心虚,但又没有全然心虚:“是这么个道理,但的确是星辰大海呀,咱们这不都已经快要走到海边上了么?”

    《今天》才开办没有半年,就直接搭上了宣传部的顺风车,祝蹊现在觉得星辰大海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了。

    蔡颦颦一寻思,也跟着觉着祝蹊这话没有毛病了。

    就连她爷爷都说她们《今天》这本杂志办的不错,站在文学这个立场上,其实是比《明天》更优秀的作品。

    也就是因为有了《今天》,蔡颦颦才知道为什么她爷爷之前对《明天》这么看不上了。

    在他们那些搞学术的人眼中,只有专精于一个领域才能真正做出成绩来,但很显然,《明天》并不是这样的一个作品,而《今天》虽然是搞娱乐的,但能在娱乐这个领域深耕出品牌度来,那就是一个很不错的成果了。

    这就跟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状元的道理一样,也跟这句话的潜在前提一样——你得先入行啊!

    除却她爷爷的评价,她们《今天》也是很优秀的,但是蔡颦颦在十分融洽的家庭关系当中长大,自然对家人的意见十分重视了,其中尤为重视家中最德高望重的爷爷的意见,可想而知,当初听到了她爷爷这番评价,蔡颦颦都觉得,就算她们《今天》永不出头,她这也值了!

    而现在么,别人是事业爱情双丰收,蔡颦颦觉得自己这是外界评价和内界评价双丰收,追梦之旅持续前进中,整个人别提多春风得意了。

    总之,对祝蹊画饼的星辰大海,目前还是很满意滴!

    这不,自个儿满意了,蔡颦颦就觉得,要让愿意留下来的人满意,似乎、可能、也许,那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哇!

    所以,在祝蹊召开编辑会议时,宣布了杂志社之后可以接收高校分配毕业生的时候,蔡颦颦主动提议:“既然如此,那咱们的编辑们有想要留下来的,应该可以优先考虑吧。”

    这就是两个人准备搭伙儿唱戏的一个序幕了。

    祝蹊自然会配合蔡颦颦,接了她的话就说:“你说的这是什么话?我们这儿的编辑可都是京大的学生,毕业后那都是各大单位厂子抢着要的人才,来咱们这儿不是耽误前程?”

    这话显然是说进了在场的编辑们的心里去,她们神色各异,但无一不是对祝蹊的化表示赞同。

    祝蹊虽然很失望,但因为早有预期,倒也没有很难过。

    毕竟戏还要演下去么!

    蔡颦颦这不就来了,她撇撇嘴,说:“按你这么说,我也不该来咱们杂志社,咱们杏子姐也不该来了?”

    “别的我不说,但至少我在咱们杂志社,工资也领了,做的工作也是我自个儿喜欢的,这不就够了?去别的什么单位厂子的,难道就不是工作了?难道工资就会更多?”

    道理的确这么个道理,去别的政府单位可能也就是名头上更好听一些,但该工作的还是该工作,国家现在正是缺少人才的时候,怎么可能招进来一个人才闲置着?所以该辛苦的也还是辛苦,工资也未必会比杂志社更高。

    这都是要看厂子、单位本身的效益的。

    祝蹊就顺着她的话说:“是这么个道理,但咱们名头上还是比不上公家的单位的,你跟杏子姐不介意,我真的很感谢你们,但咱们杂志社从来都是走的自愿原则嘛,你们不介意,不代表其他人不介意。”

    说完后,祝蹊也很认真地对在坐的编辑说:“在这个时间点,是你们坐在这个办公室,来跟我们一起分享这个好消息,那也是一种缘分。”

    “杂志社的情况你们也应该是了解的,我们真的很需要编辑,并且兼职编辑不是长远之计。你们的能力很优秀,哪怕是去百姓报那样的单位也是足够的,但因为名额有限,百姓报也未必能够接收这么多员工,所以我还是想要邀请你们。”

    “我们《今天》现在也开始跟宣传部往来了,除了名头上差一点,其他的跟百姓报也没有很大的差别了,甚至在工资待遇上,还能隐隐高过他们,所以,如果有愿意留下来的,那就跟我说,我们杂志社亏待了谁,也不能亏待了我们自己人呀不是?”

    这番掏心窝子一般的话,也的确是说进了在坐的几个人心里面,她们面色几变,有的人很坦然,但也有紧张的。

    “祝总,我,我不是不愿意留在杂志社,但是,但是我家里负担”

    这人站起来说话,祝蹊认出来是家庭条件比较差,且还是家里在外地的,便连忙打断她,说:“我邀请你们正式加入杂志社,并不是强迫你们,说实话,如果不是我想要创办这样一本杂志,我应该也不会放弃学校分配的工作,加入一个私人单位,既然我自己都是这么想的,那我肯定是不会觉得你们就应该对杂志社怎么样。”

    “只是咱们都是成年人了,并且也都读过了这么多书,所以无论是留下还是离开,我还是希望你们能够自己做出遵从本心的决定,去做你想做的、你认为你应该做的事儿,这才是最重要的。”

    这些都是祝蹊的真实想法。

    别人不知道未来,但她知道未来,知道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的人才需求肯定特别广阔,但与之相对应的是不断在增加扩大的高校生群体,反正迟早会到她不缺工,但是大学生们缺个工作的时候。

    所以祝蹊本人是不太着急的,要着急也得等到她扩大规模后再着急,现在也就制作编辑一本书而已,实在没有编辑了,祝蹊借助作家助手,先进行一波稿件初筛,剩下的她自己来审核编辑和修改,问题都不会很大。

    只是要抓住这么个可以为杂志社留住人才的机会,祝蹊也一点儿也不含糊就是了。

    听完她的话之后,其他人都开始若有所思了起来。

    会议结束后,祝蹊跟蔡颦颦一起下班,她就就这次会议的情况,对祝蹊说:“有你这嘴上功夫,咱们一开始何必演那一出啊,我看你说了之后,可不仅默默和小荷动容了。”

    “这就叫,世上最有利的武器就是真诚了,我是真心希望从《明天》从《今天》出去的大家能好的,所以才能这么自然地说出这么些话,她们呢,只要真的能够听进心里去,那也值了吧。”

    说完后,祝蹊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资本家身份,补充:“当然,如果能够留下几个有意愿在这个行业发展的人才给杂志社,那自然就不仅是值了,简直就是赚大发了。”

    “希望吧,听了你说的话,我也觉得她们按照着自己的意愿来选最好了。”

    就像她一样,只有自己是真的想要做这个的时候,才能够拥有无限的动力付诸于实际,然后无论再怎么忙碌,这心里面呢,都是高兴的。

    如若自个儿的不情愿,这工作做起来也没有意思。

    好在,结果一点都没让两人失望。

    赵默跟陈彩荷都一马当先,第二天上班的时候早早地找祝蹊表达了自己的意愿,说经过了跟家人们的慎重考虑,选择以后留在杂志社。

    并且不仅她们俩,还另有一个,叫作黄师诗的,也找祝蹊说了想要留下来。

    这下就有点儿为难了,毕竟杂志社只有两个名额。

    但这种为难,祝蹊肯定不会在她们面前展现出来,她很热情地招待了三个人,并且反复跟人确定了是要留下来,还跟她们聊了聊,基本上跟她和蔡颦颦猜测的差不多。

    赵默和陈彩荷都是本地人,家里虽然有哥哥弟弟,但该找到工作的也已经工作了,在上学年龄的呢,也还上着学,父母也都是双职工,压根就没有什么生存压力。

    这种情况下,精神上的需求对她们而言就是最重要的了。

    祝蹊说要看自己想要什么,需要做什么,两个人不需要有“需要做什么”,于是就想自己想要什么了。

    那还需要说别的么?

    她们很喜欢这份工作,也喜欢这里的氛围,更习惯了这里自由的上班环境——家里都是工人,两个人自然是知道,杂志社这种上班时间有多自由宽松了。

    而多出来的这个黄师诗。

    严格来说,她的家庭条件比赵默和陈彩荷都要好,但她就难在了不是本地人,祝蹊跟蔡颦颦一开始都没有考虑过非本地人会留下来的事儿。

    毕竟这住宿问题是大问题!

    但现在,祝蹊表示:刚好45号大院儿杏子姐住着也有点儿寂寞,师诗完全可以住那边去。

    现在呢,需要头疼的大问题是名额问题!

    她头疼的也不是怎么婉拒黄师诗,头疼的是呢,她该怎么再从宣传部那儿薅一个名额过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