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半枚血指印
俗语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对于刑警来说,只有一条小路通真乡,而且是一条布满了荆棘的羊肠小道。
什么事情都是先有因,后有果。但刑警遇到的案件却是先遇见恶性的结果,再寻找导致这结果的原因。倒查原因,十分艰难,回溯的路有千万条,一不留神,走入了死胡同,就可能走不出来了。
这不,二十年前,我碰到的半枚血手印,却让我足足走了二十年才走出来。
二十年前的4月8日凌晨5时许,香湾派出所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非上班时间,突然来电,不会有好事。
值班民警拿起电话一听,果然是一宗凶杀案的报案。一位市民焦急地报警称,在香安街与香顺街交口处有一名出租车司机被杀。接到报警后,分局刑警队和派出所民警立即赶到现场。
我当时是刑警队的一般民警,来到现场,为现场的凶残有点颤抖战栗。被害人一半身子在外边,一半身子在出租车里面,颈部、胸前共有60多处刀伤,已经没有生命体征。车内和距离出租车四五米的周边地上、树上和墙壁上,都有大量血迹。现场凌乱,周围有明显搏斗痕迹。
经查,死者为罗某,时年32岁,是一名退役军人。原为某国企员工,后来下岗。为了让家里的日子过好一点,借款购买了一部车子搞出租。事发当天是他第二天开出租车。
面对爱人被害,妻子李某受到很大打击,她向我们介绍说:“我老公是个好人,有正义感,对家也是个有责任感的人。他说开出租车挣钱多,能改善一家人的生活,没想到刚干第二天,就出了这样的事,这让我们母子未来的日子可怎么办啊!”
此案当街杀人,性质恶劣。我们局里立即成立了“48”专案组,开展调查走访工作。据一位发廊工作人员回忆,案发当晚的凌晨,曾听见有汽车停下的声音,随后有人说话,但具体说什么?几个人?就不太清楚了。
当我们外勤进行调查的同时,刑事技术部门在案发现场提取了部分指纹和血样进行化验。
经过分析,案发现场除了被害人留下的大量痕迹外,在方向把上还留有半枚血指纹,确定不是被害人的。警方怀疑这半枚血指纹很可能是犯罪嫌疑人作案时留下的。
但这半枚血指纹质量比较差。外围轮廓部分的纹线和指纹中心的纹线中间是空的,说明指纹移动过。中心部位的指纹,纹线也是断断续续,可能是水点进去以后把血液给冲淡了,所以颜色又不一样,这要鉴定出来就需要费工夫。
为了扩大线索,我们局里抽调了大批警力以案发地为中心,展开地毯式大排查,但几经努力并未发现其他有价值的信息。
我们召开了专案组全体队员都参加的案情分析会。在案情分析会上,大家将调查和现场勘查情况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得出了下面的结论:一、现场被害人身上有60多处的刀伤,刀痕不一,是由多把刀所造成的,因此作案应是多人,由于出租车载客最多只有4人,因此作案者有3至4人。二、根据尸体僵硬程度分析,死者死亡时间为凌晨4点左右。由于出租车司机的行车中路线没有规律,不可能现场设伏,因此可能是乘客坐车到了现场后抢劫杀人。所以,该案应为一起多人作案的抢劫出租车司机杀人案。三、但死者留在出租车内的钱物却还留在车内,似乎作案者的目的并不是钱财,也有可能是仇杀和情杀。
首先我们在市内各交通要道、道路收费站设置卡点,拦截犯罪嫌疑人。但是经过48小时在各交通要点的拦截搜捕都没有发现犯罪嫌疑人的踪迹,我们分析,犯罪嫌疑人可能已经溜走了,只好撤卡回归调查。
在设卡的同时,我们也安排了警力对市内各宾馆、旅店进行了调查,查遍了一千多家旅馆的所有旅客也没有发现犯罪分子的踪迹。
有没有可能是仇杀呢?我们调查了死者的关系人。发现有4人与被害人有过矛盾。
a;原来与罗某在一个车间工作,因工作分配问题曾经与罗某吵过两次;
b;与罗某是战友,当兵时因罗某向领导汇报过b的问题与罗某有点芥蒂;
c;当兵前是中学同学,在读书时打过架;
d;邻居,因d在过道上放杂物被罗某说过几次。
其实,这些矛盾都是鸡毛蒜皮的事,而且事过多年,应该没有那么大的仇那么大的恨,要杀人泄愤吧。
但为了慎重起见,我们还是抽调警力专门对这4个人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发现4人均无作案动机。案发当日,其中两人正在外地出差,另外两人也不具备作案时间。这样这4人就被排除了。
另据被害人家属介绍,罗某从部队退伍回来后,一直本本分分、踏实工作,从没与人有过太大过节。
有没有可能是情杀呢?专案组也组织力量进行调查。罗某与其爱人是第一次恋爱,结婚后,对家庭非常负责,也没有在外面沾花惹草,在外面没有什么情色传闻,情杀的可能性不大。
在否定了仇杀和情杀后,专案组推断,这应该就是抢劫杀人。至于现场的钱财没有丢失,很有可能是嫌疑人在做案后慌乱逃跑来不及拿走的。
专案组重点向抢劫出租车杀人的方向攻坚。
但犯罪分子在凶杀案现场连作案工具都带走了,唯一留下的痕迹就是提取到的半枚血指纹。要想找到犯罪分子,只有通过这半枚血指纹了。
我在公安大学学的是痕迹鉴定,专业就是指纹分析,那时在刑警队做的是指纹鉴定。
通过指纹寻找犯罪嫌疑人非常古老而又准确。每个人的指纹都不同,有一个亿的人就有一个亿不同的指纹。只要犯罪分子到过现场,而又在现场留下指纹,就可以确定作案者就是留下指纹的那个人。
但是靠指纹破案有两个前提,一个是留下的指纹要清晰可辨,第二个是要将犯罪嫌疑人的指纹也网罗在内,可以进行对比,这样才能分辨出谁是犯罪分子。
这宗凶杀案的困难之处第一是案发后,没有找到一个犯罪嫌疑人,拿这半枚血指纹与谁的指纹比对?可以说,没有比对物。
第二是这半枚血指纹不全,又不清晰,只有一半,要在一半的指纹中找出7个以上的相同点,难于上天。
只有找到7个相同点以上才能确定是同一个人的指纹。
但如果不比对,我又不心甘。
现在破案的唯一希望就是犯罪分子在其他现场留下了指纹。
后来出现场,只要有任何案件的指纹,我都要拿出来对比一下。为了加大对比范围,我也经常搜集兄弟公安局在案件中采集到的指纹,拿这半枚血指纹进行比对。
多年来,我的工作换了又换,职位也提升了,对比对这枚血指纹仍然是我必须做的工作。我把这枚血指纹都制成了手机的屏保,一拿起手机,我就能看到。这也成为了我的一块“心病”。
有人说我犯了“指纹病”。由于当时技术条件有限,网终信息也不够发达。对犯罪嫌疑人的追踪一直没有什么进展。
去年,我们局里又组织警力查积案,破旧案。我又提起了此案。大家将当时出警的干警请回来,共同对案件进行研究、论证,而那枚被我和其他民警深刻在脑海里的半枚血指纹,再次被摆放在此案侦查的关键位置。
大家形成共识,“通过科技手段,揭开这起尘封多年悬案的神秘面纱。”
很快,在上级公安机关的大力支持下,自去年10月份以来,专案组民警带着这仅有的半枚血指纹,辗转北京、上海、广州等地10余次,尝试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寻求案件的突破口。这半枚血指纹被送到权威部门进行鉴定,数据信息量得到大幅提高,并开始在海量指纹信息中进行查找。
今年1月30日,血指纹的鉴定结果有了新的突破,范围缩小至1万枚以内。我们专案组民警异常兴奋,大家商定在单位静候佳音。于是,在大年三十的晚上整个专案组办公室灯火通明,所有的专案组成员都在等待对他们来说最有意义的“新年礼物”。
大年初二。一条反馈信息让刑侦一大队大案中队中队长孙天杰热泪盈眶。“有结果了,有反馈了,总队领导打电话说已找到这半枚血指纹的主人。”
经过比对发现,2016年,在浙江省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的嫌疑人安路的指纹与这半枚血指纹非常吻合,有7处相同。
我们立即调查安路的踪迹,发现他现在浙江某县。我即刻带领几个干警赶赴浙江某县开展工作,经过两天地摸排,我们锁定了安路的落脚点。
2月4日17时许,我们在火车站设下埋伏,当安路出现后,我们当即将其抓获。当我们表明我们是海珠公安局民警身份的时候,安路像泄了气一样,一下子瘫坐在地上。
经过突审,安路供认了当年伙同刘某清、许某宝,在哈市对一出租车司机实施抢劫杀人的犯罪事实。
2月5日,我们专案组又马不停蹄将犯罪嫌疑人刘某清、许某宝分别抓获。至此,这起尘封了22年的命案终于告破。
原来,犯罪嫌疑人安某、刘某清、许某宝为同村人。2000年,3人在海珠市打工。因为想不劳而获,安路在2000年4月8日晚上吃定完宵夜后提议“去弄点钱”。3人酒后携带刀具上了罗某驾驶的出租车,当车辆到达案发地后,3人对罗某实施抢劫,结果遭到罗某的激烈反抗,在身中60余刀后,罗某爬回出租车后死亡。
安路3人见出了人命,顾不得拿走钱财,便慌忙逃离海珠市,分头藏匿起来。
罪恶终有报,只是末到时。尽管他们侥幸逃亡了20年,但始终不敢正面于人的3名犯罪嫌疑人也饱受了内心的惊恐之苦。他们也想不到,几十年了,民警还是没有放过他们。他们不知道警察一直有着克尽履职的永恒动力,正是这种动力和责任,才还人间正义,护法律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