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马队
孙有粮听了陈宁的话,肯定地点点头,“谢谢宁丫头,你这主意极好。
我听赵爷说你们五日后就开课,到时候我早点来帮着摆桌椅。”
陈宁又问了几句孙有粮女儿的身体情况,他才放下果干离去。
只是背影单薄寥落,看得人心里发酸。
孙有粮走后不久,又有两个妇人结伴来到赵木头家。
“宁丫头在家吗?”
短短几日,宁丫头当管事的消息传遍了全村。
小丫头办事利落,大家都直接寻她。
陈宁走出来一瞧,是村里王婶和李婶,她俩关系较好,是难得的厚道人。
“婶子来了,快到屋子坐。”
王婶探头瞧了瞧院子里,见人都忙着,便道:“就不进去了,都忙着呢。
我是来给我儿王友报名的,这是五十文钱,你数数。
王友他去县城定做木匠工具去了,肯定能在开课前拿回来的。”
五十文钱用一根红绳串着,铜板被磨得油光发亮。
想必也是家里为数不多的银钱,日日数着才这般干净光洁。
“还有我的。”李婶也笑着摸出一串铜钱塞陈宁手里,“我家李二娃他是个坐不住的。宁丫头,回头让你爹好好管教他。
该打打,该骂骂,他要是反抗,你就说是我说的,他就老实了。”
李二娃年十六,都到了说亲的年纪,心性却一点不成熟,是村里有名的孩子王。
他经常带着一群十岁左右的小屁孩上房下河。
李婶扯着树条追打他的景象在村里屡见不鲜,故而她才这么担忧。
陈宁接了铜板,“婶子们放心,我爹定会好好地教。
家都离得近,晚上吃了饭也没啥事,溜达两步就到我家了。
就在眼皮子底下学,要真是不上心,或者不喜欢这个行当,这铜板我退给您也行的。”
李婶:“都交了的学费,哪儿还能往回退啊。
婶子也不是不明事理的人,你们愿意开木匠学堂教手艺,那是我们的福分。
不过有你这句话,婶子心里热乎。”
陈宁:“那婶子们稍等,我收了你们的铜板,得给你们写个条子。”
“都一个村的,抬头不见低头见,还写什么条子!
我们大字不认识一个,写了也认不得,别费那个事了。
宁丫头你忙着,我和你王婶去地里看一圈哈!”
陈宁听了这话心里也暖和。
送走两个婶子,她去记了账,又把铜板小心地收进一个专门的钱匣。
思来想去,她回到自己房间,从枕头下摸出一串铜钱。
这铜钱都是平日爹娘给她,让她买点小玩意的。
她没舍得花,攒了下来。数一数,有八十几枚铜钱。
她数出五十枚放进装学费的钱匣,而后在账本上一笔一划写下孙有粮三个字。
晚上她要和她爹过账,而她爹这人耳根子最是软。
若是她开了给人免费的先河,有人趁着她不在找上她爹缠磨,她爹说不准脑袋一热就答应了。
她干脆就把这个缺口堵死。
下午又陆陆续续有人来报名,有七八个。
吃过晚饭,陈宁拿着三个账本去房间找陈木头。
陈木头桌上放着笔墨,正在写画什么,看样像设计图纸。
“爹,你画什么呢?”
陈木头不好意思地把纸拢了拢,“我想设计个孩子玩儿的东西,咱们得一直有新货才能保证生意一直好,东家说的。”
陈宁把三个账本递到他爹面前。
“爹,这是账本。
这一本是咱们的进货账本,咱们从后山要的木料比平时多了一倍。
村里人目前还没说什么,但很快就会有流言蜚语。
我会尽快找时间和赵爷商量商量,补贴村里的钱还要再高些,才能堵住悠悠众口。
这一本是木匠认领货品数量的账本,上一批次的余款东家给我结了,今日认领新任务时,我把余款也给他们结清了。
一万三千个货,现在认出去了九千多个。
剩下四千个就包在咱们手里,我明日会安排他们赶紧做。
这一本是今日来报名木匠学堂的账本,下午一共报了十一人。”
陈宁快速地念了十一个人的名字。
陈木头听完,问道:“孙有粮也报名了?他家的情况……”
孙家的情况尽人皆知,就连陈木头都笃定他拿不出五十文。
陈宁一口咬定,“嗯,有粮叔借了些铜板给我送来的,他只是凑不齐买工具的钱。
不过他说了,可以租别人的,或者晚上租咱们的工具来练习。”
“嗯,极好,宁宁,你比爹想的还要好。
这些天忙忙碌碌,你却把每一笔账都记得清清楚楚,把事情安排得明明白白,爹自愧不如。”
“爹,咱们爷俩谁跟谁,你继续研究吧。
我就是把情况跟您汇报一下,让您心中有数。
切记,若是有人趁我不在来家里闹事,无论说什么,你都不要往心里去,也不要应承。
一切等我回来再说。”
赵木头也知道自己的缺陷在哪里,他沉闷点头,心里又熨帖又心酸。
熨帖的是孩子真是长大了。
心酸的是他这个老爹无用,还要躲在女儿后面,让她遮风挡雨。
赵家这边安排得妥当,徐以德也没掉链子。
征用农闲车队的告示很快张贴出去。
牲畜市场前的茅草棚正抓紧盖着,衙差倒是先摆了一张桌子,登记来报名的人。
每个村都有几户有牲畜的人家。
可牛车居多,驴车其次,有马车的真是寥寥。
等了两天,才勉强有十五辆马车登记,其中只有五辆马车是带车厢的。
倒是牛车、驴车足有上百辆。
衙差一一登记,就叫他们回家等消息。
除非大批量运送货物,否则牛车和驴车暂时用不到。
不过衙差已经记下了他们的地址,一旦货物运送量变大,沈桃随时可以凑齐一支运送队。
沈桃也没急着让马车去孟蒲县。
她去绣坊给马定了十五件“衣服”,上绣两个大字——屏县。
所谓衣服,其实就是一块布,垫马背用的。
既能预防磨伤马的皮毛,又可让码头上下船的商人一眼就瞧见屏县两个大字。
上好的广告机会,沈桃可不会错过。
给马做好“衣服”的隔天,十五辆马车依次排开,往孟蒲县行去。
沈桃手里有一批要送往码头的货,就是之前委托赵木头做好的那批搓衣板、孔明锁等。
这些货不过九千多件,不足以装满十五辆马车。
可沈桃要造势——所以前面五辆带车厢的马车空置,剩余十辆车分别装箱。
装货的马车按照运货价给,空车按照乘坐两人的标准支付。
不管有没有货, 每日都要跑一趟。
至少让码头的商户们日日都能瞧见他们,还觉得他们屏县很忙,很火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