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利诱
建安元年九月三十日。
屯驻在梁县的杨奉、韩暹等人由于粮草匮乏,区区一个梁县难以供养四千大军,于是杨奉便重拾了老本行,开始放纵属下四处抢掠。
为了报复曹操、迫使他带兵回颍川,杨奉甚至带兵劫掠颍川西北部与河南接壤的县邑,在知道曹操陷入朝廷内部斗争、无法自拔以后,他胆子愈加大了起来,开始深入到颍川南部的定陵等地。
十月初三的这天,杨奉再一次与韩暹引军前往颍川,得知这个情况后,曹操立即不再掩饰,出其不意,带着伏完突然攻下了梁县。
杨奉、韩暹等人知道消息后急忙回援,在霍阳山下被曹操击败,退往颍川时又被早已按捺不住的颍川太守夏侯渊疾袭痛击。
失去立足之地、又溃不成军的杨奉、韩暹等人,最后只得灰溜溜的逃往淮南,前去投奔袁术。
在轻松解决杨奉等人之后,曹操心中大感快慰,班师回朝的路上,他刻意骑马与伏完拉近了距离,对他说道:“伏公观我麾下兵马如何?”
伏完板着脸,不知在想些什么,缓缓道:“听说这支兵马是将军击败青州黄巾,受降卒三十万,拣其精锐而得以成军。自然是强劲无比,这两日一击攻破杨奉、韩暹等军,何其轻易,我也是开了眼界啊。”
“那么与伏公麾下相比如何呢?”曹操直截了当的问道。
伏完手下所领的长水营、郎卫等兵马是天子禁军,曹操直接拿地方部队与其相较,已是很无礼了。
他更是脸色一变,他麾下的毌丘毅、李堪算得上是合格的将领,但麾下士卒实在难以与曹操的青州兵相比较,他不答反问道:“将军这是何意?”
“倒是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正好两军同在一处,不由得想比一比而已。”曹操骑在马上,语气悠悠,轻描淡写的说道:“我听说古之天子,皆有虎贲之士,出入护卫。天子禁旅,不单是要有个名号,更要有拱卫朝廷、震慑四方的实力……可以我观之,伏公麾下这支兵马还差之远矣。”
伏完握紧马缰的手不由得发白,这几日他亲眼见到了青州兵的实力,杨奉的部众号称精锐强大,可在青州兵面前却是不堪一击,其中或许有曹操以逸待劳、使杨奉疲于奔波的计策起了作用,但青州兵的精锐也可见一斑。
“这……天子禁军早在朝廷播迁,流离途中伤亡殆尽,如今这些只是新建,还需整训操练一番,才能有将军麾下这般气象。”伏完沉默了片刻,才缓缓说道。
“伏公说的有理!”曹操哈哈一笑,忽然低声看向伏完:“要不要我帮伏公来操练兵马?不怕见笑,我带兵多年,于练兵一事颇有心得。”
伏完的脸色已经变得十分难看,这样的场景让他想翻脸都做不到,在对方除去了杨奉等心腹之患后,朝中恐怕没有人能制住对方了,他僵着脸说道:“此事就不劳将军费心了。”
“我也只是玩笑而已,不过雒阳残破,武库未建,仓廪不足,即便想练就精兵也是很难吧?”曹操轻声说道,眼睛仔细盯着身旁的伏完,前面的路也没看,因为他已经知道前面的路已是如何了:“若是到了许县,伏公就会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操练队伍,练出精兵来拱卫朝廷。届时我也会提供一批军需给伏公,伏公以为呢?”
伏完没有答话,目光紧紧盯着前方,威逼有了,利诱也有了,接下来他也该自己做出选择了。
搬开杨奉等明面上的绊脚石,又接连说服了天子身边一众亲信后,曹操再次联络被他笼络的朝臣,公开上疏建议迁都许县。
此时的天子也不能违背众意,只能将最后的希望寄托给张杨,但张杨此时正忙于应付袁绍,无暇顾及河南,给予不了足够的支持。
无奈之下,天子也只好同意迁都的计划。
至此,刘登苦心孤诣为天子打造的内外拱卫体系从曹操入朝开始,到现在彻底瓦解。
十月十二日,朝廷都许。
为了答谢支持他迁都的朝臣,曹操又再一次上疏封赏,征辟各地名士补任九卿,笼络颍川士人,安排亲族、侍中丁冲接替他担任司隶校尉,心腹荀彧出任侍中、守尚书令,自此彻底掌握朝政。随后自己又录前后功,受拜大将军、封武平侯。
武平,是豫州陈国的一个县。
曹操将自己的封邑选在这个地方,是别有深意的。
远在小沛,刘备方面也知道了朝廷出现大变故,再度迁都至许县的事情。
“国都一岁三迁,天下不安,我心实忧之啊。”刘备知道曹操迁都许县、又受封武平侯,必然是意在豫州,要与他争锋,所以这次召集了小沛文武议事,讨论下一步该怎么做:“现如今朝廷已至许县,颍川是我豫州所辖,我身为豫州牧,是否要亲往觐见?还是遣使贡输,以表心意?”
他这话只是一个托词,刘备自然不会轻易到曹操的地盘去,可顾及到对方会用朝廷的大义来压他,所以想找个名正言顺的借口。
众人心知肚明,很快就七嘴八舌的给刘备找好了台阶,诸如什么地方未靖,无颜以觐见天子;或是事务繁剧,一日也离开不得,脱不开身之类。
总之理由都已经想好了,刘备听了之后假惺惺的表示无奈,不是他心不诚,确实是要务在身去不了。
“既然如此,公祐,你几次往来朝觐都不负使命,朝廷诸公对你也很熟悉、多有夸赞,就有劳你走这一趟吧。”刘备抬眼看向从事中郎孙乾,对方现在已是他身边专门负责外交的能手。
孙乾当即应诺了下来。
刘登这时开口道:“阿翁,孙公除了觐见天子,还要私下拜会诸公卿大臣,尤其是那位曹大将军。”
“是啊,主公,曹操如今位高权重,我军才与袁术交战,吕布又反复难测,此次更不能得罪近邻。”沛相简雍拱手道:“不然我军四方皆敌,豫州便成困地了。”
刘备沉吟不语,对曹操将势力渗入豫州的行为有些心存芥蒂。
“曹操既受封武平侯,便是有图我豫州之意,何况陈国是许县东侧屏障,必不可失,不然,其寝食如何得安?”州别驾陈群说道,不光是陈国富庶的缘故,其地理位置由于靠近许县而极具战略地位,曹操要么兴兵与刘备争夺陈国,要么就不会选择许县作为新都。
眼下曹操仍选择奉朝廷来到许县,对陈国显然是势在必得,可这样一来,刘备的发展空间就会被压缩。
刘备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他打的主意就是借势:“如今曹操自封为大将军,又拜河北袁公为太尉,太尉班在大将军下。曹操曾仰河北袁公之鼻息,不过区区兖州牧,今竟一跃而位列尊位,不但是袁公,天下谁人不薄之?我窃为袁公而感不值,故请袁子善为使者北上,向袁公申明此意。”
袁子善正是颍川人、从事中郎袁綝,是刘备在韩融的推荐下征辟的颍川士人,为人行事稳重,颇有才干。
“属下领命。”袁綝很郑重的接过刘备交代他的第一个任务,同时也明白这是要借袁绍之势给曹操压力,让其不敢轻举妄动。
刘备点点头,又问道:“苏非等人现在何处?”
“自从陈相派人来请援兵,苏非便兵入陈国追击梁纲,先后攻破武平、苦县,梁纲最后兵败投降,捷报昨日正好送上。”刘登汇报说道,苏非是他一力推荐的主将,如今的成绩也算是亮眼,不但降服了梁纲,更将刘备的势力延伸到陈国东部:“如今苏非正驻兵武平,等待阿翁号令。”
“主公,我军初破袁术,尚未修整,在河北袁公申言明意之前,此时不宜再往西进,以免曹操忌惮,两家交兵。”典农校尉麋芳突然劝谏道。
如今刘备手中一个半郡的实力与坐拥兖州的曹操比起来,还是十分弱小。
“子方说得有理。”刘备点头看向刘登,说道:“陈国本也只求击退梁纲,如今梁纲已降,再无动兵之由,就让苏非驻守武平,协助陈国安境吧。”
竟是想让苏非到此为止,以待后续的调度。
刘登不甘心,忙说道:“不妨再往西一步,驻兵新平,此地离陈县不过十数里,一旦陈国有事,相较于武平,我军更能随时支应。”
他还是想加大掌控陈国的力度,逐步蚕食,多一些缓冲的空间。
“简直荒唐,你这让陈王与骆俊怎么想?我本无侵占他人疆土之意,不过是助其御敌而已,你如此做,不是置我于不义么?”刘备不高兴的说道,他不同意这个计划,更不想在曹操刚迁都许县的时候就挑动对方敏感的神经。
刘登皱了皱眉,觉得这也不算触及到曹操的底线,他知道历史上袁绍对曹操迁走朝廷、只给他封太尉的事情大为不满,成为双方关系破裂的导火索,所以只要这时候紧跟着袁绍,就能获得袁绍的支持。
许县以东是豫州刘备,以南是荆州刘表,在袁绍的支持下,曹操也不敢贸然与两个方向开战,再借着这个势头与曹操展开合作,达成盟好,豫州的局面就会更好开展,所以刘备的想法还是保守了。
简雍见刘登有些不服气,连忙劝说道:“公子,骆俊等州中官员、士民本来皆以主公之令是从,自纪灵等兵破后更是如此。然朝廷来到许县后,局势将又是一变,钦慕朝廷者必将多于附从主公者,此是曹操手持大义之故,当是时,我军实在不能逼得太过。”
现在曹操不仅要与刘备争地,更要与之争夺豫州人心,他手上有朝廷、有天子,比刘备更有吸引力。
“简相说的是,如今还是不要逼得太过,不然将骆俊逼向了许县,陈国可就得不到了。”麋芳好整以暇的笑着。
刘备看了麋芳一眼,没有说话。
此时的刘登紧皱着眉头,全然没理会这个二舅,忽然间,他已想到了一个主意:“既然曹操迁都许县,要与我等争地争人,我军又岂能示弱?阿翁,我们去谯县吧!”
“去谯县?”简雍等人俱疑惑不解。
陈群眼前一亮,点头说道:“谯县是豫州州治,今已被我军收复,使君作为朝廷钦封的豫州牧,回州治也是理所应当。”
刘登也进一步解释说:“小沛、相县邻近徐州,无有屏障,一旦发生兵戈,我军将来不及应对。不如迁往谯县,此地位于梁国、陈国与汝南之间,乃豫州腹地,可为我军今后进取汝南、陈国做基础,从而也能彰显阿翁不惧曹操之胆魄。”
谯县与许县中间就隔着一个陈国,刘备主动将治所前移,正是能让州中人、让曹操见到他的胆识。
更何况谯县还是曹操的老家,刘备亲自带兵驻守此地,更能防范生事、也让曹操忌惮。
刘备思虑了片刻,终于同意了刘登的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