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家父刘皇叔 > 第95章 锻刀

第95章 锻刀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由于苏越掌握了一项炼钢的新技术,得到刘备的格外重视,在向苏英讨要不成后,便将当前能找到的铁匠全部派到苏越身边,并提供大量生产资料,让苏越带领着工匠们提高产能。

    此时的工坊外由一名叫鲜于丹的百夫长带兵保护,他是从幽州就开始一路跟随刘备的旧部,统帅着麾下为数不多的乌丸突骑。在见到刘登一行人过来后,立即上前打了招呼。

    “属下见过公子!”鲜于丹抱拳说道,虽然刘登已是奉义都尉,但在他们这些老人口中改不了旧称。

    “屯将辛苦了。”刘登也客气的说道,能被刘备派来看守工坊的都是心腹,他也不能摆架子。

    关平正好也在这里,他忙小跑着过来,喜出望外的说道:“公子!我昨天听说你回来了,正想忙完这里的事后再去拜访你的,谁知道公子你竟过来了。”

    “坦之?你在这里做什么?”刘登细看过去,发现关平的脸色好了不少,虽然仍有些气虚,但已比早先那瘦弱的样子要好多了。

    “我正在找苏越领上个月打造出来的刀剑,一共有三百把,正好给公子从雒阳带来的义从用。”关平指了指身后跟着一伙人,各自都抬着不少兵器。

    刘登走了过去,随手将一把刀拔了出来,那刀锋寒芒刺眼,刀身如镜般映出人影。刘登屈指弹了一下,发出清脆的声音,他又以拇指肚轻抚了一下刀刃,感受到这把刀特别的锋利,不由高兴的对徐盛说道:“文向你看,真是把好刀。”

    他随即又看了其他的刀剑,品质上差不多都是一样的,心里更是欢喜。

    这样的兵器比现今军中所有的兵器还要锋利不少,此后再让苏越打造一批铠甲,让淮上义从人人都配备一份,那他麾下就真称得上的全副武装了。

    汉代军队的着甲率只有百分之四十,如今刚开始乱世,生产力遭到破坏,各地诸侯又疯狂扩充兵马,吃的都是以前军队的老本,着甲率只会更低。

    只有要等到一个地区生产稳定后,在后期曹操统一河北、孙氏立足江东等等割据势力稳固,才会逐渐提高军队着甲率。

    有甲胄与无甲胄对于士兵来说区别是致命的,更别说精良的甲胄了,当世的精兵,如陷阵营、白马义从、大戟士等等,除了单兵素质强以外,着甲率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如果刘登此刻就能将他麾下六百人的着甲率达到百分之八十、甚至是百分之百,再辅以科学的训练,经历战火的洗礼后势必会成为下一个陷阵营!

    当然,铠甲因为做工的原因非常难得,价值也十分高昂。要不是刘登通过与胡才等人的征战,缴获了不少甲兵,又得到老爹和陈国的部分赞助,以当前的实力,他想拥有一支着甲率在八成以上的六百名义从根本就不可能。

    “确实是好刀。”徐盛将自己腰间佩戴的剑拔出一截,露出三寸寒芒,说道:“比我这把剑也不遑多让了,苏越的手艺果真了得,不愧是公子的家仆。”

    徐盛腰间那把剑是从胡才手中缴获来的,来历似乎是雒阳武库里的珍藏,保养良好,刀身上还刻着武库的铭文。

    “这刀能断几札?”刘登问道。

    关平可是见识过这些刀剑的厉害,兴奋的说道:“断两札如斩草破竹,有些刀剑甚至能断三札。苏越亲自打造的能断五札!不过他打造的刀剑都被使君拿去自用,并赏赐给诸位将军了,没有给义从留下。”

    札就是札甲,如今汉军普遍使用的环首刀,断一札就算得上是好刀,连一札都断不了的,多半都是些年久失修的残破钝刃。

    如今苏越带领的这些匠人凭靠着刘登传授的方法,居然能做到断两到三札,也算是千金难求了。

    无论是炒钢法还是百炼钢,都属于费时费力的炼钢技术,一把削铁如泥的宝刀往往需要一两年的时间才能完成,普通士兵的刀剑也需要数日的光景。

    传说中发明了双液淬火法的綦毋怀文亲手锻造的宿铁刀能够斩甲过三十札,可以断三十层的札甲,恐怖如斯。

    由此想来,苏越打造的刀剑只能断五札,也不足为奇了。

    “等以后有好材料,苏越的技艺更加精熟,就让他给我们一人打造一把宝剑,现在尚不急。”刘登将刀扔了回去,开口问起了关平:“你昨日见到徐都尉了没有?他是你父亲的故友至交,你可得多加拜访。其是擅用兵之人,在他身边跟着,能让你受用无穷。”

    “昨日午后已见过了,是阿母带我去的。”关平抱拳说道,他对这个‘徐叔’没多少印象,但光看第一眼,对方那威武端重的样貌就让他心生敬畏、不敢亲近,他不想再说这个,另道:“对了,公子是来找苏越的么?让我为公子引路吧!”

    刘登点点头,徐晃如今已被刘备收入麾下,为了能让他尽快安心,并增进自己与他还有关羽之间的关系,让关平做这个中间人很有必要。

    只是关平的身体还是不够好,看来必须得尽快找到华佗才行。

    “阿升不用担心,华佗的事,我们一直都在派人寻找,就连在淮浦、睢陵等地招贤馆舍的人也受了指令,不停的探访。”田豫看出了刘登眼底的一丝愁绪,在一旁开口说道:“前几日彭城樊阿来信说,已有了其师华佗的踪迹,介乎于东海之滨,使君听闻,已遣人去请了。”

    “这就好。”刘登欣慰说道,也算是完成了一件心事。

    他与田豫等人抬步走进了工坊,鲜于丹等人自然没有阻拦。

    工坊里间隔着立着几座炉子,刘登设计的风箱就摆在炉子下,每个炉子边都守着三四个人,有的打铁、有的鼓风、有的翻炉……工坊里比外面还要炎热几分,又闷又燥,所有人都光着膀子,刘登等人进去后倒显得格格不入。

    在关平的带领下,刘登一行来到最后面的一个大炉子边,个子瘦小的青年正蹲在地上鼓风。

    随着他的拉动,风箱里的气流通过气阀一丝不漏的喷进炉膛,火焰呼的一下就腾了起来,像是开了一朵淡蓝色的花。

    “好火!”田豫不禁叫了一声,他家也是幽州豪强,曾在自家坞堡中看过冶炼,但很少见到这样轻松取得的高温火焰。

    温度,材质,水质……都一个因素都影响钢铁的锻造,只需看这一朵蓝火,田豫就知道,那只风箱一定是起了大作用。

    那瘦小的青年全神贯注,丝毫未受外界干扰,只见他开始动起手烧炉、炼铁、打胚……动作行云流水,在旁边两个精壮小伙的帮助下,很快用铁钳将红透的铁胚取出,放在砧板上,连续的敲击锻打。

    只见火星四溅,刀胚逐渐成型,温度也随之慢慢回落,等到刀胚呈现暗红色时,精壮的小伙停止锻打,钳着刀胚放进了一边的水槽里。

    刺鼻骚臭的味道随着水汽顿时冒了上来。

    徐盛眉头微皱,说道:“这水槽里怎么闻着像是……尿?”

    刘登笑了笑,没有回答。

    徐盛心里也有了答案,不再追问,而是静静地看着。

    估摸着温度差不多了,刀胚从尿槽中取出,又放进了放满油脂的水槽内。

    相比于当代最普遍的单液淬火,双液淬火法可以保证刀胚的硬度与韧性,同时防止开裂变形。说起来这并不算什么了不起的大发明,但对于这个时代来说,无疑有着巨大的意义。

    如果单只是这两种液体,那么刘备也不至于如此看重苏越,锻铁还需要考量工匠的技艺与经验,没有温控的设备,工匠只能凭借天赋与经验来进行操作,若是换个人来,没有足够的经验,即便是学会了淬火法,也没多少用处。

    这也是为什么工坊里出产的刀剑,虽然个个锋利,但也有好与更好的缘故。

    “这风箱和淬火的法子如何?”见那青年弄得差不多了,刘登这才开口问道。

    “主公!”那瘦个青年正是苏越,或许是吃饱穿暖、重新打铁的缘故,他的个子比原来厚了一些,见到刘登以后,苏越忙扔下手中的事情,走过来跪下道:“主公是何时回来的?我竟不知道,没有出城迎接,请主公恕罪!”

    “快起来吧。”刘登将他拉了起来,对方一直以苏氏的家仆自居,见到他比所有人都要恭敬,他夸奖道:“你做的不错,这工坊里的人若是由你再带几天,我军今后的军械就都要仰仗你了!”

    “主公说笑了,我不过是依照主公传授的方法,侥幸炼出几把好刀剑而已。”苏越虽然站了起来,但仍低着头说道:“其实不瞒主公,如今炉子的温度虽然比以前更高了,淬火的方法也更有效用,但如今每日木炭的损耗却比以往要多了许多,而且还有矿石,如今人力不足,耕种也得不到吃食,更无多少人采矿了。”

    风大了,空气流速也大,炭的燃烧就会加速,消耗量自然也会增加。

    刘登记得小沛、彭城这一带就是后世的徐州市,资源富集、条件优越,是重要的煤炭产地之一,煤铁等矿产储量大、品质高。

    可惜他不记得这些资源分布的具体位置,即便是知道,目前也没有足够的财力人力去开采,只能继续从占据了山泽的豪强大户手中购买材料。

    “采矿的事,我会尽量设法,或许能从陈国筹措一笔钱粮,或是等明年收获……”刘登沉声说道,无论采矿需要花费多少,为了工坊的良性发展,他都必须咬牙进行下去。

    他现在有一种紧迫感,虽然刘备在他的影响下,势力远非历史上困顿小沛、仰人鼻息可比,此时的刘备,实控沛国北部与大半个梁国,陈国听其号令,汝南、沛南等郡士人也大都愿意接受这个正牌豫州牧。

    但现在曹操已如历史上的那样进入雒阳,虽不知他对天子说的那些能阻拦曹操挟天子迁都多久,但以当前的势头来,迁都颍川已是板上钉钉,那时必将影响到豫州的局势。

    再者,南方的袁术也并不服朝廷给刘备牧守豫州的诏令,对其虎视眈眈,摩拳擦掌;东南的徐州又有一头反复无常的虓虎,不可长久为盟。

    刘备一行人初来乍到,才刚开始建立班底,可旁人会坐视他在此经营、站稳脚跟么?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