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错过
三四天后,刘登一行人来到新郑。
他们这时的粮草再度陷入短缺,不得已,只好向临近的新郑县借粮。
新郑县长是一个叫杨沛的冯翊人,他本人儒雅爱民,性情严苛,早在灾年时便组织民众大量储藏干桑葚、野豆千余斛,以备不时。刘登派人前去交接,说明了来意后,对方很快就带着粮草过来相见。
“刘都尉的声名,即便在鄙县也有所听闻,今日一见,确实不凡。”杨沛嘴上说着好话,但其实是见刘登麾下兵强,担心对方在没有粮食的情况下会与其他人一样进行掠夺,于是主动将县邑储藏的干桑葚等杂粮送上,当做保护费,只求地方平安。
刘登看了眼杨沛带来的那些粮草,大抵都是百姓们自己晾晒的干桑葚和野豆,心头顿时一暖,拱手谢道:“县长客气了,这些都是百姓度荒的粮草,我岂能尽数索取?我只拿五百斛,待到陈国以后,便立即派人加倍还上。不然新郑百姓若是因我而陷入饥馁,我心也难安。”
“都尉如此仁义,我代新郑百姓谢过都尉了。”杨沛也没想过对方有借还能有还,在这个世道,谁不是仗着兵强马壮,任意抢掠?稍好一些的也只是随便派个人过来,以征粮的名义大肆索取,却从未考虑过搜刮之后,本地的百姓该怎么办。
刘登的做法着实让杨沛大开了眼界,不由得对其产生了好感。
在别人都不守规矩,四处鱼肉百姓的时候,刘登知道他就更应该恪守法度,施行仁义,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
借五百斛还一千斛,还回去的粮草,得到的是民心。
在获得了粮草补给后,刘登趁着天色还早,婉拒了杨沛提出留下休息的请求,留下一封借条后,队伍很快就再度上路。
队伍往南行没多远,前方探子来报,说是有一支千余人的军队正在往他们的方向行来,正是兖州牧、镇东将军、费亭侯曹操的兵马。
刘登听到后,心道对方果然是来了。
“曹兖州是要经此道入雒阳,路上很快相遇,我等是否要迎上去一见?”许定有些犹豫的说道,他已得知弟弟许褚提前归顺了曹操,而且在雒阳时他就曾收到许褚和曹操的来信,明里暗里都是试探与拉拢,他严词拒绝,并毫无隐瞒的都告诉了刘登。
虽然许定对刘登并无二心,但想到许褚可能就在前方军中,他心里也忍不住想见上一见。
“不了,岂不闻‘英雄忌人’?”刘登摇了摇头,他现在可不想见曹操,既是没什么用,再就是担心会出其他的变故:“我与他来日方长,但眼下还不是时候,姑且避之吧。”
于是他们选择了往西边绕路,与曹军恰好错开。
而此时对方也得知了刘登这一支数百人的消息,在行军当中,只见一名姿貌短小,细眼长髯的中年男子骑在一匹黑鬃骏马之上,虽貌不惊人,但顾盼之间神明英发,极有气概。
此人正是曹操。
“看不出对面的旗号?”曹操声音有些低沉,右手温柔的抚摸着爱马‘绝影’的鬃毛,不在意的说:“或许是哪里的流寇,既已绕走,不再拦路,就任由他去吧。”
身旁一名青年抱拳说道:“观其动向,可能是从雒阳来的,不若让孩儿带兵前去问一问?孩儿只要三百人。”
这正是曹操的长子曹昂,他是一个身材挺拔、面容俊朗的青年,外形上比曹操年轻时还要优秀许多,此时他剑眉一动,求战心切,意欲带兵与这伙流寇过过手。
“朝中情形,我已俱知,何必问一介流寇?”曹操想了一想,看向这个深受他喜爱的长子:“你还是捺下性子,不要另生事端了,一切以入雒阳为重。”
“谨喏。”曹昂有些不情愿,但还是低头应道。
“四百余流寇有什么的,马上就要入朝见天子了,不趁此多立些功劳,怎么给子脩讨要官爵?那刘登十五岁就敢孤身到河东觐见天子,深受信重,侍奉左右,咱们子脩难道还不如那个编草鞋的儿子?”鹰扬校尉曹洪在一旁笑着说道,他伸手拍了拍自己最喜欢的大侄子的肩膀,说道:“孟德,让子脩去吧,我给他压阵!”
那斥候有些欲言又止,他刚才好像忘记说了,那些人衣甲精良,不像是流寇……
曹操不禁苦笑,自己这儿子各方面都是让他满意的,不然也不会一直带在身边亲自教导。听了曹洪的话,他想自己或许的确是太谨慎了,正要点头同意,后面又过来一名信使,交给了曹操一份密封书信。
“怎么了?”曹洪收起了笑容,见曹操看了信后脸色不对,立即问道。
“运送的粮草在路上出了事,要再等几天才能运来。”曹操轻声说道,刻意留意了周围人的神色,确保消息没有走漏。
“随军粮草不多,这几天要怎么办?”曹洪有些着急起来,猜测说道:“会不会是有些人不愿让阿兄你奉迎天子,故意借此让我等回去?”
对于是否朝觐、迎接天子,曹操身边的争执并不比袁绍的要少,但最后还是曹操采纳了荀彧的意见,力排众议,这才先后两次派兵迎驾。第一次是派出了曹洪,结果中途被董承、苌奴所击退;第二次、也就是现在,曹操亲自带兵出马,在董承、杨奉的默许下进入河南。
若是因粮草的事,再度无功而返,恐怕就不会有第三次了。
“这些人虽身在我处,但心不在此啊。”曹操低声叹道,他身边有多少人暗与袁绍往来连他自己也不清楚,想到自己处处仰人鼻息、事事受制于人,入朝觐见天子、奉天讨逆的心情也就更加迫切了。
“先去新郑休整,再派人去许县,兖州各郡的粮草已等不得了,只好请文若在颍川尽力筹措,一定要把粮草送到!”曹操深吸一口气,目光坚定。
雒阳,他非去不可。
曹洪抱拳应了一声,随即派人传令进军。
出了这一个插曲,‘出击流寇’的时机也不在了,曹昂也懂事的不再提及,老实的跟在心情不好的曹操身边。
军令一下,大军起行,这支千余人的精兵很快就来到新郑,出来迎接的自然是杨沛。
曹操说明了自己朝觐天子的来意,也毫不避讳的说出了自己当下缺粮的困难,希望杨沛能给与支持。
有了刚才接待刘登的经验,杨沛很快拿出了剩余的几百斛干桑葚、野豆,将其交给曹操。但对方并不是刘登,在得到粮草后虽然非常高兴,表示感谢,但并没有事后会归还的意思,只是说会奏请天子,对杨沛个人保境安民的功劳进行封赏。
可杨沛要自己个人的赏赐有何用?没了度荒粮食的新郑百姓该怎么办?可曹操似乎并未考虑到这个。
“果然世上如刘都尉那样的仁义之士,还是不多见啊。”杨沛在心里忍不住叹息道。
曹操虽得了粮草补给,但心里盘算着即便省吃俭用,也只够刚好到雒阳,可到了雒阳之后,难道还要靠朝廷接济么?思来想去,也只好在新郑逗留几日,等颍川粮草运来了,再从容入雒阳不迟。
这样想着,曹操便看在对方雪中送炭的份上,留神与杨沛多聊了几句。
在听到他们刚才是与刘登擦肩而过时,曹操顿时惊诧道:“你说那是刘升之?”
“曹使君难道没有与刘都尉遇见么?”杨沛奇道,他还以为两人早就见上面了呢。
不过看曹操这个表情,难道是认识刘登?不会是跟人家有仇吧,杨沛心里嘀咕,有些后悔告诉了对方刘登的行踪。
“刘升之实乃英才,路上相逢,竟未能一见,诶!”曹操无不遗憾的说道,甚至往地上跺了跺脚。
刘登的事迹他在董昭、丁冲等人的来信中就已熟知,想到对方年纪轻轻,就在朝中如鱼得水,游走于杨奉等悍将之间,更深得天子宠信,曹操就不免叹服。
想起他年轻的时候,也有这样的才智胆魄,只可惜彼此无缘,对方又是刘备之子,诚可叹息。
刚才若是遇见了,少说也得将其扣下,岂能容他回刘备身边……曹操低下眼眸,掩去一丝狠厉,心底不由想到,刘登先前避自己而远之、不肯前来相见,难道也是预见到了自己的想法?
此子不可小觑……
“他就是刘升之?”曹昂心里的懊悔一点不比曹操要少,他也是早在曹操身边听过刘登的名字,这个隔壁家的孩子虽没见面,但早已成为曹昂暗自比较的目标,如今听到对手与他当面错过,恨不得现在就带兵回去追,跟他一试长短。
曹操回过神来,对杨沛哈哈笑道,说自己也是钦佩刘登之才,就是无缘相见,与他此前并无交情。
杨沛听到这里,也放了心,在曹操的刻意套话下,他装作不经意的、将刘登给他出借条,答应会双倍奉还所借粮草的事说了出来。
曹操立即明白了杨沛的暗示,哈哈一笑,话说到这个份上,他总不能被刘登比下去:“刘升之果然仁义,不愧是刘玄德的儿子。孔渠,你放心,你借给我军的粮草,待后日颍川送粮过来,我也会加倍还你,绝不会使新郑百姓挨饿受苦!诶,民生艰难,各地都不容易,你我姑且勉之吧……”
杨沛心里可高兴了,这谁能想到一千斛干桑葚、野豆等杂粮借出去,最后还能收回两千斛实打实的粮食!刘登这榜样做得真好,嗯,下次还有这事可以继续把他拿出来说。
他看曹操话锋一转,开始忧国忧民,说起天下苍生了,杨沛忍了好久才压下开口找曹操出借条的危险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