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小子们回来了
赵晟现在就盼着秋收赶紧来, 他已经憋得受不了了,特别想在庄稼地里挥洒汗水,厨房里已经装不下他这高大的身躯了。
盼望着, 盼望着, 秋天的脚步近了。随着秋收的到来,从村里出去当兵的十二个小子回家了。
小子们都长结实了不少,十二个小子齐刷刷地出现在村口, 穿得板板整整的, 看着就十分养眼。
“你娘他们都在地里呢, 估计一会能回来!”
大力到家后, 发现自家院门锁着呢,就直接来了黄家, 正好顺手帮黄念文把车卸了。
“恩呢, 眼瞅着要到晌午了, 我娘肯定要先回来做饭的。”
大力站在车上, 一筐接着一筐地往下搬运高粱穗子,不大一会就把车卸完了。
黄念文要深吸一口气才能勉强搬得动的筐, 在大力手中,变得无比轻巧, 跟拎空筐没啥区别。
“我家饭要好了,在我家吃一口吧,别等你娘了, 走一天了,饿够呛吧?”
黄豆芽扶着腰出门跟大力打招呼道。
“小姑,我不饿, 我们几个在镇上吃饱了才回来的。你忙着吧, 不用管我。”
黄豆芽见大力不像是见外, 也就不继续让了,转身回厨房继续做饭。
“我的大儿啊!”
宋山媳妇一把抱住了儿子,哭得那叫一个惨啊。
“别哭了!这有啥好哭的啊,赶紧进屋去吧。”
“这小子看着也没遭啥罪,就是晒黑了点!”
宋山怕被外人笑话,赶紧小声催促媳妇进屋,不过虽然催促着,但嘴里还是不忘安慰媳妇道。
“我这不是想儿子了嘛。”宋山媳妇小声地回应道。
“你娘不会也抱着你哭吧?”
宋山媳妇哭的时候,黄念文和董大力就一直伸脖子往她家瞅,此时宋家人都进了屋,黄念文忍不住调侃好友道。
“怎么可能!”
大力实在想象不到自家娘亲抱着自己哭的场景。
果然是亲儿子,大力把自家老娘的性子真的是摸得透透的了。
高氏回家看到儿子的第一句话就是“啊!回来了。”
第二句话就是“进屋帮我烧火!”
大力本来还酝酿了一下情绪,谁成想,自家老娘看到自己,完全没有老母亲与大儿子久别重逢的欣喜感。当然,也没有距离感,感觉自己就像是从没跟家人分离一样。
其实高氏见到大儿子回来,心里还是很开心的,但养育了三个淘儿子,高氏那小女人的心态早就被磨没了,实在是哭不出来。
当兵的小子们回家,可给村里人带来了难得的热闹,干了一天活的老爷们也都不喊累了,吃过饭就去凑热闹。
平时人嫌狗厌的小子们突然成了香饽饽,大人小孩都围着他们问东问西的,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虚荣心,那自然是有问必答,嘚瑟得尾巴都快翘起来了。
男人们对军营有着天然的向往,哪个男人没幻想过建功立业呢。
尤其是这帮小子把军营描述得又特别好,饭可以随便吃,隔一天还能吃个鸡蛋,每隔五天还能吃一顿肉,表现得好了,还有大鸡腿做奖励,这伙食听着就让人馋得不行。
更别提这帮小子们还学会了功夫。
在大家的起哄下,大力跟王三虎比划了好几下拳脚,得到了满堂喝彩,其他小子也不甘落后,找了根趁手的木棍,耍了几下枪法,更是引得大家拍手称快。
可别说,受过专业训练的就是不一样,这几个小子比划得有模有样的,可比村里那些满地打滚的打法强多了,相当有可看性了。
别说男人们爱看了,女人们收拾完了厨房,也跟着去凑热闹了。
一大帮人聚在一起吵吵闹闹的,把村里的狗吓得汪汪乱叫。
吵闹声混杂着狗叫声,显得村里热闹非常,跟唱大戏似的。
要不是天已经黑透了,大家还舍不得散场呢。回家后,男人们还意犹未尽地感慨着军营锻炼人呢,人一进去,不到一年就脱胎换骨了。
这帮小子的假期有限,只有十天的时间,去掉来回路上的时间,满打满算也就只能在家待七天。
不过七天已经不算少了,足够他们帮着家里忙完秋收了。
今年的秋收,赵晟和赵甫不用回家帮忙了。赵晟就直接跟大舅哥家合伙了。
赵晟家的小牛暂时还拉不了车,所以就只能辛苦黄家的两头驴了。
赵晟和黄豆腐负责用镰刀割庄稼,金氏和黄念文则负责往家拉粮食,黄豆芽和黄念花则负责在家看孩子和做饭。
王氏给黄豆芽送了二十个鸡蛋,让黄豆芽帮着照看一下狗子。
黄豆芽非常痛快地应下了,毕竟狗子可比自家那个淘气包小侄子听话多了。
狗子跟黄念武年纪差不多,这两个小子很快就玩到一块去了。
这两小子整天就是围着院子疯跑,跑饿了就吃,跑累了就睡,倒是没咋用黄豆芽操心。
黄豆腐还是第一次跟妹夫一起割庄稼,他知道妹夫力气大,干活应该会比自己快点,但没想到会快这么多,一下子就让他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参差。
黄豆腐割高粱都是一棵或是两棵一起割,赵晟则直接伸直了手臂,搂一捆高粱在怀里,然后贴着地面下刀,一镰刀拽过来,直接放倒五六棵高粱。
“这新刀可真快,割东西一点不费劲。”
赵晟一边割,还一边跟大舅哥感慨道。
“可不咋地,刀快差不少呢!”
黄豆腐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只得敷衍地随便回了一句,继续埋头苦干。
没成想,不大一会再抬头,发现妹夫已经快到地头了,马上就要另起一头了。
黄豆腐也懒得追赶了,打算继续按照自己的速度割,他可不想因为跟妹夫争高低,把自己的老腰扭了。
“你俩别跑了,过来吃羹羹!”
黄豆芽给三个孩子蒸了两碗鸡蛋羹,自家小侄女一碗,另外两个淘小子一人半碗。
“这是给小孩吃的,我可不吃了,给他俩吃吧!”
黄念花看到两个小弟弟吃一碗,自己独占一碗,有些不好意思。
“啥给小孩吃的啊?鸡蛋羹多大都能吃,听话,赶紧吃了,不然这俩小玩意吃完该惦记你碗里的了,到时候你可真就吃不下去了!”
“再不吃我喂你了啊!”
黄豆芽挖了一勺鸡蛋羹,作势要往黄念花的嘴里送。
黄念花不敢再推辞了,只好老老实实去吃了。
“小姑,你不吃啊?”
黄念花吃着美味嫩滑的鸡蛋羹,还不忘自家小姑。
“我现在不能吃太多,怕孩子长太大,不好生。”
黄豆芽可不是那种舍不得吃喝的人,一天好几顿饭,虽然每顿吃得少,但从来没挨过饿。
金氏害怕小姑子这么吃出问题,所以就提醒小姑子控制一下,黄豆芽为了让自己少遭罪,自然十分听话了,就算是再馋,也不敢多吃了。
“别盯着你姐看,吃饱了就出去玩!”
狗子和黄念武吃完了鸡蛋羹,见黄念花碗里还有,两个小子就两眼冒光地盯着,期待姐姐给他俩留一口,没成想,直接被撵出去了。
黄念花一直有种猜测,自家小姑貌似对自己尤其好,今天这个想法再次得到验证了。
黄念花年岁渐大,总跟村里其他小姑娘一起玩,其实已经隐隐感受到男孩和女孩的差别了。
女孩在家,没有哥哥和弟弟吃香,家里的好吃的,大多都是留给哥哥或是弟弟的,女孩很少能吃到零嘴,不仅如此,还要帮娘亲分担家务。
像自家这种,爹娘对她和哥哥弟弟一视同仁的,其实是非常少见的,像自家小姑这种不偏向侄子,反而更稀罕侄女的,更是闻所未闻。
明明大人应该更稀罕男孩或是家里更小的孩子,但自家小姑偏偏跟别人不一样。
小姑家做好吃的,每次都把最好吃的东西给自己,然后才能轮到大哥和小弟。
黄念花的玩伴们,都很羡慕她头上样式新颖的鲜艳头花,还有她常年不缺的零嘴。
这让她感觉到无比的幸福,有种被捧在手心里宠着的感觉。
“他俩今天不回来吃啊?”
黄豆芽见只有嫂子跟大侄子回来了,忍不住问道。
“你大哥说,在地里吃饭香,让我给他俩把饭拿地里去!”
金氏一脸无奈地答道。
“他俩可真能整景!地里风那么大,也不怕灌肚子里风。”
黄豆芽跟三个孩子早就吃完了饭,此时闲着没事干,就一边嫌弃自家大哥,一边装饭。
因为黄豆腐和赵晟整天都待在地里干活,所以活干得尤其快,等割完了高粱,割到小麦时,赵晟就跟草鞋上拴了鸡毛似的,干得飞快。
黄豆腐是真感受到了有兄弟的好处,平时家里要半个月才能割完地,这次不到五天就干完了。
割完黄家的地,就轮到了赵晟家。黄豆腐和赵晟惦记着要去山上割茺蔚子,更是起早贪黑地干啊,不出五天,就把赵晟家的地也割完了。
赵甫家的地还剩下一小半未收割,赵晟就去帮着割了一下午,黄豆腐则在家休养生息,养足了精神好上山。
“小妹,你放心,大哥割完的药材都给你!”黄豆腐拽着自家小妹,一脸诚恳地说道。
“给我干啥啊?”黄豆芽很是不解。
“这是咱爹特意给你托的梦,大哥不能抢你的财运。”黄豆腐一脸的理所当然。
黄豆芽是真佩服自家大哥的想象力,咋啥事都能扯到爹的头上呢。
“这玩意又不是啥好玩意,山上到处都是,又不是你割了,我就碰不到了,你俩能把莲花山割干净,那算你俩能耐。”
“而且就算莲花山割完了,咱这边这么多山,你俩还能去别的山割。”
“你要是挖个人参白给我,那我可就不推了,直接攥在手心里,你使劲往回拽,我都不会撒手的。”
黄豆芽不仅不领情,还把自家大哥好顿数落。黄豆腐这个心啊,被小妹伤得稀碎。
不过也正因如此,黄豆腐心里没了顾虑,看见郁臭苗时,眼前飘过的都是铜板,干得热火朝天的。
“等收完地,我要去老丈人家打松子,你跟我一块去不?”
赵甫向弟弟发起了邀请。
“我不去了,明个我就上山了,去年卖药材挣了不少钱,今年我寻思跟我大舅哥一起。”
“这药材还是我大舅哥发现的呢,去年光我自己赚了钱,今年实在不好意思独吞了。”
赵晟知道自家四哥心思重,赶紧解释道。
“那是应该的。你卖了钱,再给你大舅哥买点肉啥的,别让人家以为咱老赵家人贪心!”
赵甫没想到自家小弟对自己还挺信任,赚钱的事从来不瞒着自己,心里痛快多了。
“等你走那天,上我家拿几个枝子,嫂子娘家的山多,这药材肯定也是不缺的。”
赵晟跟赵甫关系不错,从小就一起赚钱,赵晟对于自家四哥的办事能力还是挺信任的,不怕他把事透露出去。
赵甫点头应了,这种能赚钱的好事,要是再虚伪地推拒,那可太见外了。
赵晟只帮自家四哥干了一下午的活,第二天就推着板车上山了。
去年,赵晟和黄豆芽上山去得比较晚,山上的茺蔚子还没割完,就下霜了。
这回秋收结束的早,离下霜还有一阵子,再加上有了去年的经验,赵晟对于山上哪里有郁臭苗,简直是了如指掌,所以省去了大把的找寻时间,
赵晟和黄豆腐两人成天都在山上待着,等到太阳快落山时,金氏和黄念文就会赶着驴车去接两人,两人一天能割满满三大车的郁臭苗。
等两人把莲花山逛遍后,又往别的山去了,不过路途遥远,人生地不熟的,黄豆腐害怕板车被人偷了,就把大儿子也带走了。
黄念文负责看车,两个大人负责找药材,三人每天早出晚归的,每天都能拉回来三车郁臭苗。
两人忙乎了一个秋天,累瘦了一大圈,但钱是一点没少赚,倒是对得起他俩的辛苦了。
赵晟和黄豆腐一共弄了一千三百多斤茺蔚子,赵晟还攒了五十多斤的松油。
两人挑了个好天,去了县里。因为已经卖过一回了,他俩这回熟门熟路地摸到了药铺。
价还是去年的价,也没啥好讲的,两人非常痛快地卖完了茺蔚子。
赵晟和黄豆腐这回学聪明了,得了钱后,先去吃的饭,时隔一年,他俩终于吃上了热乎乎的肉馅大馄饨。
赵晟连吃了三大碗的馄饨,连汤都喝光了,这才心满意足。
两人吃得饱饱的,然后开始按照媳妇的吩咐,开始采买货物。
自己第一个孩子眼瞅着就要出生了,赵晟和黄豆芽害怕屋里冷,再把孩子冻到,所以就打算买个铁炉子和炉筒安在屋里。
反正家里不缺柴火少,木头更是有都是,买个炉子能让屋里暖和不少。
黄豆腐去年只买了铁炉子,没有炉筒,所以没法把炉子安在屋里。
黄豆腐去过李富贵家,他家冬天烧着炉子,屋里可暖和了,穿着薄衣服就能过冬,他都羡慕好几年了。
今年眼见着妹夫家也有了火炉,黄豆腐可忍不了了,打算把炉筒买了,把火炉按上。
黄豆腐买东西时,还不断在心里安慰自己,反正今年自己赚了这么多钱,回去媳妇也不会怎么说自己。
不得不说,花钱这事是真的会传染。
黄豆腐本就不是个会管钱的,身边又有赵晟这么个花钱如流水的主,自然是没管住自己的钱袋子,撒出去不少钱。
赵晟按照媳妇的吩咐,给孩子买了不少软和的布料,黄豆腐见状,也跟着买了不少布料。
赵晟又花钱买了香皂和各式各样女人的东西,黄豆腐也想着讨媳妇欢心,有样学样,跟着买了不少。
等两人把东西买全了,赚的钱已经被花掉了大半。
就算是黄豆腐这种平时经常被媳妇骂大手大脚的人,此时也有些慌了。
“你这么花钱,我小妹不跟你生气吗?”
黄豆腐害怕回家挨收拾,想从妹夫这找点解决办法,回家的路上就一直问个不停。
“我媳妇让我买的呀!她生啥气啊。再说了,这些东西早晚都得买,县里花样还多,一起买还好讲价。”赵晟回答得理所当然的。
“你们两口子可真配,一对大手脚。”
得,妹夫这叫奉命花钱,钱花多了,备不住回家还能被夸呢。自己还傻了吧唧地跟着人家瞎花钱呢。
黄豆腐心凉了半截,满脸绝望,只盼着媳妇看在自己给她买了不少东西的份上,少骂他几天,他可不想一冬天都挨媳妇骂。
这对郎舅,满载而去,又满载而归。眼红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两人肯定是赚了不少钱。
“五弟这回肯定是没少赚,你找他一起打松子,他都不去。”
王氏看到小叔子买了一车的东西,心里那个羡慕啊,不敢跟村里的姐妹瞎说话,就只能跟自家男人叨叨了。
“五弟也挺不讲情的,都是兄弟,你赚钱想着他,他赚钱可一点都没想到你。”
王氏心里不痛快,这一年她是没少往黄豆芽身边凑,她觉得自己这一年对妯娌这么好,理应把妯娌交下了。
但谁知这个五弟妹跟杨老七媳妇,都比跟自己亲,这让她很是气闷,连带着把小叔子也怨上了。
“别嘟囔了,赶紧睡觉得了,狗子刚睡着,吵醒了你哄啊?”
赵甫这回去老丈人家,钱没赚多少,气没少受,所以早早就回来了,心里正憋闷呢,媳妇还没有眼力见,一个劲地说个不停,直接把他弄暴躁了。
王氏抿了抿嘴,没再继续说什么,闭上了眼睛,睡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