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神秘老人的故事
就着淡淡的月光,我认出来了。拿双管猎枪这个人是我们村的马爷爷。马爷爷已经七十多岁了,无儿无女也无老伴。在我们村,一般人家都是用石头垒的那种低矮的石墙圈起一个小院。马爷爷家的院子所垒的院墙是最高的。就他自己一个人住在一个偌大的院子里。听村里人说,马爷爷年轻的时候曾经娶了一位龙须村的姑娘。但是,两人刚成亲没多久,龙须村就被鬼子给屠了。那个姑娘的家人也死在了那场劫难中。姑娘从此一病不起,没过多久也死了。马爷爷没有双亲,妻子去世以后就离开了我们村。从此之后渺无音讯。六十年代初期,一场罕见的自然灾害造成了大饥荒。就在我们村刚刚断粮的时候,马爷爷赶着一辆牛车回来了。车上是满满的一车粮食。马爷爷把粮食分给了村民之后,独自一人回到了已经荒败了十几年的小院。
大饥荒最严重的时期持续了一年多,周围很多村子都断了粮。而马爷爷隔三差五的叫上几个村里的壮劳力,从山外拉回一车车的粮食。就这样,那几年虽然谈不上温饱,但总算平安无恙的熬过了灾年。据那几个跟他一起运粮食的壮劳力说,那些粮食都是马爷爷花大价钱在黑市买来的。要知道,在那个特殊的时期,黑市的粮食价格贵的吓人,而且就算你有钱也不见得真的能买到粮食,何况是一车一车的买。而马爷爷却做到了。从此之后,我们村所有的人都很感激敬重他,甚至奉为天人。为了回报马爷爷,村里干部带着村里人给马爷爷重新起了一个大院子。也就是马爷爷现在住的这个院子。我们没办法算清那三年马爷爷为了给村里人买粮食一共花了多少钱。因为那个时候的粮食根本就无价可言。这么多年以来,没有人知道马爷爷离村的那些年都干了些什么。但有一件事情是肯定的,那就是马爷爷从没为钱而烦恼过。
关于他的经济来源,村里的人说法很多。有人说马爷爷离开村子以后在外做生意发了大财之后想落叶归根。也有人说马爷爷跟人一起落了草,捞够了钱以后为了躲避仇家又回来隐居了。反正说法很多,但都没有什么事实依据。
我不知道马爷爷有没有听到过这些议论。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马爷爷虽然是个独居的老头子,而且很少跟人打交道,但村里所有的人都很敬重他。每当有人家里有红白喜事的时候都会请他。只要请他,他都会奉上礼金,但人绝不会到。人们也不以为忤。他就是这样,在人们的敬重和猜测中一个人孤独的生活着。真是万万没想到,今天晚上会在这种情况下碰到他。
马爷爷一边重新装填子弹,一边说道:“石头,黑娃,你们俩大半夜不在家睡觉跑到这里来干什么?”
“黑娃的爸爸不是烧伤了嘛!我们想打只獾,熬点獾油给他爸爸治伤。”我如实答道。
马爷爷站起身又往下放了两枪,然后摇了摇头,又蹲下身重新填了两颗子弹。
“马爷爷,下边是什么人呀?他怎么不怕你的猎枪呀?”我问道。
马爷爷摇了摇头,说道:“孩子,下边那个不是人。是僵尸!”
“啊!僵尸?”我早听村里老人说过,僵尸是人死了以后埋在土里没有腐烂的尸体变成的。据说僵尸专吸人血,而且刀枪不入。
“那……那……马爷爷,我们……”我和黑娃吓的几乎要哭出来了。
马爷爷拍了拍我们道:“别怕,那东西上不来的。唉!爷爷真的老了。我要再年轻二十岁。要对付它那简直是易如反掌。”
“马爷爷,它真的爬不上来吗?”我颤巍巍的又问了一句。
“放心吧!僵尸的胳膊和腿不能打弯,根本就爬不上来。咱爷仨只要靠到天亮就没事了。”马爷爷说道。
听到马爷爷这么一说,我和黑娃才算放下心来。我又接着问了一句:“马爷爷,这么晚了您来龙须村干嘛呢?”
这位孤独的老人凝视着远处漆黑的山林沉默了很久,最后苦笑着摇了摇头才开口道:“有一件事情,几十年了我从来没对别人说过。既然被你们俩个小娃娃看到了。我也就不瞒着你们了。不过,你们俩必须保证绝对不说出去。”
“放心吧!马爷爷,我们绝对不说出去。男子汉大丈夫说话算话!”我和黑娃郑重其事的点了点头。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马爷爷之所以会这么容易把心里的秘密讲给我们两个毛孩子,并不仅仅因为人老年纪大又长期远离人群内心孤独想找人宣泄。至于真正的原因,在后面的故事中我会告诉大家。
当时,马爷爷看看我和黑娃那郑重其事的样子。忍不住“哈哈”笑了两声。
“我老头子埋藏心里几十年的秘密,从没对别人讲过。今晚却要告诉两个小娃娃。”这句话也不知道是对我们说的,还是对他自己说的。顿了一顿,马爷爷对我们说道:“你们俩应该听大人们说过这龙须村的事情吧!”
黑娃抢着说道:“马爷爷,您是说老早以前,龙须村和那个游击队的事情吧?”
马爷爷抬起头,望着繁星点点的夜空,似乎在回忆着遥远的过去。只听他低沉的说道:“五十年前,游击队的队长被人出卖给了鬼子。鬼子知道了这个让他们头疼的游击队长就是龙须村的顾木直。”
这还是我们第一次听说那个游击队长的名字。从马爷爷的讲述中,我们知道了那件事情的详细经过。
一九四三年秋天,倭奴派了一个中队整整两百多人,带着重机枪和迫击炮包围了龙须村。为了让游击队知晓龙须村被围,倭奴故意放走了几个年轻人。因为倭奴料定了龙须村的人肯定能和游击队联系的上。而且,那几个年轻人也肯定会去跟游击队报信。倭奴料想的没错,游击队虽然没有固定的据点,但其中一个年轻人还是找到了藏在深山里的顾木直。顾木直仔细问了问那个报信年轻人龙须村被围的情况之后,略一沉思,就知道那是一个陷阱。而切料定报信人是倭奴故意放出来的。要不然,他根本就跑不出来。游击队的武器装备很差,手里最好的武器就是一挺歪把子机枪,剩下的就是少数的三八大盖和一些自制的土枪。有的人甚至还提着长矛背着打猎用的弓箭。如果是跟这两百多个装备精良的倭奴打遭遇战的话。凭借着熟悉的地形和猎户出身的队员矫捷的身手。游击队还吃不了什么大亏。打不过大不了钻山林子。倭奴的小短腿是肯定追不上他们的。这也是游击队能一次次从倭奴的围剿中生存下来的重要原因。但这次的情况不一样。倭奴显然是把龙须村的村民当人质了。这场仗你打得过得打,打不过也得硬打。必须得把这两百多头倭奴全部消灭。
可是,就当时的情况看来。游击队去了以后,不仅不可能消灭这伙倭奴,反而极有可能自己全军覆灭。但你能不去救吗?不可能,别说自己还有几十个战士都是龙须村出来的。就算不是这样,也不能看着老百姓被倭奴祸祸置之不理。更何况这次倭奴围了龙须村就是因为自己的缘故,更是非去不可。这时候,龙须村出来的几十个战士已经知道了龙须村被围的事情。咋咋呼呼的就过来找顾木直。非要立刻去救龙须村。顾木直告诉大伙,救是肯定要去救的,但绝不能贸贸然去救。倭奴包围龙须村的目的,无非就是把自己引到圈套里去。他们肯定也知道,游击队不可能这么快就赶到的。因此,在游击队赶到之前,短时间内村民应该是安全的。但是时间肯定也不能拖得太久,所以,顾木直决定晚上夜袭龙须村。
他找了两个善于攀爬的战士赶到龙角峰,去观察一下倭奴的兵力分布。主要是摸清迫击炮和重机枪的位置。约定好了晚上汇合的时间和地点之后,顾木直把仅有的一个望远镜交给了两个战士。龙角峰在龙背岭的左侧,比龙背岭高出了很多。从峰顶可以清楚的俯视龙须村全貌。但龙角峰四面都是峭壁,一般人根本就爬不上去。所以,顾木直断定那里不可能有倭奴的哨兵,这才把那两个战士派了过去。接着,顾木直把队伍集合了起来,他让战士们把手里的土枪土炮还有长矛全都留下。除了二十多人带着三八大盖和那挺仅有的歪把子,其余剩下的人全都带上以前打猎用的弓箭和短刀。接着,顾木直跟战士们交代了自己一个极其大胆的计划。战士们听了顾木直的计划,有的面面相觑,有的则掩饰不住脸上跃跃欲试的表情。顾木直交代好之后,就叫大家各自去做准备,准备好以后立刻休息。
天刚刚擦黑,游击队出发了。夜半时分,队伍来到了和之前两个战士约定的会合地点。两个战士早已经等在那里了。他们把村里村外能看的倭奴的兵力分布详细的叙述了一遍。这次来的是倭奴的一个加强中队。倭奴把村中心两处相邻的院子打通,把所有的村民都集中在打通的院子里,便于看押。兵力分配上,倭奴在村子主干道两头各部署了两个班,每个班都配有掷弹筒和歪把子机枪。每两个班又加配了一挺九二式重机枪。村子两头的道路虽然算不上平坦,但也没有什么遮挡物,一头配备了一挺重机枪,两挺歪把子再加两个掷弹筒。游击队集体冲锋是肯定行不通的,这样的火力配备,摆明是欺负游击队没有重武器。其余倭奴大部分都以班为单位分散驻守在村子边缘的围墙后或者房顶上。这样,不管游击队从那个方向攻来,都能确保受攻击的地方有兵可守。村中心附近的石磨旁的空地成了由六门迫击炮组成的炮兵阵地,随时对四面八方实行火力支援。至于村外林子里有没有暗哨就不得而知了。
听完两名战士的汇报,顾木直略一沉吟。跟自己设想的一样,倭奴这次摆明了以守代攻。其实,倭奴的兵力布局并不高明。如果顾木直带领的游击队人手一支三八大盖,再给他一门迫击炮。他绝对有把握把这个村子里的倭奴全部消灭。可现实是,他手里只有二十支三八大盖和一挺时不时就卡壳歪把子。其他的武器在现代战争中起到的作用简直就不值一提了。倭奴料定他顾木直肯定得抱着玉石俱焚的想法来跟自己玩个同归于尽。然而,他们低估了顾木直。
顾木直把几个小队长叫到了跟前,又仔细叮嘱了一番。然后又将出发前临时组建的一个十人建制的特别小队叫到了跟前。这个特别小队全是由经验丰富的猎人组成。他们年龄虽然不是很大,但却都是从小就随着父辈在山里打猎的老猎手。顾木直知道,特别小队的每一个成员都有一项本领。那就是,哪怕你把一只老鼠扔到林子里,他们也能给你找出来。所以,他们今晚的任务就是搜寻村外的倭奴暗哨。没有最好,有的话不用说直接宰了就行。
顾木直交代完之后,特别小队最先出发了。一个小时之后,顾木直带着剩下的人也钻进了漆黑的林子里。游击队小心翼翼的来到了龙须村外的一处洼地。十名特别小队的队员已经等在那里了。淡淡的月光下,原本背着弓箭的十个人,人人都背上了三八大盖。甚至有的人背了两支。领头的那人眉飞色舞的对顾木直汇报。村子四周一共有十二个暗哨。一个不剩全宰了。顾木直点了点头,从队伍里挑出十几个个年纪大一些或是身手不是很敏捷的人。把特别小队缴获的十二支三八大盖分给了他们。这样,拿枪的队员就有三十多个了。顾木直让这三十多人带着枪去村西头埋伏起来。而且特别嘱咐他们,离守卫的倭奴远一点,不到万不得已千万别开枪。如果听到村子里出现持续性的枪声,就说明倭奴发现我们了,那时候你们再开枪。但是切记一点,无论如何,绝对不能冲锋。躲到林子里面打,不要死守一个地方不动。倭奴的掷弹筒迫击炮在林子里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三十多人点了点头,表示明白了。顾木直一挥手,三十多人猫着腰往村西头赶去。顾木直看着他们远去的身影,心里:“但愿用不上他们!”
剩下的人被顾木直分成两队,分别从南北两个方向迂回靠近村子。其中一队由顾木直亲自带领。一般农村都有在村子边上种蔬菜的习惯。这个时节正好芸豆架还没有撤。顾木直带领着游击队员们靠着高大的芸豆架的掩护,慢慢潜到了村子边上。此时时至深夜,一部分倭奴警戒,而剩下的倭奴则和衣在一旁休息。警戒的倭奴三五头一伙,或在围墙后,或在房顶上。而每一伙警戒的倭奴不远处肯定有几个和衣而眠怀里抱枪的倭奴。也就是说,只要一有风吹草动,那些休息的倭奴就可以立刻投入到战斗中。但并不是所有的倭奴都在同伴的目光范围之内。顾木直让人简单侦查了一下。确定好了几拨人数比较少倭奴。然后分多组潜入,用短刀同时发起攻击。十几个倭奴顿时无声无息的成了刀下亡魂。第一次袭击顺利之极。顾木直急忙挑了十几个战士和他一起换上了宰杀掉的倭奴的屎黄色军装,然后把倭奴贴身的衬衣撕成布条缠到左臂上。最后他又交代其他人也照这么干。宰杀了倭奴就换衣服。为避免误伤就在左臂缠一道白布条。
交代完之后,顾木直带着穿着倭奴军装的队员往村子深处潜去。虽然穿着倭奴的军装,顾木直等人还是不敢掉以轻心。因为十几个人没有一个人懂倭奴话,万一遇上倭奴巡逻兵怕自己露出破绽。所以,当下顾木直等人依然是小心翼翼潜行。他的目标是这个中队的指挥部。因为他很明白,虽然截止到现在来说,整个行动还是很顺利的。但是,要想这样无声无息把两百多头倭奴全都宰杀是绝不可能的。他此行的目的是救人。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抓住倭奴的最高指挥官。然后交换人质,别无他法。
然而,顾木直什么都算到了,就算漏了一件事。而这件事情让整个游击队和龙须村的村民遭受了灭顶之灾。这件事就是,游击队里有叛徒。这就是为什么倭奴会知道游击队的队长是龙须村的顾木直。就在顾木直一行人藏在一堵石墙后躲避倭奴巡逻兵的时候。在他身后响起了枪声。这一枪本来是瞄准了顾木直的后心。但是,跟在队伍里的那个叛徒开枪的那一瞬间。紧跟在顾木直身后的那个战士刚好起身,替顾木直挡了这一枪。叛徒开完这一枪就直接顺着路边的斜坡滚了下去。这一枪虽然没有打中顾木直,但整个村子里的倭奴却全都惊动了。紧接着村子的北面响起了连绵不绝的枪声。不用说,肯定是那边潜入的战士也被发现了。南北两边刚接上火,村子西边也跟着响起了枪声。村子里也彻底乱了。几队倭奴向顾木直这里赶来。顾木直知道,只要一个照面,倭奴就会知道自己这十几号人都是假的。当下只好硬着头皮对着赶来的倭奴开了火。本来计划完整的一次夜袭,就这样变成了硬拼。顾木直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了,即使他们侥幸撤出去,龙须村的百姓肯定凶多吉少。顾木直只好带着这十几个人,一边打一边往村内猛插。当拐过一个胡同口之后。顾木直立刻让战士们停火,带着大家翻墙进了一个院子,然后继续连翻了三个院子。一个大磨盘出现在眼前。在磨盘旁有一块不算大的空地。空地上一字排着六门迫击炮。此时,迫击炮正有条不紊的往村西边开炮。顾木直心里清楚,潜入村子的战士们已经跟倭奴搅在了一起,倭奴炮兵不敢贸贸然开炮增援。唯独村子西边的那三十多名队员。顾木直虽然让他们躲在林子里不要冲锋,但迫击炮对于他们终究是个很大的威胁。干掉倭奴的迫击炮,倭奴基本上就丧失了远程优势。
想到这里,顾木直带着队员们冲着那个炮兵阵地就冲了过去。还没等倭奴炮兵明白过来,顾木直等人直接给他们来了个刺刀见红。然而,倭奴的炮兵虽然都被他们消灭了。顾木直等人都是山里的粗汉子,根本就没人会用迫击炮。只好把迫击炮和炮弹堆在一起,摘了几个倭奴尸体上的香瓜手雷跑远了之后把手雷扔到了迫击炮弹上。“轰隆隆”一阵巨响之后,迫击炮全都被炸了个粉碎。顾木直等人低估了迫击炮弹殉爆的威力,虽然他们尽量跑的远了点,而且躲在了一堵石墙后。但迫击炮弹殉爆形成的巨大冲击力推倒了石墙。当场就有两名战士被压到石墙下牺牲了,其余的人也不同程度的挂了彩。还不等顾木直和他的队员全部从倒塌的石墙下爬出来。被爆炸声吸引的倭奴已经从不同的方向冲了过来。顾木直赶紧下令爬出来的队员组成防线抵挡倭奴的攻击。他们的面前虽然有很多坚固的防守物,但是,倭奴的掷弹筒手上来了,一阵榴弹落下来。顾木直和他的队员们倒在了血泊中。就在顾木直失去意识之前,就听见村西隐隐传来“冲呀!冲呀!”
顾木直怀着不甘与愤恨闭上了眼睛:“他们终究是没听自己的。还是冲锋了!”
剩下的情节我们早就听村里的老人们讲过了。游击队一百一十多人全部牺牲,倭奴的一个加强中队两百多头还剩下三十多头。剩下的三十多头倭奴为了泄愤屠了龙须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