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哥哥科举我基建 > 第105章 第105章

第105章 第105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赶早出发,车马一日就进了五羊县的范围。

    老李头老俩口和范清阳一个马车,一路上两人都在教重外孙子说话,“天上飞的是小鸟”“远处的那是山”“那是大柳树”见啥说啥。

    范清阳很兴奋,只要是到新的地方他就兴奋,他也尤其爱坐马车。

    他还这么小,要不是李小雪和李七七都跟着,老俩口肯定不会让他出这么远的门。

    不过桃花儿说的也没错,小孩儿多见识见识外面的世界,即便现在还啥都不懂,心里也留下来好奇。

    再说了,大家都喜欢出门,清阳也喜欢。往后他们还会经常出门,清阳离开爹娘时间长了也不好。现在又没有危险,让清阳从小适应适应也好。

    出发前,李桃花和范子期已经看过了五羊县的县志,知道五羊县的大概情况。

    五羊县适合耕种的田地和草地基本上一半一半,山不多,也不高,百姓们养牛羊马补贴家用。县城周围一马平川,故而格外容易被攻破。

    马车辘辘行走在不怎么平坦的官道上,激起一阵阵尘埃。

    车窗打开,车帘子撩在一旁,不时能看到有农人在地里弯腰劳作,还有大片大片的田地荒芜。

    马车里的两人对视一眼,表情都有些沉重。

    农人见不得田地荒芜,轮作也要种些豆子牧草之类的养地。若不是实在是忙不过来了,不会眼睁睁看着田地长满杂草。

    这时候没有农药,春天撒下种子,秋后收获粮食的事儿是不存在的。

    中间不除草施肥,细心侍弄,保准草比苗长得好,连撒下的种子都不一定能收回来。

    本该见到的牛羊三三两两悠闲吃草,小儿聚一边玩耍的情形也没见到。

    远处村落隐隐绰绰,面积不大,不怎么见到人影,房屋低矮,树木稀稀拉拉。有时还能见到断壁残垣,土墙黑漆漆的,草木葳蕤。

    这是从前的村落被烧光之后被遗弃了,再过两年人们曾经生活过的痕迹就要被彻底掩盖了。

    五羊县县城的城墙还是破破烂烂的模样,有些屋子一看就是许久没人住了。

    街面上来往的人不多,衣裳补丁摞补丁的,看不出原来的颜色。有穿着草鞋的,也有光脚的,面色麻木,瘦骨嶙峋,不少人一看就知道身有残疾。

    看见他们这队车马,往街道两边躲的速度都要比当初永安县的百姓们慢少一些。

    车队还没到五羊县县衙,就遇到了迎面跑来的孙弋阳。之前范知府说要来五羊县看看,他没想到这么快就到了,阵仗还这么大。

    这一行人数太多,五羊县县衙一时安排不开。

    好在护卫们多次跟着李桃花出行,该带的物件也都带齐了,直接在县衙边上的空地扎营垒灶烧饭。

    各县县衙边上几乎都有这么一大块平整的空地,一般是收粮税的时候才会派上用场。

    在县衙修整了一日,孙弋阳也跟着车队开始了巡县之路。

    李温根据五羊县舆图,设定了这一行的路线。尽可能走访更多的村子,晚上在村子里扎营,有村子就有水源。

    孙弋阳看着范知府笑着和村长族老说话,知府夫人身边的丫头小子们轻轻松松的就和怯弱胆小的村妇、青壮、大一点的娃儿们说上了话。

    用的不是官话,听起来和五羊县的土话也有点不一样,但神奇的是双方都互相能听得懂。

    不少妇人们说着说着就开始抹眼泪,丫头们拿着绸缎帕子宽容又怜悯的细细擦掉。

    护卫们在村子边上垒灶烧饭,香飘飘的,村人们都偷偷咽口水,娃儿们远远的瞅着,眼睛一眨不眨。

    吃饭时族老们推辞不过,有几个胆大的和县太爷与知府大人一家一桌。

    看着和自己年纪差不多的村人坐立不安的模样,老李头笑着道:“大兄弟,你就当是我家有喜事,请乡邻们来吃席了。

    我家前些年也全家下地哩,我老李头一辈子离了田地就睡不踏实。

    一会还要叨扰大兄弟们说说这片地都咋种的,有啥说头哩,我老李头走到哪都喜欢学人种地。

    这地啊,一个地有一个地的种法,都是有来源讲究的。”

    “老太爷说得是,听说咱这块地里的节气和南边的都不一样呢。那边暖和得快,听说三月就能下种了,这旮沓地三月雪还厚着呢。”族老们说起种地,慢慢的就不那么害怕了。

    等吃食一上来,脑子里就再也容不下其他的情绪。

    村人们用的是自家的大陶碗,每人都有满满一大碗稠稠的肉蛋粥。李家众人用的是自带的餐盘,除了肉蛋粥,多了一样菜蔬,孙弋阳也一样。

    肉剁得碎碎的,蛋粒金黄,胖胖的白米挤在一起,咸香顺滑,喝一口心肺都舒爽了。

    孙弋阳还是头一次喝到这样美味的粥,看看那一辆辆马车,知府大人这是有备而来啊。

    其他没有上桌的村人,端着碗蹲在外围喝得头都不抬。这样的美味,他们都想留下一些下一顿再吃。

    除了开头几大口外,后面的都小口小口的,解了馋眼睛就一直盯着碗,喝一小口,再喝一小口,直到舍得放下。

    小一点的娃儿们没这烦恼,他们胃口小,吃了三分之一将将饱。家中大人就拿走碗,留着下一顿再吃,再吃要撑坏了。

    这会功夫,四面八方骑马出去的丫头小子们也回来了,他们带回了土和植物,聚在一起讨论。

    有的村子停留的时间短,不在饭点,丫头小子们也家家送了点粮食,说是劳烦村人们跟他们说话,耽误大家干活了给的谢礼。

    就这么一个村一个村的走访,到后面几天时,村人们见到他们眼里都是喜悦,再也不躲闪害怕了。

    显然,大家都知道了,贵人问话实话实说就能得粮食,运气好还能跟着吃碗白米肉蛋粥。

    还能免费把把脉,就算是一时没钱买药,知道是啥毛病,拿着方子也安心不少。

    回到县衙,范知府就让大家都到前衙大堂议事。

    孙弋阳到的时候,前衙摆满了桌椅,每个桌子上都放了一份纸笔。他的座位也在案头,挨着范知府。

    底下知府家的丫头小子们一部分已经到了,陆陆续续的又来了不少。最后夫人小公子还有老太爷,老太夫人都到了,坐在靠墙的一侧。

    孙弋阳觉着这趟出去那么久,现在肯定是要说说各自的想法。

    他这趟也收获匪浅,范知府不愧是县令们的榜样,安朝第二年轻的知府。

    原来村里懂得最多的多半是族老们,跟村人说话要先唠几句家常,最好是先夸夸他们的小孙子。

    让人来说话要以耽误了人干活的名义先送些粮食,接下来多半这些人就会有啥说啥。

    吃食自己带着,吃饭的时候请族老们一起,那村人们就恨不得肝脑涂地了。

    他也听了不少村人们说话,和之前各村里正、村长们说的有很大不同。

    他往后要体察民情,也要跟范知府一样各人都问问,若是能带一两个大夫,给村人们都把把脉,那就更好了……

    人都说知府夫人身边的丫头小子们能干,他这回也算是见识到了。

    办事多周全妥帖就不说了,居然人人都能把脉,一些常见的毛病也都能开方!据说其中还有两个神医?

    孙弋阳以为等范知府开场后,就该轮到自己说说了,结果范知府压根没有开场。他直接道:“李温你先说,其他人补充。”

    孙弋阳就见第一排的小子开口道:“先从第一个村子说起,五里村共二十五户,一百零八人。十二岁以下孩童二十人,其中五岁之下两人,五十岁以上老人十人。

    剩下七十八人中,女人五十,男人二十八,有五户没有顶门的男丁。牛羊猪马皆无,八户人家养了鸡,均不超过五只。

    村中田地现在只能种一半,村里粮食省着点,能吃到秋收。村人们皆没有过冬的衣裳被褥,没有男丁的人家现在就开始准备过冬的柴火了。”

    他说完坐下,边上的丫头接口道:“五里村主要种麦子和大豆,麦子收成之前在二百五十斤左右。

    去年人手不够,一亩地好的也只得了二百斤,今年除了人手不够外,肥料也严重跟不上。”

    然后,一个冷面丫头淡淡道:“村子里孩童、女人都好长时间没吃过饱饭,体虚严重。男人们也好不了多好,干重活都是撑着。”

    最后,后排的一个圆脸丫头站起来道:“五里村离县城近,有大片合适种粮食的田地,建议保留在原位。

    需要迁入男丁,增加合适女人的活计,建议建养殖场养猪,养鸡,同时解决田地肥料不足的问题。

    另外其他村子也有过冬衣裳被褥不足的问题,需要提前大量买入一批,最好是去周边府城买,其他的县城估计也有这个问题。”

    蛮人不织布,进了县城和村子,布料都是能带走的都带走。

    “可以帮着建一个磨坊,他们脱壳要去芦山村,豆子磨了做豆腐豆浆也好养身体。

    养殖场就算是建起来了,一时半会的他们多半也舍不得吃肉,鸡蛋都不一定舍得吃,豆子应该没问题。”

    “北关府各县城人都不多,若是哪里有灾民,可以直接迁过来吧?

    除了北关府的边军,其他的朝廷驻军若是有退下来的是不是也可以迁过来?”

    “前期我们可以出银子帮着建,后面几年各村子可以慢慢还。”

    “咱们的马是不是可以迁移着来养?各村子准备草料,马匹可以帮村人们耕种。”

    ……

    “五里村就先说到这,下一个芦山村。芦山村人口……”

    “……芦山村的田地少,草场多,牛羊都可以养,可以分发小羊,之后大羊卖了还银子或者咱们建养殖场,他们来养,拿工钱……”

    各种孙弋阳打死都想不到的主意一条条的从丫头小子们嘴里冒出来,看似千奇百怪,仔细思索又都不无道理。

    真要实施起来,五里村很快就能变成人口充裕,家家富足的富裕大村子。

    这就是范知府说的“能协助各县治理民生的人”么?真的能化腐朽为神奇呢。

    五羊县各村子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议事”一结束,又有丫头总结给各村的帮扶需要多少预算,预计多久能还回来,采买各种物资的人手也迅速安排了下去。

    最后还给范知府派了活——寻人来,补充各村劳力,范知府也郑重其事的点了头。

    孙弋阳是彻底服气了,若是范知府之前任职的县也是这样治理的,那绝对也是不出三年,下县就能妥妥的升为上县啊!

    丫头小子们轻描淡写的说啥“五羊县的扶持计划预计支出三千两”

    “若是其他县城也差不多的话,账面上可动用的银两可以再扶持两个县”

    “头一年难些,后面一下子扶持四个县也是可以的”

    “这些计划都需要时常巡查,咱们人手不够,最多也就只能同时兼顾四个县的巡查”……

    现在丫头小子们在孙弋阳眼里,都成了宝贵的才俊,是男是女已经不重要了。

    范知府手里有这样一群能力出众之人,又有如此多的银子,啥事干不成啊?

    原来不是他能力不行,是他没有这样多的能力帮手,更没有一个银子多的花不完的媳妇!

    不对,帮手们也都是他媳妇的人!

    孙弋阳酸了!

    送别宴就范子期和孙弋阳两人,现在的范知府在孙弋阳眼里已经不是高不可攀了,人家是运道冲天,羡慕不来的。

    范子期举起酒杯:“往后这些丫头小子们来查看各村进度,还望孙县令多多予以方便。”

    “大人不嘱托下官也定鼎力相助,大人为五羊县百姓做的一切,孙弋阳没齿难忘。若有做的不当之处,大人尽管责罚。”

    上官出人出银子帮他做政绩,是他祖坟冒烟才有的运道好吗?

    本来他都准备三年,三年又三年的当下县县令了,呜呜呜,范知府真是大大大好人。

    “弋阳不必如此,我知你也是心怀百姓之人。明年百姓们日子好过一些之后,五羊县也要开始修城墙了。

    范某会上书皇上,在北关府建水泥作坊,供北关府各县修城墙。弋阳也要在农闲时将城中青壮操练起来,至少能阻挡蛮人一两日的,也好等援军来救。”

    “下官必定铭记于心,下官手里没有善于操练之人,到时还得有劳范大人相助。”

    范子期左右看看,小声道:“丫头小子们和不少护卫都善于此道,弋阳自己把握。”

    操练青壮没个三五个月看不出效果,他可不敢随意就将媳妇儿的人手借出去这么久。

    之前说协助各县令,也只是准备看看情况,出出方案,费不了几天工夫。

    “下官替五羊县百姓谢范大人和嘉安县主的大恩大德。”孙弋阳觉得,不管两年后的政绩评选是不是“优”,他都还想再在五羊县做一任县令。

    他想亲眼看着五羊县县城固若金汤,百姓们安居乐业。

    能被选来接手战后的县城,十个县的县令要么是出自寒门,要么是家族在朝中无甚势力依靠,而且本人也是想着为百姓们撑起一片天的。

    尤其是初到任上,见了战后的惨烈,百姓们的悲苦之后。(不想担惊受怕受苦的,早在京中就托关系,以侍疾等各种理由换人了。)

    知道知府大人对五羊县的帮扶后,一个个都偷偷烧香拜佛,希望今年的另外两个县,就有自己县城一个。

    北关府这边的“扶贫到村”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李承智那边已经撸掉了两个县令了。

    来信里李承智慷慨激昂的怒骂两个县令身为父母官,鱼肉百姓,为祸乡里,私加赋税徭役,贪赃枉法……

    李桃花感慨,这才是知府的正确打开方式啊!铁面无私李知府上任头一年,将关东府官场狠狠整顿了一番,百姓们拍手称快。

    范子期信中提起的从各地迁移人口到北关府,李承智极力赞成。

    蛮人不知几年后又会大规模卷土重来,靠北关府自己繁衍生息太慢了。

    若是各县不能提前做好准备,几年之后又是一场人间惨剧。关东府山多地少,二十多年没有战乱侵扰,很该迁移一部分人口到北关府。

    至于自己治下人口少了会影响政绩,李承智才不在乎。

    他已经是安朝最年轻的知府了,不出意外的话,接下来十多年还会继续任知府一职,在哪当知府都一样的。

    范子期多半会想连任北关府知府,最好他也守着关东府,需要的时候必定鼎力相助。北关府遭此重创,没个五六年肯定达不到妹婿的目标。

    而且妹妹虽然没说,但是他知道,妹妹想要对付蛮人,不重创蛮人妹妹不甘心离开北关府。

    妹妹曾经说过,蛮人里的百姓被贵族奴役着打仗丢了性命无辜,北关府惨遭屠戮的百姓不是更无辜。

    一场劫掠,死了多少年幼的孩童!

    妹妹自从生下清阳后,更见不得孩童受苦。

    他有了李正瑜后,心也更软了。他当官不为高官厚禄,只为百姓平安喜乐。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