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哥哥科举我基建 > 第104章 第104章

第104章 第104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新的任命下来了,如朝臣们所料,两人都成了三品知府。

    范子期直接任北关府知府,李承智则是紧邻北关府南边的关东府知府。

    北关府百废待兴,一场大战让本就不充裕的国库雪上加霜,两位新任知府都不用回京办手续的,朝廷直接派人送来官服,立时走马上任。

    同时来的是安明帝对李桃花的嘉奖,李桃花得了嘉安县主的封号,食邑五百户,黄金百两,珍宝一匣子,宫中绫罗绸缎一大箱,着二百人护卫。

    李桃花觉着她虽然和安明帝没见过面,但皇帝好像越来越懂她了,给的封赏都实实在在的,让人满意得很。

    皇帝对李桃花如此嘉奖,朝中大臣都没啥话说。谁叫人运道好呢,人手里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厮,竟然做出了火药这样的利器。

    正月里,皇帝带着朝中大臣到西郊检阅羽林卫,其中的火器营可是让他们开了眼界。

    朝廷有如此神兵利器,此后还怕区区蛮夷?火器给安朝带来的巨大利益,朝臣们都不敢想象。给其主人嘉奖,也是应该的。

    朝中大臣们现在不光羡慕李家的运道,还酸范家。范家三小子在娶妻上的运道也是无人能及啊。

    李桃花他们不回京,可让京中翘首以盼的亲人们好一通失望,纷纷送了一车车的礼来,聊以慰藉。

    尤其是李桃花的亲娘赵氏和丞相夫人杜氏,两人一个是盼孙子和外孙,一个是盼了三儿的娃十多年了。

    这会小娃娃们都出生快一岁了,她俩还没瞧上一眼,心里那个急呀。要不是北关府太远,她俩都能不管不顾直接相约到边城了。

    人见不着,就一个劲的做衣裳。小娃儿的里衣外衣,鞋子帽子,春夏秋冬的,一岁两岁三岁的,满满一大车的送到了北关府。

    任了知府后,范子期似乎一夜之间就变得更稳重了,肩上的责任太重了呀。

    北关府府城加上附近的村子将近四万人,下面十二个县城八万余人,日常公务一下子就翻了几番。

    十二个县城,来了十二个新县令,其中就有八个是从京中来的,没有治民经验。

    原来的县令要么就是在城破的时候死了,要么就是逃了,反正都任不了原职了。

    新县令人生地不熟的,一接手就是个满目疮痍的烂摊子,也是难办。

    如今过了一年了,各县都没有缓过劲来,县令们也是束手无策。

    范子期有时候想想李家丫头小子们的能干劲,都恨不得让这些丫头小子们去各县取代这些县令了。

    按理范子期作为知府,主要管好北关府和附近村子的民生就好了。这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府城里穷苦人家也不少。

    一个意外,一场大病,都能让一个普通的府城人家陷入贫困之中。

    北关府因为住了不少边军的家眷,比别的府城要更穷些。

    兵饷只能让一家人不饿死,女眷们要养娃操持家务,还要织布贴补家里。大家手里都没有余钱,做小生意的也挣不了多少钱,勉强糊口。

    不是他骄傲自大,自从婚后身边有妻子的管事们帮忙做事,他治理的县城,那政绩出的,用不着皇上夸,他都知道他做得有多好!

    这么着一对比,总觉着下面这十二个县令在治理百姓上差了事儿,百姓们交给他们不放心啊。

    想想他和四舅兄当县令那会,上官是多么的幸运啊,啥事不用管,坐等政绩上添上几笔。

    范子期又受李桃花“荼毒”颇深,自觉身为父母官,就要把治下百姓吃饱穿暖作为第一要务。

    十二个县城,他有余力还是要管一管的。

    好在其中山阴县和山阳县在那场大仗中的损失不算大。

    人口没有减少,大伙都知道了一些提高产量的法子,养鸡养猪也学会了,正迈步在吃好穿暖的路上。

    接连几年开出来的荒地,现在一部分给退下来的伤兵种,另一部分招了人来种。

    一场大仗,李桃花他们都更深刻的体会到了粮食的重要性。

    要不是手里有粮,建城墙这事就干不了,更不用说后面几个月那么多人滞留在县城都没有发生大的骚乱了。

    百姓们在食堂吃饭能吃饱,都知道是县衙在贴补,心存感激。有了口舌纷争,也都不想把事情闹大,最多也就是找县衙的管事们说句公道话。

    手里握着大半田地的产出,李桃花也觉得粮食不富裕。自家人要吃饱,吃肉,一千多匹马要养,还要时常接济下边军。

    边军那就是个消耗粮食的无底洞,将士们守着前线,填不饱肚子,身体不够壮实,怎么对抗蛮人?

    今年大仗是没有,不时来打秋风,随时想着咬口肉就跑的部族也不少。

    李桃花和范子期有时候躺被窝说悄悄话,两人都觉得去年那场大战,双方都没有伤到根本,哪天若是再来一场也不奇怪。

    火器是能起到一定的威慑,真打几场,蛮人们就知道了若是兵力分散,火器起的作用有限。

    真正能降维打击的枪支大炮,按现在的炼铁技术,十年八年也不一定能摸着边。

    那场大战李桃花没有直接面对,周边县城的惨状也没有亲眼所见,可那减少的人口数字,就足以让人难受得无法呼吸。

    那么多的百姓丢了性命,伤者以后要一直忍着病痛,活着的人心里都有一个血淋淋的伤疤。

    李桃花知道自己阻止不了战争,她也想去试一试。哪怕能减少次数,推迟时间,也能挽回多少无辜的性命呢。

    要做的事很多,很难,李桃花觉得满脑子的思绪成了个杂乱的毛线团。

    她想,等之后自己慢慢厘清一两样了,就说给范子期听。不管未来如何,现在他们是并肩作战的伙伴。

    还是先顾着眼下,眼下十二个县里,还有十个县的百姓们在挨冻受饿。

    经历了一场劫掠,百姓家中一盆如洗,不少人家失了青壮,留下老幼凄惨度日。

    朝廷免了两年的税,山阳县和山阴县支援的粮食和朝廷的赈济帮着度过了最难熬的三个月。

    之后野菜遍地,倒是饿不死了,一边要忙着种地,储存冬日里的粮食,一边要重建家园,一个铜板都舍不得花。

    如此辛劳一年后,仍是舍不得吃一顿饱饭,家中要添置的物什太多了。

    范子期乍一听各县令说治下百姓这一年的日子,心里也难受,说不出话来。

    “不瞒府尊,弋阳当初来五羊县也是满心志气,想要带着治下百姓安居乐业,早日忘却悲痛的。”

    五羊县县令孙弋阳叹了一口气,“可到了才知道,自己昔日那些想法都是纸上谈兵。弋阳这一年来真的是无所事事,毫无建树。”

    “文清也一样。治下百姓瘦骨嶙峋,一碗稠粥都舍不得喝。起早贪黑挖野菜,摘野果,侍弄田地,已经是费了全部的心力了。

    文清之前想的开沟渠,修城墙,训练青壮这些事儿都说不出口。”山门县县令吕文清附和孙弋阳的话。

    “子越碌碌无为一年,才知道范大人是何等的才华横溢。

    能接连两任将两个下县治理为上县,范大人不愧为我辈楷模。还望范大人不吝赐教,也叫我等治下百姓衣食无忧。”

    三河县县令王子越深深一揖,其余县令纷纷附和。

    其中现任山阳县和山阴县县令面有得色。来时家中长辈叮嘱了,前任县令打下了好局面,他们到任上无需作甚,人口赋税自然会增长。

    只要不欺压百姓,横行乡里,三年考核必然是优。

    范子期:那是因为你们没有娶一个有钱有人,还聪慧无比的媳妇儿!

    一年了,各县民生均无起色,大家才约好了以面见新任府尊的名义,求范子期指点帮忙。

    是以十二个县县令齐聚,诉说各自的难处。

    范子期沉吟半晌道:“京中火器营副指挥使李良你们都知道吧?”

    底下众人齐点头,从一介奴仆一跃而成朝廷命官,为其主子带来县主封号,京中无人不晓。

    听说范大人当初能守住县城,立下大功,李良做出来的火器功不可没。

    这么说还是委婉了,应该说全赖这火器,范大人才能守住山阳县。

    其余十县县令也不乏有能耐之人,奈何没有兵士,仅凭十多个衙役和城中手无寸铁的青壮,如何能抵得住蛮人五千骑兵一击?

    “我夫人手下颇有些人,李良和他们一起长大,同出一门。

    大家的本事都差不多,只不过李良格外擅长造物,其中一些人尤其擅民生。

    说来惭愧,范某在民生上只习得皮毛,永安县和山阳县的民生治理多仰仗这些人。”

    范子期颇为诚恳,“若是我夫人同意,可以暂借这些人协助各位。”

    “如此,子越就先行谢过嘉安县主了。若是他日百姓安居乐业,子越绝不敢居功。”

    王子越第一个站出来表示同意。他可不想在北关府待六年,万一哪天蛮子再来劫掠一回,丢了性命可就后悔莫及了。

    “下官也先谢过嘉安县主仗义相助。”吕文清深怕回复晚了,有本事的人都分完了。

    范子期又道:“先别急着道谢。一是我夫人能借出几人相助,还未可知。

    二是我夫人虽早就放了这些人良籍,但这些人不忘从前主仆情意,愿不愿意离开我夫人也未可知。

    三是其中不少都是女子,各位还需细细思索其中种种不便之处,再做打算。”

    范子期给县令们留下时间思考协商,自己去后院找李桃花。

    咳,他事先没跟媳妇儿商量,就把媳妇儿的人借出去,也不知道会不会挨揍?

    不过,以他对媳妇儿的了解,媳妇儿八成是愿意的。他媳妇儿不光聪慧睿智,还善良心软,见不得百姓们受苦。

    李桃花正在后院教范清阳数数呢,据说这名字是范丞相思索了好几日才定下来的。

    不过李桃花多数时候还是叫他范团团,这娃儿能吃能睡,还爱说话。那火星语谁都听不懂,就是嘴不闲着。

    李桃花听烦了就教他数数,他认认真真的跟着含糊不清的学,比各种高低音的咿呀啊啊的,听起来顺耳多了。

    李桃花不反对自家的少年们出去一展身手,但她也清楚他们的优点在于脑子灵活,在她面前敢说敢做,善于集思广益。

    但若是单独两三人出去,最后结果可能不尽人意不说,她还怕她们出去被欺负了。

    那些人嘴上说得再好听,心里也不一定是真看得起她家的丫头小子们。

    在他们眼里,人生来就是分三六九等的。

    李良做出了火器,得了个火器营副指挥使的名头又怎么样,日日都得生活在工坊里,不知道往后还能不能自由。

    只因李良是她的小厮,她就得了几乎全部的功劳,被封为县主。外人可不知道李良是从她这得的方子,却都对这结果理所当然。

    再有就是民生治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少年们给了方案,怎么执行,执行的力度怎样,中间出了变数怎么修正方案都是问题。

    别到时候县令们自己没做好,把责任都推给她家少年们身上。

    李桃花疑惑道:“咱们在永安县和山阳县的做法又不是啥秘密,县令们个个进士出身的,来之前在京中也应该学过治民之法,怎么就需要咱们派人去协助了?

    到任上也都一年了吧,他们心里头就没点想法?”

    范子期心虚:“这法子是我提的。在庶务上,他们真的跟咱家管事们差远了,这都一年了,百姓们还不能安抚下来,我都替他们急!”

    他这么一说,李桃花反而替县令们喊冤了,“咱们有银子,有帮手,当然做事顺畅了。

    经过那一场劫难,各县失了几乎半数的青壮,百姓们要缓个劲来多不容易。

    县令们人生地不熟的,想要做啥都没人手,确实是难。”

    范子期贼上道:“那都是因为娘子有银子,娘子有帮手。我能做出些许政绩,全靠娘子相助。

    为夫一穷二白的,唯有身子相貌还过得去,不身体力行的报答娘子,心里实在是过意不去。”说着手就开始不老实。

    没想到你们男人是拿占便宜当报答的!

    李桃花拿手掌把他脸推开,“你那些县令还等着吧?人家既然一起来求助,也是为了百姓日子好过。

    咱一个县一个县的看过去,能帮就帮一把,总归他们做得好,你也得一份政绩。”

    范子期眼前一亮:“反正北关府有同知在,有什么事找同知也是一样的,我做知府的去各县巡视一番也算正事。”

    媳妇儿肯定是想出门玩了,他也不能被落下!

    范子期这会也反应过来了,县令们集体来诉苦,估计也没真打算从他这里得些帮助。

    他和承智一直守望相助,两个县取长补短共同治理是因为有李桃花在,而且两个治下的县一直相邻。

    其他的县与县之间,县与州府之间,州府与州府之间可没听说有相互帮扶的。若是真的找他帮忙,就该是一个人偷偷找他诉苦了。

    不过既然话都说到这了,媳妇儿想出去走走,那肯定是要去各县瞧瞧的。

    县令们没想到范子期真的要帮忙!讲真,换了是他们肯定不干这种为他人作嫁衣裳的事。

    有余力把府城治理得更好,直接调回京中不好么?治下县城政绩再突出,主要功劳也还是算在县令的头上。

    被蛮夷劫掠最久的五羊县率先得了这个殊荣,孙弋阳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有些县城,蛮人是抢了一次就走,五羊县因为离北关府近,蛮人直接当一个补给点了。

    被抢的十个县城里,五羊县死的人最多,被劫掠得最惨。

    蛮人退去后,幸存的百姓们一贫如洗,连白幡都挂不起。

    北关府有同知在,城中大部分是边军的家眷,将士们也时常回城,范子期走得很放心。

    李桃花现在有了小跟班,不能说走就走了。李一一和李小雪收拾了好几辆马车的行李,又让禁军护卫们全跟着才放心。

    当初李桃花到山阳县没多久就揣上了娃,自然不能再进工坊了。后来全城都在忙,做望远镜的事大家都给抛在脑后了。

    反正也没人来召禁军们回去,李桃花想着能用一日是一日,就当自家护卫用了。

    再后来她得封县主,二百禁军护卫也名正言顺的归她了。

    归属彻底定下了,禁军们成家的劲头更足了。“小”字辈中的不少女娃就在禁军中选了夫婿,“佳”字辈中年纪大些的也开始寻摸合适的。

    边军的百户千户们如意算盘落空了,丫头们想得很清楚,三年后小姐还不一定随姑爷到哪里去。嫁给边军往后就得跟小姐分开了,这可不成。

    山阳县的“协商堂”里多少媳妇被磨磋的事呢,尤其是没有娘家撑腰的媳妇。

    现在人家看她们是小姐身边得力的,高看她们一眼,娶了回去谁知道会怎样呢?十年二十年之后呢?人心善变,到时候她们离小姐远,没有人撑腰,受了欺负不得咬牙受着?

    跟着小姐多好呢!吃穿不愁,不受欺负,每月还有那么高的月钱拿。

    兄弟姊妹们之间和和气气的,出门百姓们都敬着,还能跟着小姐见识山川河湖,人生百态。

    小姐需要的时候,自己就能帮着做事,能做许多旁人都想象不到的事,这辈子都值了。

    丫头们现在对护卫们也很满意,相处时间长了,谁是啥样的性子,她们也清楚了。往后也会一直跟着小姐,日子过不下去了,小姐做主就能合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