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止于情 > 第72章 第72章

第72章 第72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十七所驾马车在东阳城内穿梭,引起了不少人的瞩目。

    能有钱雇得起马车的都是手头有几个钱的,这样的人大都已拖家带口逃到了别处,像他这般逆着出逃方向行驶的,倒是少见。

    也不知是不是怜悯她在故土的最后一段路,看着周娴坐在马车上透过帘子缝隙往外打量,十七竟也未曾出手阻拦。

    这是周娴第一次见到战乱的模样。

    听说东阳虽不富庶,但也算得上是个民风淳朴的地界。加之同旷阔无垠的草原接壤,这里的人大都是个不拘小节的性子。

    她幻想中的东阳,应当是那种街头巷尾摆满了小摊,商户行人间路过时还会随意打声招呼。这家的老板许是那家的叔伯,旁边的铺主说不准又和邻家的掌柜是至交好友。

    再晚些等田地里干活的人们回来了,再领着一群贪玩好耍的孩子们在街上乱窜,即便是被他们冲撞了也不会恼,顶多得两句调皮捣蛋的数落。

    反正不管是怎样,总不该是现在这般。

    道两旁随意散落的,是被马匹践踏碎裂的木块,没人知道它之前是贩子们用来摆摊的支撑,还是哪家用来抵御风寒的门板。

    间或路过的行人们,脸上多是痛苦的愁容。衣衫褴褛也许算不上,但也见不得几个干净完整的。

    路过医馆门前,倒是拥挤了些。有百姓有士兵,或坐或躺,或闭目养神或惨然哀嚎。

    幼时祖母抱着她哄她睡觉的时候,问她以后长大了想做什么。

    那时的周娴每日一个想法,有次她贪玩让手破了皮,请了大夫来,她边说往后要开个医馆,每日人满为患赚钱。

    一向慈眉善目的祖母那次却庄重地同她将:“这世道,最不能生意好的,边是医馆了。”

    望着眼前景,念及旧时话。

    原来,这便是战争。

    周娴以为十七对于出城有完备的计划,可见着他一路上都是一副气定神闲的模样,又忍不住紧张起来。

    若是十七有所担忧,那她还有机可趁。可他这般胸有成竹的模样,到底是极度自信,还是从根本里就看不上大盛守卫?

    随着城门越来越近,她忍不住抚了抚头上的发簪。

    这些日子周娴见白日里逃脱无望,便时时闭目休憩。等到了晚上十七和他的随从都睡了,便悄悄醒来从鞋里掏出一块指节大小的石子。

    石子有次原地修整烤火的时候,她悄悄捡的,不敢捡太大的,怕引来他二人注意。

    熟稔地拔下头上簪发髻的枝芽,周娴拿起石子从中开始磨。两只耳朵竖尖了听动静,稍有异常便停手假寐。

    这样夜里打磨树枝,白日里将其藏于发髻里,一直到了东阳,也没被十七发现异常。

    如今这簪子只要轻轻一用力从中折断,便能成为一把利器。只要在城门守卫的众目睽睽之下行刺,即便不足以致其死,至少她还能有援军。

    “各位军爷们,”十七又换上了谄媚的笑,眼神指示驾马的随从拿些银子出来,“小人是大都来的商……”

    还不等他说完来历,只觉从背后传来一阵风,目光瞬间变得凌厉,身子往右侧一躲,反手拔出随身携带的匕首,架在了周娴脖子上。

    待看清了周娴手中的凶器,他皱起了眉:“皇后娘娘当真有本事,平日里见你言听计从的模样,背地里竟是打着主意杀我。”

    被困在他怀里不得动弹的周娴心中满是追悔,竟不知晓他的功夫高深到了如此地步,连背后之事都能觉察到。

    马车外的士兵们听到他口中的“皇后娘娘”,连忙拔出了腰间的佩剑,将马车团团围住。

    十七顺势以周娴做为饵,重现那日在宫里的模样:“若是想你们的皇后完好无损,那便放下刀退后。”

    众士兵面面相觑,一时间举棋不定。

    唯恐他像那日一般使出飞檐走壁的功夫,周娴心急如焚,电光火石之间想起了之前的话。

    趁着他和大盛士兵们僵持不下的时候,周娴举起双手握住了匕首,顺着刀锋往下,瞬间手掌之间的鲜血如泉水般涌出。

    这冷不防的动作让十七的目光下意识地往下一撇,只见周娴摊着双手,怵目惊心的红让他手脚有些发软,脑子也似乎有些转不过来了。

    紧接着,周娴觉察到了他的失神,嘴角扬起一抹得逞的笑,趁此机会手肘往他的腹部狠狠一击,逞凶的同时又能让自己借力,往大盛军队的方向跑。

    周娴最后的记忆,就是在摔倒之前,见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

    而十七,回过神来就看见了一个青年男子带着不少援军赶来,只好放弃了挟持周娴的计划,三两步踏着士兵们的肩膀离去。

    临走前还稍觉可惜,本来还想带她去给阿娘看看的。

    军中的医师和城中医馆里的大夫来了一拨又一拨,周延安的神色是愈发铁青了。

    “不是说并无大碍吗,怎么如今还不醒?”

    医师鲜少见到这位年轻的副将有这般怒气冲冲的模样,连忙求饶:“这位小姐双手失血过多又惊吓过度,再加上连日来没有休息好,这才昏睡得久了些。”

    为了顾全周娴的名声,他早已告诫那日在城门的守卫们杜口无言,对外也未曾明说她的身份。

    一想到之前收到从大都传来的信报说娴儿被挟持,周延安此时听大夫说到她连日颠簸,忍不住想她这一路到底是怎样过来的。

    若非顾及君臣地位,他倒是真想冲进宫里将傅叡炀狠狠地揍上一顿。

    “大哥哥?”周娴甫一睁眼的时候,还觉得不太习惯,“是大哥哥吗?”

    听到这阵虚弱的呼喊,周延安忙让医师退下了。

    “娴儿醒了?手还疼吗?可还有哪里不舒服?要不要吃些东西?还是先把药喝了?”

    这一连串的问题周娴一时也不知道先回答哪个,却在听到周延安的声音中流下了眼泪。

    不同于十七看见的那种只落泪的模样,此时的周娴好似回到了孩童时期,像是同哥哥们胡闹摔下树一般不管不顾地哭闹了起来。

    “大哥哥,好疼啊,娴儿手疼,为什么会这么疼啊。”

    周延安在一旁手足无措,只好让人去开些止疼的汤药来,又哄着她说给她买些甜蜜饯回来。

    可周娴却不管不顾,只一个劲儿的喊疼。

    他这才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她觉得疼得,兴许不是手上的伤口。

    这东阳时不时会受到赭狄的突袭,能让周娴在此静养想必也费了不少的功夫。

    除了哥哥,周娴倒是还在这里见到了祖父。

    周家的老太爷向来是个沉默寡言的性子,对周娴也只是嘱咐她先好好养好身子,之后他会派人送她会大都的。

    一想到大都,周娴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祖父,我想在东阳呆些时日,就算是慰问一下在前线的将领们也是好的。”

    从前也不是没有过皇后在前线给将士们鼓气的事例,但那一般都是在都城里。如今周娴无声无息骤然出现在东阳,定会惹来不少人猜忌。

    皇家中名声,周老太爷也不愿孙女惹来非议。

    “东阳战事不断,娘娘在这若是伤了可就不好了,还是早些回大都比较妥当。”

    周娴见拗不过祖父,只好默默点头应了。

    走的那日,周延安在马车上放了许多吃食,一路骑着马在前头领路,打算将周娴送到城门口。

    若非战事紧张,他定然是要领了这趟护送周娴回大都的活计。

    路过医馆的时候,却见前方人头攒动,争执声和哭闹声不绝于耳。

    周娴掀开帘子,想要看个究竟。

    只见一个大夫打扮的中年男子,指着一位妇人怒骂:“你这老虔婆,居然敢做拐卖人口之事,当真是不怕遭天谴?”

    那妇人呜咽着摇头,说的话也含糊不清:“不是、不是,我没有……”

    因着赭狄的关系,东阳人对这等拐卖掳掠的事深恶痛绝,一时间竟想将这妇女捉起来痛打一顿。

    周延安眉头紧蹙,将人群疏散开来,当街盘问起了那二人。

    “大人明鉴,今日一早这妇女抱来一面部发红起疹、呼吸急促的女童说救救她女儿,小人诊断一番后发现乃是过敏所致。”

    “小人细细问询此人孩童今日所食何物,她说用了鸡子,当下小人便觉有所不对。”

    “鸡子并非稀有之物,寻常孩童若是鸡子过敏,大都在小时候就有所察觉。小人管其打扮并非吃不起鸡子的人家,遂留了个心眼问询孩童的年岁和出身时辰,谁料这妇人支支吾吾竟一个也答不上来。”

    说罢,他似是怒火中烧,指着那夫人质问:“你这般一问三不知,还敢说那女童不是你拐带的?”

    周延安将目光投向了一旁的妇人,打算听听她的说辞。

    “这是、这是我在路上捡到的……”那妇人跌坐在地,脸上老泪纵横,“我本是住在城外,夫君和女儿俱是被天杀的赭狄人掳走,我跟着村民们逃到了城里。”

    “这路上碰见了个父母被赭狄人杀害的女娃,我想着我没了女儿,她没了父母,不如就捡回家当自己的女儿。”

    “我是、我是真的不知道她吃不得鸡子,这还是我瞧她身子弱,特意找人换来给她补补身子的。”

    那妇人一面恸哭,一面懊恼地捶着胸,让周遭本是对她破口大骂的百姓们瞬间调转了矛头,开始斥责赭狄人的卑鄙。

    遣散了围观的人群,周娴的马车也得以顺畅地行驶。

    放下窗帘,周娴却因为方才的闹剧陷入了沉思。

    这世上,每天有无数的百姓在为了生计奔波。他们或许遭受过天灾,或许在饱受战火,有人失去亲人,有人家园被毁。

    而她,除去太后外整个大盛最尊贵的女子,在为了后宫的那些女人拈酸吃醋,在为了傅叡炀黯然神伤。

    这位置,她又如何坐得。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