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三里外,黑衣少女佩横刀
在黑水河东岸,靠近南汉大军驻扎地三里外的小山丘上,一位锦衣公子坐在特意搬来的椅子上。身后左侧不远处,一位黑衣少女靠在一棵百年松树上,折了根松枝,将枝叶一根一根地拔下来,随意丢弃。
而她的腰间别把精致的唐制横刀,刀柄鎏金,雕刻精美的麒麟图案。此刀出自唐国第一剑炉淬剑池,相传此刀不足百柄,均赐予唐国有功之臣,或者诸世十国的皇亲国戚,能佩此刀者身份地位绝非等闲。
锦衣公子右边站着一位抱着胳膊的中年人,年纪三十左右,乌黑的头发中参有白丝。空气很冷,哈气成冰,他的脸就像冻僵了一样,没有感情。他怀里抱着一把剑,剑体通红,丢在朱砂里,很难分辨朱砂和剑的颜色。
此人姓古,名剑秋,南汉京畿道皇都——金城第一剑客。
“太子殿下,待一天了,可以回营了。”古剑秋提醒道。
锦衣公子不是别人,正是南汉的太子,金乔。
金乔起身,伸了个舒服的懒腰,始终不肯把目光从辽州城的方向收回。天人之战,旷古难见,有生目睹,此生何憾。
天地重回孤寂,唯有风声,正紧。
“古先生,修行达到一定境界,真能长生吗?”金乔凝重地问道。
古剑秋一动不动,立于寒风之中,像一尊塑像。“不知道,至少我的境界不能达到。”
金乔走到古剑秋身边,站在他的旁边,说道:“古先生,你的境界是九境的大宗师吧?”
“九境巅峰,不过,刚刚观天人之战,已破九境。”古剑秋古井不波地说道,像是在说别人的故事,自己不羡慕也不嫉妒。
金乔没有惊讶,反而在摘松针的黑衣少女,突然停下手上的动作,抬起清澈的眼睛,看着二人的背影。她也是个修士,自认天赋不差,但与前面的古剑秋相比,差了半截。因为古剑秋,没有师承,全靠看别人比武打斗,一点一点积累走到今天。
如果说他一生的贵人,除了太子金乔,只有那半个师姐——楼兰。他手里的佩剑女红,原本就是楼兰的佩剑。
“那就恭喜古先生了,看来古先生破十境入无为境也不远了。”金乔不是阿谀奉承,而是诚恳地道谢。
“破十境,谈何容易?”古秋剑谦虚道。
“古先生放心,太子府的鹤唳楼,不再对先生设置禁制,里面两万册存书,随意翻阅,好酒好菜我吩咐下人按时送去,直到先生愿意出楼。”金乔慷慨道,为身边能一这么一位大宗师而高兴。
“谢殿下。”古剑秋再是心冷之人,对这样的恩典也难以抗拒。
南汉太子府的鹤唳楼,无论是对庙堂还是江湖而言,都可以称之为南汉第一楼。楼内涉猎甚广,儒、道、释、兵四家经典,虽非孤本,也是普通人一生难见,尤其是江湖人士,能登此楼,此生无憾。
当年古剑秋初入京畿道,来到金城,人生地不熟,但有一身傲气。先拜金城皇家道观召阁观,成为记名弟子,一待三年,却没有踏入道观一步。那三年,像三十年一样煎熬,就在他即将放弃之时,遇到了改变他一生的人——半个师姐,楼兰。一身青衣,佩一把女红剑。
“若能助南汉出一个与九天一战之人,就是赔上整个鹤唳楼,本殿下也心甘情愿。”金乔慷慨地说道。
“谢殿下大恩!等我们征服唐国,天地气运尽归南汉所有,也能成就青莲剑仙和夫子这样的陆地神仙。”古剑秋放下手中的剑,凝视着辽州城的上空。而他握剑的手,渗出冷汗。
世间修行的翘楚,任何人都想攀上这座高峰。
“会的。”金侨信心十足道。
“太子哥哥,该回营了。”黑衣少女走过来,柔声道。
金乔解下锦缎披风,绕到黑衣少女身后,为她披上,拍拍她的肩膀,说道:“云汐,观天人一战,是否破境?”
“没看。”云汐斩钉截铁道。
“没事,等我们攻入长安,占领唐国,青莲书院的后山,你想进就进;郁孤台你想待多久就待多久;十大莫测之地,唐国独占其五,哥都封给你。”金乔将手插在衣袖里,给云汐画个巨大的饼。
云汐没有说话,却默默地点点头。
突然一位侍卫匆匆跑来,双腿一跪,禀告道:“太子殿下,召阁观广成子仙长拜见。”
古剑秋听到“广成子”这称呼,心头一紧,看了看手中的佩剑。
金乔拍拍他的肩膀,没有多说什么。
“宣!”
他走上前,准备迎接广成子道长。
身为南汉为数不多的执牛耳者,又是他的父皇钦赐的国师,见天子可以不跪,只需施礼即可。而他的境界已入无畏境,南汉江湖第一人,说不定他将成为南汉立国以来第一位陆地神仙。因为有他,除了唐国江湖,江湖地位高于其他九国。
广成子瘦骨嶙峋,就像荒原上丛生的狗尾巴草,大风一吹,便能随风飞起,虽过花甲之年,却是墨发童颜。
他大步流星,踏雪而来,停下金乔面前,抱拳施礼道:“老道见过太子殿下。”
“仙长无须多礼。”金乔双手扶住广成子的胳膊,不敢受这位老道的礼。“仙长,方才辽州城上空天人一战,可知都是何人?”
广成子故作深沉,望着辽州城的方向,半晌不语。
金乔催促道:“仙长,别卖关子了,快说。”
广成子轻笑道:“一位吕岩,一位李太白,一位夫子……”
不等广成子说完,金乔打断道:“吕岩,李太白?他们不是死了吗?难道他们没死,真的是长生?”
“是死了,但还活着。”
“何解?”
“这或许就是破无矩境之后的境界吧!身已死,却能与天地共存。虽不是长生,却胜似长生。因为这世间的气运,好比天地初开,世间大年,飞升之人络绎不绝。而飞升一人,人间气运便少一分,以致后来能破八境者都屈指可数。要不是吕岩斩断青峺峰,碎掉瀛台山,这世间气运不会有后来的无为、无量、无畏、无距和无矩,只会更少。能破五境者,都难上加难,所以天下修士,第一敬畏吕岩,因为他让天人窃取的部分天地气运归还了世间,让天下修士看到了曙光;第二敬畏青莲剑仙李太白,三过其门而不入,诗、酒、剑,冠绝古今,风流写意,逍遥天地;第三敬畏夫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立唐国,更让天下读书人有书可读,更让唐国成为天下的中心,对诸世十国影响深远。否则今天的南汉依旧三足鼎立,纷扰不止,更不会有能力与唐国一战。”广成子像个说书先生,慢慢解释道。
金乔云里雾里,因为他对修行不感兴趣,却对释教佛法迷恋极深,在太子府还建有佛堂,并派僧侣出使大罗国,求取大乘佛法,一时间南汉佛教兴起,有些山门改换门庭,弟子剃度,从之前的熟读《太上感应篇》,现在一口一个“南无阿弥陀佛”。
“不是应该有四人吗?”云汐追问道。
“书院的十一先生。”广成子也不敢相信地说道。
“唐国的二殿下?”金乔大惊道。
“我也不信,但是真的他,书院的十一先生,唐国的二殿下。”广成子很确定地说道。
金乔失落地低下头,嘴里喃喃自语。
云汐看着哥哥这样很是心疼,握住金乔颤抖的手,安慰道:“太子哥哥,没事,我可以帮你杀了他。”
“能与天人一战的十一先生,境界应是无矩,你杀不了他,不要去冒险了。”金乔眉头紧锁,看着辽州城的方向。
“传闻十一先生进入书院后山,只是读书写字,不曾听闻修行,怎么可能一下子就是无矩境,何况他才十六岁。世间公认的天才是书院的大先生,十年不悟,突然日入无距,难道十一先生……”古剑秋摇着头,不敢相信,自负的他,道心微颤,丹田气海中的气机不稳。
“应该是伪境,不知夫子用了什么手段,可以让十一先生一飞冲天。但是修行怎能揠苗助长,想必十一先生一旦跌境,道心必受重创,再想重回陆地神仙,怕是不可能了。”广成子笃定道。
但是他不相信夫子会扼杀亲传弟子的修行之路。但是夫子就是夫子,岂是他能看透的。
“夫子的修为到底有多高啊?”金乔喃喃道。
他的声音很小,被呼啸的寒风掩盖,但是已入无畏境的广成子却听得一清二楚,望着已经黑下的天幕,羡慕道:“夫子的修为很高很高,天不生夫子,万古如长夜。或许在夫子之后,再不会有第二个夫子出现了。”
“他是世间的至圣先师啊,能成为他的亲传弟子,真让人羡慕啊!”金乔表情凝重道,对唐国的二殿下,既羡慕又嫉妒。
在金乔沉思之时,一位侍卫走过来,说道:“太子殿下,罗浮山掌教和几位堂主已在大营等候。”
“回营。”
金乔率先迈开步伐,脑海中浮现那身不食人间烟火的白衣。
看着金乔匆忙的脚步,云汐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
“哥哥心里有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