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国家事业 > 第74章 文化在不经意间传承

第74章 文化在不经意间传承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这年九月初二,是艾华姥姥的诞辰日,母亲马六姑提议去姥爷和姥姥坟上祭祀。

    艾华和小荷从鹰龟山市赶回,带着录了《十二月花》等歌的磁带,与兄妹五人一起,携家带小,跟了父母,来到童年常住的“恒久舅”家。

    车里坐了九人,挤得满满的。

    初秋时节,树木和草叶儿旺盛到了极致。

    呈现在他们面前的山乡,丘陵起伏。

    原野里,是收割后的稻田,刚翻种过的麦地,一片片农民自己的菜地。

    稻茬,黄土,青菜,各种颜色交错在一起。

    山岗上,又是不同色的绿:黄绿,翠绿,深绿。

    汽车一直开到“恒久舅”家门前。

    艾华他们的到来,自然给平静的山乡带来了繁闹。

    “恒久舅”、舅母、姨、表弟及媳妇及孩子们们早在等候。

    只是,没有“石头舅”。

    这里处在徊河水源头的南岸。山虽不大,但也有些气势。

    姥爷与姥姥的墓地,在村子的右后方山坡上。

    所携带的草纸被表弟用“纸簾子”打成古铜钱的图案,连着鞭炮一起装在了竹筐儿里。

    山上植被茂密,拨开树叶草丛,才看到墓碑后面的坟。

    艾华放眼望去,这个昔日光秃秃的山,在如今祖国的春天里,村民的墙壁上写上大大的“保护山林,造福子孙”的标语,并且有了“注意防火”的提示牌。

    大家一起行动,先清除墓前地上的野草乱树和枯叶,上空伸展过来的树枝也逐一折断,留出一个足够大的地方。

    认为消除了火灾隐患之后,这才决定点燃纸钱。

    “恒久舅”交待,必须一个个地轮流着,不能一齐点燃。否则,怕难以控制火焰局面。

    两边,他还指派专人负责,随时准备扑灭山风吹起来的火星。

    尽管这样,大家仍高度紧张,担心山风突然大了,将火苗卷飞起来。

    墓前,艾华把录音机打开。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勤有功,戏无益。

    戒之哉,宜勉力。”

    当年录的姥姥与幺姥的《三字经》朗诵,以及《十二月花》等歌谣,伴随着松风,在山野里回响。

    “恒久舅”、姨及他们的全家人,听到两位长辈真切熟悉的话语和歌声,就如同老人家还在他们的眼前,还在与他们拉家常、过日子一般。

    于是,他们七嘴八舌地,各自回忆起去世老人生前的幕幕往事,讲起战争、匪患和饥饿的岁月里,他们一生中的艰辛与苦难,以及养育后代的不易。

    同时,他们都夸艾华录得好。不然,哪能再听到已经作古祖辈人的声音呢?

    一大群大大小小的孩子,围着录音机,认真的听着。

    “有虫鱼,有鸟畜。

    此动物,能飞走……”

    大表弟五岁的儿子马宏伟,用稚嫩的腔调,学着录音机里的话。

    艾华对小荷说:“你看看,这些古老文化,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传承了吧?”

    小荷说:“是呀,此刻,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或多或少留下了这些古老文化的烙印。”

    说着,小荷抚摸宏伟的小脑袋,问:“小侄子儿,好聪明,听懂了么?”

    小宏伟歪着脑袋,看着小荷,不知道如何回答。

    大表弟媳妇忙接着话说:“小伟伟,你快说呀,听不懂,让小荷表婶教。”

    首先祭拜的是艾华母亲马六姑。

    她跪在双亲墓前燃纸,哭诉说:

    “叔(自小就这样称父亲),娘,女儿给您二老送纸钱了。

    当年,是您们,在艰难的时日里,冲破封习俗束缚,顶着许多人的非议,支持我上学。

    女儿长大了,却在那么远的金钢大山里教孩子们读书,没报答您二老的似海恩情,是我的不孝啊。”

    艾华弟兄姊妹几个忙拉起母亲,一个劲儿地劝:

    “不必过于内疚,您能为新中国的山区教育做出贡献,也是对先辈们的一种报答啊。”

    母亲听了,停了抽泣。

    “陈小九和陈茹饴对您的的感激之情,代表了您教过的那些学生的心声。

    作为老师,应该感到欣慰!这也是对我姥爷和姥姥当年培养您,所付出的最好回报。”

    母亲的情绪这才平静下来,说:

    “你姥爷和姥姥他们,都是通达的人啊!”

    大家轮流燃纸叩头之后,该是放鞭炮的时候了。按照常规,是在墓前进行。

    但此时风大, 大家就慢慢拨开枝蔓,扶老携幼,走下山去。

    哔里啪啦的声音在山下响起,这里离茂密的树林一两丈远,

    浓浓的火药味儿冲着所有人的鼻孔而来,弥漫的烟雾好一会儿才散去。

    接着,艾华他们又来到“石头舅”的坟墓前,进行了祭拜。

    终于,整个祭祀程序完成了。但大表弟说还停留一会儿,盯住火灰,怕离开之后,复燃起来。

    “我记忆中的这山,哪有这样多的树?哪有这密的林?”望着青翠的山岗,艾华说:“若是在过去,这里不会有防山火担忧的。

    “是啊,那些年,一些稀稀落落的松树、麻栗树,也只有一手握得住那么粗。”二表弟说。

    “那时候,一到秋后,树枝带野草一起被砍光,连枯叶败草都用竹芭子象梳头一样,捞回去烧锅做饭用。”大表弟媳妇说。

    接着,大表弟媳妇望着艾华又道:

    “整个山都秃了顶,就是用火点,也不可能烧起来,还担心失火?”

    艾华头发泄顶,需要“地方支援中央”。

    听了大表弟媳妇的话,知道是戏笑他,一边拾粒土块向大表弟媳扔出,一边道:

    “你还是恁嘴贱,哪壶不开提哪壶。”

    社会的发展,使艾华的表弟他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变。

    这变化,艾华不仅从表弟及弟媳妇的精神状态上看出来,更从眼前的景物里感受到了。这,就是满眼的青山和绿野。

    他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妻子小荷,说:

    “你不知道,这里以前荒山秃岭,如今变成了好地方。”

    小荷说:“改革开放了,祖国充满生机和活力嘛。”

    听到艾华两口子夸这里好,大表弟接上话说:

    “这里的野猪有了,狼有了,兔子、山鸡多得很呢,各种鸟儿、虫儿更不用说了,到处都是。”

    这的确是个美丽的山村,大地沉睡在绿色里,太阳和月亮在绿色里轮番地吟唱着每个新一天的旋律。

    艾华的“恒久舅”,舅母、姨、表弟、弟媳及他们的后代们,在绿色里延续着祖先、还有古老民族的生命。

    艾华对小荷说:“你不觉得吗?绿色,滋润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小荷说:“当然啊,青山绿林,改变着大气和天空的色彩的同时,也改变着人的情绪和性情。”

    艾华说:“因为不再折腾,环境好了,咱表弟和表弟媳妇们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也给表侄这些下一代们,涂抹童年的美好意韵,开创五彩斑斓的未来。”

    在他俩悄声议论的同时,录音机里,两位已逝去的老人声音,还在继续着。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苍老的声音,从那里清晰地流淌出来。

    艾华庆幸当年那个录音的决定,如同抢救和保护文物一样,留下了一截时光,保护着一段历史。

    方寸的磁带之中,汇集了古老的歌谣,融入进了讲述者的情感。

    先辈的魂灵,也在那儿永远安静地休息着。

    而他们的后代们,在这片古老土地上,延续着生生不息的文化。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