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国家事业 > 第53章 “咱学校在敬老上要显作为!”

第53章 “咱学校在敬老上要显作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孔祥仁自离开了油子寨学校,回家务农后,夫妻俩感情十分紧张。

    妻子怪他有外遇,他恨妻子因鲁莽而闹翻天,弄臭了他。

    这样的日子无法过安稳,好在没孩子,孔祥仁提出离婚,妻子死活不同意。

    后来孔祥仁到城里找二叔,一去半年,不回家。妻子无奈,只好同意离婚,回娘家了。

    不久,孔祥仁在他二叔的帮助下,到县商业局工作。原配妻子闻讯后,后悔不已。

    “灯笼花”听说了这事,就到城里找到孔祥仁,说:

    “如今你也离婚了,该再成个家了吧?”

    孔祥仁说:“家一定要成的,我一个离过婚的人,只是没个合适的。”

    “灯笼花”笑了,说:“我给你当红娘,介绍一个好娘子,包你满意!不过,一定要酬谢我呀!”

    孔祥仁说:“那还用说,你买紧俏生活物资就找我,好吗?”

    “灯笼花”得到了孔祥仁的准信,就来到电影院,找到关巧巧。

    见“灯笼花”来,正值班的关巧巧又让别人替她售票,领她到宿舍里。

    “你知道我的来意吗?”“灯笼花”问。

    “想我了呗!但肯定不是放专场电影给学生看的事。”

    “哈哈!你忘了,我曾承诺给你找婆家的。”

    “那个话我哪能忘?记在心里呢。”

    “我现在就给你介绍一个,包你满意。”

    “那可不一定。别是插队知青或是转正的民师什么的。”

    “哪能呢。告诉你吧,是咱们的老同学,老同事,孔祥仁。”

    “灯笼花”等待着关巧巧激动的感谢呢,没想到,她竟然说:

    “谢谢了,花姐姐,我们已经谈上好几个月了。”

    “什么,谈几个月了?”

    “是啊,自他离开家到城里,就来找我,说让我舅舅帮他找个临时工干。”

    “哦,原来是到你这儿来了。都以为他到二叔叔家去了呢。”

    “我舅舅让他跟我父亲一起干。接触多了,旧情复燃,我们俩就到一起了。”

    “好啊你,也不告诉我一声,让我总替你操心找婆家。”

    “就这也要谢谢你。这样吧,今天,你就別走了,我让祥仁也过来,招待你一顿,算是感谢你这个事后红娘,可以吗?”

    “今天就算了,哪天办喜事,我们来喝喜酒就是了。”

    关巧巧没留住她,走了。一路上,“灯笼花”心想,这个孔祥仁,已经谈好了,还让我给他介绍对象,害的我空跑一趟,真是个不靠谱的人。”

    三个月后,关巧巧和孔祥仁悄悄举办了婚礼,老家的人一个没通知,包括“灯笼花”。只是请双方单位的同事,办了三桌酒席。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一直在干临时工的关巧巧父亲,一天,因所挖防空洞出现了塌方,被埋在下面,去世了。

    办理了她父亲的丧事后,母亲由于伤心过度,身体垮了。

    因关巧巧在城里没房子,还住在她电影院的单身宿舍里。结婚后,同宿舍的姑娘搬到另外宿舍。

    所以,她无法将母亲接到城里来,仍在老家。

    关大娘的丈夫老关头在世时,原本是个大家人口,有祖上传下来的三间宽敝正屋,外加两侧的六间偏屋,两间黑瓦顶的厨房,一间存放杂物的前厢房。

    解放初,关大娘从隔山的吴家洼嫁到这里来,生育了五男一女,加上公婆十口人,生活虽清苦,但过着农家的日子,倒也热热闹闹的。

    关大娘早年给婴儿购买的帽子,金丝带制作的圈,细铁丝扎着的花,戴在婴儿的头上一个劲儿地摇晃着,煞是好看。

    关大娘年轻时勤劳,除与她婆婆一起做一大家人的饭外,还在生产队里出工干活。回到家里,就放羊,喂猪,养鸡,磨面,洗衣,缝补衣裳,总是忙碌着。

    她身体极好,从没生过病什么的。

    因家境贫困,也没见过她添置什么新衣。

    院子里晾晒的总是破衣、烂衫、旧被褥,荆荆条条,花花绿绿。

    在这样的家庭里,她尽着一个主妇的职责,在孩子渐渐长大中,她也一天天褪去了青春的颜色,变得苍老了。

    关大娘爱诉苦,见来了亲戚,便将种种不幸和盘托出,似乎这样可减轻心中苦闷与烦恼。

    后来,关大娘娶了一房又一房儿媳妇,她也便艰难地在各个媳妇之间周旋着。

    尽管这样,日子还得去,有些生活滋味。

    可是,这种日子在老关头去世后,起了重大变化。因为没有了当家人,失去了顶梁柱,一个大家庭难以维系了,都提出分家过。

    专程赶来的亲戚与她的儿子媳妇们商量着分家之事,并达成了一纸协议。

    约定关大娘仍住在原来的房子里,二儿子继承房屋及所有财产,条件是负责偿还所欠下的几百元债务。

    另外就是各兄弟按月提供粮、柴和生活费用给老娘,维持她的生活。

    但这样一个艰难出台的协约,没过多长时间,便成了一纸空文。

    首先,三儿媳妇未及时履行协议,其余四个媳妇也不支付粮和款了。

    关婆婆找到村里和族中的长辈,以便约束儿子媳妇的不孝。

    但最终劝解调和均无效果。

    后来,不知怎的,关婆竟然从上屋里搬了出来,住进了厨房端头的一间小屋子里。

    一张床占去了一半空间。另外一半是一座泥巴灶台和一个土瓦缸,充其量不过价值二百元左右的家当

    在这屋里,张大娘自己做饭吃,拾柴烧,好在门前的场地上有个手动压水井,没有了挑水吃的困难。

    关大娘在得不到任何生活保障的情况下,靠亲戚和邻居接济,勉强过日子。

    好在她养了一个姑娘关巧巧,虽生了两个孩子,负担加重,生活不宽裕,但女儿巧巧还是心疼老娘的。

    在孔祥仁工作的供销社分给他28平米的房子后,时常将母亲接去住上一段。

    前不久,关大娘回来后,告诉邻居们,说差点活不成了。

    原来她在女儿家,突然晕倒,急送到医院,诊断为高血压引起的心血管毛病,女儿巧巧掏钱为她治疗,并拿了药回来长期服用。

    关大娘一身的穿戴,全由女儿巧巧提供,使她有几件换洗衣服。

    关婆婆逢人便夸:

    “没有女儿巧巧,我早不在人世了。”

    “灯笼花”是她的近邻,看到这种情况,心想:

    老人家辛苦了一辈子,又养了一大群儿女,老了,生活保障成了问题。

    她对志远说了关婆婆的处境,志远说:

    “这不是她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全社会都应该关注的事,我们应该帮帮她。”

    “灯笼花”一有时间,就去帮关婆婆梳梳头,洗洗衣服,清理一下室内外卫生。

    志远也给她拾掇一下菜园,有时给送些米面。其他邻居们也常帮些忙。

    “灯笼花”想,这不是长办法呀?她的五个儿子,应该履行当初制订的协议,尽赡养义务的。

    但作为邻居,也不好说他们弟兄什么。

    一天,志远说:

    “关婆婆的几个孙子和孙女不是在上学吗?你们学校可以做这方面的工作呀?”

    “灯笼花”一听,直叫好,说:

    “对呀,学校应该在孝敬老人方面有作为。”

    她到学校,把关巧巧母亲的窘境告诉了朱校长,建议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尊老敬老养老活动。

    朱校长问:“这是农村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我们干教育工作的,有责任在这方面做些什么。但是,具体怎么做,你有办法吗?”

    “灯笼花”见朱校长很重视,就说:

    “我也没考虑成熟,是不是可以首先在学生中开展‘我为老人做一件事’,以及‘念亲恩、感亲意、抒亲情活动’?

    还可以根据各班情况,‘讲三分钟小故事’,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唤起同学们的尊老爱老意识,营造助老敬老风气,让他们学会感谢,学会关爱,享受温馨的家庭生活,从而在千家万户形成孝敬老人的风尚呢?”

    朱校长听了,高兴的说:

    “你的建议很好,先这样布置下去吧。回头我再跟村小学的李校长沟通一下,两家学校一起行动,弘扬传统孝道美德。

    另外呢,我受你的启发,打算请吴支书在全村里,开展评选尊老养老模范家庭活动。

    这样,几个方面配合起来,村里的家庭关系不更和谐了么?”

    果然,很快,学生们都行动起来,回家主动为老人服务,再到学校讲各自所做的事。

    村支部也加大评选宣传力度,提出“重视老人,便是重视自己;关心老人,便是关心自己”的口号,引导村民当好儿女、好媳妇。

    与此同时,“灯笼花”到关大娘家几个儿子那儿串门,提他们的孩子在学校怎么宣讲尊敬老人、服务老人的事。

    几个媳妇思想上受到了了很大触动,都开始履行所订的赡养婆婆的协约。

    家庭矛盾少了,村里自然也更和谐,村支书吴立仁对朱校长说:

    “以往总有婆媳关系不和,吵闹到村部去的。如今,这样的事少多了,我也轻松多了。

    看来,教育事业真的很重要,处处有作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