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国家事业 > 第45章 “挖掘即将失传文化,很有意义吧?”

第45章 “挖掘即将失传文化,很有意义吧?”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随着闺房门口传来一阵脚步声,“灯笼花”从厨房烧好开水,端了两碗过来,放在桌上。

    “灯笼花”往自己那茶碗里吹了两口气,见还是很烫,就一边让开水凉着,她一边接着往下讲:

    夜晚,我觉得困了,姥姥让我先睡去。我便钻进姥娘床上靠墙边,那刚铺好的一床棉被里,暖和和的。

    半夜,我被“咣当咣当”的声音吵醒,看见一盏用墨水瓶制作、搁置在陶制高灯台上的油灯、发出的昏暗光亮下,姥娘美妙的织布舞,仍在继续着。

    墙壁上映出的姥娘身影儿,也是舞动的样子。

    姥娘仍然双脚踏动木板,挥动着双臂,左右甩着木梭。

    好一个“唧唧复唧唧,姥姥临窗织”的图景。

    迷迷糊糊中,我又睡着了。

    姥娘何时熄灯上床,我不得而知。反正第二天醒来,床上姥娘被窝里早是空的。厨房里响着锅碗声,并飘来大米稀饭和蔬菜的清香。

    织成的一匹匹白棉布,只有一尺多宽,数十丈来长不等,姥娘把布送到集市上的染布行,染成兰黑色。

    姥娘一家人,包括我们家,穿的衣,做的鞋,盖的被,包括搭在发顶上的头巾,洗脸洗脚用的布巾,全出自姥娘的织布机,出自美妙的织布舞中。

    说起来,那衣服样式真可笑。不论男女,大人的上衣全为大襟左扣式。也有中间对开的叫“汗褂”,是男人穿的。

    裤子是直筒子大腰儿。穿上去,腰间多余的布便折叠起来,用宽布带子或麻线绳系牢,全身打扮就完成了。

    但有时,姥姥受乡民之托帮织些布,多少收点辛苦钱。

    十天半月的,她就将一匹布卸下机送上门去,或别人自己来取。

    由于姥姥的手艺好,布的质量高,价格又合理,乡亲们都爱找姥娘织布。

    遇到别人急用,姥娘又有事务耽搁时,就没日没夜地赶活儿。往往这一匹布还未下机,那边又送来棉线。

    来的人说,我这布急赶做冬衣。有的说,我是给下个月嫁女织的,有的说是准备抱孙子用。

    而日夜辛劳织布得来的每一匹布,换来一块来钱的报酬,也缓解些姥娘一家人油盐的饥荒,

    姥娘比姥爷小十多岁,由于性情温顺,对姥爷又崇拜有加。

    所以,姥爷的话她都认为是对的,句句都听,与姥爷关系融洽,对姥爷照顾周到,是《女儿经》思想的活典范。

    姥娘虽不识一个字,但她天生爱文化。

    姥爷在与人谈天论地时,姥娘一边做针线,一边给客人煮茶倒水,还认真地听着姥爷他们谈古论今。

    姥爷收藏着一些古书书画。为保护它们,姥爷在垒鸡笼时,特意加了一个隐避层,将书画全藏进去。

    一年间,总有几天晴好天气时,姥爷和姥娘关起院门,将书和画摊开在桌子、凳子或者竹子上晾晒。

    只有这时,那一地的文化,在阳光下舒展着,见见天,透透气儿,姥爷姥娘全眯着眼看着它们笑,像是在与古人对话。

    姥娘喜欢听姥爷讲各种各样的故事。

    时间一长,在姥爷的耳濡目染下,姥娘学到了能讲《二十四孝》等典故,会全文背诵《三字经》,《女儿经》,能说上几句《百家姓》,还会讲戏台上演的那些公子小姐等好听的故事。

    织布机就这样不停地响着,姥娘也在织布机前流失了一天又一天的光阴。

    儿孙们长大,她也老了,后来腿脚儿不方便,上不得织布机。

    从此之后,乡邻们也就不再拿来棉线让织布,姥娘“织布舞”的时代也结束了。

    艾华听得入了迷,一声不吭,以免打断她的思路,直到故事结束了,他才说:

    “看来,你姥娘的故事有味道。我姥姥的故事比不了,那你也听不成我的了哦!”

    “灯笼花”深情的说:

    “几千年来,一架架织布机,织出了无尽的农耕文化,汇入到历史长河中。”

    艾华说:“确实是这样。从穿衣这一个方面,就能了解我国社会,是怎样一步步发展过来的。”

    “现在我们大多穿的是洋布。但孩子们对以前的衣食住行,知道的不多。

    回头我让班上的学生写一篇作文,题目就叫《我的姥娘》什么的,希望这些孩子们,都能从老一辈子人的口中,挖掘出些已经失传、或者即将失传的材料来。

    你说,有意义吗?”“灯笼花”问。

    艾华自然同意她的这一想法,说:

    “孩子是祖国的希望嘛。有人曾说过,‘现在和未来,都是过去的继续延伸。历史的因,铸成现实的果。现实的因,或成就,或挫折,或顺利,或困难,无不萌生于过去’。”

    “灯笼花”说:“是的。再平凡的人,都是历史的一部分,都折射出那个时代。”。

    艾华说:“历史能给人以智慧,给人以力量和信心,也能给人经验和教训,帮助人更好地认识人类社会自身。”

    “灯笼花”似有所悟,说:

    “我说你们知青屋里总是办这样那样的故事会呢,原来有这么多好处。

    今晚我就很有体会。一人心里的故事,不如讲出来众人听。一人的感受,不如让大家来品味。

    这就是孟子所说的独乐,不如众乐乐吧。以后有机会,我还抽时间去,多多参加你们的‘钩沉’。好吗?”

    “当然好啰,不但好,大家还会热烈地欢迎你这个优秀语文老师哩!”艾华说。

    她笑了,是那样的甜美。

    此时的艾华,在龟鹰山下的工厂宿舍里,回想起当年的这些,也笑了。

    他拿起桌上的一本书,是孟令光的《神圣使命》,翻了几页,睡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