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松树沟中学“迎检”
“叮铃铃……”
黑色电话机发出响声。
“喂!油子寨大队中学吗?”
“是是!请问你…?”
“我是公社教委的,请你们朱校长接电话。”
“我就是朱云炎,请讲。”
原先,公社通知,县教委干部要来学校检查工作。
学校的气氛一下紧张起来。朱校长马上召集开会,布置迎检。
朱校长说:
“这次迎接,非同一般。你们也知道,以往来这检查的最高领导,是公社教委会主任。
自咱中学成立两年多来,县上的领导从未到过咱这个山村学校。
为了给上级领导留下好印象,我们要高度重视,责任到人。现在我布置一下。
将校内外卫生分片打扫。各年级教师整理好备课教案。当然了,我本人要准备汇报一份材料。
高老师,作为教导主任,你全面负责迎检工作,谈一下你的想法吧,其他老师有什么建议,都动动脑子,出谋划策,避免出什么疏漏和差错。”
“灯笼花”听校长讲完,说:“我提出一个问题,假若县上领导想听一堂课怎么办?我觉得,这个可能还是有的。”
朱校长说:“对,你补充得好。”
“灯笼花”问:“校长,咱们让一位老师做讲课准备,还是各主要科目的老师都准备一下呢?”
朱校长说:“大家可以议一议。”
“灯笼花”又说:“我还有个问题,比如领导提出,说想听听语文课,或者想听听数学课,这就不好办了,不能人人准备吧?”
朱校长认为她提的问题都需要事先安排好,想了想,说:
“你以高老师为主备讲吧,其他老师也多少做点准备。以防被领导临时指定,造成被动。”
布置完后,“灯笼花”又想起来一个事,说:
“朱校长,我建议,组织部分学生,在学校大门前迎接领导。着装方面,条件有限,可以不作要求,但红领巾要佩戴上。”
朱校长说:“很有必要,就这样办。”
迎接检查工作的布置会一结束,各班主任分别对学生进行动员,交待注意意事项。
要求在上级大领导到教室听课时,不能说话,不能左顾右盼,手必须在身后握好,挺立坐直。
老师提问时,大家要举手抢着回答。
当然了,即使举手了,老师不会轻易点哪位同学的。
另外,要记住,必须站起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等等。
接着,老师让学生们试作几遍,直到满意为止。
然后,全校师生行动起来,打扫各区域卫生,包括学校的大外二百米以内,全部清理干净,再洒些水压尘。
作为教导主任的灯笼花”,一边思考明天的课如何讲,才能让领导听得满意,一边检查全校迎检准备工作进度和质量。
没想到,当晚,好几个教语文和数学课的老师,不回家吃饭了,到教室里,面对空无一人的课桌,试讲第二天要上的课,以备大领导听。
但有两位老师不用准备。
一位是工农兵大学毕业生,因他教体育。另一位是公立老师退休后,子女顶替接班的高中生校工。
这位校工开始也教课,后因结核病打链霉霉,由于用药量过大,时间又长,病好了,但耳朵听力大为减退,还有眩晕症,不能上讲台了,朱校长只好安排他当校工。
待一切都安排好之后,朱校长开始考虑接待用餐问题了。
以往公社教委干部来校检查,往往来一个人,最多俩人,都是朱校长妻子在家做饭招待,学校和生产大队不报销。
因为,俩地方根本没这项开支。
这次县里来的是大领导,吃饭问题总得安排好一点吧!
朱校长拿出五元钱,交给体育老师,让他到集上去买肉和鱼回来。
第二天上午九点半,三斤四两新鲜猪肉就买回来了,单价8角3分,共282元。
还有一条四斤重的草鱼,3角钱一斤,花了12元钱。
教工和一位副课老师又跑到知青组菜园里,采摘回不少蔬菜瓜果。
这个菜园,就是当初生产大队小学兰生保任校长时,确定的学生劳动实践活动基地,与知青一起管理菜园。
但有一阶段时间,受知青情绪的影响,加上兰校长调到城里,学生实践活动停了下来,菜园没再去打理。
朱校长到中学后,觉得学生需要有个社会活动的地方,加上离松树沟生产小队近,又有以前合作的基础,就与知青们商量,恢复了这个校外基地。
由于朱校长重视,加上是中学生,种菜比小学生要强得多,师生们干劲大,种菜品种多,知青菜园又生机勃勃起来。
如今迎检,菜园派上了大用场,省了不少买菜钱。
第二天,“灯笼花”从家里拎来一只老母鸡。
体育老师和教工他们一起动手,做午餐准备。
教工的烹饪技术最好,他主厨,两人认真整出了几个菜:
萝卜粉条炖肉,母鸡炖汤,再做一个红烧肉,炒一盘辣椒肉丝,还有红焖鱼块。
蔬菜瓜果也都洗净切好了,只等中午客人来吃饭,就动勺。
这边,他俩在锅灶前,往罐子里放些五花肉,准备架木柴炖。
那边,朱校长听到“摇把子”电话铃响。
话筒里传来上次来电话的公社教委干事声音,告诉他,由于省教育厅领导要到贤城检查工作,县里取消了去你们松树沟中学检查工作的计划。
全体老师高兴了,心情一下子放松下来。
校长跑到厨房一看,肉罐已烧开了,正咕噜着呢。
客人不来,总不能坏了菜吧!
朱校长决定,大家迎检辛苦了,今天犒劳一下,全体老师一起吃。
中午,十七位老师加教工,围着九张课桌,美美的享受一顿鱼肉和母鸡汤。
不过,这买鱼肉钱,仍由朱校长出。
因他是学校拿国家工资的人中最高的一位,且妻子也是公立老师,自然,他们家,比那几位刚转正不久的民师和校工收入多。
可他们也知道,朱校长上有高堂老母,下有几个上学的孩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恨不得一分钱捌为两半花。
谁知过了一个月,公社教委通知说,几天后,省教育厅的领导要到松树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