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连环画”和“辅导员书记”
这位郭连正书记,刚刚接任了刘文举职务。
因古渡岸公社的工作较为出色,既抓革命,又促生产,群众生活比较好,县上就把刘文举书记调到农林水牧业局任局长去了。
武公安早就听说,这新来的公社书记,可是个有名的正派干部。
他在南岗公社时,从不收礼,上面来的干部招待全由他自己出钱。
因那个公社太偏僻,自然条件差,社员生活困难。他带领大家修水利,改变面貌。
他心肠慈善,见哪个农民衣服太破,脱下来自己的衣服就让别人穿。
他走村访户,见谁家太困难,就翻开衣袋找钱塞到别人手里。
武公安还记得,郭书记在南岗公社还流传着一个故事。
不过那次,郭书记的善意,竟让自己吃了亏。
事情是这样的。
一天,他到焦集生产大队学校,参加他们召开的师生大会。
作为该校的校外辅导员,他每半年都要抽出时间,去给孩子们讲点什么。
这一次,他给孩子们带去了几十本连环画,什么《雾都报童》、《雪原报童》、《白求恩在中国》、《向阳院的故事》等。
“连环画”也叫“小人书”、“画本”,是孩子们的最爱。
那里面,都是插图加上文字注释,有的一套连环画有几十本。如《三国》连环画,一共有42本书。
城里小学生的书包里,往往装着一两本连环画,看完后,再相互交换。
山里的孩子就不一样了了。
这里不通电,交通和生活都不方便。课余时间,孩子们不是上山砍柴,就是下河捉鱼,或者玩泥巴,捉蝈蝈。
他们的精神食粮,应该主要靠“小人书”了。
可农村孩子们哪有“小人书”?
不过幸好,焦集学校可以向一位有“小人书”的同学借。
那同学,就是四年级的学生郑爽。
郑爽父亲在城里工作,经济条件较好,他家有五个孩子。
孩子多,连环画也就多,班上的同学总找他借来看。
看完了一本,就找他换另一本。
时间长了,都觉得不好意思了。
为能继续借他的连环画,不少学生去他家帮忙,做些简单的家务或农活。
特别是学校放假期间,学校的几个同学,每天去他家打扫院子,剥花生米,然后看连环画,甚至可以带回家。
拿到连环画后,放牛的,坐在牛背上看;带弟妹的,把小娃娃用绑带系在背后,拿出画本看。
郭书记与公社干事小黄,参加完他联系点学校的活动后,在回公社的山路上,遇到一群挑担的农民正坐着休息。
郭书记也累了,也坐在他们旁边,与他们聊起天来
他问农民说:“老哥哥们,你这麦子往哪挑啊?”
农民叹口气,说:“哎!这是队里上交的余粮,挑到公社粮站。”
郭书记抓一把麦子看了看,说:“这麦子真不错,颗粒饱满的。”
农民说:“这麦种还能不好?”
“怎么,你刚才不是说是交余粮,怎么是麦种?”郭书记不解地问。
“你不知道啊,大老弟,我们队的缴公粮任务,已全部完成了。但有人让我们还要额外卖余粮,说给付钱。
你想想,哪有什么多余的粮食可卖?
但完不成定的任务,公社和粮站不同意,说不卖余粮,以后若遇天灾粮食欠收了,不给我们拨救济或返销粮。
没办法,队里只好把麦种作余粮交上去。你说心疼人么?”
“麦种交了,那你们秋后种小麦怎么办?”
“走一步,是一步吧。队长说了,到时候看能找公社想办法借一点种子么。
我们队在这座大山的最里头,以前年年都吃国家救济或返销粮,这几年好多了。
但老天爷的事,谁说的了?遇水灾天旱的,总不能没饭吃吧。”
“真的吗,你是哪个小队的?”郭书记问社员。
“我是焦集大队拐沟村的,叫肖法宝。我们说的话千真万确。
小队长昨晚上才决定,狠狠心,让我们今天挑这五担麦种到粮站去的。”
“嗯,我明白了。”郭书记说。
肖法宝他们见时候不早了,就起身担起挑子要走。
郭书记赶紧说:“肖老哥哥,你们先别走。这样吧,如果真是麦种,就挑回去吧!”
那些肖姓农民望了他一眼,看他穿的跟自己一般样,觉得是附近哪个村里的半吊子傻瓜,一个个都乐了。
肖法宝斜着眼看着郭书记,说:
“你可真会开玩笑。你以为是县长啊,让我们挑回去,我们就挑回去啦?我们还没傻到你那样不透气。”
另一个社员说:“挑回去,我们咋交差?”
“我是郭连正。”郭书记报出了姓名。然后道:
“你们回去就说,是我不让你们交的”。
“哦,您是郭书记?那好,那好,我们挑回去。”
郭书记在南岗公社是出了名的好官,社员们都熟知他们公社书记的这名字,称他为焦裕禄式的好干部。
郭书记威信高,群众的积极性就都调动起来了。
不过,南岗公社的个别人,抓住他这一点做文章,告到县上,说他拿国家的物资收买人心,送人情。
郭书记说:“群众连麦种都交余粮了,你让人家明年怎么种粮食?干工作要实事求是,不能官僚主义呀!”
县上的领导知道郭书记有群众基础,威望高,他做的这件事不算出格。
最后,只让他写了份检讨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