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当年的学生娃赶来了
是的,奶奶千万不能走。
此刻,艾华拉着奶奶的手,不让奶奶走。这双手,艾华再熟悉不过。
是这双手,把艾华从小拉扯到大。
是这双手,拿着筷子往艾华嘴里喂饭,甚至在艾华很小时,还将饭在嘴里咀嚼后再送到艾华嘴里,就像老鸟喂小鸟那样。
是这双手,冬天里,打破水塘的厚厚凌冰洗屎尿布。
艾华已记不清了,有多少次,奶奶抱着他,面对面坐在她的腿上,双手拉住他的小手,一来一往地推拉,使他前仰后合地。
随着动作,奶奶唱着:
“扯啰啰——唠(音,拉的意思)当当,南沿来个花姑娘,捎的啥——?果子糖,吃的小秃(特指男孩子)屙一床,尿一床”。
有时艾华一撒娇,便扒住奶奶的双肩,让她背着走。
奶奶咧嘴笑,背起艾华,慢慢迈动尖尖的小脚,一直走到学校大门口去,又拐回来。
由于艾华从小就生长得不甚气派,奶奶常常笑着摸着艾华的脚说“猪蹄子”、“人样子”、“我的白孩。”
艾华知道,那里面充满着无限的爱怜,又是尽情地逗着他乐。
但很快,他感到这不是好听的、或者表扬的话,就佯装生气,用小手轻轻打着奶奶的臂膀,不让她取笑自己。
奶奶的这双手,做的饭菜有味道。
据奶奶自己说,她年轻时做的厨艺,小雾集岭街上人人夸赞。
而本家六奶奶不大会做菜,来客了,就请奶奶掌勺炒菜做酒席。
大家都说奶奶是个“能干人”。
她包的饺子总是很小,而且捏出好看的花边儿;
蒸包子更是花样百出:
先用韭菜和鸡蛋分别炒一下,拌在一起,和好面用擀面杖擀薄。
再将小碗倒扣着,用碗边将面皮压成圆形,放上菜馅,做出了“韭菜合子”来。
菜,青青色,鸡蛋,黄黄色。
看着孩子们吃不够,奶奶就想方设法经常做。
手擀面条,奶奶最棒。
因她把面和得硬实,撖得匀薄,下到锅里,再用韭菜或菠菜、苋菜等放进去,添点猪油,加些蒜苗儿,那个可口劲儿,别提了。
奶奶做的独特佳肴还不止这些。
她摊油馍,先拌面糊,再搅进一个鸡蛋,撤些小葱花,放盐之后,倒进放了猪油并烧热的铁锅里,平铺开,两边翻动,最后再添加点猪油。
起锅后,便成了厚薄均匀、软硬适度、香味诱人的美味了。
如今,这双手若还能做出这样的饭菜,该有多好啊!
但残酷的现实告诉艾华,奶奶就要走到她人生的终点了。
接近凌晨三时,奶奶突然整个脸僵硬了。
惧怕的事终于发生,此刻,艾华感到天要塌下来,放声痛哭!
围着奶奶的亲人们都发出咧心嘶肺的哭喊声
最亲的人终于离开艾华他们而去了。
艾华哭着哭着,大脑意识进入到一个混沌空白状态,哭声慢慢降低,越来越小了.....
“三哥咋啦?三哥咋啦?”满脸泪水的妹妹看到这种状况,赶紧喊。
听到妹妹的呼唤,艾华突然回过了劲来,说:“我能怎样呢?”
天快明了。在一声声的哭声中,大人们开始办理奶奶后事。
艾华被派到雾集岭街上去买白布。
他一边快步走,一边想,今后,再也没人在生病发烧的时候,将热腾腾的面条端到我面前说:
“小华,强勉吃点!快起来,勉强吃点,小华”。
再也没有给做那好吃的“韭菜合子”
至于奶奶的棺木,就是那年父母回故乡搬家时,最后面的一辆车上装着的那一副。
奶奶的坟地,就在回故乡时暂住稻场边房子后的一片松树林里。
突然,谁也没想到,陈小九和英兰姐妹俩,带着孟雅丹赶来了。
她们三人在奶奶的棺木前,烧纸叩拜,泪水满面。
九妹和英兰泣不成声,说:
“这些年,我们粗心,不知道您们到了哪儿,没有早点来看望您老人家。
今天,我们给您送纸钱,愿您在那边有钱花啊!”
艾华擦着眼泪,问雅丹:“你们怎么知道了?”
雅丹说:“是小荷告诉我的,我立即跟妈妈和大姨说了。
她们说,无论如何一定要来送一程。”
艾华说:“谢谢你们了!”
雅丹说:“还说谢我们?往这儿赶的一路上,大姨和母亲都不停地回忆当年的事。
说你奶奶给予她们这些大山里的孩子们,怎样怎样的帮助。
她们说着说着,大姨和我妈还动了感情,弄得我一直觉得劝她们。”
艾华再一次流泪了。
雅丹又告诉艾华:
“我大姨常说,若不是艾华那善良的奶奶,她们小时候上学会更困难,说不定还会失了学呢。”
陈小九看着艾华奶奶生命最后时光所住的房子,对艾华说:
“这小庭院还不错的,老奶奶如愿了!”
接着她问:“她老人家在这儿住了几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