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国家事业 > 第12章 荡谷大山

第12章 荡谷大山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经过多天反复折腾,凭空增添了许多烦恼,对于现在心烦意乱的艾华来说,被推荐上和落选,无所谓了。他心里翻腾着的,是父母在荡谷大山里的那些事。当年热爱知识,崇尚文化,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乡村教育的他们,令艾华钦佩。但从对待自己争取上大学机会的选择上,怎么没有鼓励帮助山民孩子上字读书的那股热情和闯劲呢?

    二十年前,国家刚解放时,母亲马六姑恰巧从贤城师范学校毕业,被民水县教育局分配到城里的五星小学,但她自愿申请到偏远山区任教,理由是那里更需要她。结果她来到了南上河学校。

    南上河位于贤城西南荡谷大山中,山高坡陡,沟壑纵横,人烟稀少,交通困难。

    由于多年战争,这“多见石头少见人,写字笔纸比黄金”的地方,本地人没文化,外地教师不愿进山,这里太需要老师了。

    母亲马六姑的到来,群众给予了最热烈地欢迎,围过来,拉着手左看右看,马老师长、马老师短地,不肯松手,唯恐这有文化的姑娘跑掉似地。

    学校设在村里的一个大院里,四个老师,担负着一至四年级的教学任务。 这种未设五六年级的小学称为初级小学,简称初小,归乡里的完全小学校长管。 完全小学除初小外,还设有高小,即五年级和六年级,合称完小,一个乡只有一个。 在南上河初小,母亲文凭最高,所以教一个学期的四年级后,就被提拔为校长,但仍担负着教学任务。 全校四五十多名学生,来自周围十多里范围内的山湾,居住分散,给孩子们上学带来困难。因此,招收的一年级新生有的九岁十岁了。

    “马校长,我这孩子蹆有点残疾,可他在家哭,一定要来上学,说不怕路远上学苦,今天只好送来了,不知道学校收不收呢?。”一个妇女领着走路有些踮跛小男孩,轻声问。 母亲一看,孩子有双圆圆的大眼睛,正怯怯的望着她。 “你叫什么名,几岁了?”“ 孩子低下头,没问答。 “他叫” “我叫王狗蛋,十一岁。”没等她妈妈说完,他突然抬起头,声音响亮地抢着问答。 “好孩子,有志气,收下了,明天就来上课吧。不过,名字改了吧。”稍停,母亲说:“我给你起个名,就叫王大志好吗?” “好好,就叫这名”。孩子妈妈兴奋地说。随后拉着孩子笑道:“还不谢谢马校长,快点啊。” 学校院子另外几间房子,居住着两户村民。一家只有个老太太,六七十左右年龄。据说她姓蔡,人称蔡四奶奶,是革命烈属,两个儿子都在解放战争中牺牲了,一个女儿远在炉水城工作。 学校里另外三个男老师家住附近的村子里,母亲到这里工作时,虽可腾出一间屋作住室,但蔡四奶奶觉得女老师一个人住不方便,就让母亲搬到她家。 母亲从此就吃住在那里。 欣欣向荣的新中国,新面貌,激励鼓舞着母亲,加上蔡四奶奶做伴,院里另一家姓张的一家人的帮助,她像有无穷的劲头。 一有点空闲,她领着孩子们唱歌跳舞。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民主政府爱人民呀,

    共产党的恩情说不完……”

    那旋律,唱得周围乡亲们也过来看,有的一起合着:

    “呀呼嗨嗨,一个呀嗨,

    呀呼嗨嗨一个呀嗨

    解放区的天多灿烂。”

    老区人民用歌声唱出自己过上了和平生活的好心情。

    学生们的书包上,都绣上或者写上各自的姓名,有的还绣个大大的红五角星。里面没多少书和本,背起来很轻,便于走山路。只有到有写大字课那天,才增带一瓶墨水和毛笔,也有学生带着墨锭和砚石。女学生陈小九那个铜制的墨盒,黄亮闪光,吸引着学生的目光,谁也不知道是祖传多少代的老古董。

    母亲待学生如亲人。对那位跛脚的王大志,母亲安排学生轮流照顾他过河翻山。见有学生买不起笔和本,母亲就掏钱买了送给他们;学生发烧有病了,母亲拿出自家药丸给孩子服下去;有的孩子没带午饭,母亲让他们在自已屋吃。

    对学习退步的学生,放学后母亲翻山越岭去家访;没来上课的,母亲不放心,一定要问明原因,怕路上出意外;有的孩子要退学,母亲三番五次跑去劝家长;交不走学费的,母亲就给予减免,有时自己掏钱替付。此外,母亲还抽空给孩子缝补刮破的衣裳。

    既是教师,又是校长,还是家长,母亲跑遍了周围的山山岭岭,熟悉每一个村庄的名字:栗树坦、石仙堂、水清岩、大柳沟、小榆沟……

    她熟悉不少学生家长的名字。 学生郑可秀、刘二狗、李三妮、段瓦罐、李石头,张邋糊、魏驴子,这些名字深刻在她心里。母亲知道,这些孩子,不少是投身过革命,或者帮助过红军的群众后代。

    那首传遍大江南北的歌曲,就诞生于他们脚下这块红色土地上,也是孩子们经常唱的歌:

    “八月桂花遍地开,

    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

    山里的孩子爱美。一路上他们采摘野菊花和金银花,成把扎着,带到教室里分送给大家,放在课桌上,夹在书本里,整个教室充满异香。

    小姑娘们的头发上,插着一朵朵鲜花,别致而漂亮。

    男孩子放着喉咙唱:“头上戴花香喷喷,就是爱哭让人哄。”然后是一阵哄笑。

    女孩子们不高兴了,唱道:“走起路来快如风,裤蹆破个大洞洞”。然后看着男学生们笑。

    映山红,是荡谷山的名花,阿娜多姿,浓香馥郁。母亲就被群众称为灿烂芬芳的“映山红”。

    的确,她就像映山红般,映红了一片山野,也点燃了山村的希望,一颗美丽的青春之花,开放在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一年又一年,母亲在山沟沟里坚持下来, 但危险也在向她悄悄靠近。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