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霓裳
李隆基急匆匆来到新射殿,天宝、九仙媛忙起身向他行礼。李隆基让九仙媛出去,把门掩好。
“先说说渤海国的事。”李隆基高兴地说。
天宝把火烧无虑山,杀死大武艺、大野勃的事,讲了一遍。李隆基哈哈大笑起来。
“在渤海国,我得到一个消息:越州会稽城的太和坊,与渤海国的龙泉寺,关系甚密。五年前,贞惠公主就带人住在太和坊。”天宝说。
“他们住在太和坊做什么?为了天书?”李隆基诧异地问。
“皇帝真是料事如神。她们来大唐的使命有两个:一是抢夺天书,二是刺杀大门艺。”天宝笑着说。
“这个消息,你怎么知道的?”李隆基问。
“是酒坊的艺伎井儿对我说的。她问我从哪里来?我说从大安山龙泉寺来。她就说,南龙泉,北龙泉,是一家人。当她得知我是越州人,就问我知不知道太和坊?我说不知道。她就给我讲了这些。”天宝说。
“你想怎么做?”李隆基问。
“井儿说:太和坊的主人叫贾舍人,曾经去过中京的龙泉寺。一个开酒坊的,爬山涉水的,跑到龙泉寺做什么?一定是见不得人的勾当。我想去会稽城,调查太和坊和这个贾舍人。不管他是不是冷月派,就他帮着渤海人抢夺天书这一条,就该灭他三族。”天宝生气地说。
李隆基看着天宝,点点头,说:“你刚从渤海国回来,先歇息两日。等过了千秋节,再去调查。”
天宝应诺。
沉思片刻,李隆基说:“我已令人打开昭容的墓室,里面的棺椁、陪葬之物,无影无踪。你如何看待这件事?”
“上官昭容确实死了。我遇到的,是有人假扮的。”天宝说。
“说说你的想法。”李隆基说。
“如果昭容没死,就必须留下证据,证明她已经死了。证据就是棺椁里的尸体。尽管这些年过去了,昭容的尸体早已经变成了白骨,但有些特征是变不了的。可有人不想留下证据,并且故弄玄虚,把陪葬之物都盗走。正好反证,昭容确实死了。”天宝说。
“上官昭容,人称女宰相,计谋信手拈来;无痕无迹,杀人于谈笑声中。不能把这件事,想得太简单。”李隆基说。
“皇帝是说,昭容确实没死。但她反其道行之,证明自己死了?”天宝问。
李隆基看着天宝,点点头。
“皇帝想怎么做?”天宝问。
“昭容的剑术如何?”李隆基问。
“杨榜,是爨国第一高手。阿灿的剑术,也不在阿蛮之下。两人联手,败在昭容剑下。”天宝说。
“你能打败她?”李隆基问。
“一个时辰内,天宝不是昭容的对手。过了一个时辰,昭容必败无疑。”天宝说。
李隆基听了,沉思不语,半天方说:“甚好。若有缘再见到她,只问真相,莫伤她性命。”
“天宝遵命。”
“这次,你想要什么赏赐?”李隆基问。
“冷月派未除,天宝不敢要赏赐。”天宝说。
“听贵妃说,你把俸禄给了杨钊。李白、仙环又在你家住着,你们的银两从何处来?”李隆基看着天宝问。
“不敢隐瞒皇上。我为爨国杀死凤迦异,阿灿送给我一千金。买梅园,给了邠王五百金。还余五百金,足够浑脱派花的了。恳求皇帝莫告诉阿蛮。”
“这是为何?”李隆基问。
“阿蛮讨厌阿灿。”天宝讪讪地说。
李隆基哈哈笑了起来。
天宝回到二妓坊,把李隆基的话说给少娘。
“也好,那就先帮着九姐把事情做完。她欠了你的情,也会反过来帮你。我就轻松多了。”少娘说。
“那阿仙还能回浑脱派吗?”雨泽欣喜地问。
“估计回不来了。若你帮她完成任务,她的权力就更大了,帮你做事更容易了。”少娘说。
雨泽听说阿仙不能回来,甚是失落。
少娘不由笑了起来。
却说阿蛮来到太真观。玉环见阿蛮归来,喜极而泣。
“三郎说,你们去了渤海国,刺杀大武艺。真真的吓死我了。”玉环抱着阿蛮,说。
“大武艺,一代枭雄。留着他,终是大唐的祸患。这下好了,一命归西了。”阿蛮笑着说。
“你的胆子可真大。”玉环说。
“为了圣人睡好觉,我们冒点险,也是值得。”阿蛮笑着说。
茶未上来,玉环便和阿蛮说起自己新编的舞蹈。一边说着,两人就在殿中跳了起来。
“这是什么舞?怎么从没见过?”阿蛮惊诧地问。
“这是你的功劳。那日想你太甚,心里烦躁,便跳了起来。可没有曲子,终是无味。跳着跳着,也就没了灵思。后来,我把龟年喊来,跳给他看。龟年写了三首曲子,可总不是我心里那个。”玉环说。
“这些动作,是何人帮你记下的?”阿蛮问。
“自然是合子。”玉环笑着说。
“贵妃莫急。明日我把董大哥带来,让他想想主意。”阿蛮说。
“怎么,董庭兰在你家?何不早说?”玉环兴奋地说。
阿蛮笑笑,便把荣义和董庭兰的事,讲给玉环听。玉环听了,乐的哈哈大笑。
黄昏回来,阿蛮把玉环的事说于董庭兰。
董庭兰甚是高兴,说自己的《霓裳》曲已经完稿,正想献给皇帝。阿蛮明白了董庭兰的用心,心里也是高兴不已。
清早起来,阿蛮带着董庭兰进宫,拜见玉环。
玉环见了董庭兰,甚是兴奋,忙喊宫女上茶。
玉环的热情,反让董庭兰更加拘谨。行礼毕,董庭兰把《霓裳》曲拿出来,献给玉环。
“这是什么?”玉环问。
“这是我为开元盛世写的曲子,取名叫《霓裳》。请贵妃指教。”董庭兰说。
“为何叫《霓裳》?”玉环惊讶地问。
“曲名来自《楚辞》:‘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前年,我游钱塘江。见白浪滔天,与青天相接;潮声如鼓,气势磅礴。想我开元盛世,国富民安,万邦来朝。心中不由生出了此曲。”董庭兰说。
“说得好!”李隆基的声音传来。
阿蛮、玉环忙起身向李隆基行礼。
李隆基来卧榻上坐下,说:“这些年朕寻不见你,原来去了江南,写曲子去了。甚好!甚好!”
玉环忙把《霓裳》曲谱交给李隆基,问董庭兰:“这曲子有多少章?”
“共三部分、三十六章。第一部分为散序,只有曲,无歌无舞。第二部分为歌头,以慢板、唱歌为主。第三部分为台尾,以快板、舞蹈为主。”董庭兰说。
“这曲子,听着就叫人心动。”玉环说。
“我先看看曲子。等看完了曲子,再好好赏赐你。”李隆基说。
“若曲子好,圣人把阿义赏给董大哥就是了。”阿蛮说。
李隆基、玉环哈哈大笑起来。
“多谢圣人!”董庭兰忙起身,向李隆基磕头行礼。
李隆基让牛贵儿带董庭兰去见李龟年。阿蛮要跟着去,被李隆基拦住。
阿蛮疑惑地看着李隆基。
“会稽城的太和坊,你可知道?”待董庭兰出去,李隆基问。
阿蛮脸色顿变,神情有些慌乱,看着李隆基。
“怎么,你知道太和坊?”李隆基饿虎般的眼睛,看着阿蛮,问。
阿蛮点点头,说:“董大哥被太和坊的人抓去,我和阿义把他救出来的。”
“他们抓董大干什么?”李隆基惊诧地问。
“他们以为,董大是阿义的人。其实,那个时候,我们并不认识。”阿蛮说。
李隆基点点头,说:“天宝确实聪明。他从渤海人的只言片语中,就发现这个太和坊有问题。果不其然!”
“怎么,十四郎也知道太和坊?”玉环惊讶地问。
李隆基点点头,说:“他要去查太和坊,被我拦下了。”
“怎么,这个小昏头,他查太和坊做什么?不要命了。”阿蛮听说天宝要查太和坊,猛然想到永王李璘,慌不择言地说。
李隆基看着阿蛮,看的阿蛮一阵心慌。
“怎么,太和坊真有问题?”李隆基问。
阿蛮不知道天宝和李隆基说了什么,更不知天宝为何去查太和坊。望着李隆基那饿虎般的眼睛,阿蛮点点头。
“什么问题?”李隆基问。
“太和坊的主人叫贾舍人,他要绑架阿义,被我们杀死了。我本来想寻找天宝;可阿义一人回来我不放心,便和董大哥护着阿义跑回来了。”阿蛮说。
“他为何绑架阿义?”玉环问。
“不知道。但阿义暴露了身份,他们以为,我们发现了他们的秘密。可我们什么也不知道。”阿蛮说。
李隆基自然把太和坊的反常,与冷月派联系在一起。阿蛮说完,李隆基点点头。
“先陪着贵妃把舞蹈练好。这件事,过了千秋节再说吧。”李隆基说。
阿蛮应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