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唐兀歹 > 第78章 南海府

第78章 南海府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崔致远、天宝带领队伍继续前行。傍晚时分,来至沙浦,天宝让就地歇息。

    沙浦是丘岭之地,矮松稀疏,荒草漫野。

    “这里无险可守。过城春河便是东山,为何不去山上驻守?”崔致远问。

    “我们率领的都是乡民,大多初次作战。冲锋可凭蛮劲,防守要有智谋。他们怎么能行?”天宝笑着说。

    “若夜里新罗人来攻,我们如何?”崔致远问。

    “夜里新罗人来到,见我们坦然而睡,毫无防备,必会不战而退。”天宝说。

    “这是为何?”崔致远疑惑地问。

    “他怕再中埋伏。”天宝笑着说。

    崔致远困惑地看着天宝,

    天宝笑笑,说:“你们安心歇息。我们洪原里的十三人守夜,保大队平安无事。”

    崔致远疑惑地走了。

    天宝把洪原里的人找来,说了自己的计策。众人高兴,分头准备。

    夜里新罗人果然反扑。提心吊胆地登上东山,却不见渤海兵的踪影,大惑不解。等过了城春河,见渤海兵在草丛中酣睡,再不敢向前一步。

    正在他们犹豫之际,荒草丛中,天宝、雨泽等人乱箭齐发。惨叫声起,新罗人哭爷喊娘,狼狈逃窜。

    哭喊声把崔致远惊醒。得知新罗人败退,忙令乡民攻击。心里暗赞天宝智谋了得。

    乡民来到河边,见新罗人正在渡河;便张弓射箭,新罗人死伤无数。

    再次打败新罗人,群情振奋,早无睡意。有的开始埋锅造饭,有的开始吃酒。等东方天亮,天宝令队伍渡过城春河,占领东山。

    夜里一战,新罗人逃到了山下。东山虽然山高壁峭,好在树木葱茏,攀登并不艰难。辰时刚过,队伍已经到达东山山顶。

    来到山顶,天宝举目望去:山下新罗兵队形成方,列阵整齐,一望无际。众人见了,心惊胆战。

    崔致远看着天宝。天宝令队伍埋伏到树林丛中,不可乱动。

    突然,新罗人战鼓擂起,惊天动地。初上战场的乡民,哪见过这等阵势?人人吓的浑身颤抖,惊恐不已。

    新罗人开始向南海府发起攻击……

    南海府守军,箭如飞蝗,射向新罗人……

    “军师,瞧这阵势,新罗人志在必得。我们如何帮助杨将军?”崔致远走过来,问天宝。

    “大队长莫急,再耐心等待一会。”天宝说。

    “若新罗人攻破南海府,我们如何救援?”崔致远疑惑地问。

    “现在是新罗人试探性进攻。我们提早暴露位置,新罗人必分兵攻击我们。那时候,我们非但救不了杨将军,自己也全军覆没。”天宝说。

    崔致远听了,心想确实如此;只得沉默不语,焦急的观望着山下……

    新罗人的军队潮水般涌动起来。攻城的士兵,有的爬到了城墙头,与守军短兵相接……

    “大队长,传令下去:跟我一起喊,但人马不可乱动。”天宝喊。

    崔致远心急如焚,见天宝终于行动,精神倍增,忙传令下去。

    “冲啊!”“杀啊!”天宝大声喊着。

    乡民们在树丛中,高声喊了起来。

    喊声震天,新罗人见东山也有渤海兵,攻城的队伍慌忙起来。后面的队伍,开始后退。

    就在这时,南海府城门大开。大队人马冲了出来,双方队伍厮杀在一起。

    天宝见状,带领队伍来到山脚下,向新罗人射箭。

    新罗人顿时惊慌,乱作一团。

    天宝见弓箭将尽,跃上战马,冲杀出去。崔致远见天宝冲了出去,忙令大队进攻。

    新罗人见东山上的队伍冲出来,无心恋战,各自逃命,自相践踏,死伤无数。

    天宝、崔致远正带着大队追杀新罗人,一个声音远远传来。

    “前面是哪位将军?”

    天宝让崔致远搭话。

    “大队长崔致远!”

    “杨将军有令,令你进城说话。”那人喊。

    “崔致远遵命!”

    崔致远让卫小满整理队伍,回东山山顶歇息。自己带着天宝、阿蛮、雨泽进城而来。

    城内大街上,死伤的兵士横七竖八,惨不忍睹。伤兵的眼睛里,噙着泪水,木然地看着天宝。天宝的心里,不由隐隐作痛。

    南海府衙。大将杨泰师闻听新罗人溃败,甚是兴奋。

    崔致远来到,忙让侍卫上酒。

    崔致远汇报了一路战况。杨泰师听了,看着天宝,大为惊奇。

    “你是哪里人?师从何人?”杨泰师问。

    “启禀将军,我并非渤海人,而是日本国人,是日本国派往大唐的遣唐使。我的原名叫藤原十四郎,这是我的两位哥哥藤原十郎、藤原十三郎。因在海上得病,船到渤海后,两位哥哥便陪我留下养病。”天宝说。

    “原来如此。那你们愿意留在渤海国吗?”杨泰师问。

    “实不相瞒,我们这次应征,就是想立得战功,将军能允许我们去大唐,与我们的同伴汇合。”天宝说。

    “武王战死,新王未立,朝廷大乱。新罗乘危出兵,朝廷却不派兵救援。若无乡民相助,南海府不存矣!你打败新罗人有功,我满足你的要求,放你们去大唐。”杨泰师说。

    天宝忙说感谢,“将军可否派人送我们一程?”

    “怎么?你怕路上有人拦阻吗?放心,有我的文牒,没人敢阻拦你们。”杨泰师说。

    “可大唐刚杀死了武王,国人难免对去往大唐的人心怀恶意。若将我们杀死,将军就是知道了,也无可奈何。”天宝说。

    “也有道理。崔将军,就相烦你送十四郎一程吧。”杨泰师说。

    “我就是一个自封的大队长,路上谁人听我的?”崔致远说。

    “谁说你是大队长?从现在起,你就是我的侍卫队将军。有敢阻拦者,先斩后奏。”杨泰师说。

    崔致远忙起身跪倒,磕头谢恩。

    这时,有侍卫进来,将一封书信交给杨泰师。杨泰师看了,摇头晃脑,哀叹连连。

    “请问将军何事?”天宝问。

    “太子都利行又来书信,催我去中京。好为难啊!”杨泰师说。

    “为何?”天宝又问。

    “龙泉寺掌门大琳来信,不许我去中京。我女儿在他门下,他的话,我岂能不听?”杨泰师说。

    “武王死,难道不是都利行继位吗?”天宝问。

    “我也是这样想的。可大琳的话,我也不能不听。”杨泰师说。

    “看起来,大琳不支持都利行继位。”天宝说。

    “都利行反对龙泉寺干涉朝政,两人积怨太深。”杨泰师说。

    “将军是不是与都利行相好?”天宝问。

    “他是太子,又性情相投,自然与他走的近了些。”杨泰师说。

    “那与太子争王位的是谁?”天宝问。

    “太子的弟弟大钦茂。”杨泰师说。

    “此人如何?”天宝问。

    “大钦茂聪明睿智,文武兼备。可此人城府太深,喜怒不形于色,让我捉摸不透。我不喜与这样的人交往,太累。”杨泰师说。

    “可一朝天子一朝臣,若大钦茂继位国王,你将何处?”天宝说。

    “怎么,他要篡权?”杨泰师惊诧地问。

    “时者势也,名者命也。莫非将军连这些都不懂得?”天宝说。

    “依你之见,我将如何?”杨泰师问。

    “书信两封。一给大钦茂,表达拥戴之心;二给都利行,晓之利害,劝他知难而退,拥戴大钦茂为王。给大钦茂的信封好,给都利行的信,莫封。”天宝说。

    “那何人给我送去?”杨泰师问。

    “崔将军带我们去就行了。”天宝说。

    杨泰师大喜,说:“大钦茂与大琳都在龙泉寺,你们把信送到龙泉寺就好。我以祭奠武王为名,带兵到无虑山的大岭镇等你们。”

    天宝连忙称赞。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