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唐兀歹 > 第61章 大武艺

第61章 大武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渤海国,在大唐的东北方。东临大海,与日本国隔海相望;南靠新罗国,北临黑水靺鞨(mo hé),西与契丹、大唐接壤。国都中京,又称显德府;国王大武艺。地方五千里,户十余万。

    大唐万岁通天元年,契丹可汗李尽忠杀营州都督赵文翙(hui)叛唐。居住在营州的粟末靺鞨人积极参与,加入了反唐行列。则天皇帝派曹仁师统率大军东征。李尽忠溃败,带领部族逃亡漠北;粟末靺鞨人首领乞乞仲象率领部族向东而逃。

    逃亡路上,乞乞仲象病故,其子大祚(zuo)荣代父而立,率所部继续东逃。唐军穷追不舍。

    至大门岭,大祚荣见山谷狭窄,壁高陡峭,易守难攻,便令将士潜伏于山谷两侧。唐军赶到,大祚荣居高临下,乱石飞滚。唐军无处躲藏,惊慌失措,被砸死者无数。侥幸逃跑者自相践踏,又死伤无数,唐军大败。

    大祚荣乘胜追击,唐军仅数人生还。

    大唐圣历元年,突厥攻入唐朝妫(gui)州、檀州、定州、赵州等地,两国战火再燃。大祚荣审时度势,在敖东城创立震国,自创其姓大氏,自称震国王。

    大唐先天二年,李隆基登基。大祚荣派遣次子大门艺出使大唐,愿与大唐交好,自愿成为大唐的羁縻州,并留大门艺为人质。

    李隆基大喜,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以其统辖的地区为忽汗州,加授大祚荣为忽汗州都督。

    大祚荣改震国为渤海国。从此,渤海作为国号和族称,见于史书。

    开元七年三月,大祚荣病逝,嫡长子、桂娄郡王大武艺继位。将其弟大门艺召回,出任渤海国左相。

    大门艺回到渤海国后,仿效唐制,在中央,设置三省、六部,十二司、一台、七寺、一院、一监、一局;在地方,设置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余县,每个村子,都设有酋长;设上、中、东、南、西五京。上京设在龙泉府,中京设在王城所在的显德府,东京设在龙原府,南京设在南海府,西京设在鸭绿府。设立年号:“仁安”,立嫡长子都利行为太子,袭桂娄郡王。

    大门艺鼓励国民养猪、养马、养牛,并派聪慧者赴大唐学习纺织、铜铁冶炼、金银品制作、陶瓷和造船等。渤海与大唐的关系亲近起来。渤海国初现繁荣。

    大门艺的改革,引起了右相大野勃及遗老的强烈不满。

    大野勃,大祚荣之弟,大武艺、大门艺之阿叔,地位也在大门艺之上。大门艺鼓励民众安居农桑,放弃游牧狩猎,大野勃甚是不满;大门艺的改革削弱了部落酋长的权利;民众向国家缴纳税赋,伤害了部落酋长的利益。

    开元二十四年,新罗国王金法敏派使者来渤海。欲联合渤海、黑水靺鞨三国共同出兵,夺取营州城、幽州城。大野勃极力赞成,大门艺却极力反对。二人在朝堂上公开争论,各说各理;朝堂众臣也分成两派,势成水火。

    就在渤海国人争论不休的时候,黑水靺鞨抢先一步,投降大唐;并把新罗人的计谋说于李隆基。

    李隆基大怒。派使者途径渤海国,到达黑水靺鞨,建立黑水州。又从渤海国境内,返回长安。

    大武艺闻听,恼羞成怒,大骂黑水靺鞨背叛。大野勃建议,出兵攻打黑水靺鞨。大门艺再次反对。

    “讨伐黑水,就是叛唐。大唐人众兵强,万倍于我。一朝结怨,实乃自取灭亡。”大门艺说。

    “先祖建震时,兵不过两千,打败唐军两万余众。那个时候,大唐何强我万倍?”大野勃说。

    “此一时彼一时。天门岭一战,胜在奇袭,打了唐军一个猝不及防。今日,唐军有备而来,当年高丽国尚不能抗拒,渤海比高丽更强大吗?”大门艺说。

    “你久在大唐,回来后一味交好大唐;效唐制,习唐礼,莫非你是大唐的细作?”大野勃说。

    大武艺闻听,顿时惊觉,目不转睛地看着大门艺。

    大门艺见大野勃说出这等恶毒的话来,火冒三丈,说:“阿叔何故血口喷人?同为高王之子,我为国留唐为质,各种艰辛,难以启齿。怎么就成了大唐的奸细?”

    “若想证明清白,你可统兵攻打黑水。若胜,阿叔给你赔礼;若败,休怪阿叔言语难听。”大野勃不依不饶。

    “阿弟,可敢与阿叔打赌?”大武艺看着大门艺,问。

    大门艺看着大武艺,知他对自己起了疑心。若再推脱,必会加重他的疑心。于是,无奈地说:“国之大运,岂能赌博?若讨伐黑水,大唐必攻渤海;那时,渤海就危险了。”

    “阿侄莫管,我亲自带兵,驻守无虑山,等待唐军。如何?”大野勃说。

    大门艺见大武艺面带冷笑,知道无力挽回,只得赞同。

    大武艺任命大门艺为统帅,大壹夏为副帅,率兵五万,攻打黑水靺鞨。

    行至半路,大壹夏来见大门艺。说龙泉寺的人,在暗中监视他们。大门艺大惊,暗中观察,果然发现了龙泉寺弟子。

    大门艺知道,大武艺还是不放心自己。看来此战无论胜败,自己再也得不到大武艺的信任了。再待在渤海国,凶多吉少。于是,在大壹夏的掩护下,大门艺化妆成侍卫,乘机逃走。

    龙泉寺弟子不见了大门艺,向大唐追来。得知大门艺跑到鄯州,一路追来,趁机刺杀他。李隆基得知信息,悄悄把大门艺召回洛阳,躲过一劫。

    大武艺得到龙泉寺的密报,李隆基袒护大门艺。大武艺派阿弟胡雅出使大唐,索要大门艺;遭到李隆基严词拒绝。

    大武艺大怒,派大将军大义信攻打登州。唐军早有防备,渤海国大败,死伤无数。渤海与大唐的关系从此破裂。

    这日,龙泉寺掌门大琳来见。把安禄山偷袭契丹的计策,说于大武艺。

    大琳是大武艺同父异母阿弟。大祚荣在时,便安排他做了龙泉寺掌门,虔心修佛。

    大琳聪慧,年纪虽轻,但理寺有方。龙泉寺不仅沿袭了习武的风尚,还在各府新建寺庙,吸纳信徒。到大武艺继位,大门艺改革,佛教已经成为渤海国的国教。大琳也通过众多的信徒,了解着渤海国各地的信息。

    “阿弟想如何做?”大武艺问。

    “国王即刻修书一封,愿联合契丹,共同抗击唐军。”大琳说。

    大武艺赞同。

    大武艺将信写好,交于大琳。大琳派龙泉寺弟子出使契丹,将信交给夷离瑾可突于。

    不日,龙泉寺弟子带来了可突于的密信。信中,可突于告诉大武艺:自己已经联络好了奚国,将计就计,消灭安禄山。让大武艺趁机偷袭营州,以作响应。

    大琳来到王府,与大武艺商议对策。

    “与其攻占营州,不若夺取黑水。大唐失去营州,必奋力夺回;即便我们能守住,也必耗费国力。而大唐对于黑水,可有可无。若我们多向大唐交纳贡品,大唐也就认了。还望阿兄细思。”大琳说。

    “我与阿爷皆出生于营州,营州对于我与阿爷,便是故乡。若能夺回,将西京迁移过去,足以告慰阿爷、阿祖在天之灵。”大武艺说。

    “我明白阿兄的心意了。我马上准备。”大琳说。

    大武艺将大野勃找来,与他商议夺取营州之事。此刻,大野勃已经闲赋在家,右相之位由大武艺从弟大信义接任。

    大野勃听了,兴奋不已。愿重披战袍,陪同大武艺前往无虑山,待机夺取营州。

    大武艺大喜,令大将张文休将军队化整为零,夜行昼伏,秘密转移至庙台山的山林中,潜藏起来。自己和大野勃也秘密到达庙台山,将大本营安扎在庙台山的青岩寺中。

    大武艺一面令张文休派出细作,潜入营州城中,监视唐军动静;一面与大野勃吃茶饮酒,等待着契丹战火燃起。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