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母亲的承载与委屈
父亲默默地为家撑起了一片天,母亲如大地一样的承载。
多年后,当自己做了母亲后,林可才真正的理解并体会到母亲这么多年的不易很艰辛,尤其是母亲数年如一日地默默承载。
父亲回家了,早饭前,母亲会先烧一锅开水,水开后,把打散搅匀的鸡蛋加上白糖,用浇上一勺滚烫的开水,一碗香喷喷的鸡蛋茶做好了,这是母亲专门为父亲准备的爱心早点。
中午时分,母亲特意张罗了几样好菜,母亲陪坐在父亲一侧,父亲打开一瓶酒,装满酒杯。父亲喝一口,接着端给母亲:“来,你喝一口!”母亲满含笑意地接过来,又有些不好意思,轻轻地抿了一小口:“这酒好辣啊!”父母一起陪伴,喝着小酒,拉着家常……
父亲的相处模式是夫唱妇随,父亲是母亲的天,而母亲就是那默默承载的地。
母亲从不向提及她的辛苦和难处,只知道男人在外工作,这个家就交给她来担着,所以,母亲的常态就是默默地守护着家,等待着父亲。
母亲不会骑自行车,有些体力活她干不了,比如说加工粮食,粮食是自家的,但是要把粮食独自运到加工厂加工,母亲一个人是无法胜任的。
一次,她见大伯家的儿子正在用平板车拉着粮食去加工,她请自己的侄儿顺带一口袋麦子加工一下,大伯家的儿子直接回绝了。
母亲的心很痛,看着自己生的几个没用的丫头,叹息自己的命苦。
尤其是面对自己的侄子趾高气扬地对自己,她的内心是愤愤不平,却又无可奈何地被比下去。
后来,大伯家的儿子来借粮食,他家人口多,粮食不够吃。他用大麻袋盛了满满两大袋,等到麦收后还粮,他用尼龙口袋松松垮垮地装两袋子,口袋头还留一大截。母亲看不过,生气的责问道:“你这不是成心欺负人吗?”“你这大口袋借,小口袋还,是故意盘剥人呀?”侄儿被母亲说得无地自容,很撂下一句狠话,“不跟你见识,等着瞧!”
父亲回来后,侄儿特地上门向父亲告了母亲一状。父亲得知此事后,对侄儿的行为很生气,但是他却把火撒向了母亲,“你少吃这一点粮食会饿死啊。”母亲哭着说,“他用大口袋出,小口袋进,你说气人不气人?”
母亲气哭了。这不是粮食多少的问题,这是骑着人的头上拉屎还要忍气吞声啊,母亲心里是多么的痛!
父亲爱面子,兄弟之间本来就有隔阂,这么多年他一直想维系着兄弟家人的情分,所以他骂母亲,这也是父亲第一次冲着母亲发火,母亲非常的委屈和受伤。
这么多年,父亲在外,大伯家人手多,从来不伸手帮个忙。父亲穿过的制服,成色很新的,送给大伯家的儿子穿。母亲没有说一个“不”字,更不会诉苦。
即便是“借粮食,换粮食”事件,明摆是侄儿耍无赖的行为,还要继续忍气吞声。
没生儿子的母亲在父亲面前顿时没有了底气,除了嘤嘤的哭泣,谁能懂母亲的苦呢?作为女儿的林可,看着母亲哭,内心也很难过,但她不知道如何安慰母亲?眼睛里包着眼泪,跟着母亲一起流泪。
每年清明节、春节,住在城里的叔叔婶婶们,会举家来农村过节。春节成了母亲最忙碌的时候,父亲做大体上的安排,母亲一个人要准备一桌子的饭菜,母亲无怨无悔地为之操劳,好菜好酒的招待。吃饭的时候,城里的人尊贵的客人们先吃,把家里的女儿们撵到外面,等到客人吃饱喝足了,才轮到家里的人吃饭。
清明节时,城里人会到农村来给爷爷奶奶扫墓,挤挤挨挨一大桌子人。有一年,依然是这样的场景,母亲忙着做饭,等把“城里”人吃好喝完,一路笑语而归时,母亲发现养了几十只小鸡经过上午的爆晒,已经晒得蔫蔫的,死了很多。母亲心疼的掉眼泪。
母亲任劳任怨,从不向父亲抱怨。生活的劳累,内心的苦闷,一个人默默地承担着。
随着女儿们一天天的长大,能帮着母亲分担农活了。女儿总是跟着母亲一起下地干活,大姐林岚背着沉甸甸的药水桶给棉花打农药,林欣会用自行车驮着一大口袋的麦子去加工厂,林可也会挖地等等。
能干的农活姐妹三个分工协作,比如给玉米地里上化肥,一个椎眼,一个施化肥。麦收的时候,父亲也会回来,一家人一起去收麦子,那个时候全是手工劳作,父亲背着大刀割,林可与两个姐姐用镰刀赛着割,个个干活都很卖力。
林可在多年后当了母亲后,才能理解并体会母亲当年的含辛茹苦,多么的不容易。
等到林可结婚后,她发现生命就是一个轮回,母亲身上发生的故事又在她身上延续重演着。
母亲的坚韧和隐忍,母亲的卑微和依赖,也在悄无声息地传递到下一代了。
成家后的林可对云石百依百顺,云石对她的一点好,她会感到很满足。与云石生活在举目无亲的城市里,经济上捉襟见肘,她一如当年的母亲对父亲的信任一样,相信和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