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沧海逆袭 > 第13章 再进校门

第13章 再进校门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张信觉得整天这样玩下去,也没什么意思。他父亲也叫他去考,于是,张信决定去报考党校,没过多久,张信拿着单位证明,去党校报名了,然后,他半工半读,上半天班,半天在家里复习。经过四个月的苦读,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考上了党校。他即将离职,全脱产学习两年。

    其实,他也不知道考进去的意义是什么。他只知道,毕业后可以拿到一个大专文凭,但是,就是这个学校改变了他的人生。

    单位的人都知道,何娟也知道。那天,她把张信叫到宿舍来,何娟上班时,一般都在单位住,不上班时才回她父母那里。

    这个宿舍本来是两个女的住的,但是,今天那个女孩子的休假回老家了,所以,今天只有她一个人。

    张信去到她那里,他冲了一杯咖啡给张信,因为,她知道张信喜欢喝咖啡。这时,她从桌上拿起一个小礼盒,递给张信,说到:“张信,你真的考上了,恭喜你了,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这是我的一点心意。”

    张信打开盒子一看,是一支美国派克钢笔。当时,很少人有这样贵重的钢笔,可以说带上它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张信欣喜万分,看来看去这支笔,他从来没有用过这么好的钢笔,对他来说是一份珍贵的礼物。

    然后,何娟又说:“我要再送一份珍贵的礼物给你。”她说完,上前去亲了一下张信。

    她这样突然一亲。他没有想到,她所说的珍贵礼物。

    张信眼睛疑视着她,张信想起了,他们在河边,那个热烈,狂热……。

    张信心里那份激情,油然而生,两人的眼睛紧紧相互对视着,火花一下喷发出来,他们开始狂热…。

    后来听别人说,张信才知道何娟的父亲是市财经委主任。

    没过多久,学校就开学了,在学校里,有机关的,有企业的,有年纪大的,有年纪小的,最小的22岁,最大的45岁,有党政机关的,有来自各个行业等等各种层面的人。虽然,他们都有一定的职务,但是,在学校里,大家都平等对待,相敬如宾,大家都以同学来称呼。

    他们上课是在一间大礼堂里,里面可以座上几百人。

    他们每个星期都定期举行一次小组讨论会。就是想检查一下大家对学习的认识以及感想。

    有一次教导处周主任来到他们小组,参加了他们的讨论会。他们大家都喜欢听周主任的课,因为,周主任讲的课很生动,很精彩。他讲课不会那么枯燥,他会把理论知识联系到社会实际当中,通过一些具体案例来进行分析,剖析出本质的东西。

    今天来到他们的讨论会,大家都很认真的听他讲,并且,认真做笔记。

    在讨论会上,周主任站起来对学生们说:“改革开放是中国一场伟大的变革,它将对整个中国产生深刻和长远的影响。也许你们现在看不懂,看不明白,但是,再过二,三十年后,你们将会看到,中国将会起到翻天覆地的变化。”

    周主任停顿了一下,又激情的说道:“同学们,你们很幸运,你们是这个时代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俗话说,时势造英雄,所以,我希望同学们,好好珍惜这个时代,把握好这个机会,希望你们在这个新时代里有一番大作为。”

    同学们一边听着,一边做笔记。

    周主任又说:“我们来这里学习,要明确,我们学习目的是什么,要弄清楚这些问题。这样我们的学习才有针对性,才能有效果。我们学习的目的,其实,就是一句话,就是要提高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就是怎么样通过透过复杂的现象看到本质,解决问题就是找到合理的,科学的,符合实际的解决方法,我们在这里学习,通过系统的学习,可以了解到,我们是如何从小到大,从弱变强的一些理论知识。从中可以找到一些启发。”中国革命如何取得最后的胜利,这是值得我们深考的。

    周主任讲的真好,简单,明了,概括,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所以,他讲完后,学生们都为他鼓掌。

    在讨论会上,大家都很积极,每个学生都轮流发言,讲一讲自己对学习的感想。从你的感想,就可以知道,你的认识有多深。

    在学习中,他们通过学习党史,领会到了毛公思想的智慧。

    在旧社会,各种势力,地方军阀,地主土豪,买办资本家,搞得民不聊生。在那种错综复杂的形势下,毛公抓住了主要矛盾,明确指出: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问题是农村问题,农村问题里面,最主要的就是土地问题。只有把这个土地问题解决好,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现状。

    我党正是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中国革命开始从农村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可以说,中国的革命是从土地开始的。所以,当年,红军无论走到哪里,都打出一横幅:打土豪,分田地。

    可以说,毛公是最伟大的战略家。要知道,当年的农民那里懂什么主义,什么革命,这些东西。我们打出这样简单的标语,就是想让农民知道,只有打倒土豪,才有土地,才有饭吃,这样才能发动农民。

    通过学习,他们了解到,我们当年提出那些理论方针的时代背景,因为,任何理论和方针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比如:

    当人们错误的照搬苏联那套革命模式时,他提出: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胜利。

    当人们对革命失去信心时,他提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当部队没有战斗力时,他提出:把党支部建到连队上。

    当人们质疑是否能战胜日本侵略时,他提出:论持久战。

    当人们被强大的敌人吓倒时,他提出: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

    当时,出现各自为政,分散主义时,他提出:民主集中制。

    读懂毛公,就是读懂中国的革命史。毛公思想深刻影响着中国革命的发展。

    他们还了解到,毛公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战略家,还有很高的艺术造诣。

    在重庆谈判时,在一次记者会上,国民党中央日报记者故意向毛公提问,他问到:“如果两党真的开战,你认为哪一方会赢?”

    这个记者提出这个问题,就是想刁难毛公,因为,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可以说,不管你怎么回答都是错误的。

    如果你说,我们打赢,也很不现实,因为,当时的两党的兵力对比是国民党400万,我们才100万。再一个,如果你正面回答,也会伤害到国民党。这样不利于国共合作。

    如果你说,国民党赢,那将会大大挫伤我军的军心,影响士气。

    毛公很巧妙的运用了一个比喻的方法,来回答这个问题,他对记者说道:“你们注意到没有,老蒋上面是一个草头蒋,草头将军。我老毛,反过来写,就是一个手字,也就是说,易如反掌。”

    当这个记者听到后,惊讶了,他没有想到,毛公的艺术造诣这么高,用这么形象的比喻,完美的回答了这个问题。

    在这两年的学习时间里,张信的思想理论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学校里,经常举行各种文娱活动和体育活动,有篮球比赛,排球比赛,诗歌朗诵,特别是每个学期都举办一场文艺晚会,是最引人瞩目。

    每次文艺晚会,学校都要求每个班都要出三个节目。在学校里,张信有空的时候,也会弹吉它来娱乐一下,所以,班里人都知道,他会弹吉他。

    那天,他们班里面正在讨论晚会,这三个节目应该搞?大家都说,一个节目搞诗歌朗诵,一个节目跳秧歌舞,但是,还差一个节目,大家想来想去也想不出来,突然,郑班长提议说:“张信会自弹自唱,他一个人可以搞一个节目。

    话音刚落,大家都觉得这个提议好,纷纷表示赞成。因为,别人搞节目都需要组织几个人来配合的,而且,还需要买服装和道具。而张信的自弹自唱,只需要他一个人,就能完成一个节目。这是最简单的,也是最理想的节目。

    第1次文艺晚会,那天晚上,大礼堂坐满了人,台上正在演出各种节目,有跳舞的,有团体合唱的,也有两个人合唱的,他们主要都是唱红歌,这时,郑班长走过来对张信况:“你的节目快到了,你要做好准备。”

    张信从来没有上过舞台表演过,而且,还是他自己一个人独唱,张信想到,要面对这么多的观众,张信心里有点紧张,手心都冒汗了。

    郑班长看到,他这样紧张的样子,就对张信说:“你不要紧张,有我们在下面为你加油。”

    旁边站的两位同学走过来,说到:“张信,不要怕,有我们在,我们一定会支持你的,你看,前面那些人唱的不怎么样,你上去唱,一定会大受欢迎的。”张信只是皮笑肉不笑的跟他们点了点头。因为,现在他心里紧张,根本就笑不出来。

    这时,听到舞台上的主持人说:“下面请张信同学上台,为我们大家表演,请大家热烈鼓掌。”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张信为了壮胆,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提着吉他,快步的走上了舞台,这时,台下又响起了掌声。

    他演唱的第1首歌是张明敏的《垄上行》。

    他演唱第2首歌是南斯拉夫歌曲《啊朋友再见》。

    当唱完第2首歌后,台下响起了一阵阵的掌声和欢呼声,有人吹起尖哨来。

    这时,有一位美女跑上台去,送花给他。她叫王丽敏,也是同班同学。当时,她是市计委的一名副科长。

    正当张信准备下台,按规定每人只能演唱两首歌,这时,听到台下面,有一个人举起手来,大声喊到:“再来一首,再来一首。”台下的观众们也举起手来高呼到:“再来一首。”

    这时,主持人急忙走上台,把张信请到了台中间,拿着麦克风对观众说:“我们请张信同学,再来一首,要不要?”

    台下响起了掌声,大家共同说道:“要,要。”

    张信看到大家这么热情,只好再演唱一首,他唱的是邓丽君的《恰似你的温柔》。

    当他演唱完后,台下的欢呼声,叫声一片。

    果然,他不负众望,他参加晚会拿到二等奖。

    后来,每次的文艺晚会,班里都推荐他去参加,而且,每次晚会,同学们都要求他加唱一首。并且,他每次参加晚会都获得二等奖。

    所以,他也成了学校的名人。学校里从上到下所有人,都认识他,张信没有想到,他这个名人光环,成为了他日后工作事业的通行证。

    有一天,在学校食堂吃饭,张信一个人坐在那里吃饭时,王丽敏就跑过来跟张信坐,张信看到她过来,张信就说:“谢谢,你每次都送花给我。”

    每次晚会,为了活跃气氛,学校都准备一些鲜花放在那里,谁要想送花,都可以去那里拿。

    王丽敏笑着说:“你不要那么客气了,你弹唱的这么好,我只不过只是借花献佛而已。”

    王丽敏说:“唉,本来这次晚会,你自弹自唱的这么好,本来可以获得一等奖的,但是,我听人家说,你唱的是流行歌曲,不能给一等奖,太可惜了。”

    张信说:“怪不得,我每次只拿到二等奖。”

    那个年代,流行歌曲,港澳台歌曲,人家都说成是靡靡之音,那是不鼓励唱的。

    王丽敏又说:“我过去,从来没有听过吉他弹唱,但是,这次看到你拿着吉他,在台上自弹自唱,我感觉很新鲜,很刺激,很好听,有点像国外的摇滚乐,特别是喜欢看你唱歌时,那副陶醉的样子,很可爱,哈哈。”

    她眼瞪瞪的看着张信。她那眼光里流出了一点敬佩。搞得张信有点不好意思。

    张信没有想到,多年以后,王丽敏对他的帮助很大。这是后话。

    张信笑着说:“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唱着唱着,就会陶醉在歌曲中。”

    同学们对张信印象最深的是,每当,他在台上演唱时,当他唱到深情的时候,他都会不由自主的闭上眼睛,陶醉在歌曲的旋律中,所以,同学们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陶醉”

    即使过去了许多年,同学们相见时,同学们都记得他这个外号。

    很快两年时间就过去了,在毕业典礼上,校长向大家,宣布了一个重磅消息:我们这里既将成立经济特区。大家听到后,都欢呼雀跃,大家都相互拥抱,一个新机会,一个新里程。春天到了,一股巨浪即将到来。

    在毕业典礼的晚宴上,大家相互敬酒,相互干杯,相互祝福。大家即将走出校门,即将分开,很多人都流下了眼泪,大家都依依不舍。

    大家将重新走上工作岗位,投入到这场伟大的改革开放的大浪潮中。

    他们从党校毕业后,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后,很多同学都得到了重用和提拔。有的当了县长,书记,局长,厅长,院长。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