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司马徽的担忧
棋子被黄承彦扔进炭炉之中发出了一声吧嗒的脆响,司马徽也端起一杯温好的酒放在口中细细品尝起来,随后他似是漫不经心地的问道,
“你方才所言,明日将会邀请众多与你交好的大贤来府中共同考察冬郎。
这一点还可以说你是出于爱女之心,故而为了谨慎考量冬郎而为之。
但你又意欲召集如今在荆州的众多俊杰明日来府,此举又是何意呢?”
黄承彦听到司马徽的问话,眉头不经意间扬了一下,他没有直接回答司马徽的问题,只是说道,
“德操不是一向自诩智者乎,何不妨猜上一下吾的用意为何。”
见黄承彦有考教的用意,司马徽笑着说道,“好,那我便猜上一猜。”
随后司马徽渐渐思量起来,但没有过多久,他就已经猜出了黄承彦的用意,他对黄承彦说道,
“你明日特意召集孔明,士元等俊杰,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应是有两个用意。”
“而这两个用意,却都要依据冬郎明日表现所具体行之。”
“若冬郎明日表现不佳,你定然不会选择其为你的女婿。
但今日异度上门求亲令你已经意识到,月英亲事一日不决,则其他有所企图之人求亲之心就一日不息,
则将来月英之亲事,势必还会为黄氏带来更多麻烦。
故而你想召集众多荆襄俊杰,就是在冬郎表现不符合你之期望之时,在明日云集的众多俊杰之中当众选择一婿,以此来永久断绝后患。”
在司马徽说完这点后,黄承彦嘴角带笑,他举起酒壶亲自为司马徽倒了一杯酒,然后赞扬司马徽道,“盛名之下无虚士,德操果真知灼见。”
黄承彦的这番话也说明了,司马徽以上说的那点并没错。
司马徽接过黄承彦递过来的酒,饮了一口后,又继续说道,
“而承彦你的第二点意图嘛,更为好猜。”
“若明日冬郎表现足够让你满意,你乃守信之人,必会将月英嫁与其。
但承彦你又深知冬郎与你黄氏结亲后,本来你黄氏在如今荆州的各种派系中独善其身,
但到了那时,纵使你不愿,你黄氏一族从此以后别无他法,只能全力扶持冬郎上位。
自古以来夺嫡之争便是最大的权力之争,其中风险令人胆寒。
稍有不慎,个人性命堪忧不说,更是会让一族就此衰败。
你为黄氏族长,对此定然忧心良多。
而如今冬郎虽然位居嫡长,又深受景升宠爱,但其过于年轻,身边无甚臂助为其党羽,能够真正倾尽全力扶保其上位。
故而在你与冬郎结亲后,你就一定会想着,为冬郎招揽谋臣良将为其羽翼,供其差遣。
好让冬郎其最后,能够成功继承景升的荆州之主的位子。
如今在荆州众多俊杰之中,最负盛名者无过于卧龙、凤雏二人。
若冬郎能在明日的宴席上表现卓著,令此二人折服,甘愿奉其为主,那么如此一来,荆州之主之位于冬郎而言,不过是唾手可得之物也。
至于明日过府的其他俊杰,亦是你为冬郎提前谋划好的羽翼矣。”
听完司马徽的所说后,黄承彦不禁抚掌大笑,“世人皆赞称德操为水镜先生,谓德操知人,但吾今日看来,德操不止知人,更乃知事之者呀。”
被司马徽猜出了心中所想,黄承彦丝毫不感觉有任何不快。
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这一点是任何人都难以违背的,乃怕是大名士也是如此。
更何况自己身为一族之长,更是要对整族的人安危负上责任。
黄承彦笑着又为司马徽斟上了一杯酒,对其说道,“其实我还有一点意图,不知德操兄能知晓不。”
听得黄承彦此话,司马徽第一次皱起眉头来,可是思考良久后,他还是没得出什么头绪。
见终于有事能让自己这位号称水镜先生的好友犯难,黄承彦心情大好,他对司马徽说道,
“吾最后这一点意图,其实乃是为了德操你呀。”
黄承彦的话让司马徽更加百思不得其解,他问黄承彦道,“承彦何以有此言?”
随即黄承彦为司马徽解释道,“荆州才俊无数,而如今在襄阳一地中,唯有三人最负才干。
这三人分别是卧龙诸葛孔明,凤雏庞士元,义士徐元直。
这三人皆有不世出的谋略,莫说在荆楚一地,依吾看来,就是放眼天下俊杰中,能超过这三人的也不过五指之数。
而这三人虽未曾拜德操为师,但德操往日中就甚为欣赏这三人,这三位俊杰往日中也将德操兄视为师长敬奉,
故而这三人虽与德操无师徒之名,却有师徒之实也。”
“俗话说,学成文武艺,拜于帝王家。
德操视为弟子的这三人皆是文武兼备之全才,德操难道希望这三人就这样一辈子沉浸在田亩之中,泯迹于汉水之边吗?”
黄承彦说完这些后,司马徽颇有动容。
“吾明日特意将这三人召至府中,虽是有私心之嫌,但那刘公玮若真是明主,于这三人而言,那岂不是良臣遇明主,正得其宜乎?”
见到黄承彦提起此事,司马徽不得不承认道,“在孔明、士元、元直三人中,士元与元直吾还不太担心,唯有那外表儒雅实则内心孤傲的孔明,吾是真恐其一辈子怀才不遇矣。”
本来若是说司马徽口中的诸葛孔明真是大才之人,那如今在这群英争鸣的乱世,总有出头一日的。
但司马徽为何会担心,诸葛孔明一辈子不得志呢?
因为司马徽深知诸葛孔明与庞士元及徐元直二人最大的不同便是,诸葛孔明对选择自己追随的主公有一个潜规则,那便是他必须是汉室宗亲。
无论一人是何英主,但若其不是汉室宗亲,诸葛孔明也是决计不会投靠的。
那个被司马徽成为当世大智之士的卧龙,其实内心怀抱着一个最不智的想法,
他想要在这汉室分崩离析的时代,凭自己的才能重新兴复汉室,再造大汉。
而这一点,必须投靠身为汉室宗亲的诸侯才可以做到。
司马徽一直看不透诸葛孔明这一点。
他认为以诸葛孔明的智慧,不可能看不出除非有奇迹出现,否则那已经崩塌的汉室,又岂是那么容易能够兴复的。
但诸葛孔明却还一直坚持兴复汉室这一点,这让司马徽百思不得其解。
不过诸葛孔明这一点却也让司马徽相当钦佩,因为他从这一点上看出了诸葛孔明的一种品质,
那种品质叫,
虽千万人阻我,但理想所在之处,我亦可奋不顾身往之,绝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