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大明:方孝孺第十族,朕杀不得? > 第68章 朱棣的体恤

第68章 朱棣的体恤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方孝孺写诏书?

    “侄允以幼冲之资,嗣守大业。”

    “秉心不孝,更改宪章,戕害诸王,放黜师保。”

    这样的话。

    怎么可能出自方孝孺之手!

    随着纪纲公示登基诏书,各种疑点扑面而来。

    哪怕方孝孺屈服了,妥协了,也不可能侮辱建文帝。

    这是名臣的清白与坚守!

    夏原吉和蹇义相视一眼,都看出不彼此的无奈。

    他们无法插手这件事!

    夏原吉和蹇义,都称得上“建文余孽”。

    他们妥协了,向朱棣臣服。

    朱棣亲切地称呼他们为“太祖旧臣”。

    夏原吉是因为忠诚太祖,所以选择效忠建文帝。

    这是朱棣为识时务者的开脱之词。

    大家面子上,都能好过。

    姚广孝为何如此重视方孝孺呢?

    为何方孝孺谩骂,就能激怒很有城府的燕王朱棣呢?

    因为朱棣入京,真的很不讨喜。

    少卿廖升闻燕逆胜而恸哭,与家人诀,自缢死。

    殉难诸臣,廖升死最先。

    侍郎黄观及其妻女投江殉难。

    方孝孺的至交王叔英,知道败局已定后,沐浴更衣。

    书绝命词藏于衣裾间,自尽于玄妙观的银杳树下。

    纪善周是修,听闻燕兵入京城,自刭于应天府学尊经阁。

    按察使王良、知县颜伯玮等,皆轰轰烈烈而亡。

    这给朱棣的威望,带来了极大地冲击。

    方孝孺还不识趣,请诛十族。

    朱棣干脆成全了方孝孺!

    但杀人容易。

    这天下还要不要了?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啊。

    “朕诛奸臣,不过齐、黄数辈,后二十九人中如张紞王钝、郑赐、黄福、尹昌隆,皆宥而用之。”

    这是朱棣的宽恕,将牵连甚广的“建文余孽”案,压制了下来。

    否则朝堂就没人了。

    很多人都在看朱棣的笑话!

    乾坤未定,说不定朱棣的皇位,坐不了几天呢?

    这时候突然有人抛出方孝孺妥协,写下诏书的消息。

    文武百官怎么可能不震撼!

    建文余孽忍辱偷生,他们内心在挣扎,试图戳破谎言。

    但他们没有足够的胆魄!

    这就给了陈瑛表现的机会。

    陈瑛何许人也?

    谄媚鹰犬罢了。

    他曾收朱棣的贿赂,为朱棣传递情报。

    后来被人检举揭发,贬到岭南为官。

    朱棣靖难成功后,陈瑛摇身一变,成为了靖难功臣,被提拔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纪纲何许人也?

    朱棣的马前卒!

    陈瑛心知肚明,所以他趁势讨好道:

    “方孝孺操笔为文,屈注奔腾,神气宛肖,不愧为一代大儒。”

    这一句称赞,方孝孺的棺材板都快压不住了。

    满朝文武都直勾勾地盯着陈瑛,唾弃有之、鄙夷有之、疏远亦有,他们神色极其复杂。

    唯有朱棣心情愉悦。

    总算有一个识趣的了!

    而就在此时,王守敬、廖镛的求情奏书,也被纪纲适时拿了出来。

    “此二人是方孝孺的门生,也是最后见到方孝孺之人。”

    王守敬在奏书中提到,方孝孺最终还是没有忍心让十族覆灭。

    因此方孝孺口述,他执笔写下了此诏书。

    “望陛下开恩,饶恕先生十族八百余口。”

    说辞,天衣无缝。

    但王守敬、廖镛已经被打上了“贪生怕死”的标签。

    他们之所以这么做,是害怕被当成“十族”逮捕。

    殊不知朱棣根本没打算清算德庆侯府,廖镛安然无事。

    王守敬已经升迁宁波知府,没有受到此案牵连。

    朱棣目光威严,虎视群臣道:

    “准奏。”

    随着天威降下,对方孝孺诏书的质疑,暂且压制下来。

    以后的风言风语,肯定还会酝酿一段时间。

    王守敬惹上的麻烦,将会逐渐地显露。

    朱棣则是完成了一桩心愿,龙颜大悦。

    下朝后,他依旧津津自喜。

    “王守敬给朕送了一份大礼,自己却惹上这么大的麻烦。”

    “说实话,朕心里还真有点过意不去。”

    “张辅在宁波府一直哭穷,朕就给他派一个财神爷过去。”

    “王守敬年轻气盛,不知轻重。”

    “要是再让他继续折腾下去,整个应天府都会鸡犬不宁。”

    “下诏,让王守敬即刻启程上任,京师留他不得。”

    朱高炽觉得这是好事,所以没有阻止。

    王守敬将成为建文余孽的眼中钉,暂且离开京师,是最好的保护。

    “市舶司一事,他必须给朕办好。”

    “朕要看到成果!”

    大明财政紧缺,距离秋收还有一段时间。

    但这不是长久之计。

    王守敬的一句话,深得朱棣的认可。

    只是凭借土地的产出,他何以成就霸业?

    搞钱。

    是臣子应尽的职责。

    ……

    应天府。

    句容。

    波涛汹涌的大势,即将吞噬此处。

    王守敬长身屹立,龙章凤姿,根本无所畏惧。

    皇帝不会突然注意到一个兢兢业业的臣子。

    除非这个臣子,容易来事。

    王守敬恰好就是如此。

    “陛下的诏书已经下来了,先生的亲眷都将无罪释放。”

    听到王守敬这句话,廖镛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

    “志恒为何在登基诏书中,提到建文帝呢?”

    “就算提到了,也不该称他秉心不孝……”

    这根本不是方孝孺的风格,很容易露馅。

    王守敬嘴角噙笑,意味深长。

    廖镛不禁长叹。

    这果然是王守敬故意而为。

    “恩师在天有灵,一定会很感激志恒。”

    王守敬笑而不答。

    方孝孺怎么想,他还真的不知道。

    但倘若方孝孺知道了,王守敬假借他的名义,撰写了登基诏书,他一定不会善罢甘休。

    以十族换取一人名声。

    不值得。

    “我能继续去往宁波府上任,说明陛下并没有在乎所谓的欺君之罪。”

    “大家都心知肚明,何来欺君之说?”

    王守敬放下心来,开始自己新的布局。

    宁波府的舞台,必将影响到整个大明。

    王守敬要让朱棣看到,什么才是真正的文明!

    一场波澜壮阔的大势,将席卷一切旧势力。

    一种新兴的贵族,将在神州大地上崛起。

    王守敬还没有抵达宁波府,无数的资金就已经向他汇聚而来。

    几百万两,千万两,都无法彰显出他的野心!

    煌煌大明,将崛起于海滨。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