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恐怖小说 > 诡墓档案 > 第52章 诡墓独行:蚂蚁

第52章 诡墓独行:蚂蚁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待看清青铜簋内里底部的钟鼎文,我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这青铜簋底共铭有十九个字,其中五个字,我实在辨认不出,但剩下十四字我却有七八分把握。

    这些字列起来,我认不出的用“?”代替,加上我认为的断句逗号,内容如下:

    杞公?乍??簋,

    用享?于申?,

    万年子孙永宝。

    这意思就是:某个杞国公(杞公?),做了这个簋,簋名未知(乍??簋),用来祭祀某位神明(用享?于申?),保佑子孙后代万年昌盛(万年子孙永宝)!

    如果我的辨认没错,这个青铜簋是就祭祀神明的!因为古文“申”与“神”相通。那这个石室就是祭祀神明之地!

    古人祭祀祖先,常在墓前建祠,专门用于祭祀先辈。祭祀天地神明时,就比较隆重了,需要跑到名山大川之上的。

    而如今,祭祀神明之地却放在一座古墓前面,这肯定是不符合逻辑的。除非,这座墓是神明陵墓!?

    想到这一点,我不由得心头砰砰乱跳!忍不住低头又辨认了一遍,确认无误!

    ——我觉得,这实在有点扯!世界上怎么可能存在神仙?即使有神仙,也是长生不老的,怎么会死了埋在这里?

    按《易经》所言,阴阳不测之谓神。

    《孟子》也说,圣而不可知之谓神。

    难道这里埋的是一个阴阳难测、圣人都搞不懂的古人?那这墓的阵仗有点儿大!

    ——是不是一个古人名字叫神什么的?埋在了这里?

    我甩甩脑袋,觉得自己不应该相信这么形而上学的东西。

    转而把关注点放在了“杞公”两个字上。

    北京故宫博物院,现藏有一批杞国铜器,为清道光、光绪年间,在山东新泰出土。

    这一批铜器,原本共有鼎、簋、壶、匜等十件,但却有部分流失到了海外。

    之所以说起这批铜器,是因为它们也有类似铭文,大意基本相同。其中簋的铭文是:“杞伯每亡作邾曹宝簋,子子孙孙永宝用享。”

    大意就是杞国国君每亡,做了这批铜器,纪念他一个名叫邾曹的妻子。

    还有藏于台北博物馆的“杞伯双联鬲”,上面的铭文也称杞国国君为“杞伯”。

    而这件青铜簋,上面的铭文却是“杞公”!

    一个杞公,一个杞伯,伯爵和公爵可是相差两级的!在等级制度森严的西周时期,这可是一点儿都乱不得的!

    杞国其国,按史料所言,微不足言。

    意思就是国家太小,不值得记载。杞国唯一留下的痕迹,可能就是“杞人忧天”这个成语。

    但是,据我所知,这个不值得记载的小小方国,却历经夏、商、周三朝,国祚长达1600余年!这在中国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而杞国国君敢在这件青铜簋上铭文“杞公”,最可能的年代,就是周武王时期。

    那时候,周武王姬发,依旧例,封大禹后人仍于杞地,为上等公国!用以祭大禹,存夏礼!

    只不过,后来杞国国力积弱,名不符实,以至于后代国君不敢自称公爵,都自称“伯”。当然,这只是今人的推测,具体是何原因,尚无实证。

    如此看来,这件青铜簋的历史,可比博物馆里那两件“杞伯”青铜器早了数百年!

    即使不考虑年代,单单是“杞公”两个字,考古价值就远超杞伯青铜器了。

    我忍不住心跳加速,不知道这是不是饥饿的外在表现之一。

    从“杞公”两个字看来,这间坍塌的石室,应该是杞国国君祭祀祖先之地。那时祭祀时流行用“牲”,所以才会有动物骸骨。

    那么,这座古墓,应该是某位杞国国君之墓了。

    唯一让人疑惑的是,这个祭祀祠堂竟建在了地下!这种情况,我是闻所未闻。

    难道这就是春秋时期失传的夏代礼制?

    夏代礼制,论语记载,孔老夫子曾跑到杞国求学过。只不过那时的杞国遗老,已经流窜到了山东一带。夏代礼制在逃窜过程中,也都已遗失的差不多了,所以论语说“不足征”。

    ……

    思虑至此,也许是因为刨了几下的缘故,我忽然腹内饥饿感更甚。

    专家说,饥饿会使人精神难以集中,果然有理,我已经有点儿心浮气躁。

    这样下去可不行,我得保存体力,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要是元旦前出不去,自己先累倒了就完了。

    我暂时不再多想,收拾了一下就往回走去。

    返到墓门处后,原先那盏青铜灯已经熄灭,我只得点燃墓最后一盏铜灯。

    此时手里的蜡烛,也只剩一小半了。若是这最后一盏青铜灯熄灭,我就要被迫进入电器时代——用手电和手机照明了。

    到时候,也就没必要待在墓门前了,就去墓道盗洞口那里等着吧。

    这一会儿功夫,我感到更加身心俱疲,看了眼手机,时间已凌晨五点多了。

    我盘坐在墓门旁开始假寐起来。

    迷迷糊糊中,也不知自己是否睡着。忽然感到垂着的右手手面一疼,我瞬间惊醒了过来,左手本能地“啪”的一声,拍了上去!

    果然拍中了一个小东西,好像是一只蚊子。

    我本想捏着看看什么东西,睁开眼,却发现自己什么都看不见!

    ——我瞎了?不对,是青铜灯灭了!

    我赶紧摸到狼牙手电,打开之后,才看见指尖上的小东西——是一只被我拍得半死的黑蚂蚁!

    我呼了一口气,还好不是什么尸鳖之类的稀奇玩意儿,否则自己要玩儿完!

    我百无聊赖地打量起这只小蚂蚁。

    ——这应该是一只野蛮收获蚁,看着凶猛,其实攻击力有限。

    看着看着,我突然觉得有些不对!

    ——这墓里怎么可能进蚂蚁?

    蚂蚁的巢穴,最多也就深入地下七八米而已。

    即使这只蚂蚁头比较铁,善于探险钻洞,但这墓周围夯实的防水层、白膏土,头再铁的蚂蚁也钻不进来啊!

    况且若真有了蚁洞,这古墓里,肯定会渗进来地下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这只蚂蚁的出现,似乎只有一个解释。

    ——修建这座古墓时,一些蚂蚁就被封闭在了这古墓里,然后一代代地活了下来!

    想到这里,饥饿的我,顿时双眼冒光!

    ——蚂蚁要想一代代地传下来,必须要有充足的食物!

    这种食物,绝对不是殉葬者的腐骨,因为莫说千年!只需十年八年,人骨内的有机物就流失完了!蚂蚁还不得饿死!?

    那么,在这座封闭几千年的古墓里,蚂蚁靠什么才能存活下来呢?

    蚂蚁是杂食动物,来者不拒!所以最大的可能是,这墓里生长着某种植物或者真菌!这样才能几千年来,源源不断地给蚂蚁提供食材!

    极度的饥饿会让人失去理智,饿到极致时莫说草根、树皮,皮带都能啃了!现在的我虽然还能坚持,但若是有办法缓解一下饥饿,我自然不会拒绝!

    我顿时兴奋起来,趴在地上开始寻找其它蚂蚁。

    ——蚂蚁可是标准的群居生物,分工明确。

    我可不信这里只有一只!

    果然,我又找到了几只蚂蚁忙碌的身影。

    只是,当我看清它们进进出出的地方时,我顿时吃了一惊!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