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恐怖小说 > 诡墓档案 > 第51章 诡墓独行:青铜簋

第51章 诡墓独行:青铜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走到升仙路的尽头,我看到的竟是一扇开着的石门!

    这扇石门和墓门的大小接近,但却向内打开着,门洞内一片黑暗。

    我再次打开狼牙手电,小心翼翼地靠近门洞,隔着门洞向里面照去。

    首先探照到的,便是门洞口散落着一些石块,这些石块的一部分已经掩入了地面。

    但最近的几块石板,看形状似乎是一台翻倒在地的石桌。石板旁边还扔着一个矿泉水瓶。

    ——这矿泉水瓶子,也不知是不是小夬或铁布衫沙坤他们谁留下的?

    向里面照了照,后面似乎是一处不太大的空间,地面上有人活动过的痕迹。

    ——难道里面有人?

    我控制住砰砰的心跳,脑子一抽,对着里面喊了一句:“有人吗?”

    一片寂静!

    我抽了自己一个耳光,这几千年不见天日的地方,怎么可能有人?

    不过里面没有回应,估计也没有什么危险。我蹑手蹑脚地走到门洞里,向里面看去。

    ——这是一个坍塌的石室!

    整个石室就像一个三角窝棚,仅剩十几平方面积。一根两尺见方的粗大石柱,斜支在门楣上面,算是保住了这一隅之地。

    我看了看顶上,一些条石横七竖八地撑在石柱两侧,看起来有些摇摇欲坠。条石中间露出些许白色的膏土。

    从这些状况看来,应该是发生了地震之类的自然灾害后,造成了石室坍塌。

    顶上看似摇摇欲坠的条石,其实已经形成了力的平衡。只要不施加外力,不太容易出现二次坍塌。

    ——正常情况下,这间石室距离地表更近,盗洞打在这里也更为便捷。但盗墓贼应该探查出了这里的状况,也担心发生坍塌,危及生命,才远远避开了此处。

    我小心地向前走了一步,看到室内地面上,人为留下的痕迹很新,估计是小夬或铁布衫沙坤留下的,甚至在这里发生了打斗。

    我有些疑惑,建这个石室有什么作用?

    我蹲下身,将蜡烛固定在一块儿石板上,从后腰抽出工兵铲,打开折叠节,向脚下一处看似松软的地上铲了几下。

    ——散落在地的,是泥土、白膏土还有木炭的混合物。

    白膏土和木炭,是古人经常用到的材料,用以密封古墓,起到防潮防水的作用。这东西,本应布置在这间石室的四周,可能因为坍塌才散落了出来。

    不过,从地面这些混合土的干燥情况来看,这石室应该没有进过水。

    估计是四周设置的防水层比较厚,散落后的剩余部分,仍继续起到了防水作用。

    ……

    在石板旁边,我又铲了几下,本想多观察一下地面土层,却感觉自己似乎铲到了什么东西。

    我将狼牙手电放在一边,双手并用,将那东西刨了出来。

    ——是一截骨头。

    我惊了一下。

    但可能是这几天见惯了生死,也看习惯了殉葬坑里的残骨,所以,我并未感到恐惧,而是直接将这节骨头拔了出来。

    ——这似乎是一截动物骨头,比较短粗,有点儿像猪大骨。

    我忍住饥饿,咽了咽口水,心想难道有人在这里炖过猪骨头汤?真无耻!

    我扔在一旁,往下又刨了几下,果然又刨出一些碎骨。

    不过,这些碎小的骨头明显不是猪骨,倒有点儿像是鸡骨头。我向下又扒拉了几下,果然看到下面的一副鸡骨架。

    我有些疑惑,难道这里不但有人煮大骨头,还有人烧叫花鸡?

    ——这太怪异了!

    我再次往周围刨去,这次终于没有铲到骨头,而是“叮”的一声,工兵铲明显铲在了金属上!

    我心中一喜!

    这下面好像藏了不少东西!不知道能不能搞清这间石室的作用。

    我小心翼翼地清理掉这物品周围的混合土,终于看清了它的真面目。

    ——这是一件保存完好的青铜器,像是一个稍微厚一点儿,大一点儿的痰盂。唯一的遗憾是被我来了一铲子。

    我好奇地把它提起来,放在蜡烛旁边,拿起狼牙手电照着这东西。

    ——这肯定不是痰盂!

    因为它侧面对称铸有两耳,通体饰有云雷纹,底部饰的是龙纹,上口还饰有两个狴犴头像。

    ——这是一个保存完好的青铜簋!

    这东西要是拿出去,我们村几百口人都够吃三代了!我不由兴奋起来,趴在地上仔细观看。

    簋(音归)这东西,是中国青铜器时代标志性的青铜器具之一。目前考据说是商周时期,古人用于盛饭的器皿。

    但这东西最知名的,还是它与鼎合用,是祭祀的专用礼器。文献记载: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二簋。

    我不禁更加口干舌燥,自然而然地伸手摸到了扔在旁边的矿泉水瓶子,拧开口,才反应过来!

    ——这他么的不是我的水瓶子!

    也不知是小夬的,还是铁布衫沙坤的,亦或是刘学峰的?毕竟他们三个可能都来过这里。

    用手电照了一下瓶内,里面还余下两公分多深的水。我舔了舔发干的嘴唇,骂了一声:“小夬,你太浪费了!水资源多宝贵啊!”

    说完,我反手塞进了裤腰里,以备不时之需。

    随后,我也不再继续观察这青铜簋,而是鼓起了劲,接着刨土。

    ——以这座墓的规格,怎么着也是个诸侯墓!诸侯七鼎六簋,这底下至少还有五个呢!

    刚刨了几下,我就觉得不对,青铜簋是价值连城,可自己怎么带出去呢?

    ——过两天,张小夬带着蜀黍进来了,看到我刨了一堆青铜器,该是什么表情?不会让我戴着黑头套出去吧?!

    我脑补了一下那情景,完全停下了动作,看着放在一旁的青铜簋,沮丧得有点儿想哭!

    ——这青铜簋上,还有一道子自己铲的伤痕呢!

    我拎过来这个青铜簋,考虑是不是重新埋回去。想了想,这么做似乎有点儿此地无银三百两。

    ——还不如放在这,说是铁布衫沙坤刨的呢?

    小夬应该不会拆穿我。

    我收起工兵铲,拿起狼牙手电又打量了一下这个青铜簋。

    心想再看你最后一眼,咱俩就拜拜了。谁知这次,我一眼瞄到青铜簋内,发现它底部好像有铭文!

    我不由好奇起来,凑在青铜簋口上仔细辨认。

    ——这是钟鼎文,也叫大篆,传世有三千余字。相传这种文字源起于禹时,是大禹时的名士伯益所作,远早于商代的甲骨文。所以,极其难以辨认。

    好在我懂得一些古文字,即使认不完全,但只需认得其中几个,我就能有所推测了。

    看了足足半个小时,我才抬起头,倒吸一口凉气!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