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第55章
姬念的那点诧异之色并未隐藏,卫闻就算是不曾抬头,心中也能猜出个大概。不过,他并无意隐藏自己的真实情况和来历,他来就是为了寻一明主,可以让他实现心中抱负的。
倘若,姬念连这些都不能接受,那便一定不是他所寻的明主。
原来,卫闻的母亲乃是卫国人,父亲是楚国人。只是,他父亲在他年幼时便亡故了,他之后便一直随母亲住在卫国。因他才华出众,也在卫国做过官吏,曾经也颇为受卫君重视,赐予卫姓。
卫闻与寻常那些庸碌的卿大夫不同,他是真的想要做出一些有利家国的实事的。所以哪怕最开始他只是卫国的一个小官,他也一样的勤勤恳恳,做出了实绩。也正是因此,卫闻才入了卫君的眼,升了官职。
只是,为何他离开了卫国,辗转到了楚国,甚至今日站在了晋国的王宫之中?
只因为卫闻有种常人所不能察觉的敏锐感,他曾经担任过的那些个官职,虽然不大,但都给了他许多的灵感。
那时候,他感觉自己受到了卫君的赏识,一心想要报效卫国,所以他针对卫国的情况,写了一篇奏疏,上面写尽了能够帮助卫国富国强兵的法子。甚至于,卫闻有这个自信,只要卫君愿意按照他的法子来做,不说让卫国能一夕之间一统列国,但是要在列国之中成为强者,不再受人欺凌,那是足够的。
卫国是列国之中的一个小国,其疆域还抵不上晋国等四大强国的一个大的城池。且卫国与齐国、晋国两大强国接壤,更不用说与它接壤的鲁国、宋国、郑国了,哪个不比它强?
卫闻感念卫君的赏识,一心帮助卫国,是以才写下了那篇奏疏。
可惜,他一片报国之心,卫君却并不采纳,甚至觉得那是他的亡国之策,要将卫闻罢官。卫闻本是一腔热血,如今也尽数冷了下来。
其实,他心里明白卫君未尝不懂他所书奏疏里富国强兵的法子,只是卫君不愿意懂罢了。
因为若是真的按照卫闻所写的奏疏中所言实施,那么就势必要对上国中的世族,卫君并不是一个有魄力的人,或者说守好卫国那么个弹丸之地,已经让他费尽心力了。
卫闻的热血冷了,可是他的奏疏还在,他日复一日的翻着奏疏,心中迫切寻求改变的想法越来越强烈。既然卫君不是那个明主,那么他便再寻一个明主便是了。
其实,卫闻一开始相中的不是晋国,而是齐楚秦三个大国。只可惜,齐国与燕国一战,一朝损失惨重,对于他的主意,齐君是曾意动过,甚至还想要实施。不过,还没开始,便被齐国的一帮贵族搅合了。
卫闻又被迫离开了齐国,到了楚国,而楚君虽然野心勃勃,但是他目光短浅,只觉得卫闻的法子有些太过激进莽撞,便不予采纳。不过瞧着卫闻可用,便要留他在楚国做官。
只可惜,卫闻的性子,楚国的那些卿大夫们容不下他!
四大强国之中,晋国本来是卫闻的最后一个选择。但是就在他要离开楚国的时候,听闻姬念颁布了一条纳贤令,他又得知了姬念近年来于晋国做的事。并且他还知道了,公子慕在晋国!
公子慕的名声是列国闻名的,想当初郗安便是因此对公子慕心中敬仰之情,而后两人才结为知己。如今,卫闻虽不曾见过公子慕,但他难免心中有所期待。
他知道公子慕与姬念是夫妻,姬念辅政晋国以来,公子慕便一直留在晋国不曾离开。
所以,思来想去,卫闻还是决定先到晋国来一趟,见见公子慕,也见见姬念这个不寻常的女子。
卫闻不是没有心机城府的人,但是他为人执拗较真,他胸怀坦荡,自诩无不可对人言之事。是以,姬念询问,他便一一告知,毫不保留。
不过,谁又知道这不是他的一次试探呢?他想试试姬念是不是自己要找的那个君主。
至于会不会被人恼羞成怒杀了,卫闻若是没有这份胆量,又是怎么从卫国一路到的晋国?
然而,在卫闻说话的时候,姬念就在从他的一言一行中打量眼前这个人。
不得不说,这人瞧着是个人才,而且是个光明磊落的大才,这一类人只会行阳谋,不会出诡计。别的不说,若他所言属实,那么他留下来,必定能重振晋国,使之比当初的晋国更盛。
不过,口说无凭,姬念总归还是要看看他所谓的奏疏的。
对于姬念的要求,卫闻并没有拒绝,甚至他将那份奏疏就放在身上。
那是他的心血,也是他的投名状。
就在姬念认真研读卫闻所书的奏疏的时候,卫闻也在打量她。
说实话,姬念此人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她那过人的美貌以及她女子的身份。可是,这些换来的不过是旁人的艳羡和轻视罢了。
但此刻的她,注意力都集中在眼前的奏疏之上,认真且专注,瞧不出半分的轻忽怠慢。只这一点,便能让卫闻对她刮目相看。
更何况,姬念掌权时日也不短了,身上的气势早已不同当初。
权力滋养着她那无与伦比的美貌,也给了她一身全新的气度和威严。此刻,不管是谁见到她,都不会再认为她是一个寻常的女子了!
姬念捏着奏疏的手有些微微颤抖,她与公子慕待在一处早已练出了一身喜怒不形于色的沉稳,可是眼下她竟激动的不能自已。
无法,实在是卫闻的这份奏疏给她的震撼太大了。若是真的能成,那她所期望的,便都近在咫尺了,这又让她怎么能不激动呢?
眼下姬念最着急的也是怎么发展晋国,而卫闻的奏疏基本上都可以解决她的问题。
如此一来,她是不可能放卫闻走的。
“卫闻,我且问你,你所言的策略在我晋国可都能用?”姬念合上奏疏,目光灼灼的看着卫闻。
卫闻一怔,只因为方才姬念看得太久了,一开始他只觉得被重视,可经历了齐楚两国之后,他又开始惴惴不安了,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太过高看姬念了。
不过,此刻姬念的问话,让他瞬间打起了精神来。
“长公主,我所写的乃是我这几年为官后,所见所闻,心血所得,自是可行的。只是,若要用在晋国,那我还需更了解晋国的情况,调整具体的方法,才能更适合晋国。”
卫闻对自己还是很有自信的,只是并不是一套策略在列国都是通用的,因地制宜才是最佳。
殊不知,姬念闻言后,满意的颔首,她等着的就是卫闻这句话。
若是卫闻直言能用,他对晋国的了解能有多少,空口白话而已。这样的人,就算是姬念要用,也不会委以重任,最多跟楚君一般给他一个小官做做罢了。
可是,卫闻这般说,便证明此人确是个有才华的人,她没有看错人。
如此,姬念索性从上位走了下来,走到了卫闻的身前,与他施以一礼,“先生大才,念求贤若渴,望先生能留在晋国,助我振兴晋国。”
卫闻一时不曾反应,待他反应过来,便连忙伸手去扶姬念。等他扶姬念的手臂,卫闻才恍然发觉姬念是一女子,想不着痕迹的退开一步。
只是,没想到却再次被姬念的话所震惊到了。
“我昔日曾言,若有大才者,接我纳贤令而来,必有高官厚禄相待。今日,我暂代晋君,许以先生晋国相,请先生襄助晋国!”姬念目光诚挚的看着卫闻,言语诚恳。
一国之相,那可是一国之中,国君之下的第一人。
其实,列国之中有不少国家是有相国的,不过官职名称不同罢了。譬如齐国,便为齐国相,而楚国,则是令尹。
但在晋国,六卿轮流执政,没有相国,只有正卿亦是执政卿,与相国一般。
且不说胥臣现为晋国正卿,就此刻姬念刚刚见到卫闻便要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交给他,便是沉稳如卫闻此刻也有些不知所措,甚至内心都不能平静。
他一直期待有人能赏识自己的才华,也确实有,可真正能看懂他那份奏疏的人,却是眼前的人。
她还一下子就将一国之相的位置交给他,卫闻如何不震惊,如何不感念。
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大约就是此刻卫闻内心的真实写照罢了。
也是此刻,卫闻心中再无所谓男女之别,他只认定,她就是他要寻的明主!
卫闻收敛激动的心情,恢复之前的沉稳,对着姬念拜下,“臣下拜见长公主!”
姬念很是满意,她抬手将人扶起,而这一次卫闻没有拒绝也没有闪躲。
不过,事情至此却没有结束,因为卫闻拒绝了姬念封他为相的想法。
“长公主,你以我为晋国相,我感激不尽。只是眼下,并不是一个最好的时机。我既然得到长公主的赏识和重用,便定要那奏疏所言在晋国发挥最大的作用。还请长公主许我去晋国各地的乡野城池走一走,也好完善那份奏疏,使其能真正的为晋国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