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第114章
河堤一年一年地加固,还是连年水患,国库负担重,百姓亦是受苦。
裴君是武将,江南水患表面并不在她职责之内,但百姓若是流离失所,恐有流民向京城涌来,届时便与金吾卫有关了。
越是位居高位,越是心怀大义,越无法置身事外,忧天下之忧,难免显得有些多管“闲”事。
裴君便是如此。
江南水患这事儿,一日便传遍京城,裴君心忧,便教曹申继续打探着,随时报给她。
俞尚书知道她出府,也约了她会面,自然要谈及江南水患。
前几年大邺和突厥打仗,户部每年半数税收用作打仗,剩下半数用作其他。户部捉襟见肘,最怕有人要钱。
而每年河堤修缮,也是不能少的一笔支出。
但是官场,从古至今就不是清澈见底的一汪水,有些事情,即便不拿到台面上讲,私底下也都心知肚明。
历朝历代,官场腐败都屡禁不止,这修缮河堤的钱从户部出去,真正用到河堤上的部分已经经过层层盘剥。
“今年年初,修缮河堤的这笔款项,我上书反对过,缺钱之处甚多,实在不必年年修缮。”
裴君听俞尚书话里似乎有些深意,垂眸,漫不经心地说:“姬大人上书修缮河堤,也是为两岸百姓,陛下爱民如子,自然要考量。”
俞尚书神情平静,只眼中闪过一丝嘲讽。
裴君知俞尚书涵养极佳,如今会这般显露不愉,也是为江南水患。
朝廷赈灾,户部有许多后续事宜要做,但她并不多就户部的事情多言,聊了几句,感觉身体疲累,便告辞离开。
云娘要给裴君引见人,地点就定在西市中心的一座石拱桥上,是对方所定,约定的时间是日沉之初。
裴君的身体仍需要多休养,不能多劳累,她隅中方才到金吾卫衙门处理公务,申时中叫了曹申、郝得志并一群校尉,一同到西市一家酒楼吃酒。
酒楼在西市南边儿,而那座石拱桥贯通南北,是必经之路。
校尉们有的还在别处当差,晚些才能过来,只有曹申、郝得志和罗康裕跟裴君一起过去。裴君说不做马车,要走一走,其他人便听从,于是一行人不紧不慢地往酒楼的方向走。
周遭叫卖声不断,来往多胡人,偶尔有过路的百姓认出裴君,又开始送东西。
偏他们又不忘裴君那儿塞,所以众人在西市主街走了一段,曹申等人每个人手里都没空着,全都是些吃食。
郝得志手里拿着的是几张胡饼,他也不客气,边走边咬着吃,“用料真足,口味也好,方才应该问问那小郎君,家里的食肆在哪儿,下回好去光顾。”
曹申记性好,直接便道:“他打西边儿过来,那头统共有十二家卖吃食的,你若真想去,到时过去一转,便能找到。”
“那敢情好!”郝得志看向罗康裕手里的油纸包,一边伸手去拿一边道,“将军可不爱占百姓便宜,多光顾几次,就还回去了。”
罗康裕看他一只手占着,自觉地打开油纸包,烤鸭的香味儿扑鼻而来,鼻翼不自觉地动了动。
不过他从未在大街上吃过东西,即便被香味儿引出津液,也没有放开来,像郝得志这位上官一般直接撕肉吃。
但他的神色,明显有些蠢蠢欲动。
前面便是那座桥,裴君一手提刀,一手背在身后,含笑走在众人中间,神色间没有任何异样。
她的目光落在桥上,十分平和,不急不躁。
“将军,您要尝尝吗?这炸肉丸子极香。”
裴君侧头,看了一眼郝得志手里的竹签,又看向曹申,欣然接过一根竹签,插了一颗丸子,咬了一口,点头,“挺好,稍后买些,带回去给祖母和七娘尝尝。”
罗康裕眼神一动,出声道:“将军,末将去吧,其他校尉们还未到。”
裴君咬下剩下的一半,竹签捏着手中,“嗯”了一声。
罗康裕一听,将手里的油纸包递给一个护卫,转身便往回走。
“嘿~”郝得志啧啧出声,“真殷勤。”
曹申白他,没好气道:“你倒是想殷勤,也得有人乐意才是。”
郝得志瞬间食不知味,“曹老虎,你是兄弟吗?非得戳我心窝子?”
他可不是个任说的,又插了一颗肉丸子,狠狠嚼了两口,竹签扔回曹申怀里,“老子也去买。”然后大步去追罗康裕。
这是罗康裕和裴婵已经定亲,他们说起来便没那么顾忌了,而郝得志的事儿目前只是他一厢情愿,即便云娘在众人眼中算不得好,他们也不会指名道姓地提人家,这是尊重。
兵随将行,这帮大老粗跟着裴君久了,个个都沾了些她的礼数。
裴君踏上拱桥的石阶,一步一步,不急不缓,甚至还有心情瞧一瞧桥下的风景。一只小船划过来,船夫撑一根长长的船篙,在河里一撑,小船便划出去几丈远,暮光之下,金灿灿的粼粼波光。
裴君站在桥中间,驻足,侧身看向那渐行渐远的小船。
曹申等人也跟着停下脚步,静静立着。
这时,桥的另一边,一个戴着帷帽的女子徐徐而来,身后几个婢女护卫,恭敬地随在左右。
裴君身边的人如今越发注意周围,立即便注意到气质不俗的女子,但众人只瞧了一眼,便移开,他们构不成危险。
裴君没有动,依旧专注地看着前方。
那女子娉婷地走上桥,在裴君一行人不远处驻足,“裴将军,好生巧,竟然在此地遇见您。”
她一出声,声音清润、轻缓,仿若空谷幽兰一般,清丽雅然。
原先瞧不见脸,众人只猜测她或许是个美人,可一听到声音,众人心中便肯定,她一定是个美人,还是个淡雅如兰的美人。
裴君听过这个声音,它属于一个见之难忘的女子。
裴君缓缓转过身,随后微笑着颔首示意,“姬娘子,幸会。”
这戴着帷帽的女子,正是颍川姬氏女——姬朝云。
姬朝云冲裴君一福身,帷帽上的白纱轻轻一动。
裴君与她隔着帷帽对视,笑容不变,寒暄:“姬娘子去往何处?”
姬朝云则是站在原地,柔声答道:“家中有个小妹妹即将生辰,便想去挑些珠花,送给她。”
裴君一听,问道:“这位要生辰的姬小娘子,年岁几何?”
“六岁。”
“六岁啊……”裴君低头在身上一扫,从腕上脱下一串桃木手串,递向姬朝云的护卫,“这是我养伤时闲来无事打磨的,既然如此巧地得知那位姬小娘子生辰,便送予小娘子。”
姬朝云的护卫先看向主子,然后恭敬地走向裴将军,双手接过,交给主子。
姬朝云则是道谢:“谢过裴将军,我那幼妹得您送的生辰礼,定然极欢喜。”
“我也算是长辈,能教一个小姑娘欢喜,也是善事一件。”裴君余光扫见南边儿郝得志和罗康裕大步而来的身影,对姬朝云微微颔首,道,“我们等得人到了,便不耽搁姬娘子的事儿了。”
姬朝云也看见了那两人,闻言便退后两步,再次福身行礼。
郝得志和罗康裕踏上桥,郝得志看了一眼姬朝云便移开,跟裴君道:“将军,我们回来了。”
罗康裕倒是多瞧了两眼,但是视线是在姬朝云的侍女和护卫身上逡巡。
众人汇合,裴君抬步下桥,其他人跟从。
姬朝云站在桥上目送他们,直到人影走远了,方才低下头看手串,许久,握紧手串,轻声道:“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