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半 路 夫 妻
"雁魚,我给你出一个小学生外貌中学生内涵的问题呀?"白天生饶有兴趣地说。
“出吧!你这一辈子除了数学就是语文。要是旧社会非是孔乙己不可。”陈雁魚说。
白天生一本正经,“听题:用无论都造句。要求:句子内容和数学有关。”陈雁魚由漫不经心行大呼哧一下子认真起来,“别说,你这问题还真有新意。无论——无论——无论——无论a取什么值,点(a,2a-3)都在主线l上,求直线l的方程。”
白天生惊讶,“啊呀!都这么多年,两个孩子的妈妈,孩子的孩子都快成人了,还记得这么敏感、虚幻的数学题。佩服!佩服!”
“天生哥,你可别给我戴高帽穿高鞋唱高调了。当年读过初中的谁还不会?”陈雁魚说。
“陈小姐,你能解答一下吗?”白天生问。
“还陈小姐呢,陈老姐吧!你可不许拿我开玩笑,我真地解题了。”
“不开玩笑。你解吧!”
只见陈雁魚拿起笔写道:
∵ 无论a取什么值点(a,2a-3)都在直线l上,
∴ 不妨设a=0;a=1于是,点(0,-3)、(1,-1)在直线l上。设y=kx+b(kb是常数)
∴ -3=k·0+b,-1=k+b
∴ k= 2, b=-3
∴ 直线l为y=2x-3
白天生看完赞美道:“雁魚妹妹,真是不减当年,思路还是那样清晰敏锐,表达还是那样简练准确。这也从侧面说明我们当年学习是多么的认真,一丝不苟专心致志。以至于至今不忘。当年我们是把学习当事业干的。你能把你的思路说一下吗?”
陈雁魚奔儿都没打,张口道:“从题中可知a可以是任意实数,所以,可以给a任意两个数,不妨取两个简单的a=0、a=1于是得到两个点(0,-3)、(1,-1)这样就可以通过点斜式或两点式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3=k0+b,-1=k+b从而求出直线的解析式。”
白天生眼珠一转,问道:“求证:不论a取什么实数点(a,2a-3)都在直线y=2x-3上。”
陈雁魚不假思索地写道
将x=a,y=2a-3代入y=2x-3,得2a-3=2a-3
这是一个恒等式,显然与a的取值无关。
陈雁魚深有感触道:“证明也好,求解也好,这道题的本质是:纵坐标是横坐标的2倍减3”
白天生又有新的发现,“雁魚,你看到没有,其实,点a(a,2a-3)是挺顽固的,无论a的取值怎样变化,它都无动于衷,仍然固守在直线l上。是个忠心耿耿恪尽职守的‘点’的工作者。”
“把‘顽固’改成‘顽强’好不好?这样和后面的‘忠心耿耿恪尽职守’呼应才合适。不能对前边的‘态度’持贬义,对后面的结果又持褒义。对一件事情的感情色彩应该前后一致。当然,也可以不改前边的‘顽固’而把后边的‘忠心耿耿恪尽职守’改成‘死心塌地顽固不化’使其前后感情色彩一致。”陈雁魚讲的劲劲道道。
“现在,我们用无论都造一个具有生活启示意义的句子。”白天生说。
陈雁魚道:“夫妻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相互忠诚相濡以沫。不该相忘于江湖。”
白天生说:“夫妻无论有多大矛盾,都不该互相攻击背信弃义,应该风雨同舟休戚与共。”
陈雁魚若有所思,“建国哥,你不觉得奇怪吗?咱俩当初山盟海誓在一起,我曾以身相许。你不会怀疑我的真诚吧?那个时代虽然不像封建社会,把贞节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可也不象现在这样开放,把贞节看成一张窗户纸、遮羞布。后来,我稀里糊涂地嫁了毕三,你懵懵懂懂地娶了骆雁,再后来,毕三死了;骆雁也死了。你我空了这些年,又走到了一起。两端重合,中间过程不同。如果说该着,似乎是迷信。如果说是规律,又只是咱俩的行为,不具有普遍性。可是,回看整个过程,都不是咱俩的主观故意,又都是咱俩的所作所为。你不感觉奇怪吗?”
白天生说,“雁魚妹妹,这事我看得比你清楚,我说得不对的地方你可反驳,提出你的见解。(1)当初青梅竹马相知相爱,直至老榆树下,都是真的。没有虚假,没有欺骗。
(2)你我没有走到一起,责任完全在你、你妈。你是处于主动地位;我是处于极其被动的从属地位。你当时的思想是,向往城市——城市户口和国营工作。而我的处境和你的心思恰恰相反。连当初海誓山盟时的状态都不如了——得了肺结核。而此时,你妈又推波助澜,以死相逼。这必然造成你顺水推舟,理所当然地嫁给城里毕三。虽然不如意,但有城市户口和国营工作,你完全可以忍受。而我无奈中只能听天由命,以‘天涯何处无芳草’自欺欺人的解释来蒙蔽麻痹自己。我心里明白,当时的我哪有选择婚姻的权利?有人嫁就不错了。这时骆雁走入了我的生活。她不嫌我家穷,不怕我有病。她虽然没你漂亮,但她的心深深地感动了我。很快取代了你的位置。我死心塌地的想和她白头到老,然而她却去了。
(3)你和毕三不是一条道上的人,毕三并没有真的爱你。你们过得自然不幸福,这些年你是跟城市户口、国营工作过日子。毕三胡作非为自取灭亡,他的死对你是一种解脱,你自然没有伤心和悲痛;我和骆雁结婚后,在缺吃少烧的岁月里风雨同舟休戚与共。在艰苦的生活中她积劳成疾。她的去世是对我是致命打击。那段日子我整天丢魂似的。
(4)骆雁去世后我无心打场飘忽不定,去了实践基地。学生来时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学生走后冷冷清清无着无落。我就是在这样状态下度过了十年。这十年工作有条不紊,我的生活确实一塌糊涂。你的生活我想也好不到哪儿去。”
(5)细看上面,每一环节在当时看来都是对的。当初我们相恋海誓山盟在一起是对的,青春年少,谁不喜欢心仪的爱恋?你选择进城找国营工作,是对的。谁不喜欢进城找个好工作,反而喜欢嫁个病包子?人往高处走鸟往亮处飞。咱俩又走到一起也没错。也算得上有情人终成眷属。初恋、嫁进城里、回到乡下三环节每个环节都没错。可是回头联系起来一看,绕了三十年的大弯又回到了原点。这三十年来,你从一个农村姑娘变成城里的媳妇三个孩子的妈妈。如今,进城的光环和国营职工的光辉不再,又回到了乡下;我从一个被人唾弃的病包子变成了一名受人羡慕的人民教师。这期间,我们各自承受多少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知有今日,何必当初?这是只看两头得出的简单结论。然而,我说,没有当初,何有今日?黄河九曲十八弯,自然有其形成的地质地理原因。我们看其弯弯曲曲,其实,也是迫不得已。我们人生的轨迹也是一样,在外人看来,坎坷波折,咎由自取,其实,每一波每一折都有其特定原因。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欣慰的是,穷也罢、富也罢、好也罢、坏也罢、甜也罢、苦也罢,时光是公平的,是无私的,我们都是六十岁的人了。
我们谁都不知道未来会是啥。未来到了,我们才看到未来的样子。所以我们还是要面向未来向前看。
“天生哥,你还怀恨在心念念不忘?我可是真心实意地,你可不能因为我曾经对不起你,而心生报复耿耿于怀!”陈雁魚
“雁魚,我是刻骨铭心地爱你,可一提起那段心酸往事,又咬牙切齿地恨你!你嫁给毕三,你妈也没躲过因你而死!都是你立场不坚定态度不坚决。才使我们的婚姻劳燕分飞,分道扬镳。我发泄一通心宽多了。希望你谅解。我们都这个年纪了,应珍惜傍晚时光,不该把精力耗费在无谓的往事上。”
陈雁魚沉默良久,“天生哥,都是我的错。过去的,对也罢错也罢,再追究也没有意义,我们虽然回不到从前,珍惜当下就是挽回从前。晚霞虽不是朝霞,但是,也可以像朝霞一样美丽!”
白天生的心宽多了,两人异口同声:“我们要努力使晚霞变朝霞!”
夕阳把余晖飘洒在河岸上,田野里,飘洒在那棵老榆树上。温暖而温馨。不远处传来了沙哑的歌声,
哥已不是当年的哥,不再与春风对酒当歌
声音虽然嘶哑,听着却十分惬意。两人循声走去,到了夕阳村老年广场。
“这不是孟繁戈吗?”
孟繁戈停了下来,“正是繁戈!喝了这么多年的酒,喝出了个脑血栓!酒这东西不是好东西!它麻痹你、使你瘸上加瘸——成了瘸的平方。我要反抗!我要奋斗!”
孟繁戈说着扔了拐,栽栽楞楞地奔向舞场。
哥已不是当年的哥,不再与春风对酒当歌
孟繁戈被途中拐进来的齐国选迎头拦住,两人一拐一瘸地踏着歌声舞步。
“国选啥时中的?”
“去年腊月二十。头一天还好好的呢,第二天早晨起来,突然左腿不好使。”福美媳妇说。
看热闹的磨盘婆子突然说:“过去屯子里喝酒的人也不在少数,也没看见谁的脑血栓呐?现在的脑血栓的咋这么多?是不是酒里有啥东西呀?你瞅瞅净些年轻的。四十岁左右的居多。你看,那个小个子可能不到四十岁。”
“咋不到四十岁,都快六十啦!是我们同学,他叫苗团外号小猫;那个高一点的叫魏常。都是喝酒喝出的脑血栓!”谷淑莹说。
离开了老年广场,来到老年康复院。董羞羞、姚佳音几个按摩专业毕业生正在给几个老人做康复医疗。冷雪娥的腿正在采取保守治疗。小姑娘们很专业、很用心。陈雁魚问她们整天和这些老年人在一起,有没有有老气横秋死气沉沉的感觉?小姑娘们说:“我们从事的是健康事业。这是一项和人的生命息息相关的事业,因此是一项生机勃勃的工作。用在年轻人身上是使其恢复青春活力,焕发青春光辉;用在老年人身上是使其解除病痛恢复活动能力,实现生活自理,解除家庭的后顾之忧。看到这些老人就会联想到我们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爱老敬老之心油然而生,顿时感觉到她们就是我们的亲人。帮助老年人恢复身体健康是一项伟大而神圣的事业!那几个脑血栓患者,经过康复后,完全可以自理。都能够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了,比如跳广场舞。增强了生活信心。”
“爷爷,干啥去?”
“中炭呐,爷爷去跳广场舞,爷爷这腿多亏你啦!要不叫你,爷爷怕是要瘫痪在床,这辈子就和床结了不解之缘。也也要谢谢你啦!”郝老头说。
“爷爷,您不用那么往心里去,这是我应尽的义务,是我工作份内的事。您的健康就是我们这些康复工作者最大的心愿!爷爷您跳舞可要小心点,不可太用力。”雪中炭说。
“你比我那孙子强,我那孙子一年不来看我一次。我想他他可不想我!”郝老头说。
“爷爷你那孙子干啥工作?”
“我那孙子叫郝沿新,干啥工作我说不好,可能是个小头头。”郝老头说。
“爷爷,别那么说,他一定是工作忙,腾不出手,就像我一样,都半年没回家了。你看我要是回家,这块的康复谁来做?”雪中炭设身处地的说。
“中炭,他可不像你说的那样。我在他眼中都不如他那白毛狗!他对他那狗可上心了,我早被他扔到耳门以后了!他再忙,连打个电话的功夫都没有?”郝老头说。
“老哥,你就十足吧!怎么还挑起孙子的理儿?又不是没儿子?”吴老二说。
“老二,你可不知道我为我那孙子付出的有多大,满月后就送到我家,我和他奶奶一直伺候到十二,才让他爸接到城里上学。”郝老头说。
“那是你乐意,老贱种!儿子的孩子媳妇为啥不伺候?他给谁养的?”吴老二来了勇气。
“我那儿子你还不知道,啥都听媳妇的。这媳妇都让他惯上天了,生个孩子可立下了大功劳,口口声声为我们郝家立了大功。是,生沿新时难产。她就说这孩子是来要她命的,就不稀罕,强把火对付满月,让我和他奶奶抱过来了。你说他奶奶感情他妈了,伺候他十多年,应该有感情啊!可这孩子咋就一个电话没有呢?是不是个白眼狼?”老好头越说越气,“都是这时候的社会把他们惯的,粗粮不进肚不说,某那孙子媳妇连火都不烧,两口子除了吃馆子,就是叫外卖。两口子到现在没有孩子,是不是不烧火拐带的?怕是老郝家真的要断了烟火!”
“老哥,你没问问是想生生不出来还是坐地不想生?现在有不少年轻人不想生孩子,嫌孩子闹,又浪费钱财影响生活。这咱这孩子极端自私,眼中只有自己,连儿女都不要了,还想孝心父母,你就别心思!你说这不假,我那儿子对我都不跟对他那狗用心。那狗有病还住院呢!我她管过吗?也别说一点光借不上,这敬老院的费用全他拿。可是他的心一点都不在你这儿。他的心第一在他媳妇身上,第二在他孩子身上,第三在他那条巴儿狗身上。”
“这么说,你在你儿子身上排第四了?”
“没有第四。他心太小了,只容得下三个位置。”吴老二说。
出了康复院,向东放眼望去,一排排整齐划一的乡下瓦房,独门小院。院内砖铺小道直通上屋门口。小道两旁是自家菜园,现在秋葱、秋白菜生长正盛,一片苍绿。白陈两人站在一家门口欣赏院内幽静,引起了院主人的注意,以为是来了客人。走出房门迎接。
“子彬?你怎么会在这儿?”白天生惊讶道。
“你怎么会来这里?”子彬问。
“我是无事闲游,走到了这里。你怎么不在城里了?”白天生问。
“说来话长,一句话二句话说不明白,到屋里坐。”子彬发出了邀请。
“你去吧,我到那边走走。”陈雁魚推辞说。她不愿见姚琴瑟。
文子彬白天生两个人进了屋。子彬倒了杯茶水递给天生,白天生把杯放在一边,“我没有喝茶的福分也没有喝茶的习惯。”
“彼此彼此,还是老样子,一点也不适应新形势。”子彬依然是随和中带着腼腆的老样子。
“子彬,我想跟你探讨一个问题。包括我们自身在内,为什么对父母恋恋不舍的亲情越来越淡?我父亲对我奶奶的那份孝心和恋恋不舍的亲情,可以说天地可鉴。都说老猫房上睡一辈留一辈,可我们对父亲的孝心比起父亲对奶奶的孝心可要大打折扣。那份恋恋不舍的亲情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子彬接道:我父亲死时,我们都没在跟前,更没折腾过我们。当时也只是心里热乎燎一阵。至于我爹对我爷爷奶奶如何,我见都没见过。不过我对亲情有过思考。我的观点是,啥是孝心?孝心就是父母不能劳动时,有求必应。给父母买买菜、送送米;在父母临终时守在跟前,亲手给父母端泡屎接泡尿,报答父母擦屎刮尿之恩。百姓人家,哪个人不是母亲用奶水一口口奶大的?不是一把屎一把尿伺候大的?这奶水之情和屎尿之恩不是用金钱所能报答的。知识越多、文化越高,越有钱,感情越淡漠。用数学观点说,就是感情与文化、知识、财富成反比。这个比例系数我没找到。你看看从古到今有钱人有几个在父母临终时给父母端泡屎接泡尿的?都嫌埋汰。把这活交给保姆。其实,从感情、孝心来讲,这才是最忠实的感情、最大的孝。是报答母亲擦屎刮尿之恩的最好方式。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有一定的道理。你不在父母跟前,能帮父母多大的忙?能在父母临终前端屎端尿吗?再说说感情,啥叫感情,感情就是从小到大‘妈,妈’地一声一声地叫出来的。就是这些永不消失的记忆在岁月中酝酿沉淀出来的。如果从小到大不在父母跟前还谈什么感情?
“我和你的看法有些地方不太一致,读书人有钱人他们亲情淡漠的原因也不一样。读书人,是因为他们懂得太多把事情看得太透,这一多一透就把亲情冲淡了。在他们看来父母老了,没有那么多来日方长,生老病死本是人之常情,因此,也就没有必要冒着人财两空的风险;有钱人可以用钱摆平这一切,没有必要自己动手,劳神费力。小抠的,更是吝啬鬼一当钱财不受伤。在他们心中钱财是第一,根本没有父母的位置。还谈什么感情?”白天生说。
我们还是从吴老二说起吧,吴老二的儿子是个普通市民,养狗是当前城市的一种风气。养的人不见少。他们之所以养狗,还是有钱。他们养的狗一般都要三五千,而且还要理毛、洗澡、买特定狗粮。算起来一条狗花钱也不少。所以养狗人不算穷人。这狗既不看家也不卖钱,就是玩耍。像满清时玩鸟猎鹰一样。可是,他爹有病找他,他非常反感。推给他哥哥。两人踢起了皮球。你说不孝吧她还给交了养老费,你说孝吧?还不如一条狗。就处在这么一个尴尬境地。总之还是一句话,生活富裕了,亲情淡漠了。这样的事在百姓中绝非个例。子彬说。
“行啦!这种事咱探讨不明白,你说说你吧,在城里住好好的咋又回到乡下?”
我和琴瑟结合,我就顶算做了上门女婿。琴瑟没有要我一分钱,开始时住的也是她的房子。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社会的舆论几乎被资本控制。琴瑟虽然注重感情,以人为重,但她周边的人则是以金钱为重。她的母亲就说:嫁他干啥,连个戳烧火棍的地方都没有!她的小弟妹更是直言不讳:到老年大学,那里都是大学退休教授。凭我姐长这样,年岁又不大,手扒拉挑,找啥样的没有?琴瑟不被那些闲言碎语和各种诱惑所动,坚定地嫁给了我。半路夫妻苦难多。我们没有因为钱的问题吵闹过。我想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她没把钱看得比人重。没有计较个人得失。恶习也好良习也好,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八十多岁的人脾气秉性那么好改?老太太好动、登巴上高。琴瑟急一阵善一阵的说:人老了最忌讳摔倒。可老太太哪里听得进去?说急了,老太太就回一句:你是不是咒我!琴瑟的好心被她的一句话淹没了。终于有一天,上窗台挂裤衩,跌了下来,摔坏了骨头,卧床不起,人人放。琴瑟自然少不了磨叨:一天嘴拜年似的告诉,别登巴上高,年岁大了不比年轻。就是不听,咋样?自己遭罪不说,还麻烦别人。我没伺候着我爹我妈,这次又让我开了眼界。老人这泡屎可是太难伺候了。老太太便秘,不喝番泻叶屎不下来。七天一次,拉下来一大堆,在肠胃里呆了七天,臭味可想而知。老太太虽然不算太胖,可也不瘦,一百二十多斤足有,琴瑟一个人不动。我只好帮忙。琴瑟是一个爱干净的人,动手收拾那屎,还要洗屁股。真是一大考验。头两天,吃饭都恶心。渐渐地适应了。琴瑟说,伺候小孩我没为难过,伺候大人可是太不容易了。一是身子沉,不动,一是这泡屎跟小孩子不一样。我妈小时候给我擦屎刮尿,现在她老了,我给她擦屎接尿。终于给我报答母亲生养之恩的机会。再苦再累再埋汰,我也要亲手伺候我妈。没几天老太太瘦的一层皮。让人看着可怜。都说养儿防老,老太太有四个儿子,一心想住进儿子家。话里话外说儿子的家才是她的家。当然也不全怪儿子媳妇,老太太自身也有原因。千原因万原因,老太太回家成了她的遗愿。一个月的日日夜夜琴瑟被折腾得精疲力尽。亲眼看到母亲末日来临行将就木的恐惧和绝望。深深的体会到风烛残年回天无力的痛苦和无奈。那天晚上,琴瑟一改往日的开朗,神情变得严肃,“你我虽然是半路夫妻,可也已经二十多年了,比这咱的年轻人婚龄都长。二十年来,要说没红过脸那是瞎话,可从来没大吵大闹,更没因为钱财问题斤斤计较,而是互谅互让,把我们的半路相逢经营得不是原配胜似原配,创造了半路夫妻和谐相处的典范,留下了美好的记忆。相处是美好的,离别是悲惨的。”琴瑟说着掉了泪,她哽咽着说:“你快奔八十,我也快到七十了。悲观地说已经没有来日方长了。我妈的今天就是我们的前车之鉴。 ——不可逾越的前车之鉴。我们的不幸是在前车之鉴到来之前(死别)还要经历一次生离——往日的欢声笑语、嘘寒问暖不再。面对的是冷清的夜晚孤身一人,陪伴的只有无穷的思念和无尽的寂寞没有人强迫我们离开,然而我们都有各自的儿女,儿女们有儿女们的情况和不同,我们终将落到儿女跟前,终将叶落归根各奔他乡。我们不能等失能那天把自己像垃圾一样地丢给儿女。那样会显得我们既贪婪自私又毫不顾及儿女。" 琴瑟是个明白人,"咱们的处境注定这样尴尬,早晚是要分开的,有多少老夫老妻晚年被儿女强行分开的?咱们就更不奇怪了。早一天比晚一天好,别等有病了,糗糗到儿女跟前,儿子姑娘不说啥媳妇姑爷也会说:年轻时在外面寻欢作乐躲清静,老了老了没能水了找上儿女。他们即使嘴上不说心里也会这么想。”
姚琴瑟说完,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我的心也非常难受,我们自从走到一起,就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安居乐业从来就和我们无缘。我们都是农村出身的,所以对苦和累没太在意。从来没有追求过安逸浪漫的生活。知足常乐深深地植根于我们的基因中。
一辆搬家车把琴瑟连人带东西拉进赖家,把子彬一个人扔在那个伤心地。
两个女儿听说后,前来征求归宿。子彬说,“爸暂时哪儿也不去,你们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就是爸的最大心愿。爸也不瞒你们,爸现在感觉良好,再坚持几年没问题。爸要在这几年里清静清静,不能自理那天你们再伺候爸也不迟。就这样我从城里搬到了这里。这里房子租金低,而且吃饭有食堂,伙食费也不高。那天,我对两个女儿说:文秀的日子我没啥操心的,文羞的日子却让我放心不下。我知道,董风让你一辈子不舒心,可这世上啥人都有,一就摊上了,有啥招?虽说可以离婚,可婚姻不是买东西,这个不好换一个就一定好吗?婚姻本来就是一半在天一半在自己。摊着好的是你的福分;摊着差的是你的造化,再分能过还是过。毕竟是从小的夫妻,底子还是纯的。孩子是你们俩的,心即使不在一块也不至于离心离德。半路夫妻夹生饭,前一窝后一块那么容易吗?俗话说,砍的没有旋的圆,好刀口药不如不拉口。别羡慕网络和同事们谈论的好男人好女人,那都是她们给你的错觉,接触之后,不如意的十有八九。两口子过日子,不要因为钱咯咯唧唧。认为钱是过日子的根本,其实人才是根本。
半天,文子彬又说:在这个资本盛行,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的思想无不打上“钱”的烙印。对“钱”的渴望已经超过了道德的底线,瞪着眼睛向“钱”看,有钱走遍天下,无钱寸步难行。人逐渐地成为金钱的奴隶。似乎钱比情重。其实,这就是资本的罪恶,它毒化了人们的心灵,败坏了社会风气。扭曲了人的观念。要正确认识钱的地位。没钱不行,养家糊口要钱,孩子上学要钱,有病上医院要钱似乎一动地方就需要钱。钱的需求是无止境的。可我们也不能为了将来一个劲地攒钱。甚至不吃不喝。孩子念书是个固定需求,但也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至于日常生活,更是要有自己的标准,不要攀比。吃大饼子和吃饺子,除了嘴香一阵外,更是没有什么两样。追求美好生活是我们的向往、奋斗方向——也只是向往、方向而已。够用就好。不要贪得无厌,不要人为财死。多少叫够用?这里有个“度”的问题。这个“度”也可能是个区间,也可能是个极限。这个“度”也因人因家而异,一家一个“度”自己掌握。
家有千口主事一人,不能七股当家八股主事。木匠多盖歪歪房子。所以不能都听。如若今天听你的明天听他的,将是一事无成。所以当家的就起主导作用,不仅拍板定案。更要综合各方意见,本着家庭的主导思想,做出正确的决定。统一思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平时就要把过家的思想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贯彻下去。使家庭成员有一个过日子的基本思想。小家小户过日子总的指导思想是:勤俭节约细水长流、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具体细节是(1)、福是人享的罪是人遭的,吃好吃坏都是香在嘴臭在屁股,
(2)、先吃坏的后吃好的越吃越香;先吃好的后吃坏的越吃越难咽。
(3)、不要吃探头食;不要手背朝下。
(4)、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
(5)、过日子不要灶坑打井房顶扒门;不要过敞门日子;不要猫戴帽子也是朋友狗戴帽子也是朋友。
(6)、家和万事兴,家丑不可外扬。
“天生哥!不早了,回家吧!”是雁魚的声音。
白天生起身告辞,文子彬一直送到大门外。
秋阳明亮而温馨。望着远去两人的身影,子彬心里很不是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