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贴对联
齐老爷子笑着拍了拍她的手背,“我们赶不上婚礼有什么,最重要的是,温温尽快和人家结婚,别拖着人家,”这年代,拖着女方谈恋爱好几年不结婚的男人那叫不负责任,他的孙子可断不能成为这样的人。
齐老太太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她只是有些怅然,最疼爱的孙子,结婚时却不能亲眼见到,想想就觉得失落。
但她转而就振奋起来,温和笑道:“他来信不是说差不多八月份就要办婚礼了吗?让我好好想想,能送小孙媳妇什么见面礼。”
齐贤君笑着点头,她摸了摸自己空荡荡的手腕,“我已经想好了。”
她转身把最后一碗饺子端上了桌,三人一边说着远在东北的亲人们,一边憧憬着再次未来见面的时候。
1974年最后一夜,时针划过十二点,新的1975年也就到了。
第二天早上满大街都喜气洋洋的,大年初一,大家还要上班,石秀兰起了个大早,她在锅里熬着浓稠的浆糊,高声催促叶微,“大妮儿,你福字写好了没啊?”
叶微手里毛笔落下一横,一个端正的黑色福字就落在了红纸上,她同样大声回答,“这就好啦!”
说完,她就握着剪刀,把整张红纸上的福字咔嚓咔嚓剪下来,和一对春联、横批一起交给了旁边兴奋等待着的虎头,笑着道:“好了,找咱妈贴去吧。”
虎头“诶”了一声,就高高兴兴捧着对联和几个大福字跑了出去,而叶微抓紧时间,把小的福字写好剪下来。
石秀兰对着这崭新的对联一看,高兴道:“真好看,比咱们厂发的那个好看多了!”
制药厂是发了一对春联和一张大福字的,但完全不够用,屋门上、水缸上,哪怕酸菜坛子上也得贴个小福字啊。
所以石秀兰弄来了红纸,还借来了毛笔墨水,让叶微一大早就开始写福字。
石秀兰把锅里的浆糊盛出来,带着虎头去了大门边,“来你举着碗,妈来贴春联!”
“三十不停战,初一接着干”这个春联不太喜庆,石秀兰有点嫌弃,没用,让叶微新写了一副。
看着眼前的“事事如意大吉祥,家家顺心永安康”,横批是“福气盈门”。
石秀兰美滋滋地小声嘟囔道:“这才喜庆呢。”
石秀兰把两个对联贴好,她认识很多字了,也懂了点字的美丑,和其他人家门口的一对比,她顿时觉得自家门口更好看了。
“看看你姐这字,多俊!多漂亮!”石秀兰特意退后了几步看。
虎头也连连点头,认同道:“我们老师也说了,姐和陈大哥的字特别好看!”他之前用的作文本里有过陈温均的指点,也有一点叶微的字迹,他们校长偶然一次看见,说这好字难得一见。
石秀兰顿时有荣与焉,跟他念叨,“你可得好好练字,不能丢你姐的人!”
叶微此时捧着一叠小福字出来了,笑着道:“妈你说什么呢?什么丢我的人?”
“我跟虎头说让他好好练字呢,”石秀兰看了看这堆小福字,高兴地点头,“这些就够用了!”
春联中间贴一个大福字,几个屋子门口贴的都是大福字,等贴完这些,石秀兰就开始给家里的小东西们增添福气,酸菜坛子、橱柜门、炕箱……最后剩下一个小福字。
石秀兰左看右看,最后福字背面黏上浆糊,她“啪”一下给拍到了塑料外壳的暖水瓶上。
她满意地拍拍手,“好啦!”
现在家里更有过年的喜气了,石秀兰匆忙去上班,她走前跟叶微叮嘱,“你和虎头在家下饺子吃,今天早上食堂估计没啥好吃的。”虽然不用吃忆苦思甜饭了,但树根和粗玉米面还没用完,肯定还得再做两天早饭。
叶微就煮了饺子,她用饭盒单独装了十个饺子,等去制药厂时,去食堂给石秀兰送去了。
叶微匆匆忙忙去技术部上班,郑主任他们把装橘子的篮子还回来了,还有点自家做的好吃的。
“这个炸萝卜丸子你尝尝,可好吃了,晓红就喜欢吃这个,”陈叔笑眯眯道,给叶微送了几个炸萝卜丸子。
郑主任带了点糖花生,李叔送的一把炒黄豆,因为之前买房子的事儿,叶微和李婶的关系也不错,这个年代黄豆很不好弄,都是去医院时严重营养不良,才能给开几两的营养品。
大家送的吃食都香喷喷的,叶微也跟变戏法似的,从兜里掏出一把烤栗子,给几人分了,这是她早上煮饺子时在炉火边上顺便烤的。
“你这抽屉和兜儿就跟百宝箱似的,啥好吃的都能掏出来,”郑主任笑着道。
叶微笑着眨眼,自己摸出一个扒壳,一边弄一边说道:“现在还带点热乎气儿呢,你们快尝尝。”
烤栗子没什么很重的味道,只有栗子本身的软糯香甜和火烤香气,还有点温热,叶微吃噎了就喝口刚才在食堂打的热水,配着刚得到的三种小零嘴儿,吃的美滋滋的。
和谐的办公室关系就是爽!
私底下再放松都行,一进入工作状态,叶微就拿出了一百二十分的认真,穿上白大褂就心无外物,一心一意。
中午下班时,叶微接到了门卫大爷托人带的信儿,她有个云省的包裹到了。
叶微一听就知道是林芝和寄来的,她跑过去签字收了包裹,放到办公室就继续开始工作,等晚上回家后,她才打开。
“是那位云省的林同志送来的?”陈温均问道,他知道叶微偶尔会和对方通信。
“嗯,”叶微点点头,笑道:“她是一位很认真的研究者,正在做降压药项目,我们俩一直有联系。”
打开包裹,叶微先看到最上方的一封信,被压得有点皱皱巴巴,她拿出来抚平,拆开细读。
还是按照两人以往的风格,林芝和先聊了聊半页纸的近况,又说了三四页的药物方面探讨,不过这次的信件后面,还有她写的包裹里的东西,“内有半斤老红糖,一瓶花酱,两斤米线,一包晒干野生菌,”后面是详细介绍的吃法。
这是这个年代寄东西的普遍做法,附信一封,能让人对上东西数目少没少,毕竟物资珍贵,大家对待起来都是谨慎再谨慎。
包裹的最上面是一个黄色纸包,叶微打开一看,是元宝状的红糖块,颜色红中发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