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茶叶会上的供春壶
从湖北黄冈回来以后,我家庭主妇的日子又开始了,每天洗衣刷碗带娃管作业,给当滴滴司机的老公做饭。
这天,我正用手机操纵着扫拖一体机打扫全屋的卫生,靠科技当地主婆监督机器人干活的时候,电话又一次响起……
“喂,哪位?”我问。
“优姐,是我,鹏鹏。我朋友有件事想咨询一下你。”
我没有想到的是,这通电话的蝴蝶效应最终把我派到了山西的矿区,命运的车轮又一次推我走上了探险之路。
引子:茶叶会上的供春壶
几天之前,上海茶叶展会上,一件紫砂红壶引起了我两个朋友的注意。
卖家是个尼泊尔人,卖的是一把红色古朴纽结的紫砂茶壶,开价3000元人民币。
刘宇拿过来一看,壶底刻着三个古拙的字:供春制。
这供春壶可是来头不小,是明代正德、嘉靖年间,江苏宜兴制砂壶名艺人供春所作的壶。制壶艺人名龚春,是进士吴颐山的书童,在金沙寺伺读期间,偷学老和尚的制壶手艺,以手指捏紫砂为壶,仿照树瘤的形状,自成一派的古拙作法。
刘宇一时兴起,就跟尼泊尔人攀谈起来,询问他壶的来历。据尼泊尔人说,他自己是混血儿,父亲是中国人,母亲是尼泊尔人。十几年前家里就有这把壶。他不喜欢喝茶,就把它和其他尼泊尔特产拿来一起卖掉。
刘宇内心藏着窃喜,还价人民币两千元,顺利成交。他回来路上,欣喜地告诉同去的朋友薛鹏,这把壶的材料是紫砂红泥中的精品朱泥,光材料就不止两千块钱,尼泊尔人当现代染料卖了。
刘宇回来泡过茶之后,愈发觉得这个壶不同凡响,于是约了薛鹏,周末一起去上海文庙的古玩市场,找专家给鉴定一下,也好证明自己的判断。
哥俩到了拍卖行,专家一见这壶就赞不绝口,说这壶叫“老红珊瑚婴供春壶”,是造型独特稀少难得的树婴老壶,观实物鲜艳的红色往壶壁层渗透,连内壶壁也隐约透出淡淡的红晕来,工艺独具匠心,至少估值80万人民币。如果肯拿去拍卖的话,最高可以到400万。
刘宇压抑着激动的心情,拉着薛鹏又去了第二家拍卖行,好家伙,这边的专家给了600万的估值。并说,如果委托拍卖行拍卖,佣金5-10,个税3,但有流拍的风险。刘宇又咨询了下鉴定费用,专家说不需要,只要委托给他们行就可以代办。
回来路上,薛鹏一路开车,听刘宇吹着欢快的口哨,特别郁闷。投资两千元,两天变六百万元,这投资回报率,也太惊人了,自己居然错过了。而刘宇则开始畅想下一步的计划,并打算去北京参加下苏富比艺术周,寻找最合适的拍卖行。
回家以后,薛鹏心里不踏实,就给我打了电话。
“优姐,我朋友现在不知道这帮专家是不是忽悠他,万一这壶值一千万呢?你能找人给看看吗?”薛鹏是我的高中同学,同在上海,是个材料供应商。
“我做鉴定不专业,但我可以帮你找人问问。”我想到了那个混在多伦路一爿小店面里的秦汉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