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改革与战争(1)
“……”
我这是又被唤醒了吗?
“是的,由于事态紧急,我不得不再次这样做。”
那……我脑中的东西清理完了吗?
“很抱歉,依旧没有,还有部分生命力较为顽强的芽孢杆菌属细菌,它们我暂时还找不到有效的清理方法。只能让它们保持休眠状态。”
好吧,那你说说现在的时间?
“您这次沉眠的时间,已经达到了2240天,现在已经是“神启11年”的一月份了。”
已经过去这么久了么…
那么,这次又是发生了什么事呢?
“战争。”
好吧,这次又是打谁?
“你误会了,我并不是想要发动战争。这只是在陈述客观事实。大唐境内,已经爆发了多处局部战争了。”
怎么,他们又想要推翻你?
“不是,交战双方都不敢宣扬挑战我,他们一方是由学识官们领导的农民军,一方则是地方的地主阶级。”
你扶持的那些官僚资本呢?他们现在应该也很有实力了吧!
“他们我倒是比较放心。”
为什么呢?我记得按照你的计划,他们不是掌控了不少军械制造和基础生产资源吗?万一他们成长起来……
实际上真正控制生产的,可不是那些大贵族,而是底下的“学识官”们,贵族地主们只知道利用这些敛财,却没有扩大生产的能力。按你的理解,你可以把他们当成我培养的“暴发户”就行了,虽然他们有钱,但是由于大部分财富是我赋予的,以他们的知识水平并不能做到真正“认知”、“管理”这部分资源,所以,他们得到财富容易,失去它们也同样容易。
那么,对于现在交战的两方,你打算帮谁?
“现在,我暂时谁也没帮。但为了以后的稳定统治,我又不得不帮其中的一方,所以才将你唤醒。”
我有些不明白,学识官们我记得是属于你直接管辖的教令院人员对吧。那他们又怎么能越过你直接对地方发动战争呢?
“其实,在对各学识官与我直属军的培育中,我不仅注重于专业知识的培养,也还有意地添加了不少对阶级剥削本质,社会运作体系等思想的论述,我甚至将我们的历史上的各国革命实践与工农红军等政权革命事例改编了一下就夹杂在一堆小说中作为“神创书籍”大量印发给他们观看。”
也就是说,你实际上在慢慢的促进知识分子的反抗意识觉醒,为接下来掀翻整个地主阶级做准备?
“是的,就像我上述所说的那样,我甚至将所有工厂的直接管理层都逐步替换成了教令院的人。但现在看来,我发现自己似乎还是太急于求成了,原计划,改革运动应该是在“神启15年”左右才能发动的,毕竟,现在有思想有学识的人还是少数,我在各地方部署的军队也很少很少,他们基本不可能成功,而且,就算是我帮助他们,让他们建立反抗政权。但他们在直接抗争中一定是会大量牺牲的。
这样的话,我培养的人才,这些花费了大量时间才培养出来的人不就减少了吗?我还需要他们来完成普及现代知识体系的教育任务欸!唉,这群年轻人接受新思想容易,但也总是太冲动了…”
他们为什么选择在此时发动革命呢?
“我想起因应该是一年前南方的旱灾吧,从全国范围来看,虽然此刻的粮食生产已经达到了全民基本需求的36倍,甚至说,即便让每一个人都吃饱,总量依旧是盈余不少的,连国库的储备粮都可以不调用。
但它们分布得很不均匀,不管是从地域来看,还是从阶层来看都是如此。这次旱灾让南方一个省就死亡了两三万人。甚至连富饶的成都平原附近都由于哄抬粮价,饿死灾民不少。这次事件后,拥有电台的教令院高层纷纷向我状告地方官吏的罪行。”
你怎么回复他们的呢?
“我没有明确的告诉他们我的想法,而是让他们多看看我刚印发的几本书。”
大概讲的什么呢?
“其他的都是不怎么相关的,只有其中一本较为重要,我在书中告诉他们:社会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社会上多数人的共同运动,而要有多数人的共同运动,就必须有一个共同的理想主义作为准则,没有多数人参加,不管你怎样研究问题,永远也没有解决的希望,最多,也只是得到一些“大发慈悲”的上层阶级的“关怀”,安抚一下就没有后续了。这是历代王朝几百年的统治历史中,始终被悲剧色彩和绝望气氛笼罩的根本原因…”
你这是间接准许他们造反吗?
“算是吧。但我本来只是希望他们拉拢,启发民众,促进地方抵抗运动的发展,这样的话,地方就会稍微收敛一点,我也好继续发展几年,为后续革命工作做更加充足的准备。但…他们太快了,不到一年竟然就组织起一场浩浩荡荡的民权运动。”
这个过程中他们就没有被地方镇压吗?
“这倒是他们聪明的一点吧…由于我对教令院有直接的也是唯一的裁决权,‘学识官’们即便是触犯了法律,也要由我亲自审问,判刑。他们渐渐地成为了独立于地方管制的存在,虽然没有军队,却扮演起了一个监管机构的角色。这使得他们平时并不惧怕地方官吏,因为即便是他们领导民众游行,起义,前来镇压他们的官军也会碍于我的存在一般不敢直接杀了他们,而是会转交给我处理。”
地方军看来还是挺怕你的武力威慑啊!
“这只是其中一点,其实更重要的是,他们也需要这些有学识能看懂我所编撰书籍的人。去帮助地方发展经济,提高农业生产。由于利益相关,所以地方平时也尽量忍让了他们。但这次不同,事件闹得太大了,在全国各地教令院附属机构的组织下,超过80万民众参与了起义。”
那也不错啊,就此推翻封建脚铐也挺好的,反正事情发展到此,不流血牺牲是不可能的了,长痛不如短痛,尽快解决是最好的。
“不够啊!远远不够,且不说组成这80万人农民军的人大部分都是散兵游勇,实际接受过一年以上训练的只有数万人。
而且此时除了我基本掌控的八万中央军和两万神策军外。各地旧唐军光是在编制的就有40余万,更不用说还有地方节度使的私军,这些人都是农民军的巨大威胁。”
那双方精锐的实力对比呢?你不是说,地方也有少量经过你思想指导的火枪部队吗?他们应该也可能加入农民军起义吧!
“唉,这些人是不会主动参与这次叛乱的,他们只听命于我的直接调令。
一共八支部队,西北边塞三支分别部署在安北都护府和西州、庭州两地,东南沿海三支,他们分别在徐州洪州和交州,还有两支制衡吐蕃,位于兰州和巴州。除了兰州的部队有3200人外其余每支部队都在2000人左右。”
也就是说,交战双方打的是一场冷兵器战争?
”不,实际上,由于为了保证戍边军队在抵抗外敌时的绝对优势,我分别在南部的洪州和北部的安北都护府置办了工艺较为简单的火筒制造厂,他们现在已经各自生产了超过四万支火筒列装各军了。而反观农民军,除了前些年由于流寇侵扰,我专门给扬州地区的教令院配备了300人的火枪队外,他们什么也没有。”
那他们打什么啊?
“没办法,信息不对称啊!即便是教令院的最高层,他们也不清楚各地的军备情况。”
那你打算怎么办呢?这样下去他们一定会死伤惨重还无法获胜的。
“正因为不知道,所以我才请教你啊!如果我选择帮旧势力一方,安抚农民军,那么后几年教令院一定会被地方层层打压,再想领导反抗就更不容易了。
但如果我反过来直接帮农民军,那就相当于和旧势力直接决裂,那时我们可就要面对全国上下一片混乱的局面了,况且,那种情况下,地方也会和我直接撕破脸,不再饶恕教令院那些非常宝贵的知识分子,这样一来,我这几年的教育投入不就几乎白费了吗?”
让我想想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