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一章
11月底,天寒日短,大风刮起。
唐伊坐在木凳上,盯着眼前的火炉子发呆,嘴里不断地呼出冷气。
炉子前面的李大爷拿起铁钩,把炉盖子掀起,往里面添了一块蜂窝煤球,炉内火苗四溅,烟雾升腾而起。
片刻过后,屋内又陷入安静中,只能听见火炉里炭火噼里啪啦的响声。
李大爷坐在火炉边,瞥了一眼唐伊,看着那脏兮兮的大半张脸,从一旁的抽屉里取出崭新的手绢递给她。
唐伊正在回想眼前事情的来龙去脉,余光闪过一双黝黑的手,一块手绢被托在手心上,她抬眼看着李大爷。
“小姑娘,拿着,擦把脸。”李大爷把手绢塞进唐伊的手中。
唐伊捧着那块手绢,手绢是蓝色底纹,绘着鸳鸯鸟,很新,让人不忍心就这么擦脸。
“你这小小年纪,大冷天的就这么在外面冻着,也不嫌冷。”李大爷见唐伊脸上恢复了血色,开始了絮絮叨叨。
“你要找的人是李田观?”他把手放在火炉上方,看着唐伊问道。
唐伊先是一愣,这才想起来原主是来找人的。
她点点头,没正面回答李大爷的问题:“李大爷,这是哪一年?”
唐伊说完后便看见李大爷瞅了她一眼,似是觉得她很奇怪。
李大爷正嘟囔着要回应她时,岗亭的玻璃被人敲了几下。
“李大爷,今天的报纸来了。”外面来人是年轻的邮递员,穿着军大衣,背着蓝色挎包。
他看见唐伊,先是一愣,接着又对李大爷说道:“这是您的孙女来了?念叨了这么多年,总算看见你这神秘孙女了。”
李大爷把岗亭的门打开,一股冷气钻了进来,唐伊打了个寒颤。
“今天的报纸我琢磨着咋比平时少。”李大爷把报纸虚虚掂了下,夹在咯吱窝下面,接过来邮递员递来的一张纸,仔细看了看,这才在上面认真地签了字。
“是,今天少了人民日报和大众电影,今儿没送过来,明儿一起给您带过来。”邮递员笑嘻嘻地说道。
“明儿你记得着点,电视台没报纸可不行。”李大爷把签好字的纸张塞给邮递员。
邮递员把纸张塞进蓝色挎包里,应了声“您放心”,挥了挥手转身骑着自行车,一溜烟已经骑远了。
唐伊听着两个人说话,瞥见李大爷咯吱窝底下夹着的报纸。
那沓纸最上面的是文艺周刊,上面写着1986年11月23日。
唐伊回想着,自己明明正在新世纪与朋友看烟花,却没想到一阵天雷滚滚,紧接着闪电而来,眼前出现五彩斑斓
醒过来之后便来到了这里,还是倒在了岗亭地外面,是岗亭里面守门的李大爷把她救了回来。
据说她是来找人的,在天寒地冻的外面等了半天,不知怎么的,就晕过去了。
“小姑娘,再喝点水,里面我放了白糖,暖和暖和。”李大爷说道,把手里的水杯递给唐伊。
唐伊道谢,这才接过来水杯,搪瓷水杯边沿已经有些透出瓷制裂纹。
她抿了一口,水在口中甜滋滋的,整个人身心都放松下来。
“小姑娘,听大爷一句劝,回家去,这天寒地冻的,又赶上电视台的人都出去采访了,这几天他们都不在台里,你要找的人早就走了,且得在外面好几天才回来呢。”李大爷见唐伊正喝着水,便开始劝告她。
唐伊用手捂着水杯取暖,一时半会没想起来:这个身体的主人怎么会来到这里,而等的人又是谁。
她又喝了几口水,看着眼前的火炉,煤球正烧的旺盛,身上已经暖和了一些。
“大爷,那他什么时候回来呀?”唐伊想要知道等的人是谁,以便做好之后的打算。
“小姑娘,怎么着,你还要等啊,那个李田观刚来上班没几天,你晕倒的时候,他正好路过要出去,我专程问过了,说不认识你,接着人就走了。”
唐伊点头,水杯中的热水起了点作用,脑海中开始回想起身体的原主,还有一个模糊的影子,那是一个男生,正在埋头学习,而她一直盯着那个男生。
她隐约能够感觉到,这个男生应该是原主喜欢的人,可惜看现在的情况,已经有些错付心思了,而且那个男生明显不喜欢原主。
“你家在哪个村里?”李大爷看着唐伊瘦瘦的身板,想到了自己的孙女,便觉得她怪可怜的。
“呃”唐伊有些犹豫,乍一听村里这个词有些陌生。
她原本就没什么家,在新世纪父母因意外车祸去世了,她是在亲戚家里轮流被照顾大的。
但这里的原主很明显是有家的,只是脑子里一时半会呈浆糊状态,还没有理清楚思路。
“不着急,好好想想。”李大爷在心里暗自舒了口气,他正怕这个小丫头脾气倔,不肯回家,非要在这等着那个李田观。
看眼前小丫头的年龄,不大,可能只有2122岁,想是比自个的孙女还小几岁。
外面的风又呼呼刮了几下,吹的岗亭门刺啦作响,门缝里不断地钻进来冷气,吹散了小岗亭内的烟雾。
岗亭简陋的窗户由于一冷一热的交替,已经有些模糊不清,看不清外面路过的人群。
“唐家庄。”唐伊脑海中模糊看清村子名字,还有模糊的家人的背影,几间红砖房,以及院子里的一群鸡鸭。
“唐家庄距离这里不远,骑自行车也就一个来小时。”李大爷边说边用火钳把搅合了下炉子,从炉子底部涌出来一些煤渣,火烧得更旺一些了。
唐伊点点头,她虽然已经在脑海中有了村子的概念,但对回家的概念一点都没有,想必原主是没怎么出过村子的。
她又抿了口糖水,甜腻充斥在口腔。
唐伊摸了下穿着的棉衣口袋,里面有些钢镚;又扫了眼身上的穿着,上衣是棉袄,而腿上的棉裤外面套着蓝色的裤子,脚上的棉鞋已有些灰土色。
这身装扮大约是原主父母置办的,虽然穿上很臃肿,但丝毫没有透出一丝寒冷来。
岗亭玻璃又被人敲了几下,接着听到外面有人喊着“李大爷,我来给您送煤炭。”
那是略带雄厚的声音,夹杂着冷风的呼哧声。
“来了。”李大爷边大声回应,边又给唐伊倒满了水。
他把刚才收回去的白糖取出来,塞给唐伊:“小姑娘,自己放糖。”
岗亭门开,冷风瞬间涌进来,大爷打了个寒颤,嘴里嘟囔着“才11月,咋这么冷。”
他边说着边走了出去,岗亭的门又关上了。
岗亭内只剩下了唐伊,她看着那袋白糖,散装糖是用塑料袋装的,外表看明显已经不细腻了,放的时候久了,糖结成了一块块的小疙瘩。
她抬眼环顾着岗亭内,圆形结构,只有一张小桌子,桌子上放着一些纸本,她翻了几下,纸张下面压着两本复写纸,看样子这纸是供来往的行人使用。
桌子下面有个木质大箱子,没有盖子,里面装着一些衣服鞋子,最上面是一件外套,蓝色的外套打着补丁。
唐伊四处看了看,又把身上的钢镚都拿出来,钢镚散落在桌子上,有一分、两分、五分的还有一些零碎的纸币,都是小金额的。
她清点了下,因为有分的钢镚,唐伊有些不习惯,好几次都把带分的钢镚四舍五入了,数了三遍才点清楚,兜里总共一块六毛五分钱。
“不到两块钱。”唐伊自言自语,看着手边的手绢和白糖,又取出来几个钢镚,放在桌子上。
她虽然不知道现在的物价水平,但按照逻辑猜想:还有分的钢镚,消费应该不高。
在李大爷这里已经耽误了一些时间,再加上李大爷也给了她应有的帮助,在她的概念里,给钱是最好的回报了,只是不知道剩下的钱够不够她回唐家庄。
唐伊看着模糊的玻璃,用袖子擦了下,玻璃上的水雾消散,看外面更清楚了一些。
从玻璃影子中,先透出了她的长相。
白皙的皮肤,杏仁眼露出天真,脸颊透着岗亭内因为暖和而显露的红晕,五官大而精致,跟新世纪的长相一模一样,没有任何改变。
唐伊放心了一些,并暗自庆幸不用太接受新的面孔,这倒是一件安慰的事情。
岗亭外传来一阵说话的声音,是李大爷和刚才那个雄厚的男声,唐伊这才忽略了玻璃上熟悉的面孔,朝着外面看去。
“大爷,这些煤球就都在这里,都是无烟煤球,价格跟以前一样,您先签字,到月底我再过来结账。”说话的人声音已经由雄厚变成了温润爽朗。
唐伊本以为是位中年男士,没想到却是位年轻人。
他双手插兜,穿着黑色夹克,个子很高,侧对着唐伊,正微躬身听李大爷说话,侧脸棱角分明,线条柔和,额头饱满,五官舒展。
“欸,我先签个字,听说无烟煤又涨价了,你这价格是不是不对?”李大爷手里正拿着钢笔,正要在本上签字,看了眼价格觉得不对劲。
“还是以前的价格,正好多送了一些,多的您到时候拿家去,这些煤球够您和大娘在这个冬天用了。”年轻男人回应着,手伸出来指了指一旁多出来的煤球。
唐伊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那些煤球垒在岗亭旁边的小空地上,整整齐齐的一排。
李大爷似乎有些不好意思,摸了下头发,这才摸着兜掏出来几张纸钞,就要递给那个年轻人。
年轻人将手伸出来挡了下:“这次先不用,下次。”
他说完像是有心灵感应一样,将头转了下,眼神直接与岗亭内的唐伊对上了。
唐伊这次正面看清楚了年轻男人的长相,健康英俊,鼻梁高挺,目光明亮,娟秀的五官透着一股冷酷清冷气质。
她下意识地笑了笑,那个年轻人先是愣了下,嘴角稍弯,算是打招呼,这才又转过身。
李大爷手里还握着那几张纸钞,有些不知所措。
他最终叹了口气:“你这孩子,老是不拿钱,还能让你每次都垫啊。”
“这次我就先记着,下次再一起结。”那人将纸和钢笔收起来,便去推自行车。
那是一辆老旧的黑色自行车,车还很新,后面车座两旁经过改装,装上了车篓子,而煤球正是装在了两个车篓子内被运送过来的。
李大爷看着他把自行车推过来,正是离开的迹象,想了下,扭头看到岗亭窗户内的唐伊,似是想起来什么似的问:“小沉,你是不是知道唐家庄?”
被称作小沉的正是跟李大爷说话的年轻人,他下意识地点头:“这次出工的就是唐家庄,要去帮忙盖房子,可能要多停留好几个月。”
经过一个月的接触,跟李大爷已经算是很熟悉了,他便没隐瞒去程。
李大爷拍了下脑门:“哎呀,正好,你帮大爷一个忙。”他说着没等小沉回应,便扭头朝着岗亭走去。
唐伊看着李大爷兴奋地走了过来,脚步轻快,看她脸贴着窗户,立即招手。
李大爷又快走了两步,把岗亭的门打开了。
“姑娘,唐家庄,正好你跟着小沉一起回村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