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七十年代小知青,做自己的主角 > 第18章 做点小生意

第18章 做点小生意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高书山看到了商机,早上练完功,他和谭咏兰商量,“你愿不愿意合伙做点小生意?”

    谭咏兰看着他,“你不会是想卖点心吧。”

    女孩太聪明,高书山有点不好意思,抓抓头,“你做我卖,咱们对半分,怎么样?”

    “去黑市太危险,我不放心。”

    高书山摸摸下巴,“不去黑市,我有办法,其实我在贾城的时候也倒腾东西,算是有点经验。”

    他这样说谭咏兰觉得可以试试,她会做不少小点心,都是前世在网上学的,还拍了小视频发到网上,用这个赚钱,想不到重活一回,还要用这个赚钱。

    谭咏兰做了五斤桃酥,五斤杂粮小饼干,又把花生炒熟白糖化开,做一两斤糖裹花生的点心,交给高书山,“你尝尝看,这个也带上,能卖就卖,不能卖就算了。”

    高书山吃了一块,又脆又甜还很香,“绝对卖的掉。”两人商量一下价钱,高书山背着装满东西的背篓走了。

    晚上回来算算账,桃酥在供销社里卖八毛钱一斤,还要点心票,黑市不要票一般价格翻一翻,狠的能翻两翻,高书山没敢多要,卖一块五一斤,原料基本价格是五毛,但他找人换的,不能这样算,折合下来,一斤能赚五毛五分钱,五斤就是两块多,杂粮小饼干一斤赚四毛三分钱,自制花生糖也卖的不错,开张顺利,两人都很高兴。几天后谭咏兰除了做桃酥,杂粮小饼干,又做了些小麻花,绿豆糕之类的,高书山也都卖的很好。

    金川和高书山住一个屋子,这种事他自然知道,忍不住也想跟着掺和一脚。两人晚上躺在床上闲聊,他开口道,“兄弟,带着我一起干吧,实在不行,我跟着开开眼不要钱。”

    高书山听他把话都说到这份上,不好再拒绝,“合伙的事我不好擅自做主,我去和谭咏兰说一声。”

    “拜托。”

    高书山起身摸到火柴盒,抽出来一根,点燃了床头的煤油灯,穿上棉衣棉裤,出去了。

    金川觉得自己让哥们大冬天的,都睡下了又去找女孩子说事,有点不厚道,他摸摸鼻子,披着棉袄坐了起来。

    谭咏兰还没有睡,屋子里的灯亮着,她把今天做好的东西用秤称好,分成一斤一份,用纸包好,在上面写上食品名称,方便高书山售卖。还要把他带回来的面粉,糖,鸡蛋之类的东西整理好,明天用。

    听到敲门声,她起身开门问,“这个时候找我有什么事?”

    高书山不好意思地说了金川的事,谭咏兰听了觉得,做这个本来需要保密,既然瞒不住也就不用瞒着。想干就一起干吧,“我没意见,你们记住要小心。”

    金川得到自己想要的消息,激动的有点睡不着觉,挣钱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觉得很刺激,毕竟这事只能偷偷摸摸地做。一想到明天早上要早起,只好强迫自己进入梦乡。

    天蒙蒙亮,两人起床,梳洗过后,金川跟着高书山去谭咏兰屋里,她已经准备好早饭,杂粮饼子,玉米粥,外加一碟子泡菜。

    金川看高书山吃了,他也跟着端起碗。现在是农闲,他们大厨房和村里人一样,一天吃两顿饭。两人起的早,只能在谭咏兰这里吃一点。他心里想着,晚上记得把这顿饭的粮食拿过来。还有,这个小咸菜太好吃了,是买点合适还是换点合适?

    谭咏兰送走两人,把今天要用的材料拿出来,开始动手做,今天做的明天好卖,她一个人,只能慢慢来。

    高书山带金川几天,觉得他能行,让金川卖东西,他去找原料。指着自己那点东西,做不了这个,买没有票,只能想办法,好在高书山脑子灵活,不发愁。

    纸包不住火,知青点一天到晚香味弥漫,幸亏这里和村子有点距离,不然半拉村的小孩都要馋哭,根本瞒不住人。

    康文博也想参与,他为家里的事到处找关系,很需要钱和票。龙卫东和陈远江也眼热了,只有范知礼和另外三个女知青没什么反应,这活也不是人人都能干的,胆大心细就不说了,还要脸皮厚,有力气,但说每天从小胡村到公社这一个来回三十多里,就让人歇了心思,到公社还要走街串巷,还怕被抓,被抢,存在各种未知风险。

    范知礼在家里是最小的,上面有四个姐姐都嫁人了,要不然父母也不会让他下乡,他干活不怎么卖力,家里经常给寄包裹,所以能吃饱他也不多想。

    崔明秀胆子小,刘巧妹像个透明人,自从宋慧慧出事后,两人很自然的在各个场合降低存在感。郭淑华内心有创伤,也是能自己待着就自己待着。

    没有发现隐患,高书山和龙卫东商量一下,“先挖藕,咱们把藕卖出去后再看看干什么合适。”

    几人风风火火去后院,池塘里的水差不多干了,几人下进泥塘,往外摸,水很凉,上面结着一层薄冰,人下去一会就受不了了,谭咏兰让几人先喝点姜汤。

    看到这种情况,刘巧妹三人说什么也不参与分藕了,她们没种,现在没挖,白拿很不好意思。

    龙卫东没有硬劝,只是做主给三人各分十斤,双方都很满意。

    下水挖不行,他们重新制定方案,把水排出来后,慢慢挖。这样就是费力气,还容易挖断,那也比受冻生病好。池塘里淤泥很厚,藕长的不错,今天挖出来的,明天早上去卖。

    挖塘泥的时候,还挖出来不少泥鳅,黄鳝也有,里面还有不少小鱼,在一个角落里挖一个深点的坑,小鱼放进去留着明年继续生长,大一点的谭咏兰拿了几条说做菜给大家吃。

    谭咏兰蹲在岸边把泥鳅用树枝扒拉出来,扔进盆里,一个上午捡出来两大盆。黄鳝泥鳅养在水里,去去土腥味。

    黄鳝收拾出来爆炒,叫郭淑华帮忙把泥鳅收拾一下,她给红烧了,凉拌一个酸辣藕片,炒一个醋熘白菜,把几条小鱼收拾好用调料腌制,两面煎的金黄(别问为啥不炸着吃,因为没有油,油很珍贵,凭票购买,还要看有没有货。),端到厨房里给大家加菜。

    几人都没想到谭咏兰的厨艺这样好,看着不起眼的泥鳅做出来非常好吃,黄鳝也太香了,藕片脆甜酸咸,小鱼也焦香可口,菜品种不多,量很大,都吃的一脸满足。

    刘巧妹崔明秀都很怕这些滑溜溜的东西,这会吃着香,想着要不要明天也抓一点做一下试试。

    藕卖完分了钱,谭咏兰又做了肉酱,江米条,小蛋卷之类的,分给几人去卖,东西不多,卖完就回来,一切进行的都很顺利。

    一晃就是腊月,谭咏兰建议把这些小生意停掉,快过年了,各单位抓的都很严,容易出事,众人接受这个建议。

    这段时间谭咏兰分了藕钱,加上小生意赚的,还有稿费,又攒了六百九十多块,和罐子里的加一起有一千多了,这算是一笔巨款。把钱收起来,谭咏兰内心安定很多。

    不用上工,每天锻炼锻炼身体,喂喂鸡,做点吃的,写写稿子,看看课本,谭咏兰觉得日子过得好畅快,她看天气好的时候,坐在廊檐下,晒着太阳,对着报纸上的照片画素描,她喜欢画画,这样感觉让人放松心情。

    康文博站在她身后,看她在纸上慢慢描绘出一位领导人的肖像,内心思绪万千。

    他是骄傲的,自己生的好看,自幼比较聪明,读书很好,家庭条件也好,爷爷在军部任职,奶奶是军医,父亲是大学老师,母亲是护士,二叔继承爷爷的衣钵。他有骄傲的资本,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军区大院,他走到哪里哪里就有小姑娘追着他,他看不上也不会口出恶言,只是冷着一张脸,他不喜欢那些仗着家世不思进取的女孩。

    突然有一天,爷爷奶奶被带走了,只送回一个已经去世的消息,二叔一家下放了,父亲也被带走了,母亲当天登报和父亲离婚,让他和妹妹与父亲划清界限,他想和父亲站在一起,面对那群人和母亲的眼泪,他妥协了。

    那些当初看到他含羞带怯的女孩子,再见时看他仿佛在看脏东西,那些与他称兄道弟的世交,对他唯恐避之不及,原来他的骄傲不堪一击,无奈他选择了下乡。

    他是什么时候看到谭咏兰的与众不同的,也许是她第一眼发现一个小女孩剪了个短发时,也许是下火车时候她背着被褥提着两个大包面色平静时,也许是她不假思索的独立开火,也许是宋慧慧出事她站出来,也许是看到她练功,也许是知道她发表那么多的诗歌,也许是她动手做的那个掠子,也许是她做的点心,也许是她炒出美味的饭菜……她不知不觉被她吸引,看到了她身上一道道闪光点,他想接近她,再接近她,虽然她还小,她的言行举止常常让人忘记她的年龄。

    “看什么呢?这样入迷。”高书山走过来。

    康文博回神,没有回答。

    高书山也看到谭咏兰的画,不由称赞,“画的真好,特别像。”

    “自己瞎画着玩。”谭咏兰没说谎,她就是自己看看书琢磨的,没人教。

    康文博拿过她手里的铅笔,“你这里没处理好,这个地方的阴影注意一下,加深一点,这里是有比例的,我给你标注一下,看出来了吗?还有这里,这样……”

    谭咏兰看着他,“你这是学过,太好了,受教了。”

    “没事 你想学我教你,反正现在有时间。”

    高书山内心有点酸涩,人家这样优秀还这样努力,他是不是也该努力学点什么?一套掌法都没学好,从现在起马步也要扎起来,对,自己还会吹笛子,也不能半途而废,学好了都是技能,吹笛子还是老爸教的,他下乡还带着一支竹笛,那是老妈送她的生日礼物,明天开始练练。

    高书山越想越远,慢慢转身回屋,去翻自己的行李。

    一晃春节临近,谭咏兰收到家书后又给父母写了回信,又寄出去几封稿件,家里不缺什么,屋里有粮食,厨房有干菜白菜萝卜咸菜,队上分肉,她要了两个猪蹄,还要了六斤五花肉,猪蹄过年用,五花肉做成腊肉,留着明年夏天吃。

    烧一锅开水,把四只公鸡杀了,三只风干,一只过年,没有鱼,高书山和陈远江,龙卫东三人在外面跑了两天,抓回来两桶大小不一的杂鱼。大的他们留下了,给谭咏兰送过来两条,算是还那天她做的泥鳅黄鳝的情,小的挑出来活的放到后院的小水洼里。谭咏兰看他们要扔就用六个鸡蛋把死掉的小鱼换过来,清洗干净,做成了香酥小鱼干,那两条大的也晒成腊鱼。

    炒点瓜子,做点冬瓜糖,南瓜饼,做一斤饼干,一个人过年也不用准备多少东西。新年慢慢地来了。

    老知青可以请假回家过年,范知礼龙卫东和郭淑华都回去了,陈远江没有走,他父母知道他在农村和一个寡妇结婚后,觉得他有辱门风,怒斥他一顿,说全当没这个儿子,不许他再登门,他也不打算回去了。崔明秀的父母来信说家里没地方住,他二哥结婚了,把她的房间占用了。

    谭咏兰她们没有假期,干脆不要想,除夕晚上,七个人凑在一起,一人出一个菜,凑出七个菜,谭咏兰拿的就是那只鸡,鸡块和莲藕炖了满满一大锅,还包了饺子,没有酒大家也很开心,她(他)们聊天,吃东西,最后还唱了歌。

    那一晚小兔子似的崔明秀讲了好多话,说她的童年她的家庭,爷奶的重男轻女,母亲的软弱,父亲的暴脾气,正是这样的环境才形成了她的胆小怕事,遇事就躲让她能少挨一些打骂。

    刘巧妹和她的情况差不多,所以在家她会努力做一个透明人,话越说越多,释放出了太多压抑的东西,两人又哭又笑,似乎是身心轻快不少,刘巧妹还开口唱了一首歌。

    多年以后,这个春节一直印在大家脑海里,虽然没有鞭炮,没有家人,但她(他)们突然觉得生活的美好。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