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明末大闲人 > 第72章 端午夜话(上)

第72章 端午夜话(上)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与此同时,一些官员开始弹劾信王胡作非为,竟然用这种办法在民间提升威望,哗众取宠。

    已经跟天启通过气的朱由检,得到了天启的首肯,天启是个很重感情的人,对于弟弟提出的这个要求,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不就是弟弟想要个好名声吗?

    因此弹劾的奏疏被魏忠贤送过来后,天启看都没看就丢到了一边,同时命魏忠贤与传口谕:“信王之做为是得了朕的允许,诸臣各司其职,不要妨碍百姓享受节日的欢愉。”

    有了皇帝的背书,弹劾的声音被压了下去,同时一队锦衣卫在一名锦衣千户的率领下出了城门直奔南苑而去。

    朱由检也早早地来到了南苑,从北红门进入南苑,与已经提前到来的王宇站在北红门旁边的提督太监的官舍旁边,等待百姓的到来。

    一旁还站着王元礼与孙传庭,两人对这件事的内情并不知情,也以为是信王想用这种手段博取民间的声望。

    孙传庭对信王的这种沽名钓誉的做法很是不屑,觉得信王折腾这些无意义的事干什么,早晚都要去就藩,折腾这些凭白地遭受皇帝的猜忌。

    王元礼倒是无所谓,他对王宇有着谜之自信,觉得既然是王宇都参与进来的事,那肯定背后是有好处的。

    经过多日的准备,王宇至少准备了几万个粽子,光是买糯米、杂粮就花费了几百两银子,还有为百姓准备的铜钱更是用大车拉了好几车,按照人头,一人十文钱,一万人就要十万铜钱,虽然说换算成银子没多少,可是兑换成铜钱就成了非常沉重的负担。

    王宇指着这一大堆铜钱沉声对朱由检说道:“殿下看到了吧!这就是大明的货币,太过沉重,如果涉及到大额的交易,就要使用白银,而白银的成色又不能统一。

    民间多有因为白银成色而导致的纠纷,极大的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一个国家商品经济不能有效地得到发展,国家的税收,百姓的生活都难以得到提高。”

    朱由检想到前些日子王宇跟他讲过的那些关于财税与货币的问题,知道这货币里面的学问很大,便点头说道:“以后这银钱确实要改一改,现在还不是说这个时候。”

    王宇会意,知道信王说的不错,现在没有掌握权力,说什么都没有用。

    又闲聊了几句,百姓开始陆陆续续地到达,验过户贴与乞丐发放的纸条后,百姓们按照户贴以及实际到来的人数发放铜钱。

    老百姓本来还是半信半疑,当沉甸甸的铜钱装进怀里,原本的怀疑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对信王的感恩之心,纷纷高呼信王殿下千岁!

    随着进入园子的百姓越来越多,开始有浑水摸鱼的百姓打算混进来获得好处,对于这些百姓王宇吩咐门口的农庄庄户每人打发一个铜板,让其离开。

    这些百姓见混不进去,又得了一文钱也算没有白来,纷纷散去。天渐渐地黑了下来,前来的百姓渐渐减少,大多数都是想要浑水摸鱼的附近百姓。

    王宇吩咐将大门关闭,所有进入园子的百姓被锦衣卫引导着驻留在规定的区域,不得四处乱走。

    老百姓们得到了铜钱,又拿到了粽子,觉得这一趟没有白来,因此对于锦衣卫的约束也没有什么怨言。

    反正就在这里待一个晚上的时间,明天早上就能回家,不就是在野外睡一晚上吗?这大夏天的又冻不死。

    王宇没想到事情竟然出奇的顺利,预想中的几套应急方案一套都没有用上,不禁感慨这个时代的百姓真是太淳朴了。

    放在后世有人说给你十块钱,一个粽子,你只要在野外无遮拦地待一个晚上,肯定会被骂做有病。

    一晚上还不被蚊子活活地吃了,爱谁去谁去,反正老子不去。

    老百姓还是太穷了,这还是天子脚下的百姓呢,其他的地方的百姓肯定更加的贫苦。

    这一晚上,朱由检都没有回宫,几人都在南苑度过,王宇支了一个烧烤炉子,开始烤羊肉串。

    信王从小在宫廷内长大,对于这种野趣的烧烤,还是第一次尝试,木炭火炙烤过的羊肉外焦里嫩,洒上精盐粉与孜然粉,香味能飘出二里地,为了增添烧烤的味道,王宇将自己那点辣椒碎存货都贡献了出来。

    第一批次的羊肉串烤了出来,王宇挨个分发给几个人,信王没等王承恩阻拦便咬了一口,放了辣椒的羊肉串立刻侵占了朱由检的味蕾。

    他感觉自己的嘴唇就像着了火一样火热,这种火辣的感觉让他很难受,可又有一种魔力促使他再咬一口。

    一串羊肉串下肚,信王已经连连吸气,慌忙让王承恩给自己拿水,王承恩也没好到哪里去,也是一样被辣的直吸溜。

    王元礼与锁儿也是一样的表情,尤其是锁儿更是辣的张着嘴用手连连扇风,倒是孙传庭神情自若,好像对辣味没有多少感觉。

    王宇看着几人的表情戏谑地问道:“诸位觉得这味道怎么样?”

    “此物叫什么名字,虽然辛辣,但是却能开胃,孤吃了第一口后就想吃第二口。”

    “这种调味料叫做辣椒,也是西夷从新大陆那边带过来的一种蔬菜,嫩的时候可以当做配菜使用,晒干之后又能做成各种调味料,是不可或缺地一种调味料。”

    “孙某感觉这辣椒以后必然会大行其道,将来的酒楼菜馆都少不了这辣椒佐味,可惜玉轩手里的种子太少,一时半会儿不能推广出去。”

    “伯雅兄!不必着急,好东西早晚都能盛行起来,只在于有没有人开始尝试,辣椒虽是不错的调味料,但却只是锦上添花的东西,大明现在最需要的是大量的粮食,能够让灾民吃饱饭的粮食。

    因此番薯与玉米的意义比这辣椒大多了,朝廷应该将有限的精力放在推广这两项农作物上。”

    朱由检第一次听到这两种农作物,连忙问道:“玉轩兄!这两种粮食能解决目前大明的旱灾?”

    “只要推广得当,应该可以保证大明不饿死人!”

    “玉轩兄!你可知道历朝历代饿不死人那就是盛世,这样功绩在你看来不值一提吗?”

    王宇默然,知道信王说的是实话,在科技没有大爆发之前,就算是抢了世界几百年的西方列强,自己国家里也有大量吃不上饭的贫民。

    更别说大明这种纯农业国了,国家几世的积累一场大的战争就消耗殆尽,遇到天灾人祸,那就是饿殍遍野。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其一是社会生产水平低下,土地的亩产太低,无法满足人口快速增长的粮食需求。

    其二是交通系统落后,丰收地区的粮食无法快速调集到受灾地区,这就导致了丰收地区的粮食非常便宜,导致谷贱伤农。

    而受灾地区的粮食不够吃,又形成了大量的灾民,甚至严重的时候会出现易子相食、饿殍遍野的现象。

    其三是贪官污吏横行,粮食在运输的过程中就被贪官污吏大量克扣,真正能够送到百姓手中的粮食十成都到不了一成。

    “殿下!老百姓的诉求是很低,但是当政者的诉求不能跟百姓一样低,当政者的诉求如果跟百姓一样低,那百姓就会没有活路。

    朝廷要求地方官家家有余粮,孩子人人有衣穿,地方官员为了这个政绩就要想办法保证达到朝廷的要求,即使做不到也不至于让百姓饿死。

    如果朝廷只要求地方官保证百姓不饿死,那地方官就能懒政,让百姓自生自灭,只要官老爷的赋税能收的上来就行。

    这就是上限高,就算官员的下限低也低不到哪里去,若是上限定的低,那官员就敢没有下限。”

    孙传庭张了张嘴,想反驳又发现自己无从反驳,他是做过县令的人,知道地方官都是什么德行,有几个地方官会真心地去管百姓的死活。

    只要能够按时完成朝廷定下的赋税,治下再出个进士、神童,那就是教化之功,朝廷确实对官员的上限定的太低了。

    朱由检若有所思,知道王宇说的是关于官员考核的问题,如何考核官员,保证吏治水平,这是历朝历代的难题,朱由检不认为王宇能够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

    王元礼是准备上任的新任官员,他很想知道王宇对于官员的考核是什么。

    “玉轩!依你来看,朝廷应该如何考核地方官员的政绩?”

    “在我看来,无论是考核也好,还是政绩也罢,都要有一个监督的过程,地方官员政绩考核首先要明确一点,以什么为标准。

    若是以税收为标准,那地方官员就会拼命刮地皮、多收税,会导致民怨沸腾,若是以百姓生活水准为标准,那地方官又会少收税,尽量让利与百姓,使得官员在百姓心里落下一个好名声。

    这样的坏处是官员得了名声,朝廷失了赋税,得不偿失。无论是以什么为标准,发现都是针对一个官员,这说明了什么?”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