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铸币
游公子喜形于色,连忙催促道:“快说什么办法?”
王宇叹了口气说道:“印钱!”
游公子顿时如泄了气的皮球一般,顿时萎了下来。看着王宇那张有些欠揍的脸,恨不得上去给他一拳,这是什么馊主意,宝钞的教训才过去多少年。
“玉轩兄!宝钞已经让朝廷失去了民心,若是再印钱,那老百姓还不立刻造反啊!”
“那是朝廷不懂钱,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钱,以为弄一堆银子,铸一堆铜钱就是钱了。”王宇这话说的有些狂妄。
“那什么是钱?”游公子来了精神,他知道这会儿的王掌柜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他的真材实料的学问。
“所谓的钱,在我们老家被称为货币,是一种等价交换货物的特殊商品,一个国家有多少钱,不是你采了多少银矿,铸了多少铜钱就有钱了。
这钱是要跟商品的存量进行挂钩,商品多了钱少了,就会造成通缩,也就是所谓的钱荒。商品不够钱多的时候就会造成通胀,每逢灾年商人囤积居奇造成粮食价格飞涨,这就是局部的通胀。
想要知道国家有多少钱,需要印多少钱,那是需要精确地统计国家的所有财富和货币发行量,任何形式的大量超发货币都会导致严重后果,就如大明的宝钞一样。”
“玉轩兄!如何才能知道朝廷需要印多少钱,而且这而且经过宝钞一事,老百姓肯定也不会接受纸钞。”
王宇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大明如今的种种困境都是多少的积弊累积而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
想要取得百姓的信任,首先要就要拿出诚意,别跟当年的宝钞一样。老百姓拿到一贯的纸币就能兑换成一贯的铜钱或者银子,不然凭什么轻飘飘地一张纸就能换老百姓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物资。”
“话虽如此,朝廷若是有钱,又何必发行纸币?”
“说的好,可是你有没有想过,越是没钱的时候,朝廷的信誉越是重要,钱没有缓过这个劲儿还可以再挣,信誉没了朝廷就成百姓的公敌。
以后无论朝廷说什么,百姓都不会相信,想要再次赢得百姓的信任需要付出几倍的努力才行。
因此无论再难也不能继续丢失民心,尤其是在货币变革这一块,必须要让百姓心甘情愿地接受才行。”
“玉轩兄可有什么好办法?”
“游公子叫个伙计进来,问一下咱们这一桌的茶点是多少钱?”
游公子回头看了一眼站在身后的王承恩,王承恩立刻转身出去,很快一个小伙计便跟着王承恩走了进来。
“小哥儿!我等这桌的茶点一共花费多少银子?”
伙计看了一眼王宇在得到王宇肯定的眼神后,说道:“回公子!您这一桌的茶点都是小店最好的,一壶龙井小店售价一百八十文,一套小八件售价八十文,还有这些瓜子、核桃的干果加起来三百文多一点。
今儿是我们茶馆第一天正式营业,掌柜的定下了要求八折酬宾,您这一桌二百四五十文就差不多了。”
王宇挥挥手让伙计退出去后,说道:“游公子,若是你去结账,你要怎么会账?”
“给一锭碎银子,让柜上称重,多了剪下来不就得了。”
“若是你与柜台因为成色起了争执怎么办?”
游公子很想说怎么会起冲突,是差那几个铜板的事吗?可是马上他就明白了王宇这个问题的意思。
这世上还是斤斤计较之人多,大度之人少,没有多少人会愿意自己的利益白白受损。遇到这种双方看法不一致的时候,怎么办?
“玉轩兄是说大明现在的银铜并用的交易方式有弊端?”
“孺子可教也!”
王宇不得不承认,这小子绝对是个聪明人,偏偏这个聪明人又太偏执,导致了以后一系列的悲剧。
王承恩很想喊一声大胆,可是没有游公子的命令,在不涉及主人安全的前提下,他是不能说话的。
“那是玉轩兄教得好,这种情况要如何解决?”
王宇从怀里摸出一枚万历通宝放到桌子上问道:“为何这枚铜钱没人质疑他的成色?”
“玉轩兄是说这铜钱因为是按照标准的方式生产,所有的铜钱都差不多,除非一些磨损的特别差的铜钱,其他的铜钱没人在意成色。”
“说的不错,银子也好,铜钱也罢,百姓在意的不是成色,而是统一性,有差别才会有区别对待。
货币的构成分为主货币和辅助货币,主货币又称大额货币,主要用于大额交易,辅币的主要作用就是用于流通。
比如大明的主货币从张太岳一条鞭法之后,就变成了白银,而铜钱就成了辅币,而一两白银要兑换一千枚铜钱,这就让日常的交易出现了很多的困难。
就拿我们这一桌茶点来说,二百多文去结账是不是无论使用银子还是铜钱都很繁琐,想要百姓的交易更加的便捷,经济更快发展,货币的便捷流通非常重要。”
“游某明白了,玉轩兄是说我们的银子也应该如铸造铜钱一样,进行标准化铸造。”
“就是这个意思,朝廷将铸币权收回,所有散碎银子的交易出现任何的争端都不会受到官府的保护。
同时将新发行的货币少量推向市场,查看百姓交易时的反应,若是老百姓欣然接受,那就说明这新式的货币政策是能够推行下去的。”
“可是这么做并不能解决朝廷的财政困难啊?朝廷熔银铸币的火耗也是一大笔的开支,不但不能有收益,还要搭进去一大笔钱,这政策肯定推行不下去。”
“游公子若是有门路,王某倒是愿意将这朝廷的铸币承包过来,王某从设计、铸造,包括推广都包了,多了某也不要,一年五百万两银币的铸造和五百万贯的铜钱铸造如何?
王某保证朝廷给王某提供一千万两的材料,王某还朝廷一千一百万两,朝廷倒个手的工夫就能挣下一百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