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科幻小说 > 冷湖幕布 > 第二十八章 时代

第二十八章 时代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如果把这个世界比作是智能手机里的一张图片,那么直到1897年,人类发现了第一个基本粒子一一电子,1932 年 查德威克在用a粒子轰击核的实验中发现了中子以后,人类的科技水平才算真正发展到能将这张照片拉近放大到能够借用智能科技的眼眸分辨图片像素的水平。

    这张图片上的世界,其所有物质图像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原子核组成的,它们是形成这个世界最基本的结构单元。

    终于,人类对这个世界有了各种意义上的更清晰的认识。

    人类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用了几千年的时间,但自从人类发现了由电子、质子、中子、原子、量子构成微观世界起,人类的科技发展便陡然间从一条只有端点没有终点的时间轴上跳跃至另一个维度。

    1964年,默里·盖尔曼提出了夸克模型,他提出介子是由夸克和反夸克所组成,重子则是由三个夸克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和中子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在它们的构成尚未得到正解之时,默里·盖尔的夸克理论的出现恰好填补了这部分内容的空白。默里·盖尔曼也因此斩获196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依托夸克模型,微观宇宙理论横空出世。

    有了足够坚实的理论支撑,人类开始改造微观世界,这个细小又无限的自然宇宙开始出现人类活动的轨迹。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令西方世界经济腾飞的工业时代迎来了属于它的夕阳。人类正式步入了由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开创的原子时代。

    原子时代仿佛是一个人类科学家们无限探索未知,建立新的人类版图的时代。人类文明正在朝着信息时代不断加速冲刺,但在同一时间,工业时代遗留下的和平根苗却在渐渐枯萎。

    不知冥冥中是否真的存在科技之神在其中点拨,让偶然和必然在某个特别也不特别的时间点相遇,制造规律与混乱。再之后,他带来福音以文明,也教会人类哀歌的曲调。

    1789年,德国化学家克拉普罗特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铀,1841年,同为德国化学家的佩利戈特指出,克拉普罗特分离出的“铀”,实际上是二氧化铀。他用钾还原四氯化铀,成功地获得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金属铀。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ac贝克勒尔发现了铀具备极强的放射性,同时贝克勒也发现当铀原子核内部的质子数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质子之间的排斥力就可以达到足以抗衡强相互作用力的强度,于是原子核就会变得不稳定,铀在不停地衰变,铀的放射性衰变理论研究被提上了量子科学的日程。

    1939年,德国化学家奥托·哈恩和威廉·施特拉斯曼发现了铀的核裂变现象,哈恩也因发现了核裂变现象而获得1944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自人类发现处于激发态的铀原子核,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无限裂变的元素起,偶然与必然就此相遇了。

    只需要1克的铀,其裂变之后产生的能量,相当于燃烧3吨煤或200升油所放出的能量。1克tnt炸药爆炸释放出的能量为4200焦耳,而一克铀235完全裂变时产生的能量为82000000000焦耳。如果将其武器化,这1克铀的爆炸力相当于20吨tnt炸药。

    1942年,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领导的试验团队在芝加哥大学建立了人类第一台可控核反应堆。

    而后他一手推动了铀浓缩武器化为原子弹的过程。

    1945年7月16日,在美国的新墨西哥州的阿拉莫克德沙漠中进行,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取得成功,

    费米亲自主持了人类的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试验,他用了三年的时间,和一场疯狂的试验告诉人类,只要可以熟练地驾驭原子核,人类就能获得来自微观世界的原子能库的无尽伟力。

    费米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人类只用了不到两百年的时间就步入了信息时代的广场,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开始时间是1945年。1945年,第一部电子计算机投入使用,而人类跨入核武器时代也在这一年。

    人类在这个时代里发明了从灭绝个体到灭绝群体的死亡武器。核武器可以让数亿生灵刹那间蒸发,就像用电脑里的ps工具在图片上抹去一片像素一样简单。

    如果构成世界的自然元素可以被笼统地用一种人类性格标榜的话,没有比用“狂妄”一词形容铀更加贴切的了,一个化学元素狂妄地自我分裂并不致命,它最致命的地方在于它的强大能够呼唤人性里最狂妄的部分——“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狂妄”一词不仅是用来形容铀元素的,也是用来形容迷恋弥漫着血腥味的战场,制造着一个又一个散发着致命核辐射射线的废土的某一部分人类变态。

    如此这般贴切而绝妙的双关常听常新,人类接下来的行为使它真正地做到了历久弥新,人性里狂妄的部分始终屹立于时间长河,时间的焚火它将视若无睹。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颗原子弹问世不久,威力更盛的氢弹也随之而来。大国们开始了他们声势浩大的“核角逐”。核驱动潜艇、核动力航母、核动力军舰也相继诞生,海上核威慑力量应运而生。

    在这样目空一切,短时间内体量急剧膨胀到硕大无朋的狂妄面前,多么残忍严酷、灭绝人性、流血漂橹的战争也只不过被敷衍的概括,草草统称为手段。

    或者被当权者拟态化为“正义”手腕而已。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现有科学对于电子、质子、中子的探索很快就遇到了瓶颈,人类触碰到了微观世界为他们设定的边界,科学家们开始站在宏观的尺度呼唤时间,他们需要破解时间的谜题来帮助他们开发微观世界尚未对他们开放的其他区域。

    原子时代在某种意义上获得了永生。

    虽然核武器时代让世界被恐惧笼罩,让生灵为之震颤。但核能本身无罪,人类的科技在迈入二十一世纪后,因它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发展。

    人类发现核反应产生的热能可用于清洁发电,从此各国的核能发展趋势开始首先转向清洁能源。人类找到了用更加优雅的姿态,在更为微观的尺度来驾驭核能的伟大力量。

    1951年,核清洁能源里程碑式的一年。人类历史上第一座核电站终于建成。虽然它当时的能源供应只能点亮一排民居里的电灯,但这丝毫不影响它把被冰封雪藏在导弹库里的核能解放出来。

    而后,人类对于核辐射熟练掌握,使其的应用范围变得更加广阔,工业领域的材料改性、防辐检测,核反应产生的高温蒸汽解决了全世界绝大部分的工业无菌消毒难题。不久之后,核能海水淡化工厂也开始在淡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普及,因为对核能的深度开发,世界城建领域一片利好,对于核能的熟练掌握,人类群体受益最大的还要数医疗领域。经过调试的核辐射能够作用于癌症的放疗、人体透视、ct(计算机断层扫描)、x光(数字x成像)。

    千禧年的到来,彻底融化了核科技的霜雪,人类感受到了迎面而来的暖风,属于原子科学的春天已经近在咫尺……

    人类的文明科技进程仿佛是具有某种不断加速的逻辑规律的,而恰好,与之强配套的是,人类并不经常更新逻辑。

    2000年,划时代的一年。人类中的某个群体抬起头,质问时间为何不能停止它的流动。家人、朋友的死亡,年华的老去,万事万物都在诞生之初就在时间的影响下走向衰败,他们对此感到不满,决心改变这一切。

    凭借核的力量,他们要逆转时间。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