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属于自己的土地
晚饭的时候,两家的每个孩子,包括陆向南和梁少铭两个大学生,都拿到了厚厚一沓子红包封。
梁锦喻还嘲笑梁老爷子恐怕是把老本都给孩子们发完了,被他爹又怼了一顿。
在梁家,梁老爷子怼人从无败绩。
相比梁家孩子拿到红包封后的心情,陆家的孩子们就要开心很多。
陆家亲戚少,自陆爷爷死后就渐渐没有了联系,陆奶奶所在的金家那更是人丁凋零,如今只剩她一个,所以过年陆家的孩子们能拿到的红包十分有限。
而今年就不一样了,不仅有自己家的红包,还有梁家的长辈们发的红包,不管数额大或小,孩子们光是看见红包封就已经很开心很满足啦。
初七的时候,陆家一家子回到家中,立马召开了家庭会议。
在和梁家聚餐的时候,梁锦喻向他们透露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消息,那就是人民公社马上就要解体了,而且今年他们省就要实行包产到户了。
其实在这之前,其他省早已实行,a省不知道什么原因迟迟都没有消息,大家都一直盼着呢。
能有属于自己的土地,自己经营,对每一个庄稼汉来说,都是梦寐以求的。
陆家人也不例外。
可土地能带来的效益比起经商来说太少了,光靠种地致富,可能十年都赶不上经商一年的。
但无论如何,分给他们家的地他们不能不要。
有了地在手里,就等于有了粮食有了底气,比票子拿在手里都让人踏实,这一点陆家的人也都无比认同。
除此之外,陆向武和陆向南甚至预感到,等公社解散之后,经商说不定也会放开。
而在此之前,他们必须要赶紧规划好,如果真到了那一天,自己应该干些什么了。
世界上聪明人会经商的人比比皆是,这么一个大好时机,他们可不能白白错过。
在深思熟虑了几天之后,陆家每一个人都有了大致的目标:
陆向述暂时和苏桂兰留在村子里种地,村子里好山好水,不愁将来没有出路;
陆向昌则准备自己开个家具厂和旧家电回收厂,两个都是稀缺的行当,不愁赚不到钱;至于伍立英,她愿意跟着陆向问两口子继续开服装厂也行,跟着陆向昌干也行,决定权都在她自己;
陆向武和安怡静则是走一步看一步,不过家里人也不担心他们两口子。
一来陆向武自己的眼光就很好,二来小福宝在,他们就算再差也差不到哪儿去。
陆奶奶就留在村子,人老了,总是想在熟悉的故土渐渐老去,等待落叶归根的那一天。
再者,有陆奶奶在,陆家人的家就永远在这里,即使在外发展,也有根所依。
梁锦喻给的消息足够准确,元宵节后,生产队果然召开了大会,要在村上实行土地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全村老少听到这个消息都激动不已,在开会前就七嘴八舌的议论,有人想分打谷机,有人想要耕牛……
直到生产队的领导站在台前,大家才安静下来。
领导班子拿出了所有的田地和农具,要进行分配。
在那之前,由王副队长给大家宣读包产到户的各项政策和具体分配办法,大意就是等农作物丰收了,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可以自己吃,吃不完还可以拿到城里自由市场上去卖。
他一讲完,下面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叫好声,甚至有人扛着锄头现在就要去种地了,生产积极性前所未有的高涨!
大家都哈哈大笑,“快回来!地还没分呢!”
那人才呲着大白牙又扛着锄头回来。
接下来就是分农田,农田是按每户当时人口进行分配的,近一点的田就照顾家里缺劳力的人家,劳力多的人家就选离家远些的田。田地有肥有瘦,分到质量不好的,就适当地放宽尺寸。
总之一个原则,就是按人头划分,单身汉一个人按两个人头分,平均下来每个人分得了七分地。
十分地是一亩,一亩又是六百六十七平方米,七分地就是四百二十六平方米。
这么算下来,陆家总共分得了将近七千平方米的地,也就是十二亩。
就算是按照集体劳作时每亩小麦500斤的产量,那也能得六千斤,自己吃是绰绰有余!
和庄村地少人多,尽管每家每户分得不多,但得到了田地,大家总归都是高兴的。
在进行劳动工具的分配时,大家一致决定采取最原始的“抓阄”来确定分配劳动工具。
大家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至于诸如拖拉机、骡马车辆和房屋、牲口棚、小卖部之类的大件,就要按价购买了。
陆家没有参与抓阄,陆向问和夏秋莲倒是用手头的钱买了五间屋子,当作服装厂的厂房。
屋子是大瓦房,队上新建不久的,总共十一间,一间要一千多元,要不是服装厂暂时没那么大规模,夏秋莲都想全部买下来。
陆向述买下了小卖部,依旧交给老豁牙他们经营,甚至还准备翻新和扩建。
拖拉机他没要,准备自己重新买,队上的拖拉机基本就是块废铁了,就是修好也没有人敢用。
一场大会下来,村还是那个村,地还是那些地,人还是那些人,只不过自主经营彻底激发了大家的积极性,每个人面上都喜气洋洋的。
散会后,生产队的领导班子望着空空如也的会场,每个人心中都有难言的失落。
从今天开始,他们生产队就解散了。
集体经济的时代虽然已经渐渐远去,但他们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一意为社员服务,付出了如火的青春的这段岁月,将成为他们以及万千大众心目中永不磨灭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