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锋芒初露
“刘大父,那个我就不用学了吧!”
刘老太爷一听,顿时恼怒,说道:“陈松你是怎滴?为啥你不用学了?”
“我感觉我好像不用学了!”陈强不卑不亢说道:“基本上,赵师傅教我们也不过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云云种种,基本上我全会了。”
这小子好大的口气啊!众人皆惊,赵子静说道:“哎呀小子,你可不要说大话啊,《三字经》、《百家姓》会也就罢了,《千字文》你也全会了?”
“你何时读的书?老夫怎么不知?陈均侄儿,你什么时候给他找的私塾?”刘老太爷也是吃了一大惊。
陈父更是纳闷儿,陈松啥时候读过书?我没给他找私塾呢啊?想到此时喃喃说道:“这个嗯我也不知道?”
陈强则说道:“《千字文》算什么?《弟子规》我现在都牢记于心。”
“《弟子规》?这篇老夫怎么不知?”刘老太爷疑问说道。
陈强心里咯噔一下,心道:坏了!这《弟子规》是清代康熙年间才有的小儿启蒙读物,忽然忘了这事儿了。陈强没办法了,只能展现一下自己精湛的演技,无奈说道:“这些都是我昨天在晒谷场麦秸垛上睡着了,梦见一个神仙教我的。”
刘老太爷越听越糊涂,随即怒道:“松儿胡说,你这越说越离谱了,那你把这《弟子规》读给老夫听听。”
“好啊,大父您听好,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
陈强一口气把整个《弟子规》背出,背的还挺快,一点都不像古代读书人的样子。在他身旁的两位哥哥则是心中称奇,心道这小子啥时候读的书,我们怎么会不知道呢?难道真的是神仙教他的?就这样一直听着陈松背书。
刘老太爷和赵子静一边听着陈强背诵,一面把眼珠子瞪得老大,其他人则是静静地听着,待陈松把《弟子规》背完时候,众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刘老太爷合赵子静随即对视一眼,半晌说不出话来,陈强看着众人吃惊的样子,心中不禁一笑,然后随口对刘老太爷说道:“刘大父,你这是咋了?刘大父?”
刘老太爷这才开口道:“啊额,陈松啊,你真的昨天在晒谷场睡觉了,梦中之人教你的?你可会写出来?”
赵子静则说道:“对对对,你可把你背的《弟子规》写下来。”
“这”陈强则犹豫上了,心道:写下来?这也太难了吧!全篇上千字呢,而且这明代都是用毛笔写字,我写下来恐怕要一天都不止,况且我写字又很烂,还是不写为好,还有就是这自己只识得简体字,这繁体字大多数也不会写啊。于是陈强说道:“全篇这么多字,要写完耗时太多,而且我写字不好,有伤大雅!”
“诶,这有何难,你背来,让子静写下来。”老太爷又喊来管家说道:“管家,快去准备笔墨纸砚,让子静写下来。”
敢情这是陈强背的太快,而且全篇文字很多,这二位没记下来,这是要把这篇文章写下来啊。
“老师,我也去帮忙,此子所背的《弟子规》真的也算是旷古奇文了,用于小儿启蒙教学不亚于《三字经》、《百家姓》。哈哈,此子如果真的是做梦听教,一边就能记住,那也算是神童了,孺子可教也!”
“老夫也有此想法,子静,你把该篇记载下来,再抄送老夫一份,过几日我去趟易州拜见分管州学教育的李同知一趟。这真是教化一方的大好事情啊,哈哈!”
陈强则是一脸黑线,心道:这有必要吗?我记得我家儿子上幼儿园大班儿的时候,老师就已经在教了,一个《弟子规》,就要如此大动干戈,这真是古人啊,食古不化,天天都在想着教化百姓,桃李天下!
其实他哪里知道,他的知识面是从史书上看来的,其实在明代,地方官考核政绩大体是无非就是三点,一是税,二是稳,三是人情,除了这三点,其他犹如狗屁一般。
例如我是保定府的知府,你要去帮我管一个县,首先你要把税给我收上来,税要是收不上来我要你何用,这是根本,因为你的税收不上来,我就没办法像上面交差,我要是在上面不好过,我能让你个破县令好过?
第二,地方稳定,就算你一分不贪,兢兢业业,地头上总是出十恶之人,那我不劈了你才怪。
再举一例,我还是保定知府,假如有人上堂告自己儿子忤逆不孝,这情况下,先不说这事儿对错,我先降官两级,所以一般官员遇到这种情况也就不管对错了,上来就问要死的要活的,要死的直接打死,要活的打一顿给主家出气。
别以为这跟现在电视剧里县衙府衙似的,知县知府就是土皇帝了,别闹了,先不提有地方御史盯着,明代锦衣卫你就受不了,更何况还有这么多人等着赶下台,人家好上位呢,所以地方教化在当时尤为重要。
除了地方教化,官犯众怒那就更不行了,古代挥泪斩马谡的可不止有诸葛亮,记载的没记载的多了去了。
最后才是人情,迎来送往,前面两件事做不好,你送多少银子我也得想办法赶你走,这就是当时多数明代的地方官员的现状。
此事到此不提,陈强于是就背诵《弟子规》,赵子静则是把它写下来,不知不觉已经午时了,就在他们要写完开宴席的时候,刘府又来人了。
刘管家进来向刘老太爷禀报道:“老爷,易州王捕头奉知州大人之命有事相商!”
“哦?你去把王捕头请去正厅,老夫随后就到!”
“是,老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