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叔爷考学
新年结束,所有人都回归到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去年的秋收时,我就以景爸爸托梦为由,不让曾爷爷把家里多余的粮食卖掉,因为我们身处水系非常丰富的沿海地区,地平面很低,地下水脉四通八达,离地表又近,不适合挖北方那样的地窖。曾爷爷只能和曾奶奶俩个人在家砌上夹墙,再往下挖个两米左右的坑,铺上石灰,用来贮藏粮食细软,关键的时候还能躲几人。知道他们一生与人为善,只得跟他们说,托梦的事,即使说出去,别人也未必信,还容易暴露自家的情况,处在乱世,还是先顾好自家吧,以后在能力范围之内帮衬帮衬就行了。
周家伯伯也在爷爷的规劝下,团了很多的可存放的物资,并转移了一部分去了内陆,一部分去了香港。我们爷俩也将阁楼上都塞满了。还在两层窗户边上钉上三角铁架,用木头做了大小合适的长条箱子,去竹林取来熟土,种上了小葱、大蒜、鸡毛菜之类的。
而在学校里,通过我两年来的细心观察,也早看出了几进步学生,虽然还不清楚是不是在我党的直接领导下,不过,他们现在被特务给盯上了。晚上回家时,我经过报刊亭买了一张《文报》,将要用到的字剪了下来,糊在一张普通的白纸上,剪裁过的报纸也扔到炉子里燃掉了。第二天,找了个机会将示警的纸条放到了,在他们中间比较有话语权的同学身上,希望他们能提高警惕,避开危险。
天气越来越热了,上海高校的秋季招生考试时间也越来越近了。阿毛和子韧也都心无旁骛的做着最后的冲刺。我跟爷爷提议,让叔爷来上海,和阿毛他们一起参加上海高校的招生考试。过了没多久,曾爷爷便陪着叔爷来了上海,正是农忙时节,老爷子呆了两天就火急火燎的回去了。
因为叔爷才高二,平时学习虽然不错,放长假时,我也时不时的会给他讲些内容,但一些知识点还是欠缺的,我只能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化身为‘补课狂师’,全然不顾叔爷投向我的忧怨眼光。
各高校的招生考试结束后,周家伯伯和爷爷空出两天的时间来,领着我们几孩子去了崇明岛。这是我第一次跟大海如此亲密的接触,很奇怪吧?作为出生成长于大海之滨的人,那一世的我,却从未像这样站在大海的面前,欣赏她,轻抚她,感受着脚掌在海水中踩在细沙上的温柔,像一真正的孩子那样,捡拾着被海水冲上来的螺壳。第二天天未亮时,我们便早早的跟着周家表亲去滩涂上赶海了。小半天的时间,带去的篓子都被海螺沙虫蛤蜊螃蟹装满了,回去时,爷爷还在一处水洼子里捉了一条被搁浅的鳗鱼。虽然每人都是满身的泥浆,但中午原汁原味的海鲜大餐,于我足慰平身呐,太好吃了!
从崇明岛回来后,三小的被叔爷带着,又浪了几天,招生考试的成绩就出来了。周子韧被圣约翰大学的经济系录取了,叔爷去了同济的医学堂,阿毛哥去了沪江大学的工学院。
叔爷考上大学的事,自然得给曾爷爷曾奶奶报喜了。这一次,阿毛哥和子韧也和我们一同回去了。乡下的生活方式和各种新奇的动植物都让周子韧这位大少爷感到无比的惊奇,每天拖着叔爷到处的逛,不到天黑都不带着家的。而阿毛哥却乖巧的跟着爷爷他们下地,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我则是在家里辅导牛珍功课,教牛根念书识字。大奶奶似乎更忙碌了,一整天下来,只在半夜时分才归家,因为爷爷的抱怨,两人之间还爆发了一次小规模的‘战争’。等地里的活儿忙得差不多了,为庆祝叔爷考上大学,家里小范围的请了些亲近的人。
虽然,周子韧还想赖着,他阿爸也给爷爷放了很长的假,但我知道第二次‘淞沪会战’即将打响,我们必须在七月底回到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