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胡濙”归朝
燕京。
北地的深夜总是寒冷。
皇宫偏殿。
男子身着皇袍,皱纹遍布的脸上,写满了忐忑与不安。
他是朱棣。
大明至高无上的帝王。
按理说,即便边境战事告急,他也不曾如此失态。
朱棣时不时看向门外,直到有两道人影逐渐靠近,他这才强装镇定,坐于宝座之上。
“启禀皇上!礼部左侍郎胡濙大人求见!”
“宣!”
朱棣的声音有些颤抖。
整整十六年了,他总算等到胡濙回来的消息。
只不过,当那“胡濙”的身影出现之后,朱棣却眉头紧皱。
而教室内的学生们一个个瞪大双眼,满是不可置信的表情。
“什么?林老师怎么变成胡濙了?”
“卧槽!这代入感也太强了吧?”
“从朱棣的表情来看,是不是他也认出来这不是胡濙而是林老师了?”
“历史课还能这样上的?”
“好期待!我刚才还在想林老师去哪了,没想到竟然化身成为胡濙了!”
“你们猜,林老师会不会告诉朱棣建文帝的下落?”
“现在魔都高中的学生们好幸福啊!这哪里是上课,简直比看小说还爽啊!”
画面中。
朱棣对着身边侍卫宫女说道。
“你们先行退下吧!”
“朕有些话想要跟胡侍郎谈谈!”
等到一干人等退下,大殿之中只剩下朱棣跟林秋两人。
朱棣看着林秋沉默片刻,而后率先开口。
“你是何人?竟敢冒充朝廷命官?你可知,这是死罪?”
面对朱棣的质问,林秋不卑不亢。
“回永乐大帝的话,晚辈自后世而来,至于冒充朝廷命官与否,还得看晚辈带来的消息,不是吗?”
朱棣一怔,瞳孔猛然收缩。
“你是说……你有建,你有允炆的消息?”
眼前的人是胡濙也好,来自后世也罢。
在朱棣心中,在乎的只有朱允炆的下落。
林秋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
“永乐大帝不怀疑晚辈的身份?”
仅仅短暂的失态,朱棣脸色已经恢复平静。
“胡濙离开之前,朕曾经说过,没有允炆的消息,不得归朝!”
“而你身着奇装异服,面对朕没有半点畏惧,来自后世也就说得过去了。”
“而你唤朕为大帝,又以胡濙的身份出现,想必后世之中,朕担心的事情,终究还是没有发生。”
“既如此,胡濙功成与否,又何必在意?”
朱棣的回答,引得学生们一片叫好。
“朱棣不愧是一代明君,仅仅只言片语,便能分析到如此地步。”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朱允炆比之朱棣,确有不如!”
“林老师这剧本设计得可以啊!短短几句就把朱棣的英明形容出来了!”
林秋看着朱棣,同样露出敬佩之情。
“永乐大帝高见!”
“既如此,天下想必也能幸免一场杀孽。”
“晚辈此行,便不虚了。”
朱棣点点头,露出久违的笑容。
“既如此,那朕便放心了。”
“不过,毕竟叔侄一场,你还是说说吧。”
“允炆他现在过得怎么样?又是否在心中,还记恨朕这个四叔呢?”
林秋直视着朱棣,再次反问。
“永乐大帝何出此言?朱允炆不是早就死在多年前那场大火之中了吗?”
直到此时,朱棣心中的石头才算放下。
自从靖难之役以来,即便如今已经年过六十,朱允炆对于朱棣来说都如芒在背。
他担心千夫唾弃。
他担心遗臭万年。
他担心九泉无颜。
甚至,他时常在梦中见到朱允炆带领无数大军而来,以正统姿态,将他这个“谋逆者”诛杀。
所以朱棣对内励精图治稳定民生,对外亲征北伐剿灭元朝残余势力。
为的便是掩去谋朝篡位的事实。
但一日没有朱允炆的消息,他便一日寝食难安。
林秋在这一刻甚至有种错觉,眼前的永乐大帝,仿若卸去了千斤重担一般精神焕发。
朱棣点点头,脸上笑意更甚。
“也对,是朕多虑了,宫中失火,允炆早已前去伺候先皇他老人家了。”
直到此时,朱棣仍旧不愿承认朱允炆的四年皇位。
在他心中,朱元璋便是先皇,而他则是继承先皇遗志。
想到之前朱允炆落寞的模样,即便知道有可能改变历史,林秋还是忍不住提出自己的想法。
“既然永乐大帝没有了后顾之忧,为何还要死抓着那些恩怨不放呢?囚禁一生,未免也太过残忍?”
“残忍?”
朱棣突然大笑道。
“你说的是朱文圭吧?”
“朕能饶他一命,已经是仁慈至极了!”
“凌迟、剥皮、车裂,哪一个不比囚禁残忍?”
“你若是想为朱文圭求情,那大可不必!”
“朕绝不允许有意外出现!”
林秋摇了摇头,发出一声叹息。
历史诚不欺人。
朱棣虽然开创永乐盛世,可归其原因也只是为了让他自己变得名正言顺。
实际上,他仍旧是个残暴的帝王。
尤其是对于建文帝时期的群臣,剥皮什么的,那也是家常便饭一般。
也许是林秋带来的消息让朱棣十分满意,他从宝座上站起身,大笑着走向林秋。
“哈哈哈哈!”
“今天朕高兴!”
“不说这些扫兴的话了!”
“来,跟朕说说,永乐年间的之后的盛况!”
“待得明年,朕第五次亲征漠北,我大明繁荣,定当再上层楼!”
林秋看着意气风发的朱棣,声音显得有些低沉。
“明年亲征,阿鲁台仍旧避而不战。”
“大明成为瓦剌和鞑靼的宗主国,自此之后,明朝不再承认蒙元王朝存在。”
“只可惜永乐大帝在第五次亲征班师回朝的途中,病逝……”